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帶領孩子們拾麥子
這麽大忙的天,孫泉源縈記著隊裏的事情,沒敢在城裏多待,辦過正經事兒之後,便匆匆往鄉裏趕。從公社出來,趁拖拉機迴到大隊,在尤繼紅那裏吃過飯,沒有停留,直接往溝裏走。到溝口,見隊長多麥端著飯碗正跟好多人一起蹲在大門口的樹蔭下吃飯,他心裏還想著大家為啥吃飯這麽晚?還沒尋思出個答案。隊長多麥看見他,居然笑著跟他說,讓他下午帶領孩子們上山拾麥子。
拾麥子是很重要的事情嗎?無論讓誰迴答:都會說不重要。既然不重要,為啥讓我帶領孩子們去拾麥子呢?孫泉源心裏想不明白,但也沒有說出來。多麥跟他解釋說:“昨晚開會,大家也都卯足了勁兒,今天起了個大早,用了一大上午時間,把咱山上南地的麥子全割完,全拉迴來,這任務還真完成了。快。倒是不慢。隻是那活幹得粗糙:滿地掉的都是散麥。我正愁著該讓誰帶領孩子們上山去拾麥子合適呢,恰好你就迴來了。場裏麥子還沒打出來,沒有麥子入庫,庫裏暫且還沒事兒,你就領著孩子們上山拾麥子吧。”
孫泉源說聲好。多麥又交待他說:“你套了車,從街裏走,順路去衛生室買一大瓶潤喉片。到山上,看情況,孩子們拾滿一籃子,過了稱,你就給他發一片: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你隻管守在車子邊,給他們過稱,記錄斤稱就行了。”
這話說得輕巧。孩子們哪裏就能聽話了?活蹦亂跳的,個個是活寶,哪個孩子能服管了?
其實,在鄉間,麥天都是玩命幹,大小人物齊上陣,一刻都不敢閑。山上南地那麽遠,光這一上去,一下來,打個來迴就得用去多少時間?若是上去這一趟,不把掉到地裏的麥穗拾幹淨,心裏必定不舒坦。麥天都得破命幹。那就現在上山吧。
“當、當、當……”孫泉源去老柿樹下敲了鍾。衝著溝裏溝外吆喝幾聲:“孩子們上山拾麥子走了!孩子們上山撿麥子走了!大孩子從裏溝自己走,小孩子跟著架子車從街裏坡上走!走了!走了!按斤稱記分!走了!走了!”
吆喝過後,孫泉源去牲口園裏套了車,到倉庫拿了兩個大棉花包鋪到架子車上:要讓坐車上山的小孩子們坐在車上舒服些。這時已有十四五個孩子“泉源叔”,“泉源哥”地喊著叫著跑來了。
聽說繞道要去街裏衛生室買潤喉片,大孩子們不從溝裏走,也要跟他繞遠從街裏上大坡走。這是孫泉源心中想的事情,因而跟他們約法三章:“都聽話。那就跟我從街裏繞大坡走吧。”
太陽炎炎,空氣熱幹,酷熱難耐,越熱越得快幹:這是麥收的特點。孩子們擓的籃子,帶的水壺、水葫蘆都放車上,再讓小一點兒的孩子們坐上車看著,別讓走到半路顛掉了。
當大家沒把這酷熱,幹熱當迴事兒的時候,心情也會很舒服,很輕鬆。孫泉源心裏有事情,他怕帶不好孩子,心裏沉沉的。他不停地跟孩子們說著。讓外人看去,他趕著毛驢,拉著車。車上坐著幾個小孩子。車邊圍著一群大孩子。一路歡笑,熱熱鬧鬧順著村路朝街裏走,那是很悠閑的。其實他心裏很緊張,這麽多孩子不能出事兒,能帶好嗎,帶著啥樣?
孩子們嘰嘰喳喳的,歡蹦亂跳,像一群早起迎接太陽升起的小鳥。帶著這麽大一群孩子招搖過市的知青,也算得上是稀罕人物了。戶家有人探頭朝外看,有人揣摩說:“是溝裏知識青年。帶著一群孩子去幹什麽?”
“去拾麥子。”
“上山拾麥子?”
“他們隊下南地的麥子倒地下,難割。摟倒。有收不起來的,讓孩子們去拾麥穗呢。下工時聽他們隊長多麥這麽說的。要不是落到地上麥穗太多,他們哪裏舍得大忙天上山去拾麥子呢。”
“讓知青領著孩子們去拾麥子,這知青也真能領住這些孩子了?”
“你沒聽說溝裏的知青都成寶貝了?知青提議搞副業,草苫子就是知青讓打的。這還沒到年底,光打草苫掙來那個錢,算下來,工值也都五毛多了。這敢到年底,那工值還不到九毛一塊錢了?”
又有人說:“這樣的知青還是多來些好。到哪個隊下,哪個隊下也就發財了。咱隊下當時為啥不要知青呢?”
“哪個隊下願意要知青?原本想,城裏來的孩子都是光會吃糧食,不會幹活的貨。他們下來,那可是有理百乖,正大光明,名正言順就把隊下百姓口中的糧食給分走了。分你隊下糧食,哪個隊下願意要?溝裏要是願意要,那倆女知青也不至於調去街裏了。誰知道溝裏剩下的知青會讓隊下搞副業,還能把工值搞上去呢。有這樣的知青當然好。哪個人不想讓隊下工值高些呢?隻是這樣的知青太少太少,溝裏自然要把他們當成寶。”
其實這些話孫泉源當時也沒聽到,他也是過後聽一些迴鄉青年講給他聽的。
天熱得很。一路蹚起的浮土都覺得燒腳。孩子們不在乎。孫泉源也顧不得那麽多,隻管趕著毛驢,拉著架子車走。孩子們圍著架子車,跑跑跳跳的:你撞了我,我絆了你;你踩了我腳後跟,我踩了你腳指頭。那笑笑鬧鬧,哭哭笑笑的亂勁兒,真讓孫泉源招架不住了。他沒有帶領孩子們搞活動的經曆,也沒有安撫孩子們不吵不鬧的經驗。他想讓盡可能多的孩子坐到架子車上。他不想讓孩子們吵鬧。他把潤喉片提前發放給孩子們。他說誰哭誰鬧就不讓誰吃潤喉片。這一招很見效:他讓哭的孩子笑,哭的孩子真笑了。——這都賴潤喉片是法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南地到了。孩子們一字排開,快速撿起麥穗來。孩子們很能幹,一穗兒接一穗兒撿拾起來握到手裏,帶著麥杆兒,夠一把,繞一繞,放到籃子裏。裝夠一籃子,送到孫泉源跟前。孫泉源給他們過稱,記錄,發放一枚潤喉片。因為孩子們多,就這過稱,記賬,已讓孫泉源忙的顧頭顧不上尾了。
收割過的麥地是戰場。在收割過的麥地上撿拾麥穗是任務。怎樣把任務完成好,這需要技巧。一個年青人,帶著一群狗屁不通的小孩子,怎樣能讓孩子們高興,怎樣能把活幹好,技巧很重要。隊長多麥讓買一大瓶潤喉片,看來曆年麥天,讓孩子們拾麥子也都是這樣打發的。怎樣把孩子們打發好,讓孩子們高興,還得把活幹好,這很重要。批評是萬不能的。對孩子們應該多鼓勵,多獎勵。孩子們也和大人一樣,誰喜歡讓人訓斥呢?
根據孩子們拾麥子的進度,孫泉源跟在孩子們身後,把車子拉進地裏,盡量距離孩子們近些,盡量讓孩子們知道他就在孩子們身邊。他一會兒吆喝,哪個大孩子得了第一;一會兒又喊叫,哪個小孩子趕上來了;再一會兒,唿喊哪個小姑娘得了第一;再一會兒又大聲公布,哪個大姑娘撿的最多;一會兒宣布這邊跟那邊開始比賽;一會兒又倡導,大的和小的競爭;再一會兒,又會朗誦比賽結果;一會又讓男女開始競爭;再有一會兒,又開始讓這幾個大的針對那幾個小的比一比,看哪一方手快……都是表揚,都是鼓勵,都是獎勵,都是稱讚,一切的一切,都是想法設法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帶好這群孩子,讓孩子們高興。
在不知不覺的競爭中,那麽一大塊麥地已經拾完。看看日頭將要迫近西山,孫泉源又一次號召,再來一次搜撿,看哪裏還有麥穗沒有握到我們小英雄的手裏邊。孩子們再一次提起精神動起來。收效甚微:沒有拾到多少麥穗,麥穗已經拾完,拾幹淨了!
孫泉源沒有想到就在太陽落山之前,孩子們能把落在這地塊上的麥穗拾完,拾幹淨。
太陽已經落山,不能遲疑,這要抓緊時間往家裏趕。小的坐車,大的跟著走,還像上山時一般迅速,不敢有一絲緩慢。
當他帶著孩子們返迴溝裏的時候,月亮已掛上了頭頂,各家各戶都已吃起了晚飯。飯後還要接著幹。什麽叫麥忙天?喘氣的工夫都沒有,不停幹,兩手不閑,熱得心煩,累得臭死,還得抓緊幹:這就是麥天。
吃完飯,還要趁涼快去西坡割麥。東坡、西坡都在溝邊,距離麥場近,說迴來就能迴來。多麥心疼孫泉源,跟孫泉源說:“累一天,迴來這麽晚。吃了飯上去西坡割麥,你就別去了。你帶領孩子,為咱隊下出了力,這是真的。你就歇歇吧。”
嘴硬不行,這不是嘴硬的事情。還沒割兩壟,早就跟不上趟,累得腰酸背痛死難受,連個婦女都不如。這都不需要人說什麽,自己也都承認了。不承認能行麽?你就不如人家婦女嘛。作為年輕人,誰又願意服輸呢?可這不服輸行嗎?自己以為自己還行,哪知道,就以自己為主裝了一次車,倒讓尹冬梅受苦了。說起這事兒就丟人:那麥車裝得好好的,它咋能突然間就坐下來呢?不是歪,不是倒,是真的坍塌,癱坐下來了。我能幹啥活?多麥清楚:他知道我不會幹活。他讓我帶領孩子們去拾麥子。自以為年青有為,心懷天下,胸懷祖國的我,沒想到,在大忙天,居然帶領孩子們上山拾麥穗兒去了。這要傳出去不讓人笑話嗎?那要是再把自己裝的麥車坍塌下來這事兒傳出去,又有誰不取笑說這知青能幹呢?下鄉了這麽幾年,還裝不好麥車,那豈不更讓人當笑話議論麽?自己能不能,連個麥車都裝不好,能的又是什麽呢?孫泉源徹底服氣,不吭聲了。
夜幕上來了。月光皎潔,柔柔和和地給大地鋪蓋上一層淡淡的銀色。人們在蒙蒙的銀色裏忙碌著,沒人抱怨累,沒人抱怨瞌睡。其實他們都很累,他們隻是堅持著。溝裏的勞力都上陣了。孫泉源卻在屋裏躺著。他很累,他卻睡不著。他覺得自己好像虧欠溝裏鄉親們什麽。知青應該在麥忙天偷懶嗎?偷懶是可恥的。可我去地裏幹不了什麽活,豈不是混工分麽?
知青是不在乎工分的。麥天的工分是不好掙的。麥天太累,太熱,幹得時間太長。收麥不容易,西坡的麥子趁著夜色收割,明早轉移戰場,又要上山去了。麥收呀,你真折磨人!要是能用一天時間把這麥子割完,那該多好啊。可惜,那隻是心中想。實際跟想象不一樣。麥天就是累,真是累,累得時間長,累得還瞌睡。
這麽大忙的天,孫泉源縈記著隊裏的事情,沒敢在城裏多待,辦過正經事兒之後,便匆匆往鄉裏趕。從公社出來,趁拖拉機迴到大隊,在尤繼紅那裏吃過飯,沒有停留,直接往溝裏走。到溝口,見隊長多麥端著飯碗正跟好多人一起蹲在大門口的樹蔭下吃飯,他心裏還想著大家為啥吃飯這麽晚?還沒尋思出個答案。隊長多麥看見他,居然笑著跟他說,讓他下午帶領孩子們上山拾麥子。
拾麥子是很重要的事情嗎?無論讓誰迴答:都會說不重要。既然不重要,為啥讓我帶領孩子們去拾麥子呢?孫泉源心裏想不明白,但也沒有說出來。多麥跟他解釋說:“昨晚開會,大家也都卯足了勁兒,今天起了個大早,用了一大上午時間,把咱山上南地的麥子全割完,全拉迴來,這任務還真完成了。快。倒是不慢。隻是那活幹得粗糙:滿地掉的都是散麥。我正愁著該讓誰帶領孩子們上山去拾麥子合適呢,恰好你就迴來了。場裏麥子還沒打出來,沒有麥子入庫,庫裏暫且還沒事兒,你就領著孩子們上山拾麥子吧。”
孫泉源說聲好。多麥又交待他說:“你套了車,從街裏走,順路去衛生室買一大瓶潤喉片。到山上,看情況,孩子們拾滿一籃子,過了稱,你就給他發一片: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你隻管守在車子邊,給他們過稱,記錄斤稱就行了。”
這話說得輕巧。孩子們哪裏就能聽話了?活蹦亂跳的,個個是活寶,哪個孩子能服管了?
其實,在鄉間,麥天都是玩命幹,大小人物齊上陣,一刻都不敢閑。山上南地那麽遠,光這一上去,一下來,打個來迴就得用去多少時間?若是上去這一趟,不把掉到地裏的麥穗拾幹淨,心裏必定不舒坦。麥天都得破命幹。那就現在上山吧。
“當、當、當……”孫泉源去老柿樹下敲了鍾。衝著溝裏溝外吆喝幾聲:“孩子們上山拾麥子走了!孩子們上山撿麥子走了!大孩子從裏溝自己走,小孩子跟著架子車從街裏坡上走!走了!走了!按斤稱記分!走了!走了!”
吆喝過後,孫泉源去牲口園裏套了車,到倉庫拿了兩個大棉花包鋪到架子車上:要讓坐車上山的小孩子們坐在車上舒服些。這時已有十四五個孩子“泉源叔”,“泉源哥”地喊著叫著跑來了。
聽說繞道要去街裏衛生室買潤喉片,大孩子們不從溝裏走,也要跟他繞遠從街裏上大坡走。這是孫泉源心中想的事情,因而跟他們約法三章:“都聽話。那就跟我從街裏繞大坡走吧。”
太陽炎炎,空氣熱幹,酷熱難耐,越熱越得快幹:這是麥收的特點。孩子們擓的籃子,帶的水壺、水葫蘆都放車上,再讓小一點兒的孩子們坐上車看著,別讓走到半路顛掉了。
當大家沒把這酷熱,幹熱當迴事兒的時候,心情也會很舒服,很輕鬆。孫泉源心裏有事情,他怕帶不好孩子,心裏沉沉的。他不停地跟孩子們說著。讓外人看去,他趕著毛驢,拉著車。車上坐著幾個小孩子。車邊圍著一群大孩子。一路歡笑,熱熱鬧鬧順著村路朝街裏走,那是很悠閑的。其實他心裏很緊張,這麽多孩子不能出事兒,能帶好嗎,帶著啥樣?
孩子們嘰嘰喳喳的,歡蹦亂跳,像一群早起迎接太陽升起的小鳥。帶著這麽大一群孩子招搖過市的知青,也算得上是稀罕人物了。戶家有人探頭朝外看,有人揣摩說:“是溝裏知識青年。帶著一群孩子去幹什麽?”
“去拾麥子。”
“上山拾麥子?”
“他們隊下南地的麥子倒地下,難割。摟倒。有收不起來的,讓孩子們去拾麥穗呢。下工時聽他們隊長多麥這麽說的。要不是落到地上麥穗太多,他們哪裏舍得大忙天上山去拾麥子呢。”
“讓知青領著孩子們去拾麥子,這知青也真能領住這些孩子了?”
“你沒聽說溝裏的知青都成寶貝了?知青提議搞副業,草苫子就是知青讓打的。這還沒到年底,光打草苫掙來那個錢,算下來,工值也都五毛多了。這敢到年底,那工值還不到九毛一塊錢了?”
又有人說:“這樣的知青還是多來些好。到哪個隊下,哪個隊下也就發財了。咱隊下當時為啥不要知青呢?”
“哪個隊下願意要知青?原本想,城裏來的孩子都是光會吃糧食,不會幹活的貨。他們下來,那可是有理百乖,正大光明,名正言順就把隊下百姓口中的糧食給分走了。分你隊下糧食,哪個隊下願意要?溝裏要是願意要,那倆女知青也不至於調去街裏了。誰知道溝裏剩下的知青會讓隊下搞副業,還能把工值搞上去呢。有這樣的知青當然好。哪個人不想讓隊下工值高些呢?隻是這樣的知青太少太少,溝裏自然要把他們當成寶。”
其實這些話孫泉源當時也沒聽到,他也是過後聽一些迴鄉青年講給他聽的。
天熱得很。一路蹚起的浮土都覺得燒腳。孩子們不在乎。孫泉源也顧不得那麽多,隻管趕著毛驢,拉著架子車走。孩子們圍著架子車,跑跑跳跳的:你撞了我,我絆了你;你踩了我腳後跟,我踩了你腳指頭。那笑笑鬧鬧,哭哭笑笑的亂勁兒,真讓孫泉源招架不住了。他沒有帶領孩子們搞活動的經曆,也沒有安撫孩子們不吵不鬧的經驗。他想讓盡可能多的孩子坐到架子車上。他不想讓孩子們吵鬧。他把潤喉片提前發放給孩子們。他說誰哭誰鬧就不讓誰吃潤喉片。這一招很見效:他讓哭的孩子笑,哭的孩子真笑了。——這都賴潤喉片是法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南地到了。孩子們一字排開,快速撿起麥穗來。孩子們很能幹,一穗兒接一穗兒撿拾起來握到手裏,帶著麥杆兒,夠一把,繞一繞,放到籃子裏。裝夠一籃子,送到孫泉源跟前。孫泉源給他們過稱,記錄,發放一枚潤喉片。因為孩子們多,就這過稱,記賬,已讓孫泉源忙的顧頭顧不上尾了。
收割過的麥地是戰場。在收割過的麥地上撿拾麥穗是任務。怎樣把任務完成好,這需要技巧。一個年青人,帶著一群狗屁不通的小孩子,怎樣能讓孩子們高興,怎樣能把活幹好,技巧很重要。隊長多麥讓買一大瓶潤喉片,看來曆年麥天,讓孩子們拾麥子也都是這樣打發的。怎樣把孩子們打發好,讓孩子們高興,還得把活幹好,這很重要。批評是萬不能的。對孩子們應該多鼓勵,多獎勵。孩子們也和大人一樣,誰喜歡讓人訓斥呢?
根據孩子們拾麥子的進度,孫泉源跟在孩子們身後,把車子拉進地裏,盡量距離孩子們近些,盡量讓孩子們知道他就在孩子們身邊。他一會兒吆喝,哪個大孩子得了第一;一會兒又喊叫,哪個小孩子趕上來了;再一會兒,唿喊哪個小姑娘得了第一;再一會兒又大聲公布,哪個大姑娘撿的最多;一會兒宣布這邊跟那邊開始比賽;一會兒又倡導,大的和小的競爭;再一會兒,又會朗誦比賽結果;一會又讓男女開始競爭;再有一會兒,又開始讓這幾個大的針對那幾個小的比一比,看哪一方手快……都是表揚,都是鼓勵,都是獎勵,都是稱讚,一切的一切,都是想法設法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帶好這群孩子,讓孩子們高興。
在不知不覺的競爭中,那麽一大塊麥地已經拾完。看看日頭將要迫近西山,孫泉源又一次號召,再來一次搜撿,看哪裏還有麥穗沒有握到我們小英雄的手裏邊。孩子們再一次提起精神動起來。收效甚微:沒有拾到多少麥穗,麥穗已經拾完,拾幹淨了!
孫泉源沒有想到就在太陽落山之前,孩子們能把落在這地塊上的麥穗拾完,拾幹淨。
太陽已經落山,不能遲疑,這要抓緊時間往家裏趕。小的坐車,大的跟著走,還像上山時一般迅速,不敢有一絲緩慢。
當他帶著孩子們返迴溝裏的時候,月亮已掛上了頭頂,各家各戶都已吃起了晚飯。飯後還要接著幹。什麽叫麥忙天?喘氣的工夫都沒有,不停幹,兩手不閑,熱得心煩,累得臭死,還得抓緊幹:這就是麥天。
吃完飯,還要趁涼快去西坡割麥。東坡、西坡都在溝邊,距離麥場近,說迴來就能迴來。多麥心疼孫泉源,跟孫泉源說:“累一天,迴來這麽晚。吃了飯上去西坡割麥,你就別去了。你帶領孩子,為咱隊下出了力,這是真的。你就歇歇吧。”
嘴硬不行,這不是嘴硬的事情。還沒割兩壟,早就跟不上趟,累得腰酸背痛死難受,連個婦女都不如。這都不需要人說什麽,自己也都承認了。不承認能行麽?你就不如人家婦女嘛。作為年輕人,誰又願意服輸呢?可這不服輸行嗎?自己以為自己還行,哪知道,就以自己為主裝了一次車,倒讓尹冬梅受苦了。說起這事兒就丟人:那麥車裝得好好的,它咋能突然間就坐下來呢?不是歪,不是倒,是真的坍塌,癱坐下來了。我能幹啥活?多麥清楚:他知道我不會幹活。他讓我帶領孩子們去拾麥子。自以為年青有為,心懷天下,胸懷祖國的我,沒想到,在大忙天,居然帶領孩子們上山拾麥穗兒去了。這要傳出去不讓人笑話嗎?那要是再把自己裝的麥車坍塌下來這事兒傳出去,又有誰不取笑說這知青能幹呢?下鄉了這麽幾年,還裝不好麥車,那豈不更讓人當笑話議論麽?自己能不能,連個麥車都裝不好,能的又是什麽呢?孫泉源徹底服氣,不吭聲了。
夜幕上來了。月光皎潔,柔柔和和地給大地鋪蓋上一層淡淡的銀色。人們在蒙蒙的銀色裏忙碌著,沒人抱怨累,沒人抱怨瞌睡。其實他們都很累,他們隻是堅持著。溝裏的勞力都上陣了。孫泉源卻在屋裏躺著。他很累,他卻睡不著。他覺得自己好像虧欠溝裏鄉親們什麽。知青應該在麥忙天偷懶嗎?偷懶是可恥的。可我去地裏幹不了什麽活,豈不是混工分麽?
知青是不在乎工分的。麥天的工分是不好掙的。麥天太累,太熱,幹得時間太長。收麥不容易,西坡的麥子趁著夜色收割,明早轉移戰場,又要上山去了。麥收呀,你真折磨人!要是能用一天時間把這麥子割完,那該多好啊。可惜,那隻是心中想。實際跟想象不一樣。麥天就是累,真是累,累得時間長,累得還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