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漢陽工業


    漢陽工業,是一家坐落於漢水上遊集研發、生產為一體的軍工企業,是季漢目前守衛最森嚴,保密程度最高,資金最充裕的兵工廠。


    至於它是造什麽的,或許對這個時代的人而言很陌生,但它對任何一個現代人來講都很熟悉,甚至不需要親身體會,單從外表你就能叫出它的名字——火器。


    其實季漢火器的研發起步得很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建安十二年赤壁之戰前後,畢竟魏延作為一個現代人對火器肯定情有獨鍾的,雖然那時他沒錢製取火藥,但不妨礙魏延畫圖。


    在後來取得益州後,魏延找到大匠蒲元,希望他能製造出一種內徑在一寸以下,一端開口一端密封的空心鐵管,不過此項技術受限於冶煉技術,鋼鐵質量不達標等客觀原因,讓研發一度陷入困境,導致大量熟練的工匠被浪費,在季漢內部曾引起過不小的波瀾,一些政敵拿此事做文章多次攻訐魏延。


    恰逢那時季漢百廢待興,到處都需要資源發展,為了不讓劉備難做魏延隻能叫停,火器的研發工作至此陷入停滯狀態,不過幾年的研發也不是沒收獲,積攢了很多實驗數據,為以後火槍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轉機很快出現,當顆粒化黑火藥研發後,魏延突發奇想的用竹筒代替槍管,並在一側開小孔裝填引線,然後在竹筒內裝填火藥和彈丸,點燃引線後火藥噴發,竟將竹筒內的彈丸射出一百五十步,雖然竹筒也損壞,但魏延已經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隨後魏延將此物當眾實驗,其威力引得劉備、諸葛亮、蒲元、宋星等頻頻側目,盡管竹製火槍是一次性的產物,但不妨礙他們驚歎火槍的威力之大。


    緊接著他們終於反應過來,為何魏延對研發鐵管如此執著,僅竹筒的威力都這般大,那鐵製的槍管威力那還了得,於是劉備立即要求魏延重啟研發工作,務必早日研發出其所描述的火繩槍。


    之後在眾多資源的傾斜下,由蒲元和宋星領銜,魏延擔當技術顧問,諸葛亮提供後勤保障的一支科研團隊成立了。


    同一時間,魏延讓出大部分甘蔗利益,在漢中成立漢陽工業供科研團隊使用,同時漢陽工業也肩負未來的軍火製造與生產,畢竟和蔗糖那點利益比起來,這玩意兒才是暴利啊。


    當漢陽工業成立後,研究團隊開始圍繞如何製造出一支合適的槍管、便於發射的槍機結構、勻速燃燒的引線、紙殼定裝彈等技術展開攻堅。


    而此時南中鋼鐵廠也傳來好消息,他們開始使用焦煤量產優質鋼鐵,這意味著槍管的材料問題得到解決,這無疑加快了槍管的研發工作,但對工業剛開始萌芽的大漢而言,想製造出一根合格的鐵管談何容易。


    最開始,技術人員使用南中生產的鋼鐵通過模具鑄造鋼柱,然後遴選雜質較少的鋼柱為原材料,最後根據魏延的指示用鑽頭將其內部掏空製成槍管,但問題是南中生產的鋼鐵中蘊含釩鈦等金屬元素,已經算是最初級的合金了,上哪去找合適的鑽頭呢?。


    後來技術人員退了一步,打算用生鐵來製造槍管。


    但效果同樣不太理想,因為不管是手工,還是水利鑽床輸出功率都極不穩定,時常會損壞來之不易的原材料,成品率不足百一,就算季漢再有錢也經不住這樣浪費,所以此技術方向暫時被擱置,開始研究一體化成型的技術方向——鑄造。


    因為有之前積累的經驗,因此漢陽工業很快生產出槍管,不過得到樣品後的研發人員發現,鑄造槍管的管壁好像太厚了,一把火槍的重量竟高達到二十公斤,再加上作戰攜帶的甲胄、冷兵器、彈藥、幹糧、清水等,已經遠超士兵的負重極限,根本不具備長時間作戰的條件。


    另外因內外冷卻不一致,導致槍管內存在大量氣泡,在用其生產的火槍驗證槍機、引線、紙殼定裝彈等技術成果時,曾發生過數次炸膛事件,損毀幾支得之不易的火槍不說,還讓數名科研人員受傷。


    為此,魏延禁止科研人員實驗武器,並從親衛營中遴選百名精銳進入漢陽工業,在充當保衛工作的同時也將作為武器實驗人員,畢竟科研人員每損失一個,對大漢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損失。


    考慮到出現傷亡,再加上鑄造槍管缺點的確太多,於是科研團隊又將注意力放在如何鑽孔上,看起來是打算在這上麵死磕了,不過鑄造槍管的成果雖然不理想,但也有意外之喜,譬如火炮在鑄造槍管時應運而生。


    最後,科研人員使用洋縣鋼鐵廠生產的鋼鐵為原材料,南中鋼鐵廠生產的鋼鐵為鑽頭,並對鑽頭經行多次淬火加強其強度,又在漢陽工業內部開掘一條小河,來穩定水利鑽床的功率輸出,在多種方法的齊心協力下,一根根槍管在不計成本的情況下給生產出來。


    不過槍管成品率依舊低,而且成本還居高不下,根本無法大規模量產和列裝部隊,但用作科研和技術迭代綽綽有餘了,畢竟除了槍管外,還有槍機、引線、彈藥等技術等待攻克。


    就這樣,漢陽工業在往後的幾年裏,一直保持著月產二十支火槍的佛係產量,主要用於彌補實驗中的損耗,以及驗證槍機、引線、紙殼定裝彈等技術,而這些都是能讓火槍威力倍增的。


    首先是槍機技術,在最開始生產的火槍中,根本就沒有槍機這個概念,都是在槍管尾部側麵開個小孔並插入引線,然後從槍口填入火藥壓實,最後點燃引線發射彈丸。


    雖然這種方式也能發射,但小孔破壞了槍管的密封性,導致火藥燃燒爆炸時產生的部分能量會從側麵的小孔逃逸,從而影響火槍的射程和威力。


    而且這種射擊模式擊發過程太過繁瑣,需要頻繁的存取火繩,不熟練的火槍兵要一兩分鍾才能射擊一次,很明顯,這樣的火槍是不具備實戰能力的。


    鑒於此,技術人員在魏延的建議下開始著手研發槍機,在經曆過失敗,失敗,再失敗後,終於研發出一款非常高效的槍機——杠杆槍機。


    杠杆槍機,顧名思義就是使用蛇字形的杠杆,杠杆的上端夾著持續燃燒火繩來點燃火藥皿,然後通過槍管底部的小孔,點燃槍管中的火藥從而達到射擊的目的。


    而在杠杆槍機中端連接有一塊小鐵板,它的作用是在為裝填彈藥時防止火藥皿中的火藥灑落,以及減少誤擊發的幾率。


    在杠杆槍機下端,則是用於扣發的扳機,在杠杆的作用下,隻需要很小的力,就能完成擊發的一係列操作。


    而槍機的出現,減少了擊發前的操作流程,縮短了火槍的射擊間隔,也提高了火槍兵訓練難度,為大規模列裝部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是引線問題,這個倒沒啥技術難度,直接將棉線浸泡在硝鹽溶液裏,就能得到燃燒速度和時間相對恆定的火繩,最後在經過無數次實驗後將其加工成統一長度用於火槍上,當然了,在某些時候還可以作為導火索。


    至於最後的紙殼定裝子彈,這個則沒有捷徑可走,隻能一點一點的在實驗中摸索,慢慢尋找合適彈藥比例,從而得到標準型紙殼定裝彈。


    而紙殼定裝彈的出現,則將火槍的射擊流程極限簡化,在最近的一次實驗中,一名有過上千次射擊經驗的實驗人員,在兩分鍾內甚至能射擊五發,不過後麵幾發的精度有點感人,畢竟煙霧實在太大了一點。


    當槍管、槍機、火繩、紙殼定裝彈都被一一研製成功後,漢陽工業開始根據大老板魏延的指示,將注意力集中在擴大產能上,畢竟再先進的火槍,遇上月產量不足二十支的工廠,它也無用武之地啊。


    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好幾年,漢陽工業一邊完善技術,一邊摸索著發明設備,直到章武五年中火槍大規模生產終於迎來了曙光,具備商業和工業價值的蒸汽機終於千喚萬喚始出來。


    在蒸汽機采礦成功後,蒲元就動用特權成為大漢第二家擁有蒸汽機的工廠,而當蒸汽機能提供恆定且持續的動力給鑽床後,槍管的產量和成品率也開始攀升,然後第二座蒸汽機,第三座蒸汽機,第二條火槍生產線,第三條火槍生產線在漢陽工業內落地生根。


    就這樣,在章武六年初,大漢第一款具備實戰意義的量產型火槍——章武1型火槍誕生了。


    章武1型火槍:口徑23mm,火槍全重8—9kg,全長1200mm,彈丸重60g,最大射程300m,有效射程 200m,采用機械式瞄準具,在使用紙殼定裝彈的前提下,一名熟練的火槍手射速能達到每分鍾2發。


    僅從紙麵數據看,運用在章武1型火槍上的技術已經趨近於中世紀末期的火繩槍了,但這隻是顆粒化火藥,以及紙殼定裝彈所帶來的。


    而火槍本身,不論是材質還是槍管的使用壽命都有所不如,槍機部分也需要時間來繼續完善,不過以現在的發展速度最多兩年半,這些難題都將被一一攻破,屆時量產型的章武2型火槍,會讓整個天下都為之顫抖。


    ……


    至於火炮則和火槍不同,作為研發火槍的副產物,魏延一開始沒注意到它,因為在他的認知裏,在成熟的炮彈沒研發出來前,火炮無非是發射一枚鐵球而已,威力能大到哪去。


    但研發人員卻不這麽認為,他們認為火炮的裝藥量是火槍不能比擬的,所以威力自然也是火槍的數倍,於是他們通過失蠟法鑄造一門鐵炮。


    然後技術人員使用霰彈、炮彈兩種彈藥來實驗威力,最後得到了令人驚詫的數據,前者對步兵的殺傷力達到令人發指的地步,後者對城牆要塞的殺傷力也同樣如此,他們用數據狠狠的打了魏延的臉。


    不過隨著實驗的進行,鐵炮的缺點開始凸顯,因為鐵的延展性較差,硬度高但比較脆,所以十分容易炸膛,再一個遇到梅雨天氣鐵炮也十分容易生鏽,放在庫房裏幾天不管就變了一個顏色,這也是火炮明明早就被研發出來,卻未得到大規模生產的原因。


    直到章武四年末,在西域作戰的魏延收到從成都發來的過去兩年季漢的發展綱要,恰巧諸葛亮在裏麵提了一句火炮的問題,於是魏延表示用銅鑄炮可解決以上問題,就這樣,第一門銅炮應運而生。


    不過火炮生產是得到解決,但成本卻一直卻壓不下來,就以一尊一百公斤重的銅炮為例,光鑄炮所需的銅就價值百萬錢,更別說生產過程中消耗的人工、時間成本,核算下來一尊銅炮的出廠價竟高達幾百萬錢。


    所以,盡管在實驗中火炮的表現讓人側目,已經將重力投石機給掃進曆史垃圾堆了,但火炮的高昂價格始終沒能得到兵部的認可,他們寧願繼續使用重力投石機也不願意采購火炮,畢竟同等的錢至少能購買幾十副鐵甲。


    而火槍和火炮差不多,因為除了它自身的造價高昂外,在發射時使用的火藥、彈丸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更何況漢軍在戰場上勢如破竹,似乎也不需要這些價格昂貴的小玩意兒。


    畢竟太貴了!!


    大黃弩它不香麽!


    三公床弩它不香麽!


    重力投石機他不香麽!。


    所以,盡管漢陽工業的軍工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但自魏延成立漢陽工業至今,一筆來自兵部的訂單都未曾收到,就算明知漢陽工業是魏延的產業也是如此,主打的就是一個鐵麵無私。


    不過在今天,在北伐即將發起的日子,漢陽工業終於迎來了大漢太尉,驃騎大將軍,漢陽工業的幕後老板魏延的蒞臨指導,並有望達成自漢陽工業成立以來第一筆對外訂單。


    所以,漢陽工業的主事人魏來提起了萬分精神,抽調最精銳的火槍手,打算明天給魏延和諸葛亮露一手,以促成這一筆軍火貿易。


    ……


    漢陽工業


    魏延和諸葛亮在魏來的陪同下來到位於山坳中武器試驗場,在交談片刻後,魏延看了看逐漸陰沉的天色,轉頭對這位族叔說道:


    “叔父,開始吧。”


    “諾”


    魏來笑得合不攏嘴,他沒想到魏延竟能叫他一聲叔父,真是讓他又驚又喜啊。


    他雖是魏延父親的幼弟,但兩家關係並不和睦,在魏延小時候曾為一些事情吵過幾次,之後兩家更是沒什麽來往,如今魏延不但倚重他,還尊敬他,這讓他如何不驚喜呢。


    魏來在得令後,迅速讓人晃動紅旗示意戰術演練開始。


    隨著觀禮台紅旗晃動,在一旁等待多時的五十名火槍兵,上半身著製式板甲,胸前有兩根寸許寬的皮帶交叉而過和腰間的皮帶連接在一起,而在皮帶上則懸掛著二十枚定裝彈,配套的火槍清理用具,壓縮軍糧,水壺,製式橫刀,以必要的小物品,這也是為何需要肩帶來分擔壓力的原因。


    除了軀幹部位外,其他部位是製式紮甲或皮甲,因為製作其他部位的板甲工序較繁瑣,不如使用已經成熟的紮甲,這樣也能減輕後勤壓力,也可進一步減輕士兵身上的負重,而在他們背後冒出的槍管就是章武1型火槍。


    從眼前全副武裝的士卒不難能看出,今天這場演練完全是對標實戰來的,其目的就是讓魏延、諸葛亮好好體會新武器,新戰術所帶來的時代變革。


    火槍兵在走進實驗場後,根據提前演練的陣型交錯而立,也就是說雖然隊伍是兩排,但完全能達到同時開火的要求,這樣一來能提升單位空間裏的火力密度。


    火槍兵在站定後,從腰間拿出一塊棉布打濕後包在臉上,然後拿出火折子將火繩點燃,並將其夾在槍機上端。


    緊接著開始檢查火槍是否存在故障,通條是否能正常存取,火藥皿上的鐵板是否能正常開啟,彈藥包中的彈藥是否受潮,待一切準備工作完成後,將士們靜靜矗立在原地,目光死死盯著前方百步外覆蓋著板甲的瓦罐。


    “準備!”


    號令兵命令一下達,火槍兵迅速斜端火槍打開火門,然後從彈藥包中取出一枚彈藥,用牙將底部的紙殼咬開,然後傾倒三分之一的火藥倒入火藥皿,最後將火門關閉並吹走殘餘火藥,以防火繩意外點燃擊發。


    緊接著將槍托杵地,將剩餘的火藥倒入槍管,然後將銅製彈頭和紙殼一起塞入槍管,並取下通條將彈藥壓實。


    待完成這些流程後,立馬平舉火槍,通過火槍上的機械瞄具三點一線,瞄準了百步外的假想敵。


    “開火!”


    隨著號令兵一聲令下,火槍兵們紛紛扣動扳機,在杠杆槍機的帶動下,火藥皿上的蓋板被打開,頂部的火繩猛的紮入火藥皿,並將火藥點燃,被點燃的火藥順著通道點燃槍管中的火藥,能量堆積到頂點後開始從最薄弱處宣泄。


    在一陣密集的槍聲後,一股嗆人的煙霧隨之蔓延開來,不過對有防護的火槍兵們而言這點煙霧算不得什麽,他們依舊自顧自的重複剛才的操作過程,當連開了三槍後立即收槍持刀,因為在演練中敵人此時已經衝上來了。


    當火槍兵演練完畢後,四門火炮立馬被炮兵牽引上來,其中兩門火炮會使用霰彈,另外兩門火炮會使用彈丸。


    和火槍相比火炮的操作流程就簡單得多,先用定裝火藥填滿底部的火藥室,並用火炮通條將火藥壓實,然後再填入霰彈\/彈丸,最後點火發射即可。


    自然,兩者的威力都比火槍大上幾倍,霰彈炮僅僅兩炮,就將五十步內的標靶全部碎裂,百步內也出現不同的損傷,不過也就止步於此了,在有效射程上霰彈炮不如火槍多矣。


    而發射彈丸火炮的威力也讓人側目,用於驗證彈丸威力而建造的城牆上出現了兩個大坑,而大坑周圍的磚石皆盡碎裂,若一直用火炮持續轟擊,恐怕最多一天城牆就會傾倒。


    受限製時間關係,火炮也隻開了兩炮就停了下來,當一切塵埃落定後,魏延和諸葛亮聯袂走進試驗場,當看到板甲後的瓦罐變得零零碎碎,甚至連用於防護的板甲都被擊穿後,兩人臉上都露出驚喜的神色。


    諸葛亮驚歎於火槍\/火炮的威力之大,在一百多步的距離上依舊能擊穿堅固板甲,威力已經遠淩駕於所知的弓弩之上,甚至連三弓床弩都有所不如。


    至於魏延則更多的是滿意,這才對嘛,這才是他想象中火槍該有的樣子嘛,以前那些東西都是個什麽玩意兒啊,給他當燒火棍他都嫌重,至於火炮的威力則超出了他的預料,看來不能小覷任何被發明出來的東西啊,


    然後魏延和諸葛亮一合計,當即決定采購三千支章武1型火槍,以及十門章武1型火炮,並要求漢陽工業在六個月之內,交付購買的火器到部隊,這一點魏來自然拍著胸口保證到,雖然三千支火槍對比這些年的投入來說不過九牛一毛,但凡事總得有個開頭不是麽。


    至於采購的火器如何使用魏延也有自己的考慮,火器對這個時代而言無疑是個新玩意兒,除了接觸較多的研發人員,以及參與實驗的人員熟悉一點外,整個大漢包括力主研發火器的魏延在內,都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根本不會使用。


    因此,這一批采購的火器並不會用立即應用在戰場上,而是會先成立一個神機營用做訓練,讓他們先盡快熟悉火槍的操作與保養,為未來大規模列裝打好基礎,而這個重任自然就落在魏延的親衛營身上了,不對,以後要叫做神機營。


    視察完漢陽工業後,魏延本次漢中之行也接近尾聲,因為時間已經進入到四月份,距離北伐最後發起時間已不足兩月,時間不允許他們在漢中多耽擱。


    其實本次漢中之行,魏延還是以遺憾居多的,最主要還是蒸汽機沒能達到心理預期,畢竟在魏延的想象中,拿下西域後蒸汽火車應該研發完成,可以修一條橫穿河西走廊的鐵路,加強大漢對西域地區的控製。


    但想象歸想象,科技樹還得一步步點亮,運載幾千噸貨物的蒸汽火車和運載一噸的礦石的礦機,兩者之間的差距宛如雲泥之別,不過一想起蒸汽機從無到有,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隻用了十年時間,他就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


    四月初


    魏延辭別諸葛亮,獨自前往武威整頓兵馬,這一次遠征並州他打算親自上陣,和趙雲、馬謖等人一起席卷並州,不打算在後方作一個看客。


    因為他已經四十多了,馬上就要步入暮年,若現在不趁機出去浪一迴,恐怕以後再也沒機會了,至於離開後的統籌工作,會由北伐副總指揮諸葛亮暫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魏延不一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一隻狸花貓並收藏這個魏延不一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