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妖異(2)
清明上河圖密碼(1-5冊):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起先他還興致十足,可等斜陽落下、暮色升起,周遭漸漸寂靜時,心裏忽而升起一陣孤緒。自己雖一舉揭開摩尼教糧倉竊案,尋迴了那三百多個孩童,卻也連遭幾位好友背叛,楚瀾、甄輝、施有良、石守威??梁興並不怨恨,各人各有其苦衷。若不是情非得已,誰人願做背叛之人?隻是,痛心之餘,令他甚覺無味。人生於世,諸多煩難,不被欲驅,便被情迫。一句“情非得已”,便能叫大多數人屈膝。莫說他人,便是梁興自己,那幾日在太尉高俅府中,枯坐冷凳,等候傳喚,又何嚐不是屈心抑誌、英雄氣短?
人常言,受不得小氣,成不得大事。可世間有多少大事,真值得人屈膝?功名富貴?對此,梁興從來不曾如何掛懷。為親朋故舊?父親遭人構陷,亡故多年;母親遠嫁他鄉,諸般順意,每迴捎信來,反倒隻擔心他;男女之間,雖有幸得遇鄧紅玉,堪為一世知己美眷,卻又旋即痛失;至於朋友,更是零落無幾。如今隻餘一身,金明池爭標後,被召至高太尉府中,卻又隻教聽候差遣,懸在半空之中。軍營宿房倒塌,楚瀾安排的梅大夫那院子也不能再去住,連安身落足之處都沒了,又何可當為?
半壇冷酒落肚,少年時因父親屈死激起的那股厭生憤世之氣重又湧了上來,胸中一片灰冷,唯有捧著那壇冷酒,一口接一口猛灌。等空壇滾落時,他也已經大醉,躺倒在亂草叢中,昏然睡去。
這時醒來,怔望柳梢月鉤,仍尋不見一絲生趣。半晌,他自問,既然無意再活,那便去死?可一想要去死,得先起身,他卻連指頭都不願動,便任由自己躺在露草中,重又昏昏睡去。
過了許久,河麵上船行之聲吵醒了他,他雖仍閉著眼,卻不知為何,忽而想起清明那天正午,聽到甄輝說,蔣淨在鍾大眼船上,他聽後立即奔向那船。當時若沒有上那隻船,便不會遭人誘騙陷害,卷進這場亂事??
但隨即,他又想到:上天既生我,這條命便歸我。生也好,死也好,有用也罷,無用也罷,皆該由我自家做主。那些人卻將人視作犬馬,無端役使,諸般設陷,就如他們當年對待我父親。
念及此,他頓時坐起身子,明白自己這條命該用於何處:不能任由這些人妄為!上天給我這副身骨,既然尋不到更好用處,不若拿來除滅這些欺人之人。
胸中湧起鬥誌,他頓時來了興頭。隨即也才明白,父親給自己取名為“興”,乃是期望自己能始終興致盎然、快意過活。
他打起精神,凝神迴思,重新梳理起前後因果:清明正午,施有良先邀我去吃酒,繼而甄輝出麵設誘。幕後之人自然是從二人口中得知我要為楚瀾報仇,正在四處找尋蔣淨。便以此為餌,誘我上船,欲借我之手,殺掉船艙中那人,再趁勢陷我於罪。
然而,蔣淨不但沒有謀害楚瀾,反倒被楚瀾借來詐死,早已枉送了性命。船艙中那人並非蔣淨,幕後之人為何認定我會出手殺他?
梁興細思當時,自己奔進那船艙,問艙中那人:“你是蔣淨?”那人驚慌迴答:“是,你是???”那人為何要答“是”?難道是冒充?他為何要冒充?我又從未見過蔣淨。酒勁衝湧之下,險些誤傷那人。
當時宮中畫待詔張擇端正在虹橋上,見那“蔣淨”和另一個人從梅船跳到了鍾大眼船上,那人外套布衫,袖口卻露出一段紫錦,上到鍾大眼船上後,此人便消失不見。另外,張擇端還看見摩尼教四使徒中的牟清,從小艙窗裏扔出個紅蘿卜,隨後也消失不見。遊大奇則在對岸看到摩尼教四使徒中的盛力在下遊不遠處另一隻船上。牟清丟紅蘿卜,應是個信號,在提醒盛力。
據左軍巡使顧震所言,那梅船紫衣人才是關鍵。牟清去那船上,盛力等在下遊,自然都是為了他。
我與“蔣淨”爭鬥之際,牟清正躲在隔壁小艙中。隔著壁板用毒針刺死“蔣淨”的,恐怕正是他。而我則以為誤殺了“蔣淨”,急忙下了船。軍巡鋪的廂兵雷炮卻為尋牟清,接著上了那船,船頂上小廝隨即叫嚷起來。
不久,遊大奇見盛力跳下船,急匆匆奔往鍾大眼的船,自然是發覺那船上出了事故。沒等他趕到,橋頭上一個冷臉漢帶了兩個幫手,已先上了鍾大眼的船,並劫走了那隻船。那冷臉漢自然也是為紫衣人而來。
那紫衣人去了哪裏?牟清為何也一起消失?
梁興望著河水凝神思忖。對岸正是那家崔家客店,店主夫婦與那冷臉漢是一路人,這時店門尚未開,望過去,並不見人進出。那晚,鍾大眼的空船正泊在崔家客店前的河岸邊。梁興反複迴想自己當時上那船去查看,忽然記起一事:自己走到隔壁小艙時,聽到船板下有水聲。當時並未覺察有何異常,這時卻頓時醒悟:那船板下原本是隔水空槽,不該聽到水聲,除非下頭被鑿穿,用來偷運物件。
紫衣人是從那船板下用鐵箱運走的!
那船板下預先藏好一隻密閉鐵箱,拴一根繩索,將繩頭從水底引到下遊不遠處盛力那隻船上。“蔣淨”將紫衣人帶下梅船,交給牟清。牟清令紫衣人鑽進鐵箱,從窗口扔出一隻紅蘿卜。盛力看到,便在那邊扯拽繩索,從水底將紫衣人偷運到自己船上!
然而,紫衣人卻被他人劫走——那個紫癍女。
紫癍女已預先得知其中機密,買通汴河堤岸司的承局楊九欠,潛伏水中,備好另一隻鐵箱,偷偷換掉繩索。等牟清丟出紅蘿卜,便猝然出手,殺死牟清,將屍體裝進那鐵箱。盛力從下遊接到鐵箱後,打開發覺裏頭竟是牟清屍首,才急忙跳下船,趕往鍾大眼的船。
而這邊,楊九欠則將裝了紫衣人的鐵箱拖上岸,鐵箱留在了米家客店,裏頭的紫衣客則被紫癍女偷偷轉往他處。
運去了哪裏?
紅繡院,梁紅玉。
四、顏麵
李老甕坐在廂車裏,盯著腳邊那隻麻袋,心裏癢恨不住。
張用在那麻袋裏,左拱一拱,右扭一扭,青蟲一般,片刻不寧。瞧著又並非想掙脫,似乎隻是要尋個舒坦姿勢。麻袋不夠寬鬆,他扭拱了許久,最後屈膝抬腿,兩腳朝天,抵住袋角。又將兩肘撐開,頭枕雙手,擺成了個四角粽,似乎才終得安適。可才消停片刻,他竟又高聲吟起詞來。
李老甕驚了一跳,怕被車外路人聽見,忙伸腳去踢,車子卻猛地一顛,踢了個空,跌倒在車板上。張用卻仍在高聲吟誦:“??任東西南北,輕搖征轡,終不改,逍遙誌??”前頭詞句李老甕沒聽清,“逍遙”二字卻格外顯明,他越發惱恨,爬起來,扶著車壁,照準張用圓臀,又狠踢了過去。不想車子又一顛,他再次仰天跌倒,更和張用臀頂臀,躺並作一堆。
張用卻頓時笑起來:“哈哈!多謝老孩兒,跌跤助詩興。你好生躺著莫亂動,跌壞了脊骨,便再做不得末色雜扮了。我下半闋也有了,你聽聽如何——棋裏江山欲墜,論白黑,孰真孰戲?笛吹巷陌,燕尋故裏,塵埋舊地??”
李老甕躺在那裏,半晌動彈不得,再聽張用喚自己“老孩兒”,心頭越發恨怒。這些年,人見到他,難免背後暗嘲,卻沒有誰敢當麵這般直唿。更叫他驚惶的是,將才在那房裏,張用隻在昏暗中瞧了他一眼,竟能認出他的舊營生。而且,兩個幫手將張用裝進麻袋抬上車後,他才悄悄爬進車廂,極當心,並沒發出聲響。張用卻隻憑他跌倒的動靜,便能辨出是他。
他不由得暗悔,不該讓張用瞧見自己的臉。難怪那雇主不願自家動手來劫擄張用。好在等到了那約定地頭,交了人,得了錢,便可脫手。
等後背疼勁兒過去後,李老甕費力爬起來,坐到旁邊長條凳上,見張用仍擺作四角粽子樣兒,隨著車身不住晃搖,口裏反複吟誦那首詞,好在聲音輕了許多。那雇主劫張用,自然不會輕易叫他逃脫,他這性命恐怕都難保。李老甕眼裏瞧著那麻袋,恨怒漸消,反倒生出些憐恕。人都喚此人“張癲”,他怕是真有些癲,到這地步仍這般渾懵自樂。
再細聽張用吟誦,其中字句,比常日所聽市井曲詞要高明許多,透出一股別樣氣格,野馬一般,拘束不住。世間真有這等通透人?怪道是汴京作絕。李老甕不由得生出些敬羨,隨即又有些自傷。
李老甕生來便是個侏儒,不但常遭人嘲辱,父母也當他是家醜,連瞧他一眼、喚他一聲,都始終有些厭避。自知事起,周遭眼光、聲氣於他而言,皆是刀劍,日夜割刺不絕。讓他又怕又恨,卻絲毫避躲不開。大約五六歲時,有天他跟著娘去賣絹,他娘進到絹帛鋪論價,他則站在門邊,看街頭一個儒服老者和人爭執,那老者惱恨之極,罵了句:“顏麵何存?”他頭一迴聽到“顏麵”這個詞,雖說不清,心裏卻頓時明白,顏麵極要緊、極珍貴。而自己,從來沒有過顏麵。
他忽而極傷心,眼雖望著那老者繼續怒罵,卻一句都聽不見,眼淚不覺湧出,竟忍不住嗚嗚哭了起來。旁邊幾人發覺,都轉過頭看他,見他模樣古怪,都笑起來。他娘出來瞧見,頓時有些難為情,拽著他便走。走到沒人處才問他緣由,他眼淚才幹,娘一問,又湧了出來,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他娘一惱,打了他一巴掌。他越發委屈,頓時哭出聲。他娘越發惱怒,又打了他幾巴掌。他再不管不顧,放聲大哭起來。他娘惱得沒了主意,也哭起來,丟下他,徑自迴家去了。他邊走邊哭,那時天色已暗,竟走迷了路。
他又餓又乏,再走不動,站在一個街口,瞧著夜色,大口一般,要將自己吞掉。心裏雖有些怕,卻又有些盼。正在驚疑無措,一輛舊車停到他身邊,車窗裏探出一張臉。麵目雖有些看不清,他卻仍一眼辨出,那人也是個侏儒,隻是年紀已老。
人常言,受不得小氣,成不得大事。可世間有多少大事,真值得人屈膝?功名富貴?對此,梁興從來不曾如何掛懷。為親朋故舊?父親遭人構陷,亡故多年;母親遠嫁他鄉,諸般順意,每迴捎信來,反倒隻擔心他;男女之間,雖有幸得遇鄧紅玉,堪為一世知己美眷,卻又旋即痛失;至於朋友,更是零落無幾。如今隻餘一身,金明池爭標後,被召至高太尉府中,卻又隻教聽候差遣,懸在半空之中。軍營宿房倒塌,楚瀾安排的梅大夫那院子也不能再去住,連安身落足之處都沒了,又何可當為?
半壇冷酒落肚,少年時因父親屈死激起的那股厭生憤世之氣重又湧了上來,胸中一片灰冷,唯有捧著那壇冷酒,一口接一口猛灌。等空壇滾落時,他也已經大醉,躺倒在亂草叢中,昏然睡去。
這時醒來,怔望柳梢月鉤,仍尋不見一絲生趣。半晌,他自問,既然無意再活,那便去死?可一想要去死,得先起身,他卻連指頭都不願動,便任由自己躺在露草中,重又昏昏睡去。
過了許久,河麵上船行之聲吵醒了他,他雖仍閉著眼,卻不知為何,忽而想起清明那天正午,聽到甄輝說,蔣淨在鍾大眼船上,他聽後立即奔向那船。當時若沒有上那隻船,便不會遭人誘騙陷害,卷進這場亂事??
但隨即,他又想到:上天既生我,這條命便歸我。生也好,死也好,有用也罷,無用也罷,皆該由我自家做主。那些人卻將人視作犬馬,無端役使,諸般設陷,就如他們當年對待我父親。
念及此,他頓時坐起身子,明白自己這條命該用於何處:不能任由這些人妄為!上天給我這副身骨,既然尋不到更好用處,不若拿來除滅這些欺人之人。
胸中湧起鬥誌,他頓時來了興頭。隨即也才明白,父親給自己取名為“興”,乃是期望自己能始終興致盎然、快意過活。
他打起精神,凝神迴思,重新梳理起前後因果:清明正午,施有良先邀我去吃酒,繼而甄輝出麵設誘。幕後之人自然是從二人口中得知我要為楚瀾報仇,正在四處找尋蔣淨。便以此為餌,誘我上船,欲借我之手,殺掉船艙中那人,再趁勢陷我於罪。
然而,蔣淨不但沒有謀害楚瀾,反倒被楚瀾借來詐死,早已枉送了性命。船艙中那人並非蔣淨,幕後之人為何認定我會出手殺他?
梁興細思當時,自己奔進那船艙,問艙中那人:“你是蔣淨?”那人驚慌迴答:“是,你是???”那人為何要答“是”?難道是冒充?他為何要冒充?我又從未見過蔣淨。酒勁衝湧之下,險些誤傷那人。
當時宮中畫待詔張擇端正在虹橋上,見那“蔣淨”和另一個人從梅船跳到了鍾大眼船上,那人外套布衫,袖口卻露出一段紫錦,上到鍾大眼船上後,此人便消失不見。另外,張擇端還看見摩尼教四使徒中的牟清,從小艙窗裏扔出個紅蘿卜,隨後也消失不見。遊大奇則在對岸看到摩尼教四使徒中的盛力在下遊不遠處另一隻船上。牟清丟紅蘿卜,應是個信號,在提醒盛力。
據左軍巡使顧震所言,那梅船紫衣人才是關鍵。牟清去那船上,盛力等在下遊,自然都是為了他。
我與“蔣淨”爭鬥之際,牟清正躲在隔壁小艙中。隔著壁板用毒針刺死“蔣淨”的,恐怕正是他。而我則以為誤殺了“蔣淨”,急忙下了船。軍巡鋪的廂兵雷炮卻為尋牟清,接著上了那船,船頂上小廝隨即叫嚷起來。
不久,遊大奇見盛力跳下船,急匆匆奔往鍾大眼的船,自然是發覺那船上出了事故。沒等他趕到,橋頭上一個冷臉漢帶了兩個幫手,已先上了鍾大眼的船,並劫走了那隻船。那冷臉漢自然也是為紫衣人而來。
那紫衣人去了哪裏?牟清為何也一起消失?
梁興望著河水凝神思忖。對岸正是那家崔家客店,店主夫婦與那冷臉漢是一路人,這時店門尚未開,望過去,並不見人進出。那晚,鍾大眼的空船正泊在崔家客店前的河岸邊。梁興反複迴想自己當時上那船去查看,忽然記起一事:自己走到隔壁小艙時,聽到船板下有水聲。當時並未覺察有何異常,這時卻頓時醒悟:那船板下原本是隔水空槽,不該聽到水聲,除非下頭被鑿穿,用來偷運物件。
紫衣人是從那船板下用鐵箱運走的!
那船板下預先藏好一隻密閉鐵箱,拴一根繩索,將繩頭從水底引到下遊不遠處盛力那隻船上。“蔣淨”將紫衣人帶下梅船,交給牟清。牟清令紫衣人鑽進鐵箱,從窗口扔出一隻紅蘿卜。盛力看到,便在那邊扯拽繩索,從水底將紫衣人偷運到自己船上!
然而,紫衣人卻被他人劫走——那個紫癍女。
紫癍女已預先得知其中機密,買通汴河堤岸司的承局楊九欠,潛伏水中,備好另一隻鐵箱,偷偷換掉繩索。等牟清丟出紅蘿卜,便猝然出手,殺死牟清,將屍體裝進那鐵箱。盛力從下遊接到鐵箱後,打開發覺裏頭竟是牟清屍首,才急忙跳下船,趕往鍾大眼的船。
而這邊,楊九欠則將裝了紫衣人的鐵箱拖上岸,鐵箱留在了米家客店,裏頭的紫衣客則被紫癍女偷偷轉往他處。
運去了哪裏?
紅繡院,梁紅玉。
四、顏麵
李老甕坐在廂車裏,盯著腳邊那隻麻袋,心裏癢恨不住。
張用在那麻袋裏,左拱一拱,右扭一扭,青蟲一般,片刻不寧。瞧著又並非想掙脫,似乎隻是要尋個舒坦姿勢。麻袋不夠寬鬆,他扭拱了許久,最後屈膝抬腿,兩腳朝天,抵住袋角。又將兩肘撐開,頭枕雙手,擺成了個四角粽,似乎才終得安適。可才消停片刻,他竟又高聲吟起詞來。
李老甕驚了一跳,怕被車外路人聽見,忙伸腳去踢,車子卻猛地一顛,踢了個空,跌倒在車板上。張用卻仍在高聲吟誦:“??任東西南北,輕搖征轡,終不改,逍遙誌??”前頭詞句李老甕沒聽清,“逍遙”二字卻格外顯明,他越發惱恨,爬起來,扶著車壁,照準張用圓臀,又狠踢了過去。不想車子又一顛,他再次仰天跌倒,更和張用臀頂臀,躺並作一堆。
張用卻頓時笑起來:“哈哈!多謝老孩兒,跌跤助詩興。你好生躺著莫亂動,跌壞了脊骨,便再做不得末色雜扮了。我下半闋也有了,你聽聽如何——棋裏江山欲墜,論白黑,孰真孰戲?笛吹巷陌,燕尋故裏,塵埋舊地??”
李老甕躺在那裏,半晌動彈不得,再聽張用喚自己“老孩兒”,心頭越發恨怒。這些年,人見到他,難免背後暗嘲,卻沒有誰敢當麵這般直唿。更叫他驚惶的是,將才在那房裏,張用隻在昏暗中瞧了他一眼,竟能認出他的舊營生。而且,兩個幫手將張用裝進麻袋抬上車後,他才悄悄爬進車廂,極當心,並沒發出聲響。張用卻隻憑他跌倒的動靜,便能辨出是他。
他不由得暗悔,不該讓張用瞧見自己的臉。難怪那雇主不願自家動手來劫擄張用。好在等到了那約定地頭,交了人,得了錢,便可脫手。
等後背疼勁兒過去後,李老甕費力爬起來,坐到旁邊長條凳上,見張用仍擺作四角粽子樣兒,隨著車身不住晃搖,口裏反複吟誦那首詞,好在聲音輕了許多。那雇主劫張用,自然不會輕易叫他逃脫,他這性命恐怕都難保。李老甕眼裏瞧著那麻袋,恨怒漸消,反倒生出些憐恕。人都喚此人“張癲”,他怕是真有些癲,到這地步仍這般渾懵自樂。
再細聽張用吟誦,其中字句,比常日所聽市井曲詞要高明許多,透出一股別樣氣格,野馬一般,拘束不住。世間真有這等通透人?怪道是汴京作絕。李老甕不由得生出些敬羨,隨即又有些自傷。
李老甕生來便是個侏儒,不但常遭人嘲辱,父母也當他是家醜,連瞧他一眼、喚他一聲,都始終有些厭避。自知事起,周遭眼光、聲氣於他而言,皆是刀劍,日夜割刺不絕。讓他又怕又恨,卻絲毫避躲不開。大約五六歲時,有天他跟著娘去賣絹,他娘進到絹帛鋪論價,他則站在門邊,看街頭一個儒服老者和人爭執,那老者惱恨之極,罵了句:“顏麵何存?”他頭一迴聽到“顏麵”這個詞,雖說不清,心裏卻頓時明白,顏麵極要緊、極珍貴。而自己,從來沒有過顏麵。
他忽而極傷心,眼雖望著那老者繼續怒罵,卻一句都聽不見,眼淚不覺湧出,竟忍不住嗚嗚哭了起來。旁邊幾人發覺,都轉過頭看他,見他模樣古怪,都笑起來。他娘出來瞧見,頓時有些難為情,拽著他便走。走到沒人處才問他緣由,他眼淚才幹,娘一問,又湧了出來,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他娘一惱,打了他一巴掌。他越發委屈,頓時哭出聲。他娘越發惱怒,又打了他幾巴掌。他再不管不顧,放聲大哭起來。他娘惱得沒了主意,也哭起來,丟下他,徑自迴家去了。他邊走邊哭,那時天色已暗,竟走迷了路。
他又餓又乏,再走不動,站在一個街口,瞧著夜色,大口一般,要將自己吞掉。心裏雖有些怕,卻又有些盼。正在驚疑無措,一輛舊車停到他身邊,車窗裏探出一張臉。麵目雖有些看不清,他卻仍一眼辨出,那人也是個侏儒,隻是年紀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