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妖異(1)
清明上河圖密碼(1-5冊):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陰篇傾城
古稱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苟以自奉養為意,百姓何仰哉!
——宋太祖?趙匡胤
一、穿門
春入四月,汴京城繁花漸消,綠意方興。
池了了清早起來,快手快腳生起火,煮了一鍋麥粥,煎好幾張油餅,配了些醬瓜,擺到桌上,剛喚過鼓兒封,蕭逸水也從爛柯寺行完功德迴來。一天之中,她最愛的便是這清晨飯時,三人團坐一桌,熱湯熱餅,閑談說笑,親暖無比。然而,今天無意間說起汴京念奴十二嬌,蕭逸水卻有些傷歎。
一年之間,十二奴竟已亡失了五位:先是劍奴鄧紅玉病故,接著又是棋奴楊輕渡,不知為何,觸怒宮中太傅楊戩,被皇城使拘捕縊殺;幾天前,茶奴柳碧拂出家為尼,酒奴顧盼兒被牙絕馮賽的小舅子扼死;昨天,蕭逸水又聽聞,十二奴之首、唱奴李師師竟不知所終。
池了了見義父和義兄一起歎氣,卻生出另一番感慨:“煙花苦海,早走早了,未必不是好事。”
鼓兒封和蕭逸水聽了,都先一愣,隨即默然,各自埋頭吃粥。池了了倒有些傷感起來:她有時難免羨慕念奴十二嬌,不說吃穿用度,諸般驕奢,僅麵對恩客,能任性挑揀推拒,這一條便是她萬萬不敢望求的。十二奴到得這等地位,也有諸般說不出、掙不開的煩難,何況自己這樣一個沿街賣唱的歧路人?
她扭頭望向院外牆頭露出的那截柳樹,那樹生得有些歪瘦,曲曲拐拐,斜伸幾根枝幹,這時卻也嫩生生舒展柳絲,綠蓬蓬綻開芽葉。池了了想起義兄曾寫過一句:“東風不問誰家院,桃李豈擇哪枝春?”她想,自己便是這株歪瘦柳,生在這窮陋小院外,雖有諸般不好,卻也該盡興去活,能活一春,便是一春。
何況,自己也有幾樣自家的好,比如身邊這義父和義兄,便是人間難得的好。再比如??她又想起了那人,心裏一動,竟有些羞怯,不由得又笑了一笑,見鼓兒封和蕭逸水都已吃罷,忙站起身收拾碗箸,端去洗淨。
她見門外春日明麗,天氣晴暖,興頭不由得生起,便尋出那件最鮮豔的桃花紋彩絹衫,配了一條淺紅纏枝紋紗裙。穿戴梳洗好後,她又特地從鈿盒裏揀出一支銀釵。這銀釵是她那十幾樣首飾中最珍貴的一件,釵頭細雕作孔雀形,雀嘴銜了一串瑪瑙珠子。單這珠子,一顆也得三五百文。
今年正月,有天下大雪,她就近去汴河岸邊尋趁生意,在房家客棧遇見一位年輕富商,出手極豪闊。池了了隻唱了三支曲,他便隨手摸出二兩多碎銀子,竟還嫌少,又添了這支銀釵。池了了賣唱這些年,從未得過這麽重的賞,歡喜無比,忙去給鼓兒封添了件厚棉袍。又去專擅修琴的鳳凰於家,付了八百文,求他家琴師,修好了琵琶上摔缺的琴柱。
後來,池了了才知曉,這富商名叫汪石,救了汴京糧荒。更叫池了了震驚的是,兩天前,她去探望趙瓣兒,瓣兒竟然說範樓案那具無頭屍被牙絕馮賽查明,死者竟是那富商汪石。至於其中原委,瓣兒也不知曉。
池了了對著那麵昏蒙銅鏡,插穩了銀釵,不由得輕歎一聲:人這命數,真如天上的雲,誰真能安穩久長?
隨即,她又念起那人——曹喜。這樁心事,不但她自家,連曹喜和鼓兒封也都已覺察,但三人均未說破。她這等身世,哪裏能攀得上堂堂進士,不過一段奢想而已。說破,反倒尷尬。也隻當它雲一般,且由它浮在那裏,能停幾許,便停幾許??
她正在沉思,鼓兒封和蕭逸水在門外說了一聲,兩人各自有約,一起先走了。池了了忙應了一聲,收拾好背囊,拿了琵琶,鎖好院門,慢慢行到護龍橋邊。她心裏有些無著無落,懶得進城,便慢慢向汴河邊走去。才走過梢二娘茶鋪,河灣邊一個婦人高聲喚道:“客官請上船!”
池了了扭頭一看,岸邊泊了隻客船,船旁站著個船娘子,池了了認得,叫沈四娘,性情極聰快,正滿麵帶笑招唿一個年輕男客。那男子踩著踏板,走進了船艙。沈四娘瞧見池了了,笑喚了一聲,池了了也笑著點頭,正要問好,身後忽傳來一陣喧嚷,她忙迴頭去看,不由得驚了一下。
街上走來一人,身材有些魁梧,眉眼也端方,是個年輕男子。臉上卻厚塗脂粉,紅紅白白,異常鮮詭妖異。男子頭戴一頂青綢道冠,兩耳邊垂掛青玉耳墜,身穿一件紫錦衫,披了一領闊長紫錦大氅。右手握著一隻銅鈴,一路走,一路不住搖動,嘴裏也念念有詞,引得十來個人一路笑看指點。
池了了覺得這男子異常眼熟,卻一時想不起來。那男子大步走過來,竟下了斜坡,走向沈四娘那隻客船。經過身邊時,池了了才驚覺,是董謙!
她忙驚望細看,越發確證,這男子真是董謙。
董謙走到岸邊,麵朝那隻客船停住了腳,舉起左手,朝向船艙,拇指和中指間拈了一顆珠子,那珠子胡桃大小,在朝陽下瑩瑩閃耀。池了了越發驚異,卻見董謙又搖動右手銅鈴,高聲念誦起來,似乎在念咒語。念了一陣後,忽又轉身離開,走上岸來。迎麵看到池了了,董謙目光略一顫,卻隨即轉開,又搖起銅鈴,念念有詞,從池了了身邊快步走過,向東邊行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池了了驚在那裏,忽聽到沈四娘怪叫了一聲,忙轉頭望去,見沈四娘扒在艙門邊,頭探進船艙,不住尖聲驚喚。池了了忙奔下岸,踩著踏板,湊近船艙,朝裏一望,不由得也驚唿一聲:船艙中間擺著一隻大木箱,箱蓋打開,將才上船的那個年輕男客躺坐在箱中,頭仰垂在箱子外,臉正朝向艙門,大咧著嘴,雙眼鼓睜,麵色青黑僵硬,顯已死去。
驚震之餘,池了了忙扭頭望向岸上,見董謙大步向東,紫錦大氅飄揚飛蕩。路上許多人都跟在董謙身後,卻都不敢靠近,池了了忙快步追了過去。董謙一路不停,走過虹橋,身後跟的人越來越多。他下了橋隨即轉向東,沿著河岸,快步行到章七郎酒棧前。店主章七郎由於牽涉到丁旦紫衣客那樁事,已經逃亡,這些天,酒棧一直沒有開張,門窗全都鎖閉。董謙卻直直走向酒棧木門。池了了被前頭的人擋住,看不見身影,隻聽見董謙又搖動銅鈴,念了幾句咒語。隨即,河邊近處幾隻船上的人全都驚唿起來。等池了了終於擠進去時,酒棧兩扇木門緊閉,掛著鎖頭,卻已不見董謙。門外地上落著那領紫錦大氅。
河邊船上一個後生連聲驚喚:“那門並沒開!”
兩旁的船工也紛紛應和:“是啊,是啊!門明明鎖著,那人竟穿了進去!”
二、驚鳥
馮賽站在爛柯寺那間禪房裏,望著那袋便錢,心頭不住翻湧。
看來柳二郎並非姓柳,而是姓李,叫李棄東。他是什麽來路?竟能做出這一連串大陣仗。清明那天,便是在這城外軍巡鋪門前,柳二郎,不,李棄東騎著馬、馱著這隻袋子,急忙忙趕來報知,邱菡母女及柳碧拂被人擄走。如今看來,他是要將我引開,自己則攜帶這八十萬貫逃走,卻沒有料到,炭行三人會突然出現,吳蒙將他強行帶走。
當時馮賽正緊急焦亂,便將馬和錢袋寄放到了曾胖川飯店。幸而這袋錢鈔從外頭看,像是一袋書冊,並沒人留意。馮賽自己都渾然不覺,之後又將這袋子提到爛柯寺,丟在這櫃子裏,放了許多天。
馮賽平日難得去思想天意,這時卻萬分感慨:上蒼垂憐,如此輕巧便尋迴這八十萬貫。
另外二十萬貫,李棄東為攪亂京城炭、魚、肉、礬四大行,恐怕各得拿出五萬貫本錢,才做得起來。那些錢應該已經花盡,再追不迴來。即便如此,京城三大巨商解庫秦廣河、絹行黃三娘、糧行鮑川,因替這百萬官貸作保,每家一個月僅利錢就得賠四千貫。他們若得知八十萬貫已經找迴,也應慶幸無比,自然甘願填賠上剩餘的二十萬貫。如此,這場大災禍便終於能得了結。
馮賽長出了一口氣,低頭望向幼女瓏兒,瓏兒正扒著他的腿,等得有些不耐煩,小聲說:“爹,迴家。”“好!”馮賽笑著抱起女兒,女兒迅即用小手臂抱緊他的脖頸,頭也貼靠在他臉側,像是生怕再次分離。馮賽心頭一陣暖湧,繼而又感愧交集。之前,他雖也愛惜妻女,但從未這般,從心底覺到:天地之間,唯親為大。世間所有最貴最重之物,連同自己性命,集在一處,也不及女兒這一抱。
他伸出一隻手,拎起錢袋,正在往外走,腦中忽又閃出李棄東那目光。他最後一迴見李棄東,是在大理寺獄中,李棄東望向他時,目光暗冷,含著嘲意。想到那目光,馮賽心頭一寒:李棄東正是為了這八十萬貫,才做出這些歹事。如今,他已被放出,豈肯輕易罷休?他既能綁劫邱菡母子一迴,便能再綁劫一迴??馮賽頓時停住腳——必須得捉住李棄東。
但馮賽發覺,自己竟絲毫不認得此人,更莫論猜測此人動因及去向。瓏兒在耳邊連聲催喚,他卻已茫然出神。
清明那天,李棄東要逃去哪裏?
他忽然想起,畫待詔張擇端曾說起一事:清明正午,他正在虹橋上,見到譚力在橋下一隻船中。譚力扮作炭商,攪亂炭行,炭行諸人正在虹橋汴河一帶尋他,他應該躲走才對,為何要在那隻船上?
他在等李棄東!
汪石和譚力四人之所以跟著李棄東,是為錢。譚力在那船上,是在等李棄東和這八十萬貫。他們會合一處,一起逃走。
馮賽頓時生出一個主意,但隨即又猶豫起來,此事太過犯險,略一失手,恐怕真是萬劫難複??但若不捉住這幾人,邱菡、玲兒、瓏兒便永無安寧之日??他反複盤算,最後覺得隻要有周長清、崔豪三兄弟等可信之人相幫,應該不會有閃失。於是他堅定了心意。
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一路輕穩,走進禪房,是弈心小和尚。一眼見到馮賽懷中的瓏兒,弈心頓時露出笑意,合十讚道:“馮施主終於尋迴女兒。苦海寒波盡,暖日春風來。善哉善哉!”
馮賽正要求助於他,道過謝後,將錢袋囑托給了弈心。弈心雖有些納悶,卻仍鄭重頷首允諾:“馮施主放心。袋裏乾坤重,心頭日夜勤。”
馮賽又連聲謝過,這才抱著瓏兒離開了爛柯寺,騎馬來到十千腳店,問過夥計,走進後院去尋周長清。周長清正在槐樹下吃茶讀書,抬頭看到瓏兒,立即拋書起身,笑著恭賀。馮賽將前後經過講述了一遍,周長清聽後,連聲感慨。馮賽又提及接下來打算,周長清一聽,忙喚仆婦拿了些吃食玩物,好生抱瓏兒去外頭耍。又叫人點茶,請馮賽進到後邊書房,關起門來細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這是在賭。”
“我若不賭,家人便時刻難安。而且,我也非妄賭,有四條理由下這筆大注——”
“哦?說來聽聽?”
“其一,不論李棄東,還是譚力四人,都不會輕易放走這八十萬貫。”
“嗯??”
“其二,譚力四人當時並不知汪石已死。至今不見汪石,他們自然會四處找尋。我既然能查出汪石死在範樓,他們不會查不出。他們與汪石情誼深厚,一旦得知汪石被李棄東害死,自然不會放過李棄東。”
“嗯,若真是如此,勝算便多了幾分——不過,你得先去範樓確證,看他們是否真去打問過。若沒有,你這計策便行不通。”
“是。即便四人不知汪石被殺真相,李棄東自己卻心知肚明,絕不敢見譚力四人。”
“嗯。第三條呢?”
“李棄東和譚力四人都知自己罪行重大,皆在藏匿,絕不敢貿然現身。”
“他們越小心,你這計策便越難行。”
“卻也越安全。”
“嗬嗬,經此一劫,你膽氣增添了許多。”
“驚弓之鳥,若知弓箭避無可避,唯一之計,便是反逼那獵人。我敢用這計策,更因第四條——我雖為驚鳥,獵人卻並非一個,而是兩方,且兩方互為敵手。我手中則有兩方必奪之餌。”
馮賽是打算暫不將那八十萬貫上交給官府,而是以此作餌,引出李棄東與譚力四人,借雙方互鬥,將他們捉獲。
他繼續解釋道:“譚力四人還好,李棄東智識絕非常人,想引出他,的確極難。我得盡快查明此人來路。頭一件,便是先去探問清楚,李棄東關在大理寺獄中,是何人將他放出?”
“這一件我倒已經替你打問過了,大理寺放的並非他一人。這一向汴京大不安寧,兇案頻發,牢獄皆已填滿。原本獄空是一大美政善績,開封府、刑部、大理寺自然都開始著忙。我聽得是副宰相李邦彥給大理寺下了令,獄中輕犯,能斷則斷,能放則放。大理寺並不知李棄東是幾樁重案背後主謀,又無過犯,便也將他放了。”
馮賽聽了,大為惋恨。
“不過,你這計謀聽來倒真是良策,隻是需要仔細謀劃。還得可信幫手,人又不能過多。料必你已將崔豪三兄弟算在裏頭,我瞧這三人也是肝膽漢子,我叫人尋他們來,我們好好商議一番。”
三、孤絕
梁興睜開眼,見一鉤新月,斜掛柳梢。
四下靜黑,唯有河聲漫漫。他頭疼欲裂,費力撐起身子,衣背早已被草露浸濕。渾身酸乏,便又躺倒在草坡上,怔望那細淡月鉤,心裏一片空茫。
昨天,他原本要乘勝追擊,去紅繡院會一會梁紅玉,可經過曾胖川飯店時,裏頭飄出酒肉香氣,引逗得他頓時渴餓起來。他便走進那店裏,見裏頭三三五五坐了幾桌酒客,都在吃喝說笑。自己獨個一人,坐到其間,頗有些招眼。他便徑直走到櫃前,讓店主切了些熟肚、軟羊包好,又要了幾隻胡餅、一壇酒,拎著出來,沿著汴河走到河灣僻靜處,坐到草坡上,望著夕陽,獨自吃起來。
古稱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苟以自奉養為意,百姓何仰哉!
——宋太祖?趙匡胤
一、穿門
春入四月,汴京城繁花漸消,綠意方興。
池了了清早起來,快手快腳生起火,煮了一鍋麥粥,煎好幾張油餅,配了些醬瓜,擺到桌上,剛喚過鼓兒封,蕭逸水也從爛柯寺行完功德迴來。一天之中,她最愛的便是這清晨飯時,三人團坐一桌,熱湯熱餅,閑談說笑,親暖無比。然而,今天無意間說起汴京念奴十二嬌,蕭逸水卻有些傷歎。
一年之間,十二奴竟已亡失了五位:先是劍奴鄧紅玉病故,接著又是棋奴楊輕渡,不知為何,觸怒宮中太傅楊戩,被皇城使拘捕縊殺;幾天前,茶奴柳碧拂出家為尼,酒奴顧盼兒被牙絕馮賽的小舅子扼死;昨天,蕭逸水又聽聞,十二奴之首、唱奴李師師竟不知所終。
池了了見義父和義兄一起歎氣,卻生出另一番感慨:“煙花苦海,早走早了,未必不是好事。”
鼓兒封和蕭逸水聽了,都先一愣,隨即默然,各自埋頭吃粥。池了了倒有些傷感起來:她有時難免羨慕念奴十二嬌,不說吃穿用度,諸般驕奢,僅麵對恩客,能任性挑揀推拒,這一條便是她萬萬不敢望求的。十二奴到得這等地位,也有諸般說不出、掙不開的煩難,何況自己這樣一個沿街賣唱的歧路人?
她扭頭望向院外牆頭露出的那截柳樹,那樹生得有些歪瘦,曲曲拐拐,斜伸幾根枝幹,這時卻也嫩生生舒展柳絲,綠蓬蓬綻開芽葉。池了了想起義兄曾寫過一句:“東風不問誰家院,桃李豈擇哪枝春?”她想,自己便是這株歪瘦柳,生在這窮陋小院外,雖有諸般不好,卻也該盡興去活,能活一春,便是一春。
何況,自己也有幾樣自家的好,比如身邊這義父和義兄,便是人間難得的好。再比如??她又想起了那人,心裏一動,竟有些羞怯,不由得又笑了一笑,見鼓兒封和蕭逸水都已吃罷,忙站起身收拾碗箸,端去洗淨。
她見門外春日明麗,天氣晴暖,興頭不由得生起,便尋出那件最鮮豔的桃花紋彩絹衫,配了一條淺紅纏枝紋紗裙。穿戴梳洗好後,她又特地從鈿盒裏揀出一支銀釵。這銀釵是她那十幾樣首飾中最珍貴的一件,釵頭細雕作孔雀形,雀嘴銜了一串瑪瑙珠子。單這珠子,一顆也得三五百文。
今年正月,有天下大雪,她就近去汴河岸邊尋趁生意,在房家客棧遇見一位年輕富商,出手極豪闊。池了了隻唱了三支曲,他便隨手摸出二兩多碎銀子,竟還嫌少,又添了這支銀釵。池了了賣唱這些年,從未得過這麽重的賞,歡喜無比,忙去給鼓兒封添了件厚棉袍。又去專擅修琴的鳳凰於家,付了八百文,求他家琴師,修好了琵琶上摔缺的琴柱。
後來,池了了才知曉,這富商名叫汪石,救了汴京糧荒。更叫池了了震驚的是,兩天前,她去探望趙瓣兒,瓣兒竟然說範樓案那具無頭屍被牙絕馮賽查明,死者竟是那富商汪石。至於其中原委,瓣兒也不知曉。
池了了對著那麵昏蒙銅鏡,插穩了銀釵,不由得輕歎一聲:人這命數,真如天上的雲,誰真能安穩久長?
隨即,她又念起那人——曹喜。這樁心事,不但她自家,連曹喜和鼓兒封也都已覺察,但三人均未說破。她這等身世,哪裏能攀得上堂堂進士,不過一段奢想而已。說破,反倒尷尬。也隻當它雲一般,且由它浮在那裏,能停幾許,便停幾許??
她正在沉思,鼓兒封和蕭逸水在門外說了一聲,兩人各自有約,一起先走了。池了了忙應了一聲,收拾好背囊,拿了琵琶,鎖好院門,慢慢行到護龍橋邊。她心裏有些無著無落,懶得進城,便慢慢向汴河邊走去。才走過梢二娘茶鋪,河灣邊一個婦人高聲喚道:“客官請上船!”
池了了扭頭一看,岸邊泊了隻客船,船旁站著個船娘子,池了了認得,叫沈四娘,性情極聰快,正滿麵帶笑招唿一個年輕男客。那男子踩著踏板,走進了船艙。沈四娘瞧見池了了,笑喚了一聲,池了了也笑著點頭,正要問好,身後忽傳來一陣喧嚷,她忙迴頭去看,不由得驚了一下。
街上走來一人,身材有些魁梧,眉眼也端方,是個年輕男子。臉上卻厚塗脂粉,紅紅白白,異常鮮詭妖異。男子頭戴一頂青綢道冠,兩耳邊垂掛青玉耳墜,身穿一件紫錦衫,披了一領闊長紫錦大氅。右手握著一隻銅鈴,一路走,一路不住搖動,嘴裏也念念有詞,引得十來個人一路笑看指點。
池了了覺得這男子異常眼熟,卻一時想不起來。那男子大步走過來,竟下了斜坡,走向沈四娘那隻客船。經過身邊時,池了了才驚覺,是董謙!
她忙驚望細看,越發確證,這男子真是董謙。
董謙走到岸邊,麵朝那隻客船停住了腳,舉起左手,朝向船艙,拇指和中指間拈了一顆珠子,那珠子胡桃大小,在朝陽下瑩瑩閃耀。池了了越發驚異,卻見董謙又搖動右手銅鈴,高聲念誦起來,似乎在念咒語。念了一陣後,忽又轉身離開,走上岸來。迎麵看到池了了,董謙目光略一顫,卻隨即轉開,又搖起銅鈴,念念有詞,從池了了身邊快步走過,向東邊行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池了了驚在那裏,忽聽到沈四娘怪叫了一聲,忙轉頭望去,見沈四娘扒在艙門邊,頭探進船艙,不住尖聲驚喚。池了了忙奔下岸,踩著踏板,湊近船艙,朝裏一望,不由得也驚唿一聲:船艙中間擺著一隻大木箱,箱蓋打開,將才上船的那個年輕男客躺坐在箱中,頭仰垂在箱子外,臉正朝向艙門,大咧著嘴,雙眼鼓睜,麵色青黑僵硬,顯已死去。
驚震之餘,池了了忙扭頭望向岸上,見董謙大步向東,紫錦大氅飄揚飛蕩。路上許多人都跟在董謙身後,卻都不敢靠近,池了了忙快步追了過去。董謙一路不停,走過虹橋,身後跟的人越來越多。他下了橋隨即轉向東,沿著河岸,快步行到章七郎酒棧前。店主章七郎由於牽涉到丁旦紫衣客那樁事,已經逃亡,這些天,酒棧一直沒有開張,門窗全都鎖閉。董謙卻直直走向酒棧木門。池了了被前頭的人擋住,看不見身影,隻聽見董謙又搖動銅鈴,念了幾句咒語。隨即,河邊近處幾隻船上的人全都驚唿起來。等池了了終於擠進去時,酒棧兩扇木門緊閉,掛著鎖頭,卻已不見董謙。門外地上落著那領紫錦大氅。
河邊船上一個後生連聲驚喚:“那門並沒開!”
兩旁的船工也紛紛應和:“是啊,是啊!門明明鎖著,那人竟穿了進去!”
二、驚鳥
馮賽站在爛柯寺那間禪房裏,望著那袋便錢,心頭不住翻湧。
看來柳二郎並非姓柳,而是姓李,叫李棄東。他是什麽來路?竟能做出這一連串大陣仗。清明那天,便是在這城外軍巡鋪門前,柳二郎,不,李棄東騎著馬、馱著這隻袋子,急忙忙趕來報知,邱菡母女及柳碧拂被人擄走。如今看來,他是要將我引開,自己則攜帶這八十萬貫逃走,卻沒有料到,炭行三人會突然出現,吳蒙將他強行帶走。
當時馮賽正緊急焦亂,便將馬和錢袋寄放到了曾胖川飯店。幸而這袋錢鈔從外頭看,像是一袋書冊,並沒人留意。馮賽自己都渾然不覺,之後又將這袋子提到爛柯寺,丟在這櫃子裏,放了許多天。
馮賽平日難得去思想天意,這時卻萬分感慨:上蒼垂憐,如此輕巧便尋迴這八十萬貫。
另外二十萬貫,李棄東為攪亂京城炭、魚、肉、礬四大行,恐怕各得拿出五萬貫本錢,才做得起來。那些錢應該已經花盡,再追不迴來。即便如此,京城三大巨商解庫秦廣河、絹行黃三娘、糧行鮑川,因替這百萬官貸作保,每家一個月僅利錢就得賠四千貫。他們若得知八十萬貫已經找迴,也應慶幸無比,自然甘願填賠上剩餘的二十萬貫。如此,這場大災禍便終於能得了結。
馮賽長出了一口氣,低頭望向幼女瓏兒,瓏兒正扒著他的腿,等得有些不耐煩,小聲說:“爹,迴家。”“好!”馮賽笑著抱起女兒,女兒迅即用小手臂抱緊他的脖頸,頭也貼靠在他臉側,像是生怕再次分離。馮賽心頭一陣暖湧,繼而又感愧交集。之前,他雖也愛惜妻女,但從未這般,從心底覺到:天地之間,唯親為大。世間所有最貴最重之物,連同自己性命,集在一處,也不及女兒這一抱。
他伸出一隻手,拎起錢袋,正在往外走,腦中忽又閃出李棄東那目光。他最後一迴見李棄東,是在大理寺獄中,李棄東望向他時,目光暗冷,含著嘲意。想到那目光,馮賽心頭一寒:李棄東正是為了這八十萬貫,才做出這些歹事。如今,他已被放出,豈肯輕易罷休?他既能綁劫邱菡母子一迴,便能再綁劫一迴??馮賽頓時停住腳——必須得捉住李棄東。
但馮賽發覺,自己竟絲毫不認得此人,更莫論猜測此人動因及去向。瓏兒在耳邊連聲催喚,他卻已茫然出神。
清明那天,李棄東要逃去哪裏?
他忽然想起,畫待詔張擇端曾說起一事:清明正午,他正在虹橋上,見到譚力在橋下一隻船中。譚力扮作炭商,攪亂炭行,炭行諸人正在虹橋汴河一帶尋他,他應該躲走才對,為何要在那隻船上?
他在等李棄東!
汪石和譚力四人之所以跟著李棄東,是為錢。譚力在那船上,是在等李棄東和這八十萬貫。他們會合一處,一起逃走。
馮賽頓時生出一個主意,但隨即又猶豫起來,此事太過犯險,略一失手,恐怕真是萬劫難複??但若不捉住這幾人,邱菡、玲兒、瓏兒便永無安寧之日??他反複盤算,最後覺得隻要有周長清、崔豪三兄弟等可信之人相幫,應該不會有閃失。於是他堅定了心意。
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一路輕穩,走進禪房,是弈心小和尚。一眼見到馮賽懷中的瓏兒,弈心頓時露出笑意,合十讚道:“馮施主終於尋迴女兒。苦海寒波盡,暖日春風來。善哉善哉!”
馮賽正要求助於他,道過謝後,將錢袋囑托給了弈心。弈心雖有些納悶,卻仍鄭重頷首允諾:“馮施主放心。袋裏乾坤重,心頭日夜勤。”
馮賽又連聲謝過,這才抱著瓏兒離開了爛柯寺,騎馬來到十千腳店,問過夥計,走進後院去尋周長清。周長清正在槐樹下吃茶讀書,抬頭看到瓏兒,立即拋書起身,笑著恭賀。馮賽將前後經過講述了一遍,周長清聽後,連聲感慨。馮賽又提及接下來打算,周長清一聽,忙喚仆婦拿了些吃食玩物,好生抱瓏兒去外頭耍。又叫人點茶,請馮賽進到後邊書房,關起門來細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這是在賭。”
“我若不賭,家人便時刻難安。而且,我也非妄賭,有四條理由下這筆大注——”
“哦?說來聽聽?”
“其一,不論李棄東,還是譚力四人,都不會輕易放走這八十萬貫。”
“嗯??”
“其二,譚力四人當時並不知汪石已死。至今不見汪石,他們自然會四處找尋。我既然能查出汪石死在範樓,他們不會查不出。他們與汪石情誼深厚,一旦得知汪石被李棄東害死,自然不會放過李棄東。”
“嗯,若真是如此,勝算便多了幾分——不過,你得先去範樓確證,看他們是否真去打問過。若沒有,你這計策便行不通。”
“是。即便四人不知汪石被殺真相,李棄東自己卻心知肚明,絕不敢見譚力四人。”
“嗯。第三條呢?”
“李棄東和譚力四人都知自己罪行重大,皆在藏匿,絕不敢貿然現身。”
“他們越小心,你這計策便越難行。”
“卻也越安全。”
“嗬嗬,經此一劫,你膽氣增添了許多。”
“驚弓之鳥,若知弓箭避無可避,唯一之計,便是反逼那獵人。我敢用這計策,更因第四條——我雖為驚鳥,獵人卻並非一個,而是兩方,且兩方互為敵手。我手中則有兩方必奪之餌。”
馮賽是打算暫不將那八十萬貫上交給官府,而是以此作餌,引出李棄東與譚力四人,借雙方互鬥,將他們捉獲。
他繼續解釋道:“譚力四人還好,李棄東智識絕非常人,想引出他,的確極難。我得盡快查明此人來路。頭一件,便是先去探問清楚,李棄東關在大理寺獄中,是何人將他放出?”
“這一件我倒已經替你打問過了,大理寺放的並非他一人。這一向汴京大不安寧,兇案頻發,牢獄皆已填滿。原本獄空是一大美政善績,開封府、刑部、大理寺自然都開始著忙。我聽得是副宰相李邦彥給大理寺下了令,獄中輕犯,能斷則斷,能放則放。大理寺並不知李棄東是幾樁重案背後主謀,又無過犯,便也將他放了。”
馮賽聽了,大為惋恨。
“不過,你這計謀聽來倒真是良策,隻是需要仔細謀劃。還得可信幫手,人又不能過多。料必你已將崔豪三兄弟算在裏頭,我瞧這三人也是肝膽漢子,我叫人尋他們來,我們好好商議一番。”
三、孤絕
梁興睜開眼,見一鉤新月,斜掛柳梢。
四下靜黑,唯有河聲漫漫。他頭疼欲裂,費力撐起身子,衣背早已被草露浸濕。渾身酸乏,便又躺倒在草坡上,怔望那細淡月鉤,心裏一片空茫。
昨天,他原本要乘勝追擊,去紅繡院會一會梁紅玉,可經過曾胖川飯店時,裏頭飄出酒肉香氣,引逗得他頓時渴餓起來。他便走進那店裏,見裏頭三三五五坐了幾桌酒客,都在吃喝說笑。自己獨個一人,坐到其間,頗有些招眼。他便徑直走到櫃前,讓店主切了些熟肚、軟羊包好,又要了幾隻胡餅、一壇酒,拎著出來,沿著汴河走到河灣僻靜處,坐到草坡上,望著夕陽,獨自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