莊子天下篇說:“天下大亂的時候,聖賢隱晦,道德分歧。於是天下的人,多各執一端而各自誇耀。”現代多元化社會,各種學說紛歧雜亂,而又各說其是。在這種知識爆炸的時代,總裁希望什麽都懂,簡直是緣木求魚。最好的辦法乃是有人指點。

    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孔子是聖人,按理應該無所不知而又無所不能。但是,聖人所知道的是“天理”,至於人製造出來的器物,聖人有時反而不知,這才是事實。孔子請教他人,並非故意表示謙虛,而是他的確有所不知。

    牟宗三先生分析楚漢之爭中,劉邦為什麽成功的原因,指出“劉邦最後能成功,就是因為他的心思比較靈活。楚霸王論打仗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心思很枯滯,有範增而不能用。劉邦也不清楚,但張良一指點,馬上就明白了,那就不犯錯誤”。

    劉邦和項羽一樣,當局者迷,並不一定全然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項羽雖然

    神勇,卻不能接受他人的指點,以致一路迷下去,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隻好埋怨“天亡我也”,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劉邦就不一樣,他能夠接受他人的指點,從迷宮中走出來,成功偉業。

    三國時代的劉備,更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他得到諸葛亮的指點,開創出一番偉大的事業。劉備和諸葛亮的互依互賴,更是千古流傳,成為美談。

    總裁不可能,也不必要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相反地最好承認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這樣才能夠虛懷若穀,請求他人的指點,因而活用他人的智慧。

    虛懷若穀並不是表麵上的謙虛,更不可以虛偽造作,卻應該是真誠地希望他人的指點,能夠補救自己的不足。總裁虛懷若穀,首先就要虛靜不爭。能夠放棄操縱、把持的心思,真正讓開一步,才能夠虛心地請教他人,獲得他人的指點。

    總裁最要緊在知人

    總裁希望得到指點,最要緊在知人。從莊子的話,我們明白天下的各種學說,有如耳目鼻口,各有其功能,卻不能互相通用。百家眾技,都各有所長,也都時有所用,但是不能兼備又無法周遍,所以隻是偏於一端的專家。天下的人各盡所欲、各盡其能,結果是自為方術,成為“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分裂人”。

    在各種分裂人當中,總裁必須具有分辨的能力。劉邦說:“談到在帷帳中運籌謀劃,而能在千裏之外決定勝負,我是比不上張良的: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使糧道不斷絕,我比不上蕭何;連接百萬大軍,每戰必定勝利,每攻必定奪得敵人土地,我比不上韓信。”正是明白地指出這三位人中豪傑的各自長處。劉邦不但知人,而且能夠讓開一步,使他們三人得到充分的發揮,此劉邦之所以能夠奪取天下,打敗不可一世的項羽,促使三位分裂人結合為一整體,實在是劉邦最大的成就。

    孔子入太廟,問的是太廟內的事。請教的對象,也是富有經驗的專家。對的人,合適的事,是請人指點的先決條件。萬一問錯了人,又問非其所長,得到不對的指點,豈非更加壞事?請教對的人,又請教合適的事宜,這種功夫本身就值

    得敬仰。

    總裁虛懷若穀,先打聽一下真正具有實力的人,再仔細了解一下,真相是否與傳聞相符合。然後請教一些比較容易印證的事宜,試一試效果如何,這才認定他的確具有某一方麵的專長,因而就這一方麵的事宜,向他請教,期望得到真正有效的指點。

    分裂人的缺點,在於強調他所知悉的部分真理,不幸的是,他們常常用這部分真理來取代全部真理。財務專家把財務放在一切事物之上,認為財務涵蓋了經營管理的全部,因而過分膨脹了財務的重要性與功能性。銷售專家過分強調銷售,生產專家往往肯定生產第一,而人事專家又指稱人才是一切的根源。類此種種,無不印證了莊子“割裂天地的純美,離析萬物的常理”的“往而不返”心態。總裁必須小心分辨,就某專長處請教,而又顧慮其他的有關因素,才能統合而匯聚整全的力量,不致以偏概全,走歧路。

    虛懷若穀三原則

    總裁虛懷若穀,知人而又善於請求指點,必須注意三個原則。

    1.不可令人望而生畏

    項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在人有功就加以殺害,人有才能便起疑心,不肯信任他。曹操求才若渴,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兇殘不仁,是奸雄而非君子,因此躲得遠遠地,即使為他所羅致,也不敢放心提出真心的建議,以致為小人所包圍。總裁如果形象欠佳,讓人家望而生畏,那就無法得到賢人的指點,無從獲得真正的高見,縱然虛懷若穀,也將自絕於賢明的高人。

    2.盡量使自己成為通才

    專家是,“在少少中知道多多的人”,他們的專長,正是偏於一端的領域。總裁應該以通才自勉,要成為“在多多中知道少少的人”,惟有如此,才能夠得見天地的純美,完整的全體。總裁以“內聖外王”之道,來聚集各種專才的卓見,有如高明的人,運用耳目鼻口一般,各自發揮所長,而為人所用。如果自己是專才出身,更應該提醒自己,不要拘泥於一己之見,多方聽取別人的見解,以補自己的一偏。同時,盡量擴展自己的視野,吸取各方麵的知識,以增進自己的辨別力與判斷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3.拿安人做判斷的標準

    各種說法,大概都能夠說得頭頭是道,因為各家各派,無非都在自圓其說。總裁用“安人”做標準,來加以取舍,“安”則取之:“不安”就舍之。安有久安或暫安;眾安或寡安:實安或虛安:大安或小安的差異,如果以久安、眾安及大安來做為目標,經由暫安、寡安、虛安和小安,亦無不可。道理好不好,方法對不對,要透過當時的情況,來加以評估,如果獲致安人,便可以接受:若是製造不安,最好加以調整,在安的前提下,予以施行,比較來得妥當。

    最好自然無為

    無為便是不造作

    老子主張無為,主要是反對有為。牟宗三先生認為“有為就是造作,很像英文的ardncial”。任何典章製度,若是隻著重它外在的空架子,不過是一種形式,毫無實際作用。老子針對這些造作有為的形式,才提出“無為”的觀念。提倡無為,便是反對造作,希望我們不造作。但是,無為不能解釋為什麽都不做。因為什麽都不做,並不能達成無為的功能。

    無為並非不動。梁啟超先生當年曾經告誡我們,老子所說的“無為無不為”,我們不能夠隻記得他的上半截“無為”,把下半截“無不為”忘掉,以免鑄成大錯。他認為老子的主意是不為什麽,而什麽都做了,並不是說什麽都不做,要是說什麽都不做,那又何必講五千言的道德經呢?能夠無不為,才有資格講求無為。若是不能夠無不為,那就要特別小心,不宜毫無顧慮地一心隻求無為。

    牟先生進一步指出“講無為就含著講自然”,自然便是自由自在、自己如此、無所依靠的意思。一切言論行動,好像行雲流水那麽樣的自由自在,實在是很高的境界,必須爐火純青,才能夠達到這種地步。

    不自然,便不合人性;有造作,就顯得虛偽。總裁無所為而為,做到梁先生所說的“為勞動而勞動,為生活而生活”,換句話說就是:“不為什麽”,隻秉持“應該做就做”,“不應該做便不做”的理念,便是自然無為。

    總裁心存“我照顧你,你要好好工作報答我”、“我給你金錢,你必須努力工作,以工作成果來償還”,或者“每做一件事,就要得到利益”,那麽,他的所作所為,便不自然,就是造作。凡是造作,都不夠自然,談不上無為。

    依老子看法,人生勞動,應該不求報酬。總裁已經當了總裁,便已經是報酬,至於其他,原本都是身為總裁所應該做的,那裏還能再要求什麽報酬呢?居於這種心態,便能夠“不為什麽”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即能自然地去做,就是不造作。

    梁先生說為勞動而勞動,可以說是勞動的藝術化。總裁自然無為,不為什麽而為,也可以說是總裁的藝術化。當總裁當到藝術化的境地,是不是人生更具有意義,更加有價值呢?

    不造作才能夠破妄返真

    總裁若是每做一事,就要求報酬,而且所得報酬,隻準自己獨有,不許他人同有。例如一切行動,都念念不忘利潤,或者每一言行,都考慮到自己的榮譽,這種“私”的念頭,會影響到“公”的標準,一旦私而害公,就會興起妄念,很難真誠待人處事了。

    梁先生認為老子的意思,是希望我們把無聊的計較一掃而空。老子說:“寵辱不驚。”總裁不必為寵而驚,也不必為辱而驚。為寵而驚,正是為眼前利害或虛榮心所鼓動。別人說成功,便以為真的是成功;在報上出風頭,就沾沾自喜。為辱而驚,乃是“下屬有卓見,即為自己的恥辱”或者“別人的高明,凸顯出自己無知”的錯覺。為寵而驚比為辱而驚更可怕,然而,有些人卻不知其可怕,以致為害更烈。

    總裁寵辱不驚,才會平心靜氣,破妄返真。遇挫折時,會得到鼓舞;煩悶中會得到清涼;困倦時有所振奮。這不容易做到,卻非常值得用心體會,好好自我提升。

    破妄返真,就能夠不禁其性、不塞其源,而又不思有恩。不認為有恩,便不想操縱,不急著要把持。事實上,今天大家所重視的“利潤”和“績效”,都是“果”而不是“因”。一般人倒果為因,把注意力全集中在“果”上麵,以致忽視了“因”。總裁破妄返真,應該了解利潤和績效乃是大家努力合作走上正道的必然結果,因此把注意力放在不禁其性,不塞其源上麵,使大家安居樂業,自然帶來利潤和業績。這樣,正符合“無為無不為”的精神,自然而不造作,誠實而不虛偽。

    無為無不為的三大步驟

    總裁希望無為無不為,最好依據下述三大步驟,順序而行,以保安全而有效。

    1.先求有為

    總裁必須有為,才能創立正當的事業,並且樹立良好的形象,來吸引人才。

    老子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實踐的工夫,實際上為儒、道、釋三家所並重。劉備不用心打聽,不三顧茅廬,哪裏會得到諸葛孔明的鞠躬盡瘁?劉邦不立誌“大丈夫應當像這個樣子”,不起事反秦,哪裏會得到蕭何、張良、韓信的赤膽相助?不做不做,總免不了要做;不要不要,總免不了要;無為無為,也不免要有為。人必須具備若幹能力,不能不“有”。老實說,劉備選孔明,孔明何嚐不選擇可以奉事的明主?高明人士,不會無緣無故前來投奔,總裁必須重視修己安人的道理,並且努力實踐,賢明的人才,自然聞風而來。即使不三顧茅廬,也能夠打動對方的心,使其仗義相助,成為自己的好幫手。

    2.禮遇人才

    總裁讓開一步,必須下屬接得下來,能夠施展所長,把空隙填補起來。否則總裁一讓開,馬上出現空隙,後果不堪設想。總裁經常感歎無人可用,當然不敢輕易讓開一步。惟有禮遇人才,使人才肯來而又敢做,總裁才能夠自然無為。總裁的無為,必須建立在同仁能幹而又肯幹的基礎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人才肯不肯來,來了留不留得住,留住敢不敢為,其根本所在,乃是總裁能否真誠地禮遇人才。孔子說“有教無類”,意指總裁教導有方,則人人可以成為人才。主要是總裁必須寬宏大量,有如天無所不覆那樣,能信任比自己更高明的人才,甚至能任用敵對的人,必然最具有魅力。

    3.逐漸讓開

    總裁有心自然無為,卻不可下定決心,立即讓開。最好依個別情況,對不同的下屬,給予不同的運作空間,這才是適才適用。而且各人的空間不同,也是一種真正的平等,使大家明白,有多大的表現,就給予多大的空間,這樣可以激勵同仁,讓大家努力發揮。

    總裁自身力求充實,卻不能一味表現,剝奪了同仁表現的機會。拿出誠心誠意來禮遇人才,使人才在磨煉中增加實際的經驗。於是逐步讓開,空間由小而大,總裁也就逐漸由有為而無為,邁向自然無為的境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做最好的總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做最好的總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