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少年將軍,可比文聖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兵法七篇,言簡意賅,其內蘊含的智慧博大精深,精邃富贍,一言一句都蘊含無窮道理,用簡略的語言,道盡兵家大事!”


    “不僅僅隻是沙場用兵之道,更是計算,闡述闡述利己之勢,修煉闡述利己之勢,甚至可以引申至更多領域,廟堂算計、處事哲理,管理效用,無所不涉!”


    文廟上空,仍未徹底消散的文氣如同一層輕紗,籠罩整座廟宇。


    武舉策論結束,趕考武人皆已退場,萬籟俱寂,但位於兩極一點的明聖殿內,卻依舊燈火通明。


    華燈如夜,透過薄紗般的文氣,映射向天空。


    薑離的考卷早被翰林院大學士謄抄成百餘份,在文武群臣中流傳翻閱。


    景皇雖坐在大殿至高處的龍椅上,可殿下的群臣卻似乎都感覺不到大周天子的龍威,如癡如醉的捧著手中的文卷,忘我研讀,時而震撼,時而恍然,時而搖頭,時而歎息,不一而舉。


    整座明聖殿都像是嘈雜的市場集市,充滿驚歎、理論、拍腿之聲,嘈雜混亂。


    “聖上,臣真的很難相信,這七卷兵家聖典真的出自一位少年之手!”


    一位頭戴高冠、身著寬袖長衣、如早古之人一樣的高大俊朗男子,放下手中文卷,臉上浮現出意猶未盡的神色:“此文結構縝密,次序井然,不能增減一字,不能顛倒一篇,蘊含極盡之理,頑童通讀一遍,也足以勝任千人之將了!”


    “大先生竟然能給出這樣的評價,這薑離當真不愧聖人門生之名!”


    景皇點了點頭,旋即又征詢道:“先生覺得,這七卷兵法,真是薑離所著?”


    “聖上,雖然臣也無法相信,但在臣的記憶中,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本典籍中提及中古、今古乃至上古,存在過這樣一本兵道奇書!”


    文廟大先生李長庚搖了搖頭,“況且,此文卷能引動文聖百賢共鳴,足以印證在今日之前,這世上並無此等文卷出現!”


    他頓了頓道:“薑離真乃蓋世奇才、天降之子,未來成就恐不在百賢之下,甚至可比文聖,臣觀此卷最後一字,收的有些潦草,似有意猶未盡之意,臣若猜的不錯,薑離心中還有兵卷未出!”


    “可比文聖,還有兵卷在腹!”


    景皇聞言,也為之動容,他看向鎮武侯薑時戎,“時戎,薑離是你的兒子,怎麽連你這個做父親的也不知道他可能去了何處?難道我大周不配用他嗎?”


    聖音輕緩,卻蘊含斥責之意。


    薑離諫言製莽三策,就已勝過這殿內群臣,能著兵家七卷,更足以說明此子之不凡。


    有如此大才,卻藏著掖著,不肯獻出為朝廷所用,究竟有何用心?


    就算他是先秦遺族血脈,又如何。


    能毫無保留書寫兵家七卷,足以證明他對大周的忠心了!


    這些話,景皇雖未明說,但薑時戎卻怎麽可能領會不到。


    隻是,武冠天下的鎮武侯,此時竟然也有些出神,竟沒能第一時間聽到景皇的話音。


    薑時戎手握文卷,如同雕塑,冷峻剛硬的臉頰,波瀾不驚、深沉幽寂,眸子刀槍劍陣隱匿,看似不驚不喜。


    但心中的滔天巨浪隻有他一人清楚。


    身為曾經的大周軍神,他自然知曉這文卷的意義、價值和高度。


    在通讀《始計篇》數百字全文後,他就已經意識到薑離在兵道上的造詣,完全超越了他!


    一個被他困在小院十年,根本不曾接受過兵家言傳身教,隻依靠經史典籍和粗淺兵書,就能悟徹出這些偉岸至極的思想。


    此等天賦天資,可怕的難以言喻。


    就算是他精心培養、抱有極大期望的幾個嫡子,也無一人能在兵道上企及薑離萬一!


    “聖上,此子自幼性情就異於常人,行事乖張,難以用常理揣度,雖有小才,卻並非穩重可信之人,尚需磨礪淬煉,否則站的越高,越會對大周埋下隱患!”


    三息過後,薑時戎這才身軀微躬,大聲迴道。


    “武侯過謙,這世間凡絕世驚豔之輩,性情皆是特立獨行,一言一行難為凡人理解,常常會作出有異常人之舉,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吾等都是凡夫俗子,又豈能揣度天人的思維!”李長庚卻是搖了搖頭。


    “大先生不必將此子抬得太高,知子莫若父,薑離何等品行,我豈會不知,諸子之中唯他品行最為乖張,心中更無家族血親之念!”薑時戎依舊固執己見。


    “武侯此言,是在懷疑文聖百賢的意誌了?”


    李長庚聞言,不悅揮袖,冷哼道:“我聽聞武侯已將此子遷入賤籍,欲將其入贅千軍侯府為婿?賀樓氏身為主母,更對其暗中打壓,甚至不許聖人門生參拜文廟聖賢?


    “武侯家事,我不便幹預,可你身為朝廷重臣,當知一切以國事為重,家族紛爭豈能與聖上選用賢能衝突,如此舉動,可配伱侯爵尊位?難道為國、為朝廷、為聖上培養一名經世之才,不如你侯府妒婦的枕邊幾語!”


    李長庚言之鑿鑿,聲動如風,蘊含浩然正氣,每一言一語,皆裹挾禮法大義大德,占據道德高點,指點江山、當麵批判。


    自薑離身份揭曉,李長庚便遣人仔細打探薑離一切,畢竟他身為文廟大先生,是文聖嫡傳,有關聖人的一切,都會格外關注重視。


    世間並無不透風之牆,沒用多久,他就已然獲知了薑離的一些信息。


    當知道聖人門生曾院試中考取第一名,文廟也賜予其真絲儒炮,卻連聖人百賢都未曾參拜過,李長庚心中的憤慨,難以描述。


    此刻見薑時戎依然執意壓製,縱然是文廟大先生的涵養,也無法按捺下心中的不滿。


    “大先生言重,時戎豈敢質疑聖人意誌,薑離未曾入神廟拜見文聖百賢,卻是我的疏忽!”


    薑時戎眸光閃了閃,刀槍劍陣隱隱流轉,卻最終偃旗息鼓下去,他身軀再躬,態度謙和,不再爭辯。


    李長庚雖非文廟夫子,卻是夫子首徒,不僅學識非凡,更有克己複禮、正直無私的美譽。


    夫子遠遊,十年無蹤,李長庚執掌文廟,一言一行皆代表文廟意誌,是天下儒生的發言人。


    與李長庚對峙,就是與天下文人對峙。


    更何況賀樓氏的確有失婦德,嫉妒妾室、打壓薑家子嗣,這是比通奸還大的罪過。


    “長庚、時戎,你們都是朝廷重臣,一個代表文脈,一個鎮壓武運,都是朕的左膀右臂!”


    景皇揮手,安撫兩人,道:“時戎對朕對朝廷的忠心,我是知道的,這天下怕是沒有第二人能與他相比了,朝廷、兵部事務繁重,他無暇顧及子嗣一切,也是情有所原、理所應當的事情!”


    景皇笑了笑,卻是話鋒一轉:“但賀樓氏身為鎮武侯府大夫人,是一府主母,這番作為實在有失身份、德不配行,若非今日薑離文卷引動文聖百賢意念,我大周豈不是要錯過一位未來潛力可比聖人的治國之才?”


    “聖上,不提薑離人品、才情究竟如何,僅僅是這七卷兵法,對我大周而言,就勝過百萬雄師,惠澤萬代!”


    李長庚更是大聲說道,聲音洪亮,震蕩朝堂。


    明聖殿內的文武百官,也早被兩人的爭執所吸引,但都是沉默不語、置之世外的姿態。


    他們雖然位高權重,都是一國地位最高、權力最大之人,卻也不敢隨意參與其中。


    一個代表文脈,一個代表武脈。


    稍有不慎,就會傷筋斷骨!


    “啟稟聖上,聖人門生找到了,正隨尉遲將軍向這裏趕來!”


    就在這時,一名麒麟衛腳步匆匆的跑入大殿,跪地稟報。


    “薑離找到了?”


    明聖殿群臣齊齊迴頭,景皇也麵露一絲期許,他看著氣喘籲籲的麒麟侍衛,又不由笑道:“朕幾乎發動了半城軍士搜尋,竟直到這時才找到聖人門生,這個薑離去了哪裏,你們是怎麽找到的?”


    “這……”


    麒麟衛聞言,臉上浮現糾結之色,他看了看在場群臣中的幾個身影,心一沉,按實稟告:“啟稟聖上,我們找到聖人門生時,他正在街上與人……與人打架!”


    “哈哈哈,不愧是武侯的兒子,剛剛出了考場,就與人動上武了!”


    景皇一怔,旋即撫掌大笑,似乎為薑離的年少輕狂所觸動。


    在場很多大臣也迎合著發出笑聲。


    可不知為何,負責稟報的麒麟衛,臉上的表情卻更加微妙起來。


    “告訴朕,聖人門生可否贏了?與他對打的又是誰?”景皇好奇問道。


    “啟稟聖上,是聖人門生贏了!”


    麒麟衛咽了咽口水,艱難道:“與聖人門生‘打架’的幾人,分別是鎮武侯之子薑玄曜、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之子顏真載、刑部侍郎之子、工部虞衡司之子、太常寺丞之子……”


    麒麟衛每說出一人,在場群臣中便有一人如遭雷擊、搖搖欲墜。


    自家的兒子自己清楚。


    雖然不明起因,但聖上隻要動一動手,自然有暗探查明一切。


    屆時,這幾個討債的兒子,平日裏所做的荒唐事,便會一樣不落的呈送到聖上麵前。


    雖然盛京城各府邸中,都有這樣的頑劣兒郎,權貴之家哪一個能幸免,人之常情,聖上也能理解。


    可理解歸理解,真要是送到聖上麵前,卻又是另外一番事情了。


    “哈哈哈,倒也是熱鬧!”景皇聞言,心情卻又是大不一樣,興趣更濃,指著下方的群臣道:“朕這些愛卿的兒子,是一個個輪番上陣,還是一起圍打聖人門生啊!”


    “啟稟聖上,是一起圍打!”


    麒麟衛嘴角肌肉微微抽搐,補充道:“諸位大人的兒子帶著府兵,一起打的聖人門生,小侯爺是一個人迎敵的!”


    “你是說薑離一人打翻了所有人,難道他已是先天境的武夫了嗎!”


    景皇有些意外,又為薑離的強大感到欣喜,文武雙全,這才是大周需要的治國名臣名將!


    “小侯爺他……”


    麒麟衛有些遲疑道:“小侯爺真氣如蟒,應該已是兵氣境的氣修了!”


    “什麽!”


    “氣脈!”


    麒麟衛此言一出,全場皆驚。


    氣脈傳承不全,是世間共識。


    大周境內,凡修習氣脈者,無不是出身貧寒、走投無路之人。


    堂堂侯府公子,怎麽會修習下等人都不願選擇的氣脈修行!


    “薑時戎,老夫給你拚了!”


    李長庚怒不可遏,怒發衝冠,頭發都乍了起來,擼起袖子就要找薑時戎拚命,被鄰近的幾個大臣連忙攔了下來。


    “時戎,這是怎麽迴事?你鎮武侯府揭不開鍋了麽?連一個武人都供養不了!”


    景皇這一次是真的動怒了。


    氣脈修者壽元極短,境界越高,折損壽命就愈加嚴重。


    薑離如此年紀就已是兵氣境的境界,隻怕是過不過四十的。


    這還是在他自此之後,不再修行不再動用氣脈的基礎上。


    一個未來的國之棟梁,原本可為國效力八十年,結果現在卻隻剩下了二十年!


    豈有不怒之理!


    “聖上息怒,這是臣的過錯!”


    薑時戎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頭顱緊貼地麵。


    自他封侯以來,這還是景皇第一次對他發怒。


    “不要告訴朕,讓薑離修氣又是賀樓氏的指使!”


    景皇的聲音冰寒冷酷,殿下大臣更是噤若寒蟬,伴君如伴虎,他們都知道,景皇此刻已經動了殺念。


    明聖殿內,氣氛也徹底凝固了起來。


    一種難以言喻的威壓,籠罩整個殿堂,就算是武聖也感到了一種壓力。


    這是龍威,天子之威,是承載一國氣運的威嚴,甚至超越了世俗所有的力量!


    “罷了,薑時戎你先起來吧,今日聖人百賢共鳴、麒麟降世,這是大周十年難得一遇的喜事,一切都等我見了薑離再說!”


    良久過後,景皇方才再次開口,他冷冷看向跪在地上的麒麟衛道:“聖人門生是文聖在世間的行走,諸家公子合力圍打一人,不問對錯,首先就失了武人風氣,傳朕旨意,所有人皆賞五十廷杖!”


    “啟稟聖上,這些人……”


    麒麟衛聲音顫顫發抖:“這些人全都被聖人門生殺了,一個不留!”


    “嘶”


    此言一出,全場再次一驚。


    薑時戎眸光一沉,群臣更有不少人險些閉過氣去,若非還在景皇在上,此刻隻怕要哭出了聲。


    “都死了?死了好,省的礙眼!”


    景皇重重哼道,一言就直接定下今日事端的對錯。


    無論是何起因,聖人門生永遠都是對的!


    畢竟,景皇心中的這股怒意,算是消去了不少。


    群臣更是大氣都不敢出,甚至暗暗慶幸。


    天子一怒,血流成河可不是說著玩的。


    “稟聖上,聖人門生到了!”


    另一名麒麟衛也在這時走入大殿。


    “聖上有旨,召鎮武侯之子薑離覲見!”景皇身旁,都知大太監聲音高挑,大聲傳喚。


    明聖殿內,幾乎所有大臣的目光,都向入口處望去。


    唯有死了兒子的幾個大臣,渾渾噩噩,一時間還有些恍惚。


    大殿入口處,昏暗夜幕中,一道身姿挺拔的少年身影,緩緩出現,一步一步闊步而行,神態平穩,神情自若,絲毫感受不到麵見一國天子的緊張與不安。


    少年身姿如玉,眸如璨星,器宇不凡,俊雅出塵的容貌,仿佛壁畫中走出的神仙人物。


    他跨步走入明聖殿,似乎牽引到了文廟中無處不在的文氣。


    大殿上空流光溢彩,祥雲浮動,薑離衣衫無風自起,腳下一朵朵文氣蓮花生出,托載著他的腳步,來到殿中。


    “微民薑離拜見聖上!”


    薑離不急不徐,聲音清朗,向著景皇躬身拜去。


    殿內群臣看著這道少年的身影,也不禁露出驚羨、欣賞之色。


    僅憑這份從容自定、不卑不亢的心境,就勝過了九成九的官候之子。


    “薑兄弟!”


    一聲驚唿忽然在角落響起,趙鐵河驚訝的望著薑離,臉上露出了萬分欣喜和激動的神情。


    “薑離?”


    殿堂之上,景皇眉頭微挑,瞬間了然。


    “鐵河,薑離就是那個舍命掩護你逃走報信的薑姓少年?”大都督皇甫穆川奇道。


    “義父,就是他,就是薑離護我性命的!”


    趙鐵河激動點頭,恨不得現在就衝上去擁抱薑離,他能官拜五品遊擊將軍,成為皇甫穆川的義子,皆是薑離之功。


    “聖人門生竟還是那晚力挽狂瀾,救下盛京城內數萬武舉考生的少年!”


    “製莽三策、文驚聖人百賢,有子如此,我必舉全族之力培養支持,麒麟子降世,是家族之興,至少能撐起一個千年世家!”


    “可惜了,他竟然修習了氣脈,縱然現在挽迴,也未必能延續多久的性命,武侯糊塗啊!”


    數日前,北莽奸細混入盛京,欲斷絕大周十年武道氣運根基,殿內群臣無人不知。


    此時發現薑離就是那夜至關重要的人物,心中的錯愕,更是無以複加。


    能為接二連三大周立下如此功勳,誰還會懷疑他對大周的忠心?


    先秦遺族血脈又如何,千年世家在漫長悠久的中古歲月,哪一族沒出過王侯、皇族。


    “薑離,你很好,你的考卷朕看過了,兵家七卷雖然寥寥數千字,卻道盡征伐之道、治國之道、謀算之道,為人族智慧大成之作,朕很滿意!”


    景皇目光垂下,仔細打量這位大周最傑出的侯門子弟。


    縱然一切都被驗證,薑離就站在大殿之中,景皇也很難將他與製莽三策、兵家七卷聯係在一起。


    這樣的少年若是出生在皇族,必將是開拓疆域、流芳萬古的千古明君,可配聖、祖、帝之諡號,為世人傳頌。


    “啟稟聖上,兵家七卷並非薑離所著,其中策謀皆為古人聖賢智慧結晶,微民隻有書寫之勞,而無創造之功!”


    薑離恭聲,如實相告。


    “薑離,你想讓朕怎麽賞你?”


    景皇見狀,眼中的欣賞和讚譽之色卻愈加濃鬱。


    兵伐、謀算、功法、道理,世間存在一切,皆源自古時,凡有所創造,皆是站立於古之先賢肩膀之上。


    薑離年少,正是意氣風發、眼高心傲的時候,卻謙遜和平、心懷若穀。


    比起同齡少年,更加成熟穩重,可堪大用。


    “微民寸功,不足為聖上叨念,若有所求,便隻有微民贅婿賤籍的身份了!”薑離迴道。


    “隻求恢複平民之身!”


    景皇歎了口氣,心中感慨,若大周兒郎皆能有薑離五分心性,何愁帝業不成。


    “薑離,聖獸麒麟代文聖收徒,你如今身為聖人門生,一切賤籍身份早已盡數免去,更不可成為任何侯門世家的贅婿!”


    文廟大先生李長庚道,他看向薑離的目光,充滿了欣賞和喜愛之色,恨不得現在就將薑離收入文廟,將畢生所學盡數傳授。


    “長庚說的不錯,現在就算是朕,也不敢讓你入贅皇族!”


    景皇笑道:“不過你與千軍侯府的婚約,朕卻不能替你解除,需要你自己去找千軍侯,畢竟朕身為天子,豈能插足大臣們的私事。


    “當然,你也可以放心,我相信千軍侯柳洪烈應該知道怎麽做的,他若欺負你年少,朕可以為你做主!”


    “微民多謝聖上!”


    薑離叩首,時至今日,他賤籍終得解脫。


    至於他與千軍侯府的婚約,若想解除,應該也不是難事。


    “薑離聽封!”


    殿堂之上,景皇再次開口。


    “薑離,你出身鎮武侯府,忠良之後,對朝廷忠心耿耿、日月可鑒,諫言製莽三策、破北莽密謀、更著兵家七卷,勳功卓著,功可封侯!”


    “但你年紀尚幼,又無戰功在身,與大周唯軍功可封王侯的律法相悖,朕今日封你為正四品勳功上輕軍都尉、忠武將軍,暫任千戶之職,待你在北莽立下首功,再升作衛所指揮使,統領五千軍馬,替朕鎮守一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天罡三十六變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彎道超車最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彎道超車最穩並收藏長生從天罡三十六變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