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怎樣建立製度才能合乎人性(1)
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 作者:曾仕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管理離不開製度,但僅僅製度化也絕不是好的管理。
製定製度要由下而上,要充分尊重員工的自主性。不要怕下麵提得不對,他自己會平衡,而且領導也有最後的決定權。
好的製度,由大家來製定,還要由大家來執行,要自覺遵守,否則大家沒麵子。
不違法是底線,講道理才是標準,我們的行為要合理合法。
製度要常常修改。日本式管理有一種方法叫“夕陽日落法”,就是這個道理。製度變化要漸變,不要突變。
管理離不開製度。製度是什麽?製度是企業組織中所有成員一切分工合作的基本規範,是成員在組織中的行為規範。任何成員的行為都要遵從企業的製度。製度是要大家來遵守的,所以,讓人能夠接受、容易遵守的才是好的製度。
管理一定要製度化,但製度必須合理
如果說中國人最會定製度,不知道大家感覺如何?是否會同意我的觀點呢?
我們現在滿腦子都是“美國很先進”,其實未必。
美國有一條街叫做華爾街,全部是金融業、銀行業。實際上,全世界最古老的第一條“華爾街”是在我們山西的平遙,那裏的錢莊製度絕對不比現代金融製度差。我們現在想到的,他們當時就已經做到了,那些製度、辦法絕對是世界領先水平的。
中國從周朝開始就很會定製度。周公為什麽了不起?因為他很會定製度,我們周邊的國家差不多都是學我們的。問題是,管理一定要製度化,但是僅僅製度化絕對不是好的管理,因為製度會把人搞得很僵化。
我們的國有企業為什麽搞不好?不是人不行,而是製度把它綁死了。所以,如果我們談到製度,常常有來自兩個方麵的聲音:民營企業會覺得沒有製度很糟糕,但是國有企業覺得製度會使它們動彈不得,製度是很僵化的。好不容易定了一套製度,環境變了,於是大家沒法適應。
所以,為什麽法令定了以後,我們總是覺得它不合時宜?就是因為整個世界在變,整個社會在變,整個環境都在變,法令卻還是在三五年前定的那一套,如此,怎麽可以規劃現在?
可是,法令常常變,朝令夕改,弄得大家根本無所適從,這也是個很大的矛盾。
大師名言
管理一定要製度化,但是僅僅製度化絕對不是好的管理。
合理的製度,大家一定要自覺遵守
有製度卻不敢執行
受西方的影響,很多年輕人告訴我,一家公司隻要把製度定得很完善,然後很徹底地執行,大家都很重視執行力度,那就很好了。我認為,毫無經驗的人才會講這樣的話!
我們很少有人敢照製度去做,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常常講,製度定得很規範,不是不執行,而是不敢執行。例如,在我們的製度中,每一個領導都有權力開除員工。可是每個領導都抱怨說,自己沒有開除員工的權力。那是因為他不敢用這個權力,一旦使用肯定後患無窮。
製度規定:上班時間不能看書報雜誌,否則就要罰1000元人民幣。製度定得夠清楚、夠嚴格吧?假如今天你當這個經理,部門裏麵有一個人上班時間就是看書報雜誌,而且高高地舉著看,你就不敢抓他。
大多數中國人自己會衡量,如果沒有兩把刷子,敢公開看嗎?不敢。我們是能屈能伸的:沒有什麽優勢可用的時候就埋頭苦幹,就很聽話;當有貢獻、背景很好的時候,當有“兩把刷子”的時候,就耍大牌,量你也不敢把我怎麽樣!而事實上我們也真的不敢把他怎麽樣。
但是,作為領導,一定要想辦法做點兒事情,此風不可長,否則以後其他人你還能管嗎——你管不了他,你就管不了別人!
道理非常正確。可是隻要一處理,你就完了。有些中國人則必須要想一想:這個人我動得了動不了?動不了我也要動啊,不然我沒有尊嚴了。
他們常常會叫別人去“看看他在幹什麽”——你看得那麽清楚,還叫別人去看,是因為你要把責任推給他。如果你一下子抓住當事人,把他報上去,他一定會否認:“他栽贓我,他冤枉我,他想借機會整我,百口莫辯,百口莫辯啊!”
所以,有些人明明看到違規的事情,他一定先拐個彎,讓別人去“看他在幹什麽”——這個人將來就是證人。
被要求去看的人,警覺性很高,他也知道,經理明明看到了有人上班看雜誌,於是,他就再叫另外一個人:“哎,你離他比較近,你去看看。”
為什麽我們總是推、拖、拉呢?因為這樣一來,證人就會有好幾個。
但是,這樣做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如果那個違規的人是老板的紅人,你敢動他嗎?你動他就是不給老板麵子,老板雖然會很嚴厲地處理這件事,但從此老板會跟你產生很大的隔閡。
合理的製度,合理地執行
同樣是違法、同樣是沒有遵守規定,中國人會有兩種處理方法,一陰一陽,一種是抓,一種是不抓。不抓,有不抓的做法;抓,有抓的做法。
那麽,抓怎麽做,不抓又該怎麽做呢?遇到了這種情況,主管、經理應該怎麽處理呢?
所謂抓,就是找到很多證人,然後叫當事人自己來說在幹什麽,自己寫報告。老板經常說“做了什麽你自己心裏最清楚”,就是這個道理。報告寫完給證人看,大家都認定,而作為管理者的你卻一句話也沒說,這個無為有很大的作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抓,就更妙了:
經理趕快拿一本雜誌去,站在看雜誌的人麵前:“哎,你在看什麽雜誌啊?一定會有很精彩的內容,你才會這個時候看。哎,我這本也有很精彩的啊。”然後,就把他那本拿來,跟自己手中這本卷在一起,大聲說:“兩本都帶迴去看啊,免得人家誤會你上班看雜誌。”
說你沒有處理嗎?你處理掉了;說你處理了嗎?你沒有處理呀。上麵一定對你非常滿意,因為他知道你是會做事情的:給員工和老板都留了麵子,也給自己留了退路。
很多員工一輩子在基層,他們常說,所有一切都要依法辦理。坦率地講,如果一切依法辦理辦得通的話,幹部就可以統統被裁撤掉了。因為依法可以辦理的事情,基層都辦完了,要幹部幹什麽呢?幹部沒事幹了。公司需要幹部,就是因為基層依法辦事行不通,幹部如果還要依法辦理,我看這個幹部還是幹脆不要當了。
進門要用識別卡。你有識別卡,門口警衛就讓你進去;如果沒有識別卡,有身份證,警衛也會讓你進去。基層的作用就在於警衛把事情處理掉了。
如果有一個人,既沒有識別卡,也沒有身份證,就要闖進門,警衛就要趕快叫幹部。
幹部怎麽依法處理?他不可能依法處理。當幹部的,如果滿腦子都是依法處理,就不是一個好幹部——不夠格。
製度隻能管例行,沒法管例外。但是,中國是例外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嘴上講“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實際你一看曹操就明白了:
曹操帶兵出去打仗的時候,看到麥田裏的麥子長勢很好,於是下令:大家注意,不要踩踏麥田,卿一個人踩踏麥田,斬!剛剛講完,他的馬(也就是他自己)就踩倒一大片麥苗。怎麽辦?當時曹操就拿起刀來,所有的人都跪下去求情:“千萬不可以。”曹操堅持認為,自己發布的命令,一定要遵照。大家又趕緊求情:“絕對不行!絕對不行!”那怎麽辦呢?於是曹操“割發代首”。
這叫變通,至於合不合理,大家衡量。如果曹操將自己也執行斬首,那還打什麽仗?
大師名官
製度隻能管例行,沒法管例外。
製定製度,由下而上最管用
製度在執行過程當中要適當變通。那麽,我們也應該知道,怎麽樣才能夠在我們製定製度的時候,讓大家覺得比較合理,願意去執行。
這個問題很關鍵,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大家自己定。
生產部門的製度跟營銷部門的製度不應該一樣。因為營銷部門的製度要求每個人都穿西裝、打領帶,生產部門從來不用穿西裝、打領帶,怎麽可能是一樣的要求?
生產單位要求同進同出,是因為他們要一起工作,營銷部門為什麽要同進同出呢?高興早點兒來就早點兒來,願意晚點迴去就晚點迴去,把業績做出來了,你管他上班不上班呢。
同樣吃盒飯,生產單位的人吃20元錢的他都很滿意,營銷單位的人通常會吃35元,為什麽?會賺錢啊。
大師名言
製定製度不要一刀切,我是最反對一刀切的,這不符合情理,切不符合人性。
下麵定得不合理,領導還有決定權
但是,如果讓執行製度的人自己去定製度的話,會不會把製度定得非常有利於自己,或者可以借機偷懶呢?
我們有的老板、管理者一直怕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不用怕。
我輔導過的公司就是這樣,各個部門自己定製度,隻要能定得出來,老板就敢接受。他們壓力很大,因為他們的內部會去製衡。
比如,有一個部門想定一個不用上班、領高薪、還要享受福利的製度。當他們把製度提出來後,所有人都笑他們,所以自己要改,一直改到合理。老板說:“好,既然大家同意,我就簽字。”簽完字就結束了。
管理者有最後的決定權,怕什麽?領導什麽都沒有,隻要有一個最後的決定權,就不用怕所有的事情。如果你有本事,怎麽說都可以,說到最後自己就會找到一個合理點,不然就沒有台階下了。
所以說,製定製度,由下而上最管用。
大師名言
領導隻要有最後的決定權,就不用怕所有的事情。
上下多交流,彼此尊重,叫做好商量
老板的目標都是空的,部屬的目標要自己寫得出來。
製定製度要由下而上,要充分尊重員工的自主性。不要怕下麵提得不對,他自己會平衡,而且領導也有最後的決定權。
好的製度,由大家來製定,還要由大家來執行,要自覺遵守,否則大家沒麵子。
不違法是底線,講道理才是標準,我們的行為要合理合法。
製度要常常修改。日本式管理有一種方法叫“夕陽日落法”,就是這個道理。製度變化要漸變,不要突變。
管理離不開製度。製度是什麽?製度是企業組織中所有成員一切分工合作的基本規範,是成員在組織中的行為規範。任何成員的行為都要遵從企業的製度。製度是要大家來遵守的,所以,讓人能夠接受、容易遵守的才是好的製度。
管理一定要製度化,但製度必須合理
如果說中國人最會定製度,不知道大家感覺如何?是否會同意我的觀點呢?
我們現在滿腦子都是“美國很先進”,其實未必。
美國有一條街叫做華爾街,全部是金融業、銀行業。實際上,全世界最古老的第一條“華爾街”是在我們山西的平遙,那裏的錢莊製度絕對不比現代金融製度差。我們現在想到的,他們當時就已經做到了,那些製度、辦法絕對是世界領先水平的。
中國從周朝開始就很會定製度。周公為什麽了不起?因為他很會定製度,我們周邊的國家差不多都是學我們的。問題是,管理一定要製度化,但是僅僅製度化絕對不是好的管理,因為製度會把人搞得很僵化。
我們的國有企業為什麽搞不好?不是人不行,而是製度把它綁死了。所以,如果我們談到製度,常常有來自兩個方麵的聲音:民營企業會覺得沒有製度很糟糕,但是國有企業覺得製度會使它們動彈不得,製度是很僵化的。好不容易定了一套製度,環境變了,於是大家沒法適應。
所以,為什麽法令定了以後,我們總是覺得它不合時宜?就是因為整個世界在變,整個社會在變,整個環境都在變,法令卻還是在三五年前定的那一套,如此,怎麽可以規劃現在?
可是,法令常常變,朝令夕改,弄得大家根本無所適從,這也是個很大的矛盾。
大師名言
管理一定要製度化,但是僅僅製度化絕對不是好的管理。
合理的製度,大家一定要自覺遵守
有製度卻不敢執行
受西方的影響,很多年輕人告訴我,一家公司隻要把製度定得很完善,然後很徹底地執行,大家都很重視執行力度,那就很好了。我認為,毫無經驗的人才會講這樣的話!
我們很少有人敢照製度去做,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常常講,製度定得很規範,不是不執行,而是不敢執行。例如,在我們的製度中,每一個領導都有權力開除員工。可是每個領導都抱怨說,自己沒有開除員工的權力。那是因為他不敢用這個權力,一旦使用肯定後患無窮。
製度規定:上班時間不能看書報雜誌,否則就要罰1000元人民幣。製度定得夠清楚、夠嚴格吧?假如今天你當這個經理,部門裏麵有一個人上班時間就是看書報雜誌,而且高高地舉著看,你就不敢抓他。
大多數中國人自己會衡量,如果沒有兩把刷子,敢公開看嗎?不敢。我們是能屈能伸的:沒有什麽優勢可用的時候就埋頭苦幹,就很聽話;當有貢獻、背景很好的時候,當有“兩把刷子”的時候,就耍大牌,量你也不敢把我怎麽樣!而事實上我們也真的不敢把他怎麽樣。
但是,作為領導,一定要想辦法做點兒事情,此風不可長,否則以後其他人你還能管嗎——你管不了他,你就管不了別人!
道理非常正確。可是隻要一處理,你就完了。有些中國人則必須要想一想:這個人我動得了動不了?動不了我也要動啊,不然我沒有尊嚴了。
他們常常會叫別人去“看看他在幹什麽”——你看得那麽清楚,還叫別人去看,是因為你要把責任推給他。如果你一下子抓住當事人,把他報上去,他一定會否認:“他栽贓我,他冤枉我,他想借機會整我,百口莫辯,百口莫辯啊!”
所以,有些人明明看到違規的事情,他一定先拐個彎,讓別人去“看他在幹什麽”——這個人將來就是證人。
被要求去看的人,警覺性很高,他也知道,經理明明看到了有人上班看雜誌,於是,他就再叫另外一個人:“哎,你離他比較近,你去看看。”
為什麽我們總是推、拖、拉呢?因為這樣一來,證人就會有好幾個。
但是,這樣做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如果那個違規的人是老板的紅人,你敢動他嗎?你動他就是不給老板麵子,老板雖然會很嚴厲地處理這件事,但從此老板會跟你產生很大的隔閡。
合理的製度,合理地執行
同樣是違法、同樣是沒有遵守規定,中國人會有兩種處理方法,一陰一陽,一種是抓,一種是不抓。不抓,有不抓的做法;抓,有抓的做法。
那麽,抓怎麽做,不抓又該怎麽做呢?遇到了這種情況,主管、經理應該怎麽處理呢?
所謂抓,就是找到很多證人,然後叫當事人自己來說在幹什麽,自己寫報告。老板經常說“做了什麽你自己心裏最清楚”,就是這個道理。報告寫完給證人看,大家都認定,而作為管理者的你卻一句話也沒說,這個無為有很大的作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抓,就更妙了:
經理趕快拿一本雜誌去,站在看雜誌的人麵前:“哎,你在看什麽雜誌啊?一定會有很精彩的內容,你才會這個時候看。哎,我這本也有很精彩的啊。”然後,就把他那本拿來,跟自己手中這本卷在一起,大聲說:“兩本都帶迴去看啊,免得人家誤會你上班看雜誌。”
說你沒有處理嗎?你處理掉了;說你處理了嗎?你沒有處理呀。上麵一定對你非常滿意,因為他知道你是會做事情的:給員工和老板都留了麵子,也給自己留了退路。
很多員工一輩子在基層,他們常說,所有一切都要依法辦理。坦率地講,如果一切依法辦理辦得通的話,幹部就可以統統被裁撤掉了。因為依法可以辦理的事情,基層都辦完了,要幹部幹什麽呢?幹部沒事幹了。公司需要幹部,就是因為基層依法辦事行不通,幹部如果還要依法辦理,我看這個幹部還是幹脆不要當了。
進門要用識別卡。你有識別卡,門口警衛就讓你進去;如果沒有識別卡,有身份證,警衛也會讓你進去。基層的作用就在於警衛把事情處理掉了。
如果有一個人,既沒有識別卡,也沒有身份證,就要闖進門,警衛就要趕快叫幹部。
幹部怎麽依法處理?他不可能依法處理。當幹部的,如果滿腦子都是依法處理,就不是一個好幹部——不夠格。
製度隻能管例行,沒法管例外。但是,中國是例外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嘴上講“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實際你一看曹操就明白了:
曹操帶兵出去打仗的時候,看到麥田裏的麥子長勢很好,於是下令:大家注意,不要踩踏麥田,卿一個人踩踏麥田,斬!剛剛講完,他的馬(也就是他自己)就踩倒一大片麥苗。怎麽辦?當時曹操就拿起刀來,所有的人都跪下去求情:“千萬不可以。”曹操堅持認為,自己發布的命令,一定要遵照。大家又趕緊求情:“絕對不行!絕對不行!”那怎麽辦呢?於是曹操“割發代首”。
這叫變通,至於合不合理,大家衡量。如果曹操將自己也執行斬首,那還打什麽仗?
大師名官
製度隻能管例行,沒法管例外。
製定製度,由下而上最管用
製度在執行過程當中要適當變通。那麽,我們也應該知道,怎麽樣才能夠在我們製定製度的時候,讓大家覺得比較合理,願意去執行。
這個問題很關鍵,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大家自己定。
生產部門的製度跟營銷部門的製度不應該一樣。因為營銷部門的製度要求每個人都穿西裝、打領帶,生產部門從來不用穿西裝、打領帶,怎麽可能是一樣的要求?
生產單位要求同進同出,是因為他們要一起工作,營銷部門為什麽要同進同出呢?高興早點兒來就早點兒來,願意晚點迴去就晚點迴去,把業績做出來了,你管他上班不上班呢。
同樣吃盒飯,生產單位的人吃20元錢的他都很滿意,營銷單位的人通常會吃35元,為什麽?會賺錢啊。
大師名言
製定製度不要一刀切,我是最反對一刀切的,這不符合情理,切不符合人性。
下麵定得不合理,領導還有決定權
但是,如果讓執行製度的人自己去定製度的話,會不會把製度定得非常有利於自己,或者可以借機偷懶呢?
我們有的老板、管理者一直怕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不用怕。
我輔導過的公司就是這樣,各個部門自己定製度,隻要能定得出來,老板就敢接受。他們壓力很大,因為他們的內部會去製衡。
比如,有一個部門想定一個不用上班、領高薪、還要享受福利的製度。當他們把製度提出來後,所有人都笑他們,所以自己要改,一直改到合理。老板說:“好,既然大家同意,我就簽字。”簽完字就結束了。
管理者有最後的決定權,怕什麽?領導什麽都沒有,隻要有一個最後的決定權,就不用怕所有的事情。如果你有本事,怎麽說都可以,說到最後自己就會找到一個合理點,不然就沒有台階下了。
所以說,製定製度,由下而上最管用。
大師名言
領導隻要有最後的決定權,就不用怕所有的事情。
上下多交流,彼此尊重,叫做好商量
老板的目標都是空的,部屬的目標要自己寫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