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想一想勢頭好不好?一看自己勢單力薄,一個人講話沒有用,就不如不講。你一張嘴就被老板否決了,再造勢的話,他認為你是在威脅他。所以,我們隻能說“沒有事,沒有事”,如此,我們的勢頭才會大。有的事情要一個人去講,有的事情要好幾個人去講,有些話要讓別人講,有的事情要自己講,有的事情大家都不講,這就是勢頭的問題。

    要講話還要再看看自己的身份,講這些話合適不合適?不是那種身份就不能講那種話;然後再看看這個場合可以講嗎?講的這些內容合適嗎?

    我們的新聞播報經常在午餐時間報那些讓人吃不下飯的消息,

    那是在糟蹋人。所以,在人吃飯時候播報的新聞,一定要把那些影響消化的內容暫時放在一邊。這樣才是人道,合乎人性。

    大師名言

    “位”與“勢”決定了合理與否,合理叫做“中”,不合理叫做“不中”。

    做事合理不合理看看反應就知道

    第四個字叫“應”,反應的“應”。

    合理不合理看什麽?看反應,一看反應就知道了。大家反應好,命中;大家反應不好,不命中,趕快修改。所以,中國人經常變來變去,那是在調整。

    你向老板匯報說:“這件事情很不順利。”他的臉色不好看,他是在暗示你:在這個場合不要講這種話。你接著說:“不過跟以前比起來還算不錯,但是大家還是要努力。”老板的臉色馬上就好轉了,實際上,你是在測試他的反應好不好,你的意圖就是這個。

    中國人讚成與不讚成是完全一樣的。說讚成,是有條件的讚成,不合乎他的條件,他就反對;說反對,也是有條件的反對,隻要條件一改變,他馬上讚成。

    西方人和我們不同,西方人說反對就是反對,說讚成就是讚成。但是,中國人講yes,就等於no,講no就等於yes,所以我們講英文,總是被外國人笑話。外國人講yes後麵一定是ithinkso。講no一定是no,idon’tthinkso。隻有我們中國人講英文yes,一看對方臉色很難看,趕緊轉變成idon’tthinkso,yes後麵怎麽可以跟1don’tthinkso?我們經常犯這個毛病。所以,外國人就笑我們英文差。其實,這不是英文差,說yes以後可以轉變成idon’tthinkso,隻有這樣說才不會死啊,不會死才是重要的,文法錯了算什麽?所以,中國人不講究文法,一合文法就死嘛。no,一看臉色不對,ithinkso,ithinkso,文法錯有什麽關係?

    我們的中國話講得很好,但同樣有這樣的問題。

    我們一起去聽王先生講課,迴來別人一定會問你:“他講得怎麽樣?”你說:“他真會講。”然後,看別人臉色不對,趕緊說:“不過,講了半天不曉得在講什麽。”我們這些話裏沒有文法的錯誤,但是前後是不一致的。另外一個說:“王先生口才很差,詞不達意。”一看別人臉色不對,也會改口說:“不過很奇怪啊,今天講得有條有理。”

    說話的人隨時可以調整過來。這種人不是拍馬屁,過去我們總是把這種人當做小人。

    孔子一生最了不起的就是他悟出來五個字:叫做“無可無不可”,沒有什麽可,也沒有什麽不可。梁啟超當年讀到這句話氣得要死——孔子腳踏兩隻船,糊塗蟲。可就可,不可就不可,什麽“無可無不可”!可是當他讀了很多書以後,當他有了曆練以後,他就很信奉孔子的“無可無不可”。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為什麽中國人總喜歡說“隨便”?這樣也好,那樣也不錯了,都無所謂,這才叫真理。因為太極是很模糊的東西,陰陽不太分,陰陽分了以後就不叫“太極”,就叫“兩離”啊。很多人分不清楚“太極”與“兩離”,現在的太極圖是兩離圖,不是真正的太極圖,太極圖根本沒有辦法畫。我很欣賞這樣一句話:“任何一句話都有相當的道理,但是一路講下去,過分強調,就一定是錯的。”比如說“地球是圓的,所以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句話是錯誤的。地球上哪裏有直線?一直往前麵走,走到最後就迴到原點了。

    大師名言

    “無可無不可”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懂得合理的標準,還要會靈活運用

    “時”、“位”、“中”、“應”這四個字是判斷做事合理與否的非常重要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每個人在運用的時候,可能會有不同的情況。每個人應該如何去掌握這些原則呢?

    有一次,我在一位老板的辦公室裏麵,一個經理來找他談問題。

    老板:“這件事情你跟其他部門主管商量過沒有?”

    經理:“沒有。”

    老板:“你去跟他們商量商量,我才知道怎麽解決,因為我要知道大家的想法怎麽樣,我才能夠判斷,我才能夠做決定。”

    這是有道理的,聽起來比較合理。這個經理就這樣做了,老板也很高興。我在那個企業當顧問,常常要去,我後來再去,這位經理又來跟老板談事情。

    老板:“你這件事情跟其他部門經理談過沒有廣。”

    經理:“談過了。”

    老板冷笑:“談過了你們決定就好了,還問我幹什麽?”

    老板講得也很對啊——你們多數都認為這樣,還問我幹什麽?你們決定就好了。

    這樣一來,那個經理不知所措(中國人有這點好處,就是他不會當麵去頂撞老板,他不服是心裏不服,還沒有表現出來),私底下問我:“曾老師你看看,這種人反複無常啊。我們常常講君威難測,老板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隻有我倒黴了,我是中層幹部,怎麽猜都猜不對啊。”

    我告訴他:“老板是有原則的,不是反複無常,是你自己沒有搞對。”

    如果大家決定到西班牙去旅遊,各部門都同意之後,再問老板,同意不同意顯然不妥。這種事情如果沒有老板授意,誰敢去找他談?除非老板說,我們以前都在國內旅遊,今年改一個地方,到國外去,你才敢去談。反過來說,有些事情一定要各部門意見比較一致,老板才會同意。比如說,說現在事態比較緊急,大家禮拜六統統不休假,來加班,而且不領錢。這種事情老板不能決定,要問問各個部門的意見,大家都同意,他才敢決定。

    因為事情的性質不一樣,並不是領導出爾反爾。有些事情要先請示,你才可以有所動作;有的事情要先在部門之間協調,然後把建議呈上去再由老板來決定。可見,道理是變動的。很多人挨了老板的罵,總是覺得不對,其實是自己錯了,老板並沒有錯。

    大師名言

    道理是變動的。

    不要批評老板,當幹部的沒有這個權力

    沒有當過老板的人,一輩子都不了解老板。我父親比我大20歲,我知道我永遠不了解他,因為他永遠大我20歲,我跟不上他。我們不是老板,我們就永遠不了解老板。所以,我們要警惕自己,不要總是批評老板,部屬是沒有權力批評老板的,因為你永遠不了解他。

    老板占據的這個位置,是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理似乎永遠在他那裏,他總是占優勢的一方。作為他的部屬,怎樣去做合理的判斷?又怎樣能夠在做出合理判斷的情況下,盡量地不去得罪老板,不去做一些他看著不太適合的事情呢?

    《易經》裏有句話,叫做“當不當”,即當位不當位。就是說,在這個位置上合適不合適,用現在的話講,叫做稱職不稱職。

    老板如果是當位的,我們當然服從他——碰到英明的領袖也是三生有幸,你不服從他,就是自找倒黴,就是製造麻煩,就會把整個公司搞垮。

    可是,他如果不當位,怎麽辦?有很多老板是不當位的,他沒有資格當老板,但他卻是老板,他稀裏糊塗就當上了老板,這種情況很多。我常問這種人:“你憑什麽當總經理?”他說:“這是我老爸的事業,我當然應該當總經理了。”這種人是不當位的,這種狀況也是很可怕的。

    我們為什麽不喜歡皇帝?就是因為皇帝要傳位給他兒子,他兒子是個白癡也是皇帝!老一輩人一生努力,晚年要把他的事業傳給兒子無可厚非。如果他的兒子和大家都同樣優秀,可以優先傳給兒子;可是如果兒子比別人差,就要傳給別人。這樣才對。

    那麽,是不是說老板、總經理永遠有理,做部屬的永遠沒理呢?

    “官大學問大”,實際上就是說他們的位置不同。所以,身居高位的人,一定要以大適小,要謙虛,就是這個道理。

    很多人說,過分謙虛就是虛偽。我不讚成這句話,任何事情都可能過分,隻有謙虛永遠不過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所以,中國人都先不說話,一是聽,二是聽,三還是聽,覺得可以說了才說,人家比自己高明就不說——說些沒有用的幹什麽?那是自己找難堪。

    判斷一個人做事合理與否這個問題,是一個比較深層次的問題,我們從中國文化傳統的角度,從文化精髓出發,做了一些講解和闡述,總結出來了四個字:“位”,“時”、“中”、“應”。這四個字所包含的精神內涵是非常豐富的,需要大家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不斷地去體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合理的判斷。

    大師名言

    任何事情都可能過分,隻能謙虛永遠不過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思考

    人性管理的要訣究竟有哪些?

    心得體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