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合乎情理是大家的共識,但怎麽樣才叫合乎情理,似乎又很難判斷。

    理不易明,並不是像西方人講的“理越辯越明”。中國的事情說到差不多就不能再說了,再說下去就越說越糊塗了。

    既然道理是如此琢磨不定、奧妙無窮,我們做事合不合理,又如何判斷呢?把握好四個字:“位”、“時”、“中”、“應”,做事的基本原則就有了。

    懂得了合理與不合理的標準,還要會靈活掌握。

    我們曾經一再強調,做事情要合乎情、理、法,有關情的內容已經討論了很多,這一章主要討論做事要合理。

    做事情要合理,這是大家的共識,但是理是什麽標準呢?人們常說:公理自在人心,天理自在人心。那麽,怎麽樣做事才是合理的?合理與否該怎樣判斷?

    人性喜歡合理,但合理與否很難講

    首先,我們解釋三句話,這三句話一定要弄清楚。

    第一句話:理不易明,道理不容易講清楚

    為什麽中國人碰到問題,總是說“很難講,很難講”?因為本來就很難講,沒有一件事情可以講得清楚。現在,有很多人相信真理越辯越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西方,真理越辯越明;在我們中國,說到差不多就不能再說了,再說下去就越說越糊塗。隻要一個人想把事情弄清楚,他就很迷糊。這是由於我們處在非常負責的一個生態環境——牽一發而動全身。

    中國社會以理為主,而理本身是永遠講不清楚的。為什麽?因為理是會變動的,法是相對穩定的,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變,除非修法,除非改變,否則法就是不變的;而理是變動的,是可以隨著外界變化而變動的。所以,人們總是覺得中國人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完全沒有原則。

    我們從小就覺得我們的父親一會兒要求我們這樣,一會兒又要求我們那樣,好像專門要整我們一樣,其實不是。是因為道理本身就是變動的。

    第二句話:測不準

    學科學的人都知道有一個測不準定律。科學那麽精密,怎麽會測不準呢?測不準不是機器不夠好,不是方法不夠好,不是人不夠認真,而是你測得很準以後,它又變動了。

    天氣預報講昨天的天氣百分之百準確,講明天的天氣,就很難準。預報說出太陽,老天偏下雨。因為老天不聽人的,它愛變就變了,預報以後它繼續在變化,所以才會測不準。

    很多人從字麵上理解說,測不準,就是測不準。其實不是測不準,測得非常準,隻是預測完以後,情況又變化了。我相信各位老板在做決策的時候,評估未來的變化,所依據和預測的數據都很準確,但是最後就不準了。

    第三句話:妙不可言

    真理是妙不可言的。不可言傳就是不可言傳,因為語言文字本身就是很大的障礙——語言文字本身有歧義,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每個人的理解並不完全相同。一件事情不說,大家心裏有數,一說出來就已經變味了。

    中國的哲學、文化發展到現在,沒有一本書能夠把真理講得清清楚楚,也沒有一個人有本事把真理說得明明白白。比較而言,我還是佩服老子。孔子講了一大堆話,還講不明白,而老子隻用於六個字解釋真理:“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能夠說出來的道理就不是常道,是非常道。所以,學習人性管理,不要以為照搬書就可以用,否則你會出問題的。

    我們在這裏講的是一般性的、普遍性的管理哲學和方法,每一個公司都具有特殊性;任何事情有共性、有特殊性,每一個人都是很特殊的個體,但是,我們都有共同的標準,怎麽樣把這個共同的規律或原則變成自己特有的東西,要根據公司的情況去調整。

    學習不能隻記住老師的話,老師說什麽就接受什麽。我們現在所采用的西方考評方法,是機械和死板的。我在西方讀書,老師出題日考試,隻要記住老師的話就及格了。中國傳統教育不用這種方法。

    中國人傳道、授業、解惑,是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帶到一段時間,師傅會把徒弟叫來:“老師教你那幾個招數都記得嗎?”徒弟說:“我統統記得。”師傅會說:“再學3年,不會就不讓你下山了。隻是記住我的招數,你怎麽去打仗呢?我教你這樣,敵人偏偏那樣打,你怎麽辦呢?”這樣教導徒弟就記住了。

    再過3年,師傅問他:“老師教你的招數,你都記得嗎?”徒弟說:“我都忘光了,隻剩下3招還記得。”師傅說:“再學1年。”

    1年到了,師傅問:“教你的招數都記得嗎?”徒弟說:“統統忘光了。”師傅聽罷,說:“你可以放心地下山了。”

    盡信書是不如無書!因為書上寫的都是過去的事情,而一切都在變。

    我們人類有個大毛病,我們不相信簡單的事情,總以為哪有那麽簡單?我們現在費盡苦心追求很複雜的東西,搞得自己腦筋很亂。真理妙不可言,但是先決條件是要體會得到,否則怎麽妙不可言?一般人總是說“把道理告訴我”,實話說,這是無法做到的事情。佛教參禪總是“不可說,不可說”,自有道理。

    我們從何入手去理解呢?我們理解四個字,就能解決了。這四個字是“位”、“時”、“中”、“應”,這是合理與否的基本測試法則。

    大師名言

    在西方,真理越辯越明;在我們中國說到差不多就不能再說了,再說下去就越說越糊塗了。

    做事先定位,位置不同則道理不同

    “位”,是位置的“位”。

    整部《易經》講得最重要的就是“位”,所以,我們很重視位置,總是搶位置。人生其實就是搶位置而已,位置沒有搶到,有天大的本領也無處施展——因為你不在那個位置上。但是,如果去搶,你就是別人的敵人,所以,我們很會讓位置給別人。

    去參加宴會,沒有人會當眾自顧自就坐下來。一定會先坐在旁邊,然後人家把你請到前麵來,你就很有麵子。你坐在前麵,人家過來說:“這位先生,你不能坐在這裏,請到後麵去。”你就完全沒有麵子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所有的管理是從定位開始的,凡是“物”都有它一定的位置。人家送貨物來,我們總是說,先擺在那裏,這就是最大的錯誤。你說先擺在那裏,人家送貨方就擺在那裏走了,你還要去搬。任何一次搬動都要計人成本,物料搬過三次,運輸成本就很大了——我們缺乏這種成本觀念。應該是一次定位,貨物送來放哪裏,要一次定位。不能說先擺在那裏,然後搬來搬去,造成很大的浪費。

    物有定位,人也有定位,什麽東西都有定位,要一次到位。

    我們今天講到“位”,其實是《易經》的思想。我們說這個人講了半天還不到位,因為他沒有抓住要點,浪費別人的時間。人生就是搶位置,所有東西必須要定位;你要先把位置定下來,因為位置不同則道理不同。

    我們由此發展出一套倫理學,要求有長幼尊卑,有年紀比你大的在,你一定要少說話。今天的年輕人不是這樣,他不僅要先講,而且還一直講,講到最後那點兒墨水都倒盡了。

    大師名言

    所有的管理從定位開始。

    時也,命也;勢可以造,時隻能等

    “時”,是時間的“時”。

    我們說,時也,命也。不懂得其中奧秘的人會認為這是迷信,懂得的人不會認為是迷信。我希望各位懂得,時機好的時候,你少努力也會成功;時機不好的時候,你再努力也不會成功!不要以為自己有多大能耐。

    如果你生長在非洲的不毛之地,你有天大的能耐,你能幹什麽?!人是因為得到機會才成功的,所以不要神氣,不要得意忘形。

    很多人得意忘形:“你看我多麽有辦法,賺了幾個億。”告訴你,那不是你的本事,那是時也,命也。時勢起來的時候,閉著眼睛也賺錢;時勢下去的時候,焦頭爛額,一毛錢也賺不到——時機好不好,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素。

    有人說:“我可以創造!”我不相信。西方人說可以創造,是因為他對這個“時”字不了解,“時”有兩種含義:一種叫做“時”,一種叫做“勢”。“時”跟“勢”是不一樣的,西方人統統叫做timing,這是不對的。勢可以造,時隻能等。要守時待命。時機不好,你隻能等;你不能造時,因為根本無法創造。

    大師名言

    勢可以造,時隻能等。要守時待命。

    合理就是“中”,不合理是“不中”

    “位”與“勢”決定事情合不合理,合理就叫“中”,不合理就叫“不中”。一個人解決問題要看“中”與“不中”。

    首先要想一想:時機對不對?比如,你要去找老板講話,老板正在發脾氣,這個時機絕對不對。本來有話要說,一看這種情況,馬上轉變方向——時機不對就不能講,一章就挨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