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薔一行人到了大峪山,大峪山南北走向,有五裏多長,東臨近北定河。
老孫頭說的煤礦在大峪西南的山腳處,離高中堂的礦區不到一裏地。
賈薔看著不遠處高高的籬牆,想起老孫頭先前說過的話,有些猶豫。
雖說有可能隻是一個訛傳的謠言,但這籬牆這麽高,萬一是真的,兩家離那麽***時定然少不了往來,到時要是惹出麻煩就不好了。
大峪山到百花山之間有四五裏,都是無主的地方,賈薔想著如果能在跟靠南的地方尋一礦區。
然而老孫頭卻表示自己沒那麽熟悉這片區域,要再勘探一番才行。
賈薔隻得讓人帶老孫頭去勘探,自己和賈芸則親自去西禁礦拜訪。
西禁礦一圈都用兩米高的籬牆圍了起來,隻有一處大門和旁邊的小門可以出入。守門的幾個家丁都頗為強壯,聽二人是賈家子弟,便往裏通報。
西禁礦的負責人是高雲輝家裏的老奴,名為福貴,深得高雲輝信任,被派來負責這一處大礦區。
高雲輝如今在朝堂裏日如中天,又深得緒禎帝信任,緒禎帝甚至要讓其入太廟。
大夏立國百餘年,得享太廟的無一不是立下了不世軍功之人,而高中堂是一名文官,從未領軍出征過。
朝堂裏諸多勳貴世家皆不同意,隻是高雲輝為吏部尚書十餘年,門生故吏眾多,緒禎帝登基時為了拉攏他,也大力支持,擬昭許諾其配享太廟。
因此高家眾人平時更是十分囂張,這福貴雖是奴籍,但平時依仗高中堂權勢也十分高傲。
見隻是賈家兩個旁係子弟過來,又知賈家向來和自家這邊不對付,也不迎接,讓人將二人請到廂房裏等著,故意等了一會兒才過去。
賈薔二人進了礦區,路上所見和之前在外麵見到的那些小煤窯不同,不僅外麵有著二米高的籬牆,裏麵也有幾處大型的屋舍被矮一些的籬牆包圍起來。
遠遠還能看見有人在裏麵走動,再遠處還有一個正在開采的煤窯,黑乎乎的工人不時背著煤從礦裏出來,交到外麵的稱上來稱重。
和平時使用的小秤不同,稱煤的大稱一個人可操作不來。
使用時兩人用一根竹擔將要稱的煤挑起來,另一人用大稱進行稱量。
稱完,大聲喊出所得重量,一旁的書計便計在紙上,用於結算錢財。
這些煤礦工人的工錢都十分低廉,一位采煤的工人一日最多采煤四百餘斤,所得工錢不過四十餘文,而其餘運煤、通風的工人工錢更少,每日最多不過二三十文罷了。
平時還要受到夥頭和管事的欺壓克扣,所得工錢不過僅夠飽腹而已。
就是這樣,對於沒有土地,走投無路的貧苦窮人來說,冒險進入煤窯是為數不多的選擇。
而對於煤礦的主人來說,每斤煤送到京城便能賣出三文的高價,若是直接賣給運煤的商人,每斤便是二文。
雖然運費高昂,然而煤炭的成本最高的卻不是人工和運費,而是繳稅和官員的勒索。
哪怕像廣州十三行裏的大商人和蘇州的鹽商,也逃脫不了官員的勒索。
先帝時期每有戰事或朝廷做事沒有銀子,都要讓這些商人捐些家產出來,美其名曰:奉獻國家。
到了地方上,地方官員便變本加厲,有些鹽商甚至因為地方官員索求無度而放棄產業。
還是林如海管了鹽政後比較清明,從不大肆索要錢財,蘇州的鹽商一下便多了起來,出現了許多小些的鹽商。
迴到礦區裏,賈薔幾人跟著帶路的小廝走了有兩箭之地,上到了山上,轉過一拐角,卻見一處院子坐落在前麵。
雖是在山裏,但也修的十分氣派,亭台樓閣一應俱全。
賈薔二人都有些心驚,沒想到在礦區裏還有這等地方。
進了院裏,有樣貌清秀的丫鬟請二人到廂房裏先行等候。
看著裏麵的丫鬟穿著打扮,雖比不上府裏的大丫鬟,但比起尋常人家還好些。
賈薔和賈芸對視了一眼,都有些驚訝。聽說管理此地的是高家的一個老仆,沒想到竟然配置到如此地步。
二人在房裏等了半個時辰,也沒人前來上場,隻等得心煩意躁,福貴方才過來。
二人心中雖有些不悅,但畏於高中堂的勢力,也不敢得罪,害怕因此誤了賈蓉的事。
福貴道:“二位爺久等了,剛才礦上有些事情要我處理,耽擱了一會兒。”
見二人桌上還沒有茶,趕忙讓人給二人上茶。
賈薔早已是一肚子氣,雖有些口渴,但也不動茶杯。
隻道:“老先生平日事務繁忙,我等小輩今日貿然打擾已有些唐突,不必如此客氣。”
福貴笑著問道:“不知二位爺不在京城裏呆著,今日到這地方來,所為何事?”
賈薔道“寧國府的蓉大爺預備在南邊的山坡上開一礦區,因和貴礦離的近,先來通告一聲,以後多有叨擾。”
“南邊那塊是無主之地,我倒還真不知有煤礦。寧府的大爺既然想要,把那塊地買下來便是,我這裏的地方都圍了籬牆,隻要大爺看管好自己的礦洞別往我這邊挖就行。不然到時高老爺問起來,寧府大爺麵子上不好看。”
“這是自然,小子來時備了些薄禮,還請老先生不要嫌棄。”
……
賈強一行人離去後,福貴的兒子福齊問道:“父親,若是南邊有礦區,不如我們自己拿下來,何必要給賈家。兩邊離得這麽近,到時被發現什麽,鬧出去怎麽辦?。”
“老爺因為享太廟的事一直被這些勳貴彈劾,這會兒方才消停了一些。若是將這地搶了過來,到時不免又生事端。你也不想想,是老爺享太廟的事重要,還是這個礦區的事重要。
至於買礦奴的事,隻要不讓人跑出去就行。這事又不是咱們一家做,東邊義勇王的礦區不是也在做嗎?之前還幫咱們打死了一個逃奴。
這點你可得和東邊義勇王的礦區學學。聽說他們那邊買的還是些匈奴人,這麽多年也沒見有人逃出來過,也不知道平時是怎麽管理的。這賈家和義勇王那邊有些關係,他們的礦區今後說不得也要買些匈奴人來。
不說這些,我問你,上半年的稅可都報好了?”
“已經報了,按每日三萬斤報的稅,該給的錢也都已經送出去了。”
“嗯,這就行,多交一些,別給人留下把柄。”
福齊其實隻報了每日一萬斤的產量,省下來的三千兩則是自己留著用了,不過這事就不必讓福貴知道了,畢竟福齊的本事還是學的福貴。
福齊可知道,老頭子不僅克扣了每日五萬斤煤的稅,平時還偷偷往外販私煤,又拿錢買些礦奴迴來當作礦工開工錢。
自己扣的兩萬斤煤的稅錢,比起自己父親來,可差得遠呢。
在福齊看來,哪怕一分錢的稅不交,難道工部還會因為這些小事來得罪當朝首輔不成。
至於看管的問題,福齊就更不擔心了,這麽多年了,沒有一個礦奴能活著離開大峪山,就算跑了出去籬牆,也能很快找到將其處置了。
賈薔一眾又去東禁礦去前去拜訪隻是這次卻被拒絕在門外。
門牙說:負責管理的人現在不在礦區,讓過些時日再去。
過了幾日賈薔再去時,又推脫道:“前兩日不小心感了風寒,再過幾日再來。”
賈薔無奈,隻能放棄了去拜訪的打算。
老孫頭在周邊勘探了半個多月,又找出幾個可以采煤的地方,賈薔都一一記錄在案。
……
賈薔一行人探礦的時候,寧國府裏的賈蓉則看著眼前半生的西瓜發呆,旁邊負責買瓜的管事瑟瑟發抖,生怕賈蓉把自己攆了出去。
身為一名吃瓜群眾,賈蓉對西瓜有著別樣的感情,特別是在這炎熱的夏天,井水冰鎮的西瓜是最經濟的解暑方法了。
不過,此時的西瓜沒有經曆過森田新一和吳明珠兩位大魔導師的改良,也沒有現代的化肥,產量並不高,皮還很厚,口感也差上不少,加上運費,價錢還不便宜,如今京城裏一個瓜要二三百文,比起太祖時期漲了足足三倍。
大夏立國時,禁止海貿,國內銅錢稀缺,一兩銀子不過換七八百枚銅錢。
而後國庫空虛,為了能多收些稅,開放了幾個沿海的港口進行通商。
到了先帝時,一來各省的關稅不一樣,主要出口的瓷器、茶葉等物在蘇杭地區價錢比起廣州地區更為便宜,收到的稅也少些。
二來為了防止有些外國商人隨意在各地逗留。
下令取消了其餘港口,隻留納稅最多的廣州一處作為通商港口,史稱“一口通商”。
又成立了專門管理外國商人的商行“廣州十三行”,除廣州外,其餘諸省督撫皆無權上奏外國事物,接納外國商人。
而隨著大夏海貿的開放,因大夏國內銅的價錢高,售賣得利頗多,霓虹等地的銅不斷流入,大夏鑄造的銅幣過多,到了現在,一兩銀子已經能換一千五百枚銅錢了。
而京都裏的瓜除了貴,最關鍵的是-賣瓜的不保熟。
賈蓉這就連著開了三個生瓜蛋子,結果還沒法,畢竟這東西又不包退。
總不能自已讓人趕過去,給那賣瓜的販子來一刀吧。
自己又不是皇帝,內務府的瓜一兩多銀子一個,不熟那可真是要吃刀的,而且砍的還不是肚子。
賈蓉有些頭大,本來還想著給府裏的人一人發個西瓜,當夏天降暑的福利。
改善一下府裏眾人的態度,畢竟先前幾次懲罰太重,現在賈蓉在府裏,走到哪裏,旁邊的人都是小心翼翼的樣子,生怕賈蓉將自己也趕出去。
賈蓉本意是看秦可卿和尤氏太過寬容,便想自己唱個黑臉,讓秦可卿做紅臉。
沒想到黑過頭了,感覺都快成了一個魔頭一樣。就想發些福利,來提升一下府裏下人對自己的映像。
結果買了一批瓜全是生的,看著一旁抖糠一樣的管事,賈蓉也不好怪罪他。
畢竟這時候西瓜價錢較高,不常買的人確實不好分辨生熟,也不能買的時候先劈看看看,而且自己本意就是來收買人心的,再懲處下去,隻怕真要傳出去什麽賈蓉暴虐無道,苛待下人了。
不過作為一個吃瓜群眾,賈蓉自然知道不少辨別生熟的辦法,讓人送了幾個瓜過來,挨個拍了一遍,結果聽著感覺都差不多。
賈蓉不死心的又拍了一遍,不知道是不是皮太厚,都是“咚咚”的聲音,聽不太出來有什麽區別。
一種方法不行,賈蓉決定換一種方法,讓人打了桶水來,將瓜放入水中,果有幾個露出水麵。
讓人將那幾個浮出水麵的瓜切開,全都是熟的。
賈蓉見狀心滿意足,這可是內務府買瓜的不傳之密,掌握不了這項技術的官員都已經被哢嚓了。
賈蓉讓那管事用此法再買一批瓜迴來,這次多買些,連西府和賈家族人也送,左右不過多花幾十兩銀子,沒必要在這上麵節省。
正所謂吃人嘴短,賈蓉這波福利撒下去,東西兩府裏地位較低的下人們都開始稱讚起賈蓉,畢竟管事的吃得起瓜,他們可不一定舍得吃。
西府的老太太和賈政也很高興,老太太是高興賈蓉知道孝敬自己,賈政高興的則是賈蓉能想著族人,覺得賈蓉很有責任感,今後若是擔任族長族裏的事也不用自己再操心了。
獨鳳姐看賈蓉花了將近一百兩銀子買瓜分給眾人,想到自己不久前讓人給賈蓉送過去的銀子,一陣肉疼。
看到瓜就想到自己被抵出去的那套妝匣,隻覺自己的錢被這樣平白花掉了,一陣肉疼,根本吃不下去。
賈蓉則是琢磨怎麽能改良下西瓜,畢竟如今沒了大魔導師,想吃到上好的西瓜,隻能自己動手來做。
正好寧府在京城附近就有莊園,賈蓉讓人將吃過最大最甜的西瓜籽留下來,明年再種下去。
不會別的方法的賈蓉隻能用這種方法來慢慢改良,畢竟如今最好的瓜都在準戈爾的地盤上。
(《萬曆會記錄》裏西瓜價一錢銀子一個,清朝沒找到價錢。清朝皇帝有自己的瓜果園,還有各省的進貢,也有買的,內務府記載是三千二百文一個,一兩多銀子一個瓜!考慮到清朝物價普遍上漲的原因,清朝的瓜價應該是漲了二到三倍,但遠遠不到那麽多,多出來的應該是被貪掉了。所以吃瓜的我非常感謝吳明珠院士,不然我怕是吃不上瓜。)
老孫頭說的煤礦在大峪西南的山腳處,離高中堂的礦區不到一裏地。
賈薔看著不遠處高高的籬牆,想起老孫頭先前說過的話,有些猶豫。
雖說有可能隻是一個訛傳的謠言,但這籬牆這麽高,萬一是真的,兩家離那麽***時定然少不了往來,到時要是惹出麻煩就不好了。
大峪山到百花山之間有四五裏,都是無主的地方,賈薔想著如果能在跟靠南的地方尋一礦區。
然而老孫頭卻表示自己沒那麽熟悉這片區域,要再勘探一番才行。
賈薔隻得讓人帶老孫頭去勘探,自己和賈芸則親自去西禁礦拜訪。
西禁礦一圈都用兩米高的籬牆圍了起來,隻有一處大門和旁邊的小門可以出入。守門的幾個家丁都頗為強壯,聽二人是賈家子弟,便往裏通報。
西禁礦的負責人是高雲輝家裏的老奴,名為福貴,深得高雲輝信任,被派來負責這一處大礦區。
高雲輝如今在朝堂裏日如中天,又深得緒禎帝信任,緒禎帝甚至要讓其入太廟。
大夏立國百餘年,得享太廟的無一不是立下了不世軍功之人,而高中堂是一名文官,從未領軍出征過。
朝堂裏諸多勳貴世家皆不同意,隻是高雲輝為吏部尚書十餘年,門生故吏眾多,緒禎帝登基時為了拉攏他,也大力支持,擬昭許諾其配享太廟。
因此高家眾人平時更是十分囂張,這福貴雖是奴籍,但平時依仗高中堂權勢也十分高傲。
見隻是賈家兩個旁係子弟過來,又知賈家向來和自家這邊不對付,也不迎接,讓人將二人請到廂房裏等著,故意等了一會兒才過去。
賈薔二人進了礦區,路上所見和之前在外麵見到的那些小煤窯不同,不僅外麵有著二米高的籬牆,裏麵也有幾處大型的屋舍被矮一些的籬牆包圍起來。
遠遠還能看見有人在裏麵走動,再遠處還有一個正在開采的煤窯,黑乎乎的工人不時背著煤從礦裏出來,交到外麵的稱上來稱重。
和平時使用的小秤不同,稱煤的大稱一個人可操作不來。
使用時兩人用一根竹擔將要稱的煤挑起來,另一人用大稱進行稱量。
稱完,大聲喊出所得重量,一旁的書計便計在紙上,用於結算錢財。
這些煤礦工人的工錢都十分低廉,一位采煤的工人一日最多采煤四百餘斤,所得工錢不過四十餘文,而其餘運煤、通風的工人工錢更少,每日最多不過二三十文罷了。
平時還要受到夥頭和管事的欺壓克扣,所得工錢不過僅夠飽腹而已。
就是這樣,對於沒有土地,走投無路的貧苦窮人來說,冒險進入煤窯是為數不多的選擇。
而對於煤礦的主人來說,每斤煤送到京城便能賣出三文的高價,若是直接賣給運煤的商人,每斤便是二文。
雖然運費高昂,然而煤炭的成本最高的卻不是人工和運費,而是繳稅和官員的勒索。
哪怕像廣州十三行裏的大商人和蘇州的鹽商,也逃脫不了官員的勒索。
先帝時期每有戰事或朝廷做事沒有銀子,都要讓這些商人捐些家產出來,美其名曰:奉獻國家。
到了地方上,地方官員便變本加厲,有些鹽商甚至因為地方官員索求無度而放棄產業。
還是林如海管了鹽政後比較清明,從不大肆索要錢財,蘇州的鹽商一下便多了起來,出現了許多小些的鹽商。
迴到礦區裏,賈薔幾人跟著帶路的小廝走了有兩箭之地,上到了山上,轉過一拐角,卻見一處院子坐落在前麵。
雖是在山裏,但也修的十分氣派,亭台樓閣一應俱全。
賈薔二人都有些心驚,沒想到在礦區裏還有這等地方。
進了院裏,有樣貌清秀的丫鬟請二人到廂房裏先行等候。
看著裏麵的丫鬟穿著打扮,雖比不上府裏的大丫鬟,但比起尋常人家還好些。
賈薔和賈芸對視了一眼,都有些驚訝。聽說管理此地的是高家的一個老仆,沒想到竟然配置到如此地步。
二人在房裏等了半個時辰,也沒人前來上場,隻等得心煩意躁,福貴方才過來。
二人心中雖有些不悅,但畏於高中堂的勢力,也不敢得罪,害怕因此誤了賈蓉的事。
福貴道:“二位爺久等了,剛才礦上有些事情要我處理,耽擱了一會兒。”
見二人桌上還沒有茶,趕忙讓人給二人上茶。
賈薔早已是一肚子氣,雖有些口渴,但也不動茶杯。
隻道:“老先生平日事務繁忙,我等小輩今日貿然打擾已有些唐突,不必如此客氣。”
福貴笑著問道:“不知二位爺不在京城裏呆著,今日到這地方來,所為何事?”
賈薔道“寧國府的蓉大爺預備在南邊的山坡上開一礦區,因和貴礦離的近,先來通告一聲,以後多有叨擾。”
“南邊那塊是無主之地,我倒還真不知有煤礦。寧府的大爺既然想要,把那塊地買下來便是,我這裏的地方都圍了籬牆,隻要大爺看管好自己的礦洞別往我這邊挖就行。不然到時高老爺問起來,寧府大爺麵子上不好看。”
“這是自然,小子來時備了些薄禮,還請老先生不要嫌棄。”
……
賈強一行人離去後,福貴的兒子福齊問道:“父親,若是南邊有礦區,不如我們自己拿下來,何必要給賈家。兩邊離得這麽近,到時被發現什麽,鬧出去怎麽辦?。”
“老爺因為享太廟的事一直被這些勳貴彈劾,這會兒方才消停了一些。若是將這地搶了過來,到時不免又生事端。你也不想想,是老爺享太廟的事重要,還是這個礦區的事重要。
至於買礦奴的事,隻要不讓人跑出去就行。這事又不是咱們一家做,東邊義勇王的礦區不是也在做嗎?之前還幫咱們打死了一個逃奴。
這點你可得和東邊義勇王的礦區學學。聽說他們那邊買的還是些匈奴人,這麽多年也沒見有人逃出來過,也不知道平時是怎麽管理的。這賈家和義勇王那邊有些關係,他們的礦區今後說不得也要買些匈奴人來。
不說這些,我問你,上半年的稅可都報好了?”
“已經報了,按每日三萬斤報的稅,該給的錢也都已經送出去了。”
“嗯,這就行,多交一些,別給人留下把柄。”
福齊其實隻報了每日一萬斤的產量,省下來的三千兩則是自己留著用了,不過這事就不必讓福貴知道了,畢竟福齊的本事還是學的福貴。
福齊可知道,老頭子不僅克扣了每日五萬斤煤的稅,平時還偷偷往外販私煤,又拿錢買些礦奴迴來當作礦工開工錢。
自己扣的兩萬斤煤的稅錢,比起自己父親來,可差得遠呢。
在福齊看來,哪怕一分錢的稅不交,難道工部還會因為這些小事來得罪當朝首輔不成。
至於看管的問題,福齊就更不擔心了,這麽多年了,沒有一個礦奴能活著離開大峪山,就算跑了出去籬牆,也能很快找到將其處置了。
賈薔一眾又去東禁礦去前去拜訪隻是這次卻被拒絕在門外。
門牙說:負責管理的人現在不在礦區,讓過些時日再去。
過了幾日賈薔再去時,又推脫道:“前兩日不小心感了風寒,再過幾日再來。”
賈薔無奈,隻能放棄了去拜訪的打算。
老孫頭在周邊勘探了半個多月,又找出幾個可以采煤的地方,賈薔都一一記錄在案。
……
賈薔一行人探礦的時候,寧國府裏的賈蓉則看著眼前半生的西瓜發呆,旁邊負責買瓜的管事瑟瑟發抖,生怕賈蓉把自己攆了出去。
身為一名吃瓜群眾,賈蓉對西瓜有著別樣的感情,特別是在這炎熱的夏天,井水冰鎮的西瓜是最經濟的解暑方法了。
不過,此時的西瓜沒有經曆過森田新一和吳明珠兩位大魔導師的改良,也沒有現代的化肥,產量並不高,皮還很厚,口感也差上不少,加上運費,價錢還不便宜,如今京城裏一個瓜要二三百文,比起太祖時期漲了足足三倍。
大夏立國時,禁止海貿,國內銅錢稀缺,一兩銀子不過換七八百枚銅錢。
而後國庫空虛,為了能多收些稅,開放了幾個沿海的港口進行通商。
到了先帝時,一來各省的關稅不一樣,主要出口的瓷器、茶葉等物在蘇杭地區價錢比起廣州地區更為便宜,收到的稅也少些。
二來為了防止有些外國商人隨意在各地逗留。
下令取消了其餘港口,隻留納稅最多的廣州一處作為通商港口,史稱“一口通商”。
又成立了專門管理外國商人的商行“廣州十三行”,除廣州外,其餘諸省督撫皆無權上奏外國事物,接納外國商人。
而隨著大夏海貿的開放,因大夏國內銅的價錢高,售賣得利頗多,霓虹等地的銅不斷流入,大夏鑄造的銅幣過多,到了現在,一兩銀子已經能換一千五百枚銅錢了。
而京都裏的瓜除了貴,最關鍵的是-賣瓜的不保熟。
賈蓉這就連著開了三個生瓜蛋子,結果還沒法,畢竟這東西又不包退。
總不能自已讓人趕過去,給那賣瓜的販子來一刀吧。
自己又不是皇帝,內務府的瓜一兩多銀子一個,不熟那可真是要吃刀的,而且砍的還不是肚子。
賈蓉有些頭大,本來還想著給府裏的人一人發個西瓜,當夏天降暑的福利。
改善一下府裏眾人的態度,畢竟先前幾次懲罰太重,現在賈蓉在府裏,走到哪裏,旁邊的人都是小心翼翼的樣子,生怕賈蓉將自己也趕出去。
賈蓉本意是看秦可卿和尤氏太過寬容,便想自己唱個黑臉,讓秦可卿做紅臉。
沒想到黑過頭了,感覺都快成了一個魔頭一樣。就想發些福利,來提升一下府裏下人對自己的映像。
結果買了一批瓜全是生的,看著一旁抖糠一樣的管事,賈蓉也不好怪罪他。
畢竟這時候西瓜價錢較高,不常買的人確實不好分辨生熟,也不能買的時候先劈看看看,而且自己本意就是來收買人心的,再懲處下去,隻怕真要傳出去什麽賈蓉暴虐無道,苛待下人了。
不過作為一個吃瓜群眾,賈蓉自然知道不少辨別生熟的辦法,讓人送了幾個瓜過來,挨個拍了一遍,結果聽著感覺都差不多。
賈蓉不死心的又拍了一遍,不知道是不是皮太厚,都是“咚咚”的聲音,聽不太出來有什麽區別。
一種方法不行,賈蓉決定換一種方法,讓人打了桶水來,將瓜放入水中,果有幾個露出水麵。
讓人將那幾個浮出水麵的瓜切開,全都是熟的。
賈蓉見狀心滿意足,這可是內務府買瓜的不傳之密,掌握不了這項技術的官員都已經被哢嚓了。
賈蓉讓那管事用此法再買一批瓜迴來,這次多買些,連西府和賈家族人也送,左右不過多花幾十兩銀子,沒必要在這上麵節省。
正所謂吃人嘴短,賈蓉這波福利撒下去,東西兩府裏地位較低的下人們都開始稱讚起賈蓉,畢竟管事的吃得起瓜,他們可不一定舍得吃。
西府的老太太和賈政也很高興,老太太是高興賈蓉知道孝敬自己,賈政高興的則是賈蓉能想著族人,覺得賈蓉很有責任感,今後若是擔任族長族裏的事也不用自己再操心了。
獨鳳姐看賈蓉花了將近一百兩銀子買瓜分給眾人,想到自己不久前讓人給賈蓉送過去的銀子,一陣肉疼。
看到瓜就想到自己被抵出去的那套妝匣,隻覺自己的錢被這樣平白花掉了,一陣肉疼,根本吃不下去。
賈蓉則是琢磨怎麽能改良下西瓜,畢竟如今沒了大魔導師,想吃到上好的西瓜,隻能自己動手來做。
正好寧府在京城附近就有莊園,賈蓉讓人將吃過最大最甜的西瓜籽留下來,明年再種下去。
不會別的方法的賈蓉隻能用這種方法來慢慢改良,畢竟如今最好的瓜都在準戈爾的地盤上。
(《萬曆會記錄》裏西瓜價一錢銀子一個,清朝沒找到價錢。清朝皇帝有自己的瓜果園,還有各省的進貢,也有買的,內務府記載是三千二百文一個,一兩多銀子一個瓜!考慮到清朝物價普遍上漲的原因,清朝的瓜價應該是漲了二到三倍,但遠遠不到那麽多,多出來的應該是被貪掉了。所以吃瓜的我非常感謝吳明珠院士,不然我怕是吃不上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