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管理的要訣是什麽?六個字:兩難、兼顧、合理。

    兩難是一種常常遇到的處境,進一步說,遇到問題要自己把情況設置成兩難的情景,經過充分思考,然後才有所行動。

    兼顧是化解兩難處境的有效方法,當你兼顧不了的時候,可以想一想突破的有效方法,也許第三條路才是最好的選擇。

    合理是恰到好處,這體現出一個人的境界和水平。

    人性管理要訣的六個字本身是一個係統,是進行人性管理所要遵循的原則,是解決問題的步驟。

    人性管理的要訣是什麽?讀者已期待了很久。就好比建造一個金宇塔,基礎越大越牢固,金字塔才會建得高大雄偉。在前麵各講中,這六個字是時常出現的,也反複講解過,為的是讓讀者充分地去感受、體味,最後揭示出來時,才會讓人有所領悟,而對人性管理有豁然開朗之感。

    做事情、做學問都要“摸著石頭過河”

    中國人做學問的方法基本上跟西方是不一樣的。西方人開宗明義就要講定義,中國人一般是不會這樣做的。

    中國人自古以來不太講求對學問做什麽定義,我在東西方都從師受過教育,研究過學問,所以對此感受深刻。西方老師一上課就問,什麽叫哲學?接著就講一大堆哲學的定義;我們不是這樣子,我們講課好像都是漫談一樣,談天說地,到最後老師會“不了了之”。好像我們不是在做學問,其實不然——沒有人有權利給某個學問下定義。

    西方人研究了一輩子學問,對自己的學說要下個定義,這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把我們的腦筋固化,這是不道德的事情。為什麽要接受你的定義?你也未必會接受我的定義。所以,我們做學問要尊重每一個人,就是說,每一個人自己都有一個定義。定義是什麽?定義是你實踐之後摸索出來的一個東西。什麽叫管理?我講了這麽多有關管理的道理,請問大家,什麽叫管理?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十個人有十個定義,因為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

    往往越簡單的東西越難定義。

    我們把概括、歸納等等放在書的最後部分,這是按照中國人的思路來的。其實,天底下所有的方法其實隻有一個——摸著石頭過河。西方人叫做tryinerror,叫做嚐試錯誤。摸著石頭過河要很小心,一不小心就滑倒了,就被水衝走了。每個人摸出來的路是不一樣的,為什麽是不一樣的呢?因為每個人過的河不一樣,膽子也不一樣,目標也不一樣,快慢也不一樣:有的人急,有的人不急。同樣是摸著石頭過河,過程不一樣,結果不一樣,感受不相同,所以每個人摸出來的路不一樣。

    在本書第一章當中,我們就曾說過管理有個“六字真經”,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揭示出來,讓讀者期待了很久。但是,這六個字在前麵各講中都曾經反反複複地出現過,經過這個過程,大家接受起來就容易了。

    這六個字到底是什麽呢?

    大師名言

    天底下所有的方法其實隻有一個——摸著石頭過河。

    做任何事以“兩難”為起點,安全有效

    首先的兩個字叫做“兩難”,我們看一切事情都是“兩難”。

    摸著石頭過河,你不下去,就過不了這條河;你一下去,前麵水有多深,你不清楚,這讓我們進退兩難、左右為難。所以,中國人習慣於做事情思前顧後,就是因為我們做一切事情都會麵對兩難處境。聽話也挨罵,不聽話也挨罵;照規矩辦事挨罵,不照規矩也挨罵。你的兒子不老實,你很生氣:我又沒有做壞事,怎麽會生出一個不老實的兒子來;兒子太老實,你就非常擔心:這個兒子這麽老實,以後還有飯吃嗎?

    部屬大聽你的話,你就知道他不懷好意。我問過很多老板:“你的幹部非常聽你的話,不折不扣,你覺得怎麽樣?”

    他會說:“大危險了。”

    我再問他:“為什麽危險?”

    他說;“我遲早會被他們害死。”

    所有的部屬統統聽你的,大家就把你害死了;不聽你的話,就把你氣死了。

    中國社會處處設計“兩難”——沒有一條路可走,兩條路都不可走。

    對於這個“兩難”的處境,我們前麵各講中提到過,在生活中大家也反反複複體驗過。人們經常處在“兩難”的境地,但是在“兩難”當中,還是要做決定、要有所行動的,在“兩難”當中我們應當如何行動呢?

    大師名言

    在中國社會,一切都是“兩難”。

    身處“兩難”要會“兼顧”

    身處“兩難”境地,我們解決的辦法是“兼顧”。這在全世界是很難找到的,因為外國人沒有這樣做過。我們采取“兼顧”的方法,外國人采取“選擇”的方法。

    有一個中國人對一個外國人說:“你喝咖啡還是喝茶?”外國人會選擇要喝咖啡或者要茶。

    麵對這種情況,另外一個中國人是不選擇的。“請問,你是喝咖啡,還是喝茶?”他會講:“隨便。”

    我強調大家一定要講“隨便”,隨便就是“兼顧”了。不能選擇,一選擇就會有很多問題,現在很多人不知不覺就上了西方人的當,很喜歡用選擇的方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請問,你要喝咖啡還是喝茶呢?”如果你說:“我喝咖啡。”問題就出現了,他給你端一杯跟泥土一樣的咖啡,根本不能喝,然後告訴你:“我們這裏的咖啡這麽差,你還喜歡喝,我們的茶是很好的。”他還笑話你,你生氣不生氣?

    對這種兩難選擇,中國人很委婉,迴答永遠是:“隨便”。隨便是什麽意思?隨便就是你不要害我,什麽好,你就憑良心拿出來,我還會被你害死嗎?茶好,給我茶;咖啡好,給我咖啡,最保險了。

    所以,中國人會講話,含含糊糊的,這是最保險的了。

    甲問乙:“明天開會你去不去啊?”乙說:“要去。”乙就有問題了。人家知道乙要去,晚上就去送禮,希望乙明天幫助通過什麽方案,等等。乙就會有麻煩。

    如果乙說“不去”,馬上有人不高興,會議組織者會問:“為什麽不去呢?”兩方麵都會得罪人。

    同一個問題,乙迴答:“還沒有定。明天看看吧,能去我就去,不能去我也實在沒有辦法。”一切麻煩都沒有了,聽的人氣死了。

    有一個中國人要去法國,機票都買好了。

    對外一種說法是:

    “聽說你要去法國?”

    “還沒有定。”

    另一種說法是:

    “聽說你要去法國?”

    “是啊。”

    “你什麽時候去?”

    “後天就要走了。”

    “是這麽迴事,我媽媽要買幾樣東西,單子開在這裏,你幫我買迴來,錢再給你。”麻煩來了,花很多時間去買迴來,東西給了他,錢還是沒見到,還能怪誰呢?

    所以,我們經常打馬虎眼是有道理的,非常有道理,是聰明之舉。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對不同的人,我們要給他不同的反應(就是上一章所提到的合理不合理的問題,我們必須要了解到,“理”是變動的)。

    老板問甲:“你要去哪裏?”甲不能講“不知道”,也不敢講“沒有想好”,要如實地講“去市場”。“給我買兩個鴨蛋帶迴來。”甲可能買4個,迴來後,雙方感覺良好。

    也就是說,對不同的人要不一樣。有些人覺得中國人很勢利眼、很現實,很會拍馬屁,其實不是。因為我們因人、因事的變動是合理變動。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牢記:我們不能走二選一的路。

    如果小孩子從小開始是非分明,他會痛苦一輩子。因為他沒有能力,也沒有辦法把是非分辨清楚。我們去看電影,凡是問“這個是好人還是壞人”問題的都是小孩子,大人沒有一個人會問。因為世界上沒有完全的好人,也沒有完全的壞人,好人可能很壞,壞人可能很好;好人有時候很壞,壞人有時候很好;好人有壞的一麵,壞人有好的一麵。這才是電影,是濃縮的世界。可是小孩都說:“媽媽、媽媽,這是壞人啊。”做媽媽的常常會反問:“那你怎麽知道他是壞人?”經驗告訴我們:凡是說這個是好人、那個是壞人的,都是非常幼稚的。

    我們的認知能力很有限,我們的選擇能力很薄弱,我們的判斷能力很缺乏,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西方人說:哪一個人對你最好,自己最知道了。這也是不對的,老話說,誰對你最好,自己經常不知道。

    我問過很多幹部,他們的老板怎麽樣,很多人說:“我們老板什麽都好,就一件事情不好,常常把壞人看成好人,把好人看成壞人。”如果這個老板確實把壞人看成好人,這個老板就有問題了。事實上,老板經常這樣,明明是在後麵搞鬼的人,他卻認為這個人忠心耿耿。曆史上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所謂“忠”是不忠的,所謂“賢”是不賢的。老板最信任的人,往往是出賣他的人,這就叫做“窩裏反”。

    大師名言

    身處兩難境地,解決的方法是“兼顧”。

    “兼顧”不了求“合理”

    中國的哲學思想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如果你要完全學習外國人的學說,你就不可能懂得中國文化,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路子。

    不著邊際,抓不著要點不到位。

    大師名言

    遇事三思而後行,遵循“六字原則”

    “兩難、兼顧、合理”六個字就是我們處理所有事情的一個係統。

    兩難→兼顧→x=選嗎,√=→合理。

    遇事要先設置“兩難”情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