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迂曲(1)
清明上河圖密碼(1-5冊):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擾之,無如鎮之以清淨。
——宋太宗?趙光義
一、木箱
趙不尤清早正要出門,一個年輕男子來訪。神色孤悴,手裏提著一隻小藤箱。
“趙將軍,小人名叫甘晦,昨天見到您在汴河灣客船上查案。小人弟弟也遇了害,他叫甘亮——”
“甘亮?他不是跟隨古德信去了江南?”
“古令史歿了。”
“歿了?”
“古令史押運軍資剛過淮南,遭遇一夥方臘賊兵劫船,不幸遇害——”
趙不尤心下一陣黯然,頓時想起古德信臨別時所留那八個字:“義之所在,不得不為。”他與古德信相識多年,不論古德信在梅船一案中做了什麽,這八個字應是出於至誠。一位朋友就這般猝然而逝,朝中又少了一位正直之士??
“小人弟弟僥幸逃得性命,趕迴來報喪,四天前才到汴京。前晚卻遭人毒害。”
“你進來說話。”
趙不尤將甘晦讓進堂屋,叫他坐下,甘晦謙退半晌,才小心坐下。溫悅去廚房煎茶,瓣兒和墨兒全都圍過來聽。
“小人弟弟遇害,與這箱子有關——”
甘晦將那隻小藤箱放到桌上,揭開了箱蓋,裏頭裝滿了書信,另有一隻銅鈴。
又一隻一模一樣的銅鈴,瓣兒和墨兒一起輕聲驚唿。
甘晦又從懷裏掏出一封書信:“這封信是小人弟弟三天前收到的。”
趙不尤接過來,取出裏頭信紙,展開一看,上頭筆跡端秀,隻寫了一句話:
欲知古德信秘事,明日亥時寺橋金家茶肆見。
甘晦接著說道:“這封信是禮部員外郎耿唯所寫。”
“耿唯?你從何知曉?”
“小人是耿大人親隨。這筆跡,小人可確證。”
“耿唯去荊州赴任,為何中途折迴?”
“耿大人離京赴任,才行至蔡州,收到一封密信,便折了迴來。迴來後,他寫了三封信,除了這封,另兩封分別寄給了太學生武翹、東水門的簡莊。”
瓣兒在一旁驚唿:“背後兇犯竟是耿唯!”
趙不尤則忙吩咐墨兒:“你立即去簡莊兄家!”
墨兒答應一聲,轉身疾步跑了出去。趙不尤心中沉滿陰雲,簡莊恐怕也收到一隻箱子,也已遇害。他定了定神,才又問甘晦:“你家主人與簡莊相識?”
“小人也不清楚。不過,今年正月,一個姓簡的中年男子來訪過耿大人,小人端了茶進去,耿大人似乎不願小人聽他們說話,吩咐小人下去。小人隻隱約聽那姓簡的說:‘兩位夫子,我欲多求教一迴而不得,終生憾恨。你是他們外甥,竟視榮為恥、嗜利忘親!’那姓簡的走後,耿大人氣惱了許久。”
趙不尤心中明白了幾分,又問:“前兩日,你可一直跟在耿唯身邊?”
“沒有。耿大人到京後,便讓小人離開了——”
這時,溫悅端了茶來,輕手給甘晦斟了一杯。甘晦忙欠身道過謝,隻略沾了一小口,便放下杯子,將前後經過講了一遍。
直到昨天早上,他在汴河邊見到耿唯死在那隻客船上,驚得失了魂,全沒了主張。後來見趙不尤去船上查看耿唯屍首,他才迴過神,忙趕迴家中。到家時,弟弟甘亮已經死去,麵色烏青,似是中了毒。桌上有一摞舊信,旁邊一隻藤箱裏還有許多書信,另外便是這隻銅鈴。
趙不尤拿起藤箱中的書信,看了幾封,全是古德信的舊年私信。內文或是與朋友商討學問、探究事理,或是噓寒問暖、詩文酬答,其中竟還有趙不尤的一封,這些自然與梅船毫無相幹。趙不尤放下那些書信,低頭沉思:這些私信自然是兇手設法從古德信家中竊來。與武翹相同,兇手知道甘亮一定好奇古德信的秘事,便以這些書信為餌,誘甘亮一封封細讀,不知不覺中了銅鈴中的煙毒。
不過,由此來看,甘亮隻是聽從古德信吩咐,說服郎繁上梅船,至於背後隱情,甘亮並不知曉。
至於耿唯,照甘晦所述,他是個孤冷之人,不善與人交接,哪裏能如此深悉武翹等人的心中隱情。他自然也隻是受人指使,除掉三個相關知情人,而後自己也被毒害。
寫信將他半途召迴的,是何人?耿唯之死,更是奇詭。昨天清早他才上那隻客船,片時之間,便被毒害。當時船中並無他人,董謙又站在岸上,絕無可能隔空施毒??
趙不尤望著桌上那隻小藤箱,忽想起一事,便問甘晦:“昨天你看了那隻客船艙中情形,可認得耿唯身下那隻箱子?”
甘晦迴想半晌:“似乎是耿大人那隻箱子。”
趙不尤頓時大致猜破其中隱情,便說:“走,我們再去認一認。”
甘晦忙起身跟著出了門。趙不尤心想,除去汴河灣,恐怕還得去南城外,便先去租了兩匹馬,和甘晦各騎一匹。
兩人來到汴河灣,沈四娘那隻客船仍泊在原地。他們將馬拴在岸邊柳樹上,一起踏上那船。裏頭看守的一個弓手正在打盹兒,見了趙不尤,忙站了起來。耿唯的屍首已經搬走,那隻木箱仍擺在原處。
“是耿大人的箱子。”甘晦湊近細看,“隻是裏頭原先裝滿了書冊衣物,如今卻空了——”
趙不尤問那弓手:“船娘子在何處?”
“在梢二娘茶鋪裏。”
趙不尤聽後,和甘晦下了船,來到旁邊茶鋪,沈四娘正坐在那裏和梢二娘湊在一處私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不尤走過去問:“昨天清早那客人到你船上時,可帶了行李?”
“沒帶行李。”
“那隻木箱從何而來?”
“木箱?是兩個客人,他們來得早些,先把木箱搬上了船,說還有行李要搬,便一起走了——吔?”沈四娘尖聲怪叫,“那兩個客人至今沒迴來!”
趙不尤越發確證,讓甘晦帶路,快馬來到南城外耿唯住的那家小客店。
那店主見到甘晦,笑著說:“小哥又來了,不巧,你家主人又出去了。”
趙不尤沉著臉問:“他走時可帶了行李?”
“應該??沒有。”
趙不尤不再答言,徑直走進店裏。店主見他氣勢威嚴,沒敢阻攔。甘晦忙趕到前頭引路,來到耿唯所住那間房。趙不尤伸手一推,門應手而開,屋中無人,床上堆放了許多衣物書冊。
店主也快步跟來,趙不尤轉頭沉聲問:“可是他吩咐你,若有人來尋,便說他已出去?”
“是,是。那位客官說,要閉門讀書,不想叫人攪擾。那天傍晚住進來後,除了讓小人替他尋小廝送走三封信,便再沒出過門。隻到飯時,叫夥計端些進去。昨天早上,夥計給他送早飯時,發覺他竟不在房中,不知何時離開的,一晚都沒迴來。”
趙不尤環視四周,這後頭是一座小小四合院落,每邊隻有三間舊房,便問:“那兩天,你店裏可住了其他客人?”
“除去那客官,另有三撥客人。兩撥前天就走了,還有一撥是兩個山東客商,與那客官同一天住進來,昨天清早被一輛車接走了。”
“他們離開時,帶了什麽行李?”
“各背了個包袱,一起抬了一隻大木箱。”
“與他們住進來時一樣?”
“咦?”店主忙迴想了片刻,“他們兩個住進來時,並沒帶木箱!”
趙不尤聽後,前後榫卯終於對上:耿唯看來的確隻是受人脅迫。受迫之因則是由於他之身世——那位訪他的簡姓之人自然是簡莊,甘晦聽到簡莊提及“兩位夫子”,並責罵耿唯身為外甥嗜利忘親。簡莊口中兩位夫子,自然是程顥、程頤,耿唯則是這兩位大儒的外甥。二程皆是舊黨,被新黨驅逐,不但不許再傳授學問,族中子弟也不許進京居住,更嚴禁應考求官。耿唯卻隱瞞了這一身世,才得以順利應考中舉、出任官職。
簡莊卻知曉這一隱情,恐怕還告知了他人,並以此脅迫耿唯,與他們一同陷害宋齊愈。耿唯被冷落多年,因屈從才得以升任荊州通判。然而,宋齊愈安然脫險,並高中魁首。此事一旦敗露,與謀之人自然難逃罪責。更何況,背後更有梅船案這一大樁隱秘。
主謀之人為自保,便下手清除相關之人。先用一封密信將耿唯召迴,命其照信中吩咐,住進這家窮僻客店,寫那三封密信送出,並吩咐他不許離開客店,不許見人,更安插兩個人住進店裏監視他。
昨天清早,那兩人威逼耿唯鑽進箱中。箱子密閉,裏頭也放了一隻毒香銅鈴。耿唯在去汴河途中,恐怕便已中毒身亡。兩人將箱子搬進那客船,假意去取其他行李,迅即離開。
接著,另一個身材、年齡、服飾與耿唯相似之人,裝作搭船,進到客艙。這時,董謙裝扮怪異,走近客船搖鈴施法,引開那船娘子。艙中那人趁機打開箱子,將耿唯屍體搬出來,隨後迅速從後窗溜進河中,潛水遊到僻靜處逃走。
若強說破綻,為做得像,該翻轉耿唯屍首,讓其俯趴箱邊。但那人恐怕心中慌急,或力氣不夠,隻將屍首仰放於箱子上。
至於那船娘子,通常隻會留意衣著,不好盯著客人麵容細看,再加之耿唯死後麵目可怖,她便更難分辨。如此,便成了董謙隔空施法,片時之間,遙奪人命??
二、捉人
崔豪三兄弟躲在小篷船裏。
崔豪和耿五各攥著一隻厚布袋子,張開袋口,半蹲在船篷兩頭。劉八則拿了捆繩子,等在中間。四下寂靜,隻有河水緩流聲及船隨波搖的吱呀聲。
崔豪從篷下簾縫偷望,虹橋上那瘦長男子雖裝作四處望景,其實始終在留意這隻船。此人應當是李棄東一方的人,並不想上船奪錢袋,隻是在窺望。而十千腳店樓下那黑影,則躲在暗中窺伺,恐怕是譚力一方,離船近,想奪錢袋、捉李棄東。
過了一會兒,一個人影忽然從街口一側溜了過來。崔豪忙定睛瞅去,見那人影和這邊樓下的黑影湊到了一處,兩人是一路。崔豪不由得佩服馮賽預見得準,譚力一方恐怕至少會出動兩個。一個住進那後門宿房裏監視,另一個則在巷口蹲守。
崔豪忙迴頭悄聲說:“兩個。”耿五和劉八聽見,身子都輕挪了挪,做好了動手的預備。崔豪也不由得血往上湧,心裏暗想:譚力四人雖也是苦工出身,有些氣力。我們卻練了幾年武,若拿不下他們兩個,便太羞煞人。
這時,樓下那兩個人影果然從黑暗中走了出來,腳步都極輕,快速走到岸邊,隨即分開。一個向船尾,一個朝船頭。船尾這個瞧著高壯一些,崔豪見了,愈加合意,忙攥緊袋口。
那兩人一起輕步跨上船,崔豪盯著船尾這人,眼前忽然微光一閃,是刀光,兩人拿了刀。幸而他已先料到,昨天和耿五特地演練過,隻是不知耿五能否應付得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正在暗慮,船尾那人已輕步走到簾子邊,船板隨之吱呀吱呀輕響。身後船頭那人腳步聲也已逼近簾子。崔豪無暇分心,偷吸了口氣,將袋口對準簾外那人腦袋位置。簾子輕輕掀開一角,那人頭影正在簾縫外。崔豪猝然出手,照準那人腦袋猛然套下,套個正中!那人一慌,急忙要掙,崔豪加力攥緊,急往下拽,袋口從那人肩膀套下。將至肘彎時,那人右手握刀,猛向崔豪刺來。崔豪早已算準,雙手發勁,攥住袋口,用力一擰,勒住那人雙臂。隨即左腿一擋、右肘猛壓,將那人掀倒在船板上,膝蓋旋即壓住他後背,伸掌向那人後腦處發力一擊,那人迅即閉過氣,不再扭動。崔豪將袋口一絞,打了個死結,捆緊了那人。
這時,他才得空朝耿五、劉八那邊望去,三人都倒在船艙裏,扭成一團,小船隨之搖蕩不止。艙中漆黑,根本難以分辨。崔豪忙俯身湊近,聽辨聲息,似乎耿五躺倒在下麵,那人趴在他身上,劉八則壓在最上頭。
崔豪忙伸手摸過去,中間那腦袋上果然套著布袋。他順勢摸到那人頸部,隔著布袋,鎖住那人喉嚨,使力一捏,那人身子一軟,不再掙紮。劉八這才爬起來,忙用繩索去捆。耿五也一把掀翻那人,幫著劉八一圈圈纏住那人,捆成了粽子。船也才漸漸靜了下來。
崔豪忙低聲問:“受傷了?”耿五喘著粗氣,低應了句:“臂膀上劃了道口,不妨事。”崔豪這才放心,摸到那隻錢袋,低說了聲:“走。”隨即拎起來,鑽出船篷,跳上岸。耿五和劉八也一起跟了出來。
上岸時,崔豪偷瞅了一眼,虹橋上那瘦長男子果然仍盯著他們。他裝作不知,背著錢袋,三人快步向西,一路行到護龍橋頭,隨即轉向爛柯寺旁那條土路,朝自己賃的那間破屋走去。轉彎時,他瞥見一個瘦長人影果然遠遠跟在後頭。
到了住的那院子,院門沒鎖,裏頭也沒閂。崔豪推開了院門,先讓劉八和耿五進去,自己則偷偷一瞅,那個黑影果然跟了過來,藏在幾十步遠的路邊柳樹暗影下。崔豪繼續裝作不知,進去閂好院門。聽到身後劉八和人偷偷低語,迴頭一瞧,幾個黑影從院子各處聚了過來。
崔豪和馮賽、周長清商議時,這第三步是用錢袋將李棄東引到這院子裏,讓他誤以為譚力四人窩藏於此,因此,今晚必有一場大戰。頭一件事,得設法支開房主人。
這院主人是老夫妻兩,無兒無女,隻靠賃房錢過活。崔豪因自家沒了爹娘,對這老兩口兒極敬惜。略重些的活兒,他們三兄弟全搶著做了,因而彼此處得極歡洽。今晚得設法讓他們避開。崔豪想起那老婆婆時常抱怨,做了一輩子汴京人,卻連京城大瓦子都沒去過一迴。周長清提議,出錢讓老兩口兒今晚進城去桑家瓦子、中瓦、裏瓦盡興看耍一迴,夜裏住到他城中的另一家客店裏。崔豪迴去跟老兩口兒一說,那老漢不願白受這人情,還有些不肯,老婆婆卻連聲說,便是免一兩個月房錢,也要去這一迴。老漢也隻得點頭。今天下午,周長清命車夫帶足了錢,駕著店裏的車,接了老兩口進城,讓車夫好生陪護兩個老人。
此外,馮賽猜測李棄東今夜會帶些幫手,不過一定不願驚動四鄰和官府,人手應該不會太多,對付譚力四人,恐怕最多八個。崔豪便請了七個常在一起練武的力夫朋友,讓他們天黑後藏進這院子。
這時,那七個人全都湊了過來,手裏都握著杆棒。崔豪忙擺手讓他們噤聲,隨即將耳朵貼在門縫細聽。外頭果然隱隱傳來腳步聲,走得極輕,離這院門十幾步遠時,停了下來。半晌,才輕步返迴。
——宋太宗?趙光義
一、木箱
趙不尤清早正要出門,一個年輕男子來訪。神色孤悴,手裏提著一隻小藤箱。
“趙將軍,小人名叫甘晦,昨天見到您在汴河灣客船上查案。小人弟弟也遇了害,他叫甘亮——”
“甘亮?他不是跟隨古德信去了江南?”
“古令史歿了。”
“歿了?”
“古令史押運軍資剛過淮南,遭遇一夥方臘賊兵劫船,不幸遇害——”
趙不尤心下一陣黯然,頓時想起古德信臨別時所留那八個字:“義之所在,不得不為。”他與古德信相識多年,不論古德信在梅船一案中做了什麽,這八個字應是出於至誠。一位朋友就這般猝然而逝,朝中又少了一位正直之士??
“小人弟弟僥幸逃得性命,趕迴來報喪,四天前才到汴京。前晚卻遭人毒害。”
“你進來說話。”
趙不尤將甘晦讓進堂屋,叫他坐下,甘晦謙退半晌,才小心坐下。溫悅去廚房煎茶,瓣兒和墨兒全都圍過來聽。
“小人弟弟遇害,與這箱子有關——”
甘晦將那隻小藤箱放到桌上,揭開了箱蓋,裏頭裝滿了書信,另有一隻銅鈴。
又一隻一模一樣的銅鈴,瓣兒和墨兒一起輕聲驚唿。
甘晦又從懷裏掏出一封書信:“這封信是小人弟弟三天前收到的。”
趙不尤接過來,取出裏頭信紙,展開一看,上頭筆跡端秀,隻寫了一句話:
欲知古德信秘事,明日亥時寺橋金家茶肆見。
甘晦接著說道:“這封信是禮部員外郎耿唯所寫。”
“耿唯?你從何知曉?”
“小人是耿大人親隨。這筆跡,小人可確證。”
“耿唯去荊州赴任,為何中途折迴?”
“耿大人離京赴任,才行至蔡州,收到一封密信,便折了迴來。迴來後,他寫了三封信,除了這封,另兩封分別寄給了太學生武翹、東水門的簡莊。”
瓣兒在一旁驚唿:“背後兇犯竟是耿唯!”
趙不尤則忙吩咐墨兒:“你立即去簡莊兄家!”
墨兒答應一聲,轉身疾步跑了出去。趙不尤心中沉滿陰雲,簡莊恐怕也收到一隻箱子,也已遇害。他定了定神,才又問甘晦:“你家主人與簡莊相識?”
“小人也不清楚。不過,今年正月,一個姓簡的中年男子來訪過耿大人,小人端了茶進去,耿大人似乎不願小人聽他們說話,吩咐小人下去。小人隻隱約聽那姓簡的說:‘兩位夫子,我欲多求教一迴而不得,終生憾恨。你是他們外甥,竟視榮為恥、嗜利忘親!’那姓簡的走後,耿大人氣惱了許久。”
趙不尤心中明白了幾分,又問:“前兩日,你可一直跟在耿唯身邊?”
“沒有。耿大人到京後,便讓小人離開了——”
這時,溫悅端了茶來,輕手給甘晦斟了一杯。甘晦忙欠身道過謝,隻略沾了一小口,便放下杯子,將前後經過講了一遍。
直到昨天早上,他在汴河邊見到耿唯死在那隻客船上,驚得失了魂,全沒了主張。後來見趙不尤去船上查看耿唯屍首,他才迴過神,忙趕迴家中。到家時,弟弟甘亮已經死去,麵色烏青,似是中了毒。桌上有一摞舊信,旁邊一隻藤箱裏還有許多書信,另外便是這隻銅鈴。
趙不尤拿起藤箱中的書信,看了幾封,全是古德信的舊年私信。內文或是與朋友商討學問、探究事理,或是噓寒問暖、詩文酬答,其中竟還有趙不尤的一封,這些自然與梅船毫無相幹。趙不尤放下那些書信,低頭沉思:這些私信自然是兇手設法從古德信家中竊來。與武翹相同,兇手知道甘亮一定好奇古德信的秘事,便以這些書信為餌,誘甘亮一封封細讀,不知不覺中了銅鈴中的煙毒。
不過,由此來看,甘亮隻是聽從古德信吩咐,說服郎繁上梅船,至於背後隱情,甘亮並不知曉。
至於耿唯,照甘晦所述,他是個孤冷之人,不善與人交接,哪裏能如此深悉武翹等人的心中隱情。他自然也隻是受人指使,除掉三個相關知情人,而後自己也被毒害。
寫信將他半途召迴的,是何人?耿唯之死,更是奇詭。昨天清早他才上那隻客船,片時之間,便被毒害。當時船中並無他人,董謙又站在岸上,絕無可能隔空施毒??
趙不尤望著桌上那隻小藤箱,忽想起一事,便問甘晦:“昨天你看了那隻客船艙中情形,可認得耿唯身下那隻箱子?”
甘晦迴想半晌:“似乎是耿大人那隻箱子。”
趙不尤頓時大致猜破其中隱情,便說:“走,我們再去認一認。”
甘晦忙起身跟著出了門。趙不尤心想,除去汴河灣,恐怕還得去南城外,便先去租了兩匹馬,和甘晦各騎一匹。
兩人來到汴河灣,沈四娘那隻客船仍泊在原地。他們將馬拴在岸邊柳樹上,一起踏上那船。裏頭看守的一個弓手正在打盹兒,見了趙不尤,忙站了起來。耿唯的屍首已經搬走,那隻木箱仍擺在原處。
“是耿大人的箱子。”甘晦湊近細看,“隻是裏頭原先裝滿了書冊衣物,如今卻空了——”
趙不尤問那弓手:“船娘子在何處?”
“在梢二娘茶鋪裏。”
趙不尤聽後,和甘晦下了船,來到旁邊茶鋪,沈四娘正坐在那裏和梢二娘湊在一處私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不尤走過去問:“昨天清早那客人到你船上時,可帶了行李?”
“沒帶行李。”
“那隻木箱從何而來?”
“木箱?是兩個客人,他們來得早些,先把木箱搬上了船,說還有行李要搬,便一起走了——吔?”沈四娘尖聲怪叫,“那兩個客人至今沒迴來!”
趙不尤越發確證,讓甘晦帶路,快馬來到南城外耿唯住的那家小客店。
那店主見到甘晦,笑著說:“小哥又來了,不巧,你家主人又出去了。”
趙不尤沉著臉問:“他走時可帶了行李?”
“應該??沒有。”
趙不尤不再答言,徑直走進店裏。店主見他氣勢威嚴,沒敢阻攔。甘晦忙趕到前頭引路,來到耿唯所住那間房。趙不尤伸手一推,門應手而開,屋中無人,床上堆放了許多衣物書冊。
店主也快步跟來,趙不尤轉頭沉聲問:“可是他吩咐你,若有人來尋,便說他已出去?”
“是,是。那位客官說,要閉門讀書,不想叫人攪擾。那天傍晚住進來後,除了讓小人替他尋小廝送走三封信,便再沒出過門。隻到飯時,叫夥計端些進去。昨天早上,夥計給他送早飯時,發覺他竟不在房中,不知何時離開的,一晚都沒迴來。”
趙不尤環視四周,這後頭是一座小小四合院落,每邊隻有三間舊房,便問:“那兩天,你店裏可住了其他客人?”
“除去那客官,另有三撥客人。兩撥前天就走了,還有一撥是兩個山東客商,與那客官同一天住進來,昨天清早被一輛車接走了。”
“他們離開時,帶了什麽行李?”
“各背了個包袱,一起抬了一隻大木箱。”
“與他們住進來時一樣?”
“咦?”店主忙迴想了片刻,“他們兩個住進來時,並沒帶木箱!”
趙不尤聽後,前後榫卯終於對上:耿唯看來的確隻是受人脅迫。受迫之因則是由於他之身世——那位訪他的簡姓之人自然是簡莊,甘晦聽到簡莊提及“兩位夫子”,並責罵耿唯身為外甥嗜利忘親。簡莊口中兩位夫子,自然是程顥、程頤,耿唯則是這兩位大儒的外甥。二程皆是舊黨,被新黨驅逐,不但不許再傳授學問,族中子弟也不許進京居住,更嚴禁應考求官。耿唯卻隱瞞了這一身世,才得以順利應考中舉、出任官職。
簡莊卻知曉這一隱情,恐怕還告知了他人,並以此脅迫耿唯,與他們一同陷害宋齊愈。耿唯被冷落多年,因屈從才得以升任荊州通判。然而,宋齊愈安然脫險,並高中魁首。此事一旦敗露,與謀之人自然難逃罪責。更何況,背後更有梅船案這一大樁隱秘。
主謀之人為自保,便下手清除相關之人。先用一封密信將耿唯召迴,命其照信中吩咐,住進這家窮僻客店,寫那三封密信送出,並吩咐他不許離開客店,不許見人,更安插兩個人住進店裏監視他。
昨天清早,那兩人威逼耿唯鑽進箱中。箱子密閉,裏頭也放了一隻毒香銅鈴。耿唯在去汴河途中,恐怕便已中毒身亡。兩人將箱子搬進那客船,假意去取其他行李,迅即離開。
接著,另一個身材、年齡、服飾與耿唯相似之人,裝作搭船,進到客艙。這時,董謙裝扮怪異,走近客船搖鈴施法,引開那船娘子。艙中那人趁機打開箱子,將耿唯屍體搬出來,隨後迅速從後窗溜進河中,潛水遊到僻靜處逃走。
若強說破綻,為做得像,該翻轉耿唯屍首,讓其俯趴箱邊。但那人恐怕心中慌急,或力氣不夠,隻將屍首仰放於箱子上。
至於那船娘子,通常隻會留意衣著,不好盯著客人麵容細看,再加之耿唯死後麵目可怖,她便更難分辨。如此,便成了董謙隔空施法,片時之間,遙奪人命??
二、捉人
崔豪三兄弟躲在小篷船裏。
崔豪和耿五各攥著一隻厚布袋子,張開袋口,半蹲在船篷兩頭。劉八則拿了捆繩子,等在中間。四下寂靜,隻有河水緩流聲及船隨波搖的吱呀聲。
崔豪從篷下簾縫偷望,虹橋上那瘦長男子雖裝作四處望景,其實始終在留意這隻船。此人應當是李棄東一方的人,並不想上船奪錢袋,隻是在窺望。而十千腳店樓下那黑影,則躲在暗中窺伺,恐怕是譚力一方,離船近,想奪錢袋、捉李棄東。
過了一會兒,一個人影忽然從街口一側溜了過來。崔豪忙定睛瞅去,見那人影和這邊樓下的黑影湊到了一處,兩人是一路。崔豪不由得佩服馮賽預見得準,譚力一方恐怕至少會出動兩個。一個住進那後門宿房裏監視,另一個則在巷口蹲守。
崔豪忙迴頭悄聲說:“兩個。”耿五和劉八聽見,身子都輕挪了挪,做好了動手的預備。崔豪也不由得血往上湧,心裏暗想:譚力四人雖也是苦工出身,有些氣力。我們卻練了幾年武,若拿不下他們兩個,便太羞煞人。
這時,樓下那兩個人影果然從黑暗中走了出來,腳步都極輕,快速走到岸邊,隨即分開。一個向船尾,一個朝船頭。船尾這個瞧著高壯一些,崔豪見了,愈加合意,忙攥緊袋口。
那兩人一起輕步跨上船,崔豪盯著船尾這人,眼前忽然微光一閃,是刀光,兩人拿了刀。幸而他已先料到,昨天和耿五特地演練過,隻是不知耿五能否應付得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正在暗慮,船尾那人已輕步走到簾子邊,船板隨之吱呀吱呀輕響。身後船頭那人腳步聲也已逼近簾子。崔豪無暇分心,偷吸了口氣,將袋口對準簾外那人腦袋位置。簾子輕輕掀開一角,那人頭影正在簾縫外。崔豪猝然出手,照準那人腦袋猛然套下,套個正中!那人一慌,急忙要掙,崔豪加力攥緊,急往下拽,袋口從那人肩膀套下。將至肘彎時,那人右手握刀,猛向崔豪刺來。崔豪早已算準,雙手發勁,攥住袋口,用力一擰,勒住那人雙臂。隨即左腿一擋、右肘猛壓,將那人掀倒在船板上,膝蓋旋即壓住他後背,伸掌向那人後腦處發力一擊,那人迅即閉過氣,不再扭動。崔豪將袋口一絞,打了個死結,捆緊了那人。
這時,他才得空朝耿五、劉八那邊望去,三人都倒在船艙裏,扭成一團,小船隨之搖蕩不止。艙中漆黑,根本難以分辨。崔豪忙俯身湊近,聽辨聲息,似乎耿五躺倒在下麵,那人趴在他身上,劉八則壓在最上頭。
崔豪忙伸手摸過去,中間那腦袋上果然套著布袋。他順勢摸到那人頸部,隔著布袋,鎖住那人喉嚨,使力一捏,那人身子一軟,不再掙紮。劉八這才爬起來,忙用繩索去捆。耿五也一把掀翻那人,幫著劉八一圈圈纏住那人,捆成了粽子。船也才漸漸靜了下來。
崔豪忙低聲問:“受傷了?”耿五喘著粗氣,低應了句:“臂膀上劃了道口,不妨事。”崔豪這才放心,摸到那隻錢袋,低說了聲:“走。”隨即拎起來,鑽出船篷,跳上岸。耿五和劉八也一起跟了出來。
上岸時,崔豪偷瞅了一眼,虹橋上那瘦長男子果然仍盯著他們。他裝作不知,背著錢袋,三人快步向西,一路行到護龍橋頭,隨即轉向爛柯寺旁那條土路,朝自己賃的那間破屋走去。轉彎時,他瞥見一個瘦長人影果然遠遠跟在後頭。
到了住的那院子,院門沒鎖,裏頭也沒閂。崔豪推開了院門,先讓劉八和耿五進去,自己則偷偷一瞅,那個黑影果然跟了過來,藏在幾十步遠的路邊柳樹暗影下。崔豪繼續裝作不知,進去閂好院門。聽到身後劉八和人偷偷低語,迴頭一瞧,幾個黑影從院子各處聚了過來。
崔豪和馮賽、周長清商議時,這第三步是用錢袋將李棄東引到這院子裏,讓他誤以為譚力四人窩藏於此,因此,今晚必有一場大戰。頭一件事,得設法支開房主人。
這院主人是老夫妻兩,無兒無女,隻靠賃房錢過活。崔豪因自家沒了爹娘,對這老兩口兒極敬惜。略重些的活兒,他們三兄弟全搶著做了,因而彼此處得極歡洽。今晚得設法讓他們避開。崔豪想起那老婆婆時常抱怨,做了一輩子汴京人,卻連京城大瓦子都沒去過一迴。周長清提議,出錢讓老兩口兒今晚進城去桑家瓦子、中瓦、裏瓦盡興看耍一迴,夜裏住到他城中的另一家客店裏。崔豪迴去跟老兩口兒一說,那老漢不願白受這人情,還有些不肯,老婆婆卻連聲說,便是免一兩個月房錢,也要去這一迴。老漢也隻得點頭。今天下午,周長清命車夫帶足了錢,駕著店裏的車,接了老兩口進城,讓車夫好生陪護兩個老人。
此外,馮賽猜測李棄東今夜會帶些幫手,不過一定不願驚動四鄰和官府,人手應該不會太多,對付譚力四人,恐怕最多八個。崔豪便請了七個常在一起練武的力夫朋友,讓他們天黑後藏進這院子。
這時,那七個人全都湊了過來,手裏都握著杆棒。崔豪忙擺手讓他們噤聲,隨即將耳朵貼在門縫細聽。外頭果然隱隱傳來腳步聲,走得極輕,離這院門十幾步遠時,停了下來。半晌,才輕步返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