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說的某人跟某人的相處,一兩個詞就說清楚了。
譬如,汪三興對貫紅順,那叫一個冷漠!
這種一兩個詞就說清楚的,歸根到底,是因為不重要。
重要的,就不能這樣去歸納了。
——
塗山與原主父母馬高原、曹英秀的相處,要分成幾種典型場合的相處。
一是相遇招唿。
這個已經說過一次了。前麵在家門口等待,遇見馬高原、曹英秀過來,然後開門,進去。那裏,就有一個見麵招唿。
塗山這邊,突出了聲音大、嗓門亮,像軍人一樣。
但是對曹秀英進一步的問話“事先也沒個電話,突然就迴來了”?塗山沒理。
同時對馬高原“那麽大聲幹嘛!想嚇死老子啊”的嗬斥,塗山也沒理。
沒理,就是塗山刻意擺出來的態度。比起當場頂撞,程度要輕些。
後麵肯定還會有打招唿的場合,到時候就不細說了。
二是日常相處。
日常相處,又包括了兩種情況。
一是各作各的事。這部分,又有該做的和不該做的事。
二是協作。
協作又分為三種,一是大家的事情共同做;二是父母的事情需要塗山協助;三是塗山的事情需要父母幫忙。
第一點大家的事情。由於這兒是家庭,家庭又以父母為代表,塗山還是未成年的高中生,所以大家的事情,看上去很像是父母的事情。
大家的事情,其實就是整個家庭會遇到的事情。譬如拆遷,再如樓下的找上門來說漏水。
這類事情,類似於塗山這種身份的孩子,很多都將其混淆為父母的事情,不管不問,漠不關心。
第二點,父母的事情需要塗山協助,字麵上應該很容易理解,但實際生活中卻很容易忽視。
明顯歸屬於父母的事情,譬如上班、買菜等,好辦。但那些事情,本來就不需要孩子協助。
可能很多人(包括孩子和家長)都會認為,這類事情,就是指家務事。其實不是。
這兒說的,父母需要孩子協助的事,如果孩子不協助,那個事情基本辦不成,或者就算辦成也極其困難。
很明顯,家務事不是這樣的。孩子不做家務,父母會辛苦一點,但程度不嚴重。
那麽,第二點到底指那類事情呢?
指的是,父母與其他孩子的父母在一起攀比各自的孩子,也指父母遭受其他人奚落侮辱等等。
第三點,孩子需要父母幫助。
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的幫助必然是不同的。塗山高中了,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自己房間的衛生自己打掃等,都應該是本分。需要父母幫助的,主要是學費及學校規定應該繳納的其它費用。
——
家務事,需要單獨拿出來說說。
理論上說,孩子成年之前,都不需要做家務事。同時,理論上說,孩子成年了,就應該擔負起做家務的擔子。
但是,從不做到做,這中間還有一個會不會做的問題。
家務事裏麵,有簡單勞動也有複雜勞動。諸如掃地、擦桌子、洗碗之類的,算簡單勞動。諸如做菜做飯、布置房間收納冗餘等,則是複雜勞動。
複雜勞動,是需要學習的。成年之前沒學過,成年之後直接就是不會做。
簡單勞動,也不是一點都不需要學習,它隻是不需要大量的學習。另外,還有個勞動觀念的培養問題。長期不做家務的孩子,意識上,會認為家務不關自己的事。有朝一日成年了,沉重的家務一下子壓在肩上,他就承受不起。
——
所以,在成年之前,家長會讓孩子做一起力所能及的家務。一方麵,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同時也讓孩子逐步的學習作家務的技能。
越著年齡的增長,家長讓孩子做的家務會越來越多,這也是正常的。有朝一日,孩子成年了,獨自生活了,那些家務,就不會成為孩子的障礙。並且也有利於孩子教育培養他的再下一代。
所以,家務事算誰的,或者說,家務事本來應該歸誰去做,這個問題很複雜。
從法律上講,歸父母,但一切按法律,孩子從來不做家務的話,孩子就獨立不了。
這兒,千萬別說孩子長大了請傭人做家務,因為那不符合國情。
此處還得按照國情去理解。孩子成長每到一定程度,就增加一些家務。
那麽,塗山應該承擔多少家務呢?
塗山有原主的記憶,能夠搜索得出,原主以前做了些什麽樣的家務。
毫無疑問,家務做得非常之少。
如今,塗山號稱,從昭德書院學成歸來了。
在其父母的觀念裏,從昭德書院學成歸來的孩子,就應該是好孩子。
好孩子,做的家務,肯定是比較多的。
所以塗山需要做,比原來更多的家務。
這,僅僅是從數量上說的。
具體內容上,就不完全是這樣的了。
家中的家務,按房間區域劃分,有父母房間的、自己房間的,和公共區域的,三大類。
自己房間的,塗山爭取全部承擔下來。哪怕是做得不怎麽好,也盡量不讓其父母插手。
父母房間的,塗山絕不插手,避免當小偷的嫌疑,也避免探知父母的隱私。
公共區域的家務,塗山可以做一些。做哪些,就有點講究了。
塗山發覺,僅僅是完全承擔自己房間的家務,就已經遠超以前原主所做的家務了。於是,塗山決定,公共區域,自己就隻做衛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哦,還可以加上擇菜、端菜、收拾飯桌、洗碗等等。
那些事,是在小餐館做熟了的。
至於切菜,還有上灶,就不做了。
——
典型場合的相處,除了前麵列出的招唿和日常,還有第三類特殊場合。
特殊場合,也就是發生了特殊事情的場合。
從物理角度,可以分為走出去、請進來。
走出去,好理解。就是全家人一起出去。
出去幹什麽呢?旅遊,當然可以。赴婚宴、生日宴,也可以。參加葬禮,仍然可以。
請進來,當然請的是別人。
別人,可以是父母的同事朋友,可以是塗山的同學朋友,還可以是親戚,等等。
當然,塗山並不準備請任何同學朋友到家。
從人情的角度,又將這類特殊場合,以塗山父母境況等同於平均水平、低於平均水平、高於平均水平,分為三種。
第一種等同,也就是泯滅於眾生。
泯滅眾生這個詞,詞典似乎沒有收錄,所以需要解釋。
泯滅,指消失。泯滅眾生,指消失於眾生之中,就如黑色物體消失於黑色背景一樣。注意,不是反人類的消滅眾生。
泯滅眾生最常見的,是參加旅行團,去旅遊。
第二種,低於平均水平。那種場合下,其父母多半會受到鄙視、奚落。
第三種,高於平均水平。其父母會不會反過去鄙視、奚落別人,塗山將試目以待。
——
塗山迴家後,直接麵臨的,就是日常相處。
對塗山而言,其實就是三種。
一是早晨見麵打招唿。大嗓門,就用在這個時候。
二是吃飯。這個比較複雜。
塗山盡可能地幫忙擇菜、洗菜,觀察曹英秀做菜,但自己並不上灶。
飯菜做好了,塗山也盡可能地端菜端飯上桌。
吃飯的時候,自然是軍隊那種“猛如虎”的狀態。
飯後,塗山也盡可能地收拾飯桌,洗碗。
這樣,幾天之後,很多事情,就直接落到塗山肩上了。
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塗山熱剩菜剩飯,盡量不弄新菜。
這些事情很瑣碎,但歸納一下,其實就是:有態度,無技能。
三是日常。
不管父母在家不在家,塗山都做自己的事。
什麽事?
一開始,是整理。
整理收拾塗山自己的房間。把一些不要的、沒價值的,也沒有什麽紀念意義的東西,全部整理出來,丟掉。
在這個過程中,塗山注意收集原主的課本,尤其是初中以後的課本。
全部整理完,接受就是大掃除。
將桌單什麽的,都洗了。
自己洗澡洗衣服什麽的,就不用提了。
然後塗山就開始了學習。
——
關於學習,原主馬正文,在學校裏,屬於下遊狀態。
如果他是最後幾名,那麽,他可能會自暴自棄,他父母也可能會放棄,而不是送他到昭德書院。
如果他是最後幾名,他很可能會跟學校裏麵的一些人渣混在一起,也不會被同學們排擠了。
但他不是。全班50名同學,他長期排在30到35名。
當然,原主所在班級不是重點班。全年級七個班,共322名學生,塗山長期排名在200至250名之間。
——
塗山自己,前世自然是大學畢業。
不是什麽重點大學,也不是三本。咳,其實就是二本。
不過,塗山高中的成績,還是不錯的。
不是跟其他人相比,是跟馬正文相比,算不錯。
像原主學校這種情況,塗山在班上應該能排到10到15名,在年級應該能夠排到70到100名。
可惜的是,現在的塗山,也不是當年的塗山。
當年學過的知識,塗山都忘得差不多了。
28歲的職場失意者,能記得多少高中知識?更何況之後,還經過了十來年的西遊世界。
所以,現在的塗山,僅僅對高中知識有那麽一點印象。
一切還需要重新學習。
——
在學習過程中,塗山發覺,原主馬正文的記憶沒什麽用。
感覺那些記憶就像是計算機的硬盤,自己可以讀取。
但做題需要的思考方式,則相當於計算機的程序,原主的記憶並沒有。
也不是完全沒有,而是,就隻有一個非常模糊的方向。
譬如碰見一個人,記憶會反映出,這個人是誰,並且還提供了初步的“善意對待”、“提防”、“盡量接近”的行動方向。
前麵這些引號,是因為模糊,才打上的。
對人,塗山相信自己的閱曆遠勝原主,所以不會采納那些模糊方向。對題,塗山認為,原主成績那樣差,那些模糊的思路多半也不靠譜。
所以塗山就完全靠自己,硬學。
——
就這樣,開始學習之後,塗山發覺,自己的基礎很不牢靠。
以數學為代表,就是,很多題都不會做。
不會做,怎麽辦呢?塗山就找以前的課本。
找高一,不行,就找初三的,再不行就找初二的。
這樣幾天之後,塗山就發現,以前的課本不齊,直接阻礙了自己的學習。
塗山理直氣壯的找馬正文要錢,說是到書店買書。
馬正文倒也沒有多問,直接給錢了。
給得不多,就100元錢。塗山再要了點零錢,說是方便乘車。
馬正文又給了八元零鈔。
然後塗山就出門了。
先乘車往市中區方向,然後轉車,驅往遠郊,
把自己埋藏的3800元錢取出來,再重返市區。
中途,看見一個廢品收購站,下車了。
到收購站找書,倒也找到了兩本自己正好缺失的初中教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出來之後,塗山就想,原主現在的高中知識,是建立在幾年前的初中知識基礎之上的。
也就是說,塗山需要的初中課本,是幾年前的課本,並不是現在的課本。
書店裏有的,是現在的課本。自己需要的、幾年前的課本,還是收購站裏容易有。
於是塗山幹脆不乘車了。
直接步行,再加不斷問人,尋找一個又一個收購站。
中午飯,就直接在外麵吃了。
一路走過來,初中課本很快就收集齊了。
高中課本,還缺失了兩本曆史,一本英語,一本地理。一直沒有找到。
最後,在書店裏,買齊了。
隻不過,書店裏買的地理,版本似乎有些不同。
不過,塗山想,跟其它知識不同,地理知識,應該以最新知識為準。學習書店買的新書,應該可以。
說到曆史地理,就涉及到一個補充:原主馬先文學的是文科。
——
書齊了,學習所需的筆、紙張也都有,塗山就開始了全負荷的學習。
隻是全負荷,不是超負荷。
早晨,塗山有個晨跑。
原主馬正文從不晨跑,那沒關係。經過了昭德書院,塗山養成什麽習慣都可以被理解。
塗山之所以晨跑,一個是,要表現出好孩子的狀態,並且這個狀態,還不能直接反饋給馬高原曹英秀(不直接給他們帶去好處)。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塗山感覺原主的身體不夠強壯。
塗山相信,原主受同學排擠,沒有反抗力,一定跟原主瘦弱的身體有關係。
所以塗山就有了晨跑。
不僅如此,隻要馬高原曹英秀在家吃飯,塗山仍然堅持去擇菜洗菜端菜洗碗。
晚上,塗山也睡得較早。一般到23點,就睡了。
譬如,汪三興對貫紅順,那叫一個冷漠!
這種一兩個詞就說清楚的,歸根到底,是因為不重要。
重要的,就不能這樣去歸納了。
——
塗山與原主父母馬高原、曹英秀的相處,要分成幾種典型場合的相處。
一是相遇招唿。
這個已經說過一次了。前麵在家門口等待,遇見馬高原、曹英秀過來,然後開門,進去。那裏,就有一個見麵招唿。
塗山這邊,突出了聲音大、嗓門亮,像軍人一樣。
但是對曹秀英進一步的問話“事先也沒個電話,突然就迴來了”?塗山沒理。
同時對馬高原“那麽大聲幹嘛!想嚇死老子啊”的嗬斥,塗山也沒理。
沒理,就是塗山刻意擺出來的態度。比起當場頂撞,程度要輕些。
後麵肯定還會有打招唿的場合,到時候就不細說了。
二是日常相處。
日常相處,又包括了兩種情況。
一是各作各的事。這部分,又有該做的和不該做的事。
二是協作。
協作又分為三種,一是大家的事情共同做;二是父母的事情需要塗山協助;三是塗山的事情需要父母幫忙。
第一點大家的事情。由於這兒是家庭,家庭又以父母為代表,塗山還是未成年的高中生,所以大家的事情,看上去很像是父母的事情。
大家的事情,其實就是整個家庭會遇到的事情。譬如拆遷,再如樓下的找上門來說漏水。
這類事情,類似於塗山這種身份的孩子,很多都將其混淆為父母的事情,不管不問,漠不關心。
第二點,父母的事情需要塗山協助,字麵上應該很容易理解,但實際生活中卻很容易忽視。
明顯歸屬於父母的事情,譬如上班、買菜等,好辦。但那些事情,本來就不需要孩子協助。
可能很多人(包括孩子和家長)都會認為,這類事情,就是指家務事。其實不是。
這兒說的,父母需要孩子協助的事,如果孩子不協助,那個事情基本辦不成,或者就算辦成也極其困難。
很明顯,家務事不是這樣的。孩子不做家務,父母會辛苦一點,但程度不嚴重。
那麽,第二點到底指那類事情呢?
指的是,父母與其他孩子的父母在一起攀比各自的孩子,也指父母遭受其他人奚落侮辱等等。
第三點,孩子需要父母幫助。
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的幫助必然是不同的。塗山高中了,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自己房間的衛生自己打掃等,都應該是本分。需要父母幫助的,主要是學費及學校規定應該繳納的其它費用。
——
家務事,需要單獨拿出來說說。
理論上說,孩子成年之前,都不需要做家務事。同時,理論上說,孩子成年了,就應該擔負起做家務的擔子。
但是,從不做到做,這中間還有一個會不會做的問題。
家務事裏麵,有簡單勞動也有複雜勞動。諸如掃地、擦桌子、洗碗之類的,算簡單勞動。諸如做菜做飯、布置房間收納冗餘等,則是複雜勞動。
複雜勞動,是需要學習的。成年之前沒學過,成年之後直接就是不會做。
簡單勞動,也不是一點都不需要學習,它隻是不需要大量的學習。另外,還有個勞動觀念的培養問題。長期不做家務的孩子,意識上,會認為家務不關自己的事。有朝一日成年了,沉重的家務一下子壓在肩上,他就承受不起。
——
所以,在成年之前,家長會讓孩子做一起力所能及的家務。一方麵,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同時也讓孩子逐步的學習作家務的技能。
越著年齡的增長,家長讓孩子做的家務會越來越多,這也是正常的。有朝一日,孩子成年了,獨自生活了,那些家務,就不會成為孩子的障礙。並且也有利於孩子教育培養他的再下一代。
所以,家務事算誰的,或者說,家務事本來應該歸誰去做,這個問題很複雜。
從法律上講,歸父母,但一切按法律,孩子從來不做家務的話,孩子就獨立不了。
這兒,千萬別說孩子長大了請傭人做家務,因為那不符合國情。
此處還得按照國情去理解。孩子成長每到一定程度,就增加一些家務。
那麽,塗山應該承擔多少家務呢?
塗山有原主的記憶,能夠搜索得出,原主以前做了些什麽樣的家務。
毫無疑問,家務做得非常之少。
如今,塗山號稱,從昭德書院學成歸來了。
在其父母的觀念裏,從昭德書院學成歸來的孩子,就應該是好孩子。
好孩子,做的家務,肯定是比較多的。
所以塗山需要做,比原來更多的家務。
這,僅僅是從數量上說的。
具體內容上,就不完全是這樣的了。
家中的家務,按房間區域劃分,有父母房間的、自己房間的,和公共區域的,三大類。
自己房間的,塗山爭取全部承擔下來。哪怕是做得不怎麽好,也盡量不讓其父母插手。
父母房間的,塗山絕不插手,避免當小偷的嫌疑,也避免探知父母的隱私。
公共區域的家務,塗山可以做一些。做哪些,就有點講究了。
塗山發覺,僅僅是完全承擔自己房間的家務,就已經遠超以前原主所做的家務了。於是,塗山決定,公共區域,自己就隻做衛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哦,還可以加上擇菜、端菜、收拾飯桌、洗碗等等。
那些事,是在小餐館做熟了的。
至於切菜,還有上灶,就不做了。
——
典型場合的相處,除了前麵列出的招唿和日常,還有第三類特殊場合。
特殊場合,也就是發生了特殊事情的場合。
從物理角度,可以分為走出去、請進來。
走出去,好理解。就是全家人一起出去。
出去幹什麽呢?旅遊,當然可以。赴婚宴、生日宴,也可以。參加葬禮,仍然可以。
請進來,當然請的是別人。
別人,可以是父母的同事朋友,可以是塗山的同學朋友,還可以是親戚,等等。
當然,塗山並不準備請任何同學朋友到家。
從人情的角度,又將這類特殊場合,以塗山父母境況等同於平均水平、低於平均水平、高於平均水平,分為三種。
第一種等同,也就是泯滅於眾生。
泯滅眾生這個詞,詞典似乎沒有收錄,所以需要解釋。
泯滅,指消失。泯滅眾生,指消失於眾生之中,就如黑色物體消失於黑色背景一樣。注意,不是反人類的消滅眾生。
泯滅眾生最常見的,是參加旅行團,去旅遊。
第二種,低於平均水平。那種場合下,其父母多半會受到鄙視、奚落。
第三種,高於平均水平。其父母會不會反過去鄙視、奚落別人,塗山將試目以待。
——
塗山迴家後,直接麵臨的,就是日常相處。
對塗山而言,其實就是三種。
一是早晨見麵打招唿。大嗓門,就用在這個時候。
二是吃飯。這個比較複雜。
塗山盡可能地幫忙擇菜、洗菜,觀察曹英秀做菜,但自己並不上灶。
飯菜做好了,塗山也盡可能地端菜端飯上桌。
吃飯的時候,自然是軍隊那種“猛如虎”的狀態。
飯後,塗山也盡可能地收拾飯桌,洗碗。
這樣,幾天之後,很多事情,就直接落到塗山肩上了。
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塗山熱剩菜剩飯,盡量不弄新菜。
這些事情很瑣碎,但歸納一下,其實就是:有態度,無技能。
三是日常。
不管父母在家不在家,塗山都做自己的事。
什麽事?
一開始,是整理。
整理收拾塗山自己的房間。把一些不要的、沒價值的,也沒有什麽紀念意義的東西,全部整理出來,丟掉。
在這個過程中,塗山注意收集原主的課本,尤其是初中以後的課本。
全部整理完,接受就是大掃除。
將桌單什麽的,都洗了。
自己洗澡洗衣服什麽的,就不用提了。
然後塗山就開始了學習。
——
關於學習,原主馬正文,在學校裏,屬於下遊狀態。
如果他是最後幾名,那麽,他可能會自暴自棄,他父母也可能會放棄,而不是送他到昭德書院。
如果他是最後幾名,他很可能會跟學校裏麵的一些人渣混在一起,也不會被同學們排擠了。
但他不是。全班50名同學,他長期排在30到35名。
當然,原主所在班級不是重點班。全年級七個班,共322名學生,塗山長期排名在200至250名之間。
——
塗山自己,前世自然是大學畢業。
不是什麽重點大學,也不是三本。咳,其實就是二本。
不過,塗山高中的成績,還是不錯的。
不是跟其他人相比,是跟馬正文相比,算不錯。
像原主學校這種情況,塗山在班上應該能排到10到15名,在年級應該能夠排到70到100名。
可惜的是,現在的塗山,也不是當年的塗山。
當年學過的知識,塗山都忘得差不多了。
28歲的職場失意者,能記得多少高中知識?更何況之後,還經過了十來年的西遊世界。
所以,現在的塗山,僅僅對高中知識有那麽一點印象。
一切還需要重新學習。
——
在學習過程中,塗山發覺,原主馬正文的記憶沒什麽用。
感覺那些記憶就像是計算機的硬盤,自己可以讀取。
但做題需要的思考方式,則相當於計算機的程序,原主的記憶並沒有。
也不是完全沒有,而是,就隻有一個非常模糊的方向。
譬如碰見一個人,記憶會反映出,這個人是誰,並且還提供了初步的“善意對待”、“提防”、“盡量接近”的行動方向。
前麵這些引號,是因為模糊,才打上的。
對人,塗山相信自己的閱曆遠勝原主,所以不會采納那些模糊方向。對題,塗山認為,原主成績那樣差,那些模糊的思路多半也不靠譜。
所以塗山就完全靠自己,硬學。
——
就這樣,開始學習之後,塗山發覺,自己的基礎很不牢靠。
以數學為代表,就是,很多題都不會做。
不會做,怎麽辦呢?塗山就找以前的課本。
找高一,不行,就找初三的,再不行就找初二的。
這樣幾天之後,塗山就發現,以前的課本不齊,直接阻礙了自己的學習。
塗山理直氣壯的找馬正文要錢,說是到書店買書。
馬正文倒也沒有多問,直接給錢了。
給得不多,就100元錢。塗山再要了點零錢,說是方便乘車。
馬正文又給了八元零鈔。
然後塗山就出門了。
先乘車往市中區方向,然後轉車,驅往遠郊,
把自己埋藏的3800元錢取出來,再重返市區。
中途,看見一個廢品收購站,下車了。
到收購站找書,倒也找到了兩本自己正好缺失的初中教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出來之後,塗山就想,原主現在的高中知識,是建立在幾年前的初中知識基礎之上的。
也就是說,塗山需要的初中課本,是幾年前的課本,並不是現在的課本。
書店裏有的,是現在的課本。自己需要的、幾年前的課本,還是收購站裏容易有。
於是塗山幹脆不乘車了。
直接步行,再加不斷問人,尋找一個又一個收購站。
中午飯,就直接在外麵吃了。
一路走過來,初中課本很快就收集齊了。
高中課本,還缺失了兩本曆史,一本英語,一本地理。一直沒有找到。
最後,在書店裏,買齊了。
隻不過,書店裏買的地理,版本似乎有些不同。
不過,塗山想,跟其它知識不同,地理知識,應該以最新知識為準。學習書店買的新書,應該可以。
說到曆史地理,就涉及到一個補充:原主馬先文學的是文科。
——
書齊了,學習所需的筆、紙張也都有,塗山就開始了全負荷的學習。
隻是全負荷,不是超負荷。
早晨,塗山有個晨跑。
原主馬正文從不晨跑,那沒關係。經過了昭德書院,塗山養成什麽習慣都可以被理解。
塗山之所以晨跑,一個是,要表現出好孩子的狀態,並且這個狀態,還不能直接反饋給馬高原曹英秀(不直接給他們帶去好處)。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塗山感覺原主的身體不夠強壯。
塗山相信,原主受同學排擠,沒有反抗力,一定跟原主瘦弱的身體有關係。
所以塗山就有了晨跑。
不僅如此,隻要馬高原曹英秀在家吃飯,塗山仍然堅持去擇菜洗菜端菜洗碗。
晚上,塗山也睡得較早。一般到23點,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