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蒸汽大漢


    隨著季漢定下北伐計策,季漢這座停歇近五年的戰爭機器再一次運轉起來,無數青壯受到征召然後告別家中妻兒,直接進入訓練營完成基礎訓練和適應新裝備,或者在各地長官的調度下,從事後勤轉運等工作。


    而留守在家的家眷們自然不會閑著,她們在朝廷的號召下,紛紛走出家門,進入官營或私營的紡織廠、食品廠、被服廠等手工業參加勞動,源源不斷的為北伐軍生產出所需物資,包括但不限於棉甲、棉衣、棉被、醫用紗布、壓縮軍糧等等。


    而位於漢水之畔的軍工廠,也進入最繁忙的時期,無數胸甲被鍛錘鍛造成型後,再經過簡易的拋光處理就被送往武威,那裏是遠征軍團的集結地,這些胸甲將配合新研發純棉甲,構成具有大漢特色的胸甲騎兵。


    而在洋縣鋼鐵廠,無數馬蹄鐵和馬鐙在模具中被批量生產,然後經過簡易的加工後,同胸甲、棉甲一同送往武威武裝遠征軍團,而遠征軍團的戰鬥力,也隨著裝備的到位而逐漸加強。


    至於火藥廠也同樣如此,大小規格不一樣的紙筒,裝載著滿滿登登的火藥向前線送去,尤其是武威方向送得最多,因為魏延最近又發明了一個小玩意兒,或許對缺少鐵甲的胡虜而言,這個叫做雷震子的東西會取得令人吃驚的效果。


    ……


    季漢浩大的備戰動作,是怎麽都瞞不了人的,當曹魏和東吳接到季漢正積極備戰北伐的消息後,兩國的態度也迥然不同,前者一臉沉重,後者則一臉雀躍。


    說實話,曹魏上下對於季漢發起北伐是有心理準備的,但他們沒想到季漢動作如此之快,劉備才剛剛去世兩個月,西征大軍也才返迴涼州一個月,就這麽迫不及的發起北伐了,還真當你們的士兵都是鐵人啊。


    還有就是季漢的主攻方向,目前在曹魏有幾個聲音,一是以司馬懿、徐庶為首的人認為,漢軍大概率會從天水郡、秦嶺五道進攻,荊州方向隻是佯攻,因為長安所代表的政治意義是南陽所不比擬的。


    二是以陳群、曹真、曹休等人為首的人認為,關中地勢險要,大部分關隘都在曹軍的掌控下,再加上道路崎嶇不平,不適合以器械為重的漢軍展開,漢軍從此進攻無異於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但襄樊地區就不一樣了,地勢平坦適合重型器械展開,水道縱橫能發揮水師之利,再加上上一次北伐還占據順陽、南鄉等地,漢軍已經占據了足夠多的先機,沒有理由舍近求遠進攻地勢險要的關中。


    三是以夏侯榮,夏侯楙為首的曹魏第二代將領為首的人認為,漢軍恐怕出人預料的從並州進軍,拿下太原,進軍上黨,直逼壺關,威脅洛陽,迫使曹叡放棄關中迴師洛陽。


    前兩者還好說,都是各有各的理,但後者就不一樣了,曾在曹魏內部引起過不小的波瀾,除了此見解讓人眼前一亮外,就連提出此策的人也讓他們意外。


    因為此人曾經是魏武帝曹操晚年最重視,魏文帝曹丕多次征辟而不得,魏明帝曹叡之師,漢驃騎大將軍魏延曾稱其勇,魏大將軍夏侯淵最器重的兒子,曹魏未來擎天巨柱的夏侯榮,夏侯幼權。


    ……


    黃初六年


    夏侯淵在洛陽病逝,曹丕送走他的第二位大將軍,在之後的兩年裏,大將軍之位一直懸而未決,直到曹叡繼位,曹操義子曹真才接過大將軍之位。


    當夏侯淵的死訊傳來時,夏侯榮悲痛異常,於是放棄繼續進修的打算,直接以父親新喪要迴去服喪期為由離開了荊州大學,為此荊州大學的夫子深表遺憾,因為一個殿試苗子從他手裏溜走了,他的績效和名望都木有了。


    在返迴洛陽後,夏侯榮先為夏侯淵服喪期三個月,然後就被曹丕召見,當得知夏侯榮竟然化名為魏榮,以魏延族人的身份在荊州大學進修時曹丕驚為天人,止不住的誇讚其膽略過人,不愧是魏國將來的擎天之柱。


    然後兩人暢談至夜深,夏侯榮將他這些年在荊州的所見所聞和盤托出,讓曹丕驚詫的同時,也讓他感到深深的忌憚,季漢的實際情況遠比情報所描述的更可怕,也正因如此,曹丕更加的看重夏侯榮。


    於是在第二天,曹丕征辟夏侯榮為太子舍人,負責在東宮教導太子曹叡。


    曹丕去世曹叡繼位後,夏侯榮被曹叡任命為黃門侍郎,然後就提出了季漢大概率會從並州偷襲關中的想法,因為他研究魏延多年,發現此人行事不拘一格,在軍略上更是天馬行空,不能用常理來揣測。


    但此策被司馬懿和陳群等人給否定了,其理由和法正質疑的差不多,魏延又不笨,不可能看不出其潛藏的風險,這種高風險低收益的策略,以魏延的性子是不可能采納的。


    而且他們真的控製不了並州以北,就算知道了也無法應對,隻能加強蒲津關、壺關的防禦以防漢軍南下。


    不過此策雖未被采納,但夏侯榮的能力還是得到眾人的認可,之後被曹叡任命為偏將軍,安西將軍府參軍,協助夏侯楙督使關中。


    言歸正傳


    原本曹魏上下在關中和襄樊之間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的,但東吳此時發動的北伐打破了平衡,他們認為:


    季漢會和東吳協同作戰,一同打破魏國南部防線突入中原,而孫權北伐被擊敗,但仍舊在長江一線死守不退就是最好的佐證。


    因此,司馬懿、曹休、徐庶等人暫時在南線和東線防守,以防漢軍發起襲擊。


    但從季漢最近的物資裝備、兵員調動上看,又讓他們對之前的判斷產生了懷疑,因為從漢中、荊州等地生產的物資,有一半以上都是往涼州調動的,隻有一小部分分別調往漢中、上庸、南郡,這無疑讓曹魏內部又陷入了糾結。


    魏延,你到底要幹什麽!!。


    最後,曹魏重臣們選擇最穩妥的應對之策——以不變應萬變,並讓大將軍曹真領兵前往函穀關,然後在其遺址上重修以備不時之需(曹操曾下令拆除函穀關)。


    ……


    和曹魏的糾結不同,這段時間孫權可高興壞了,季漢果然沒忍受住誘惑發起了北伐,那東吳的崛起之機這不就來了麽。


    自從吳蜀之戰大敗後,孫權痛定思痛,認真複盤了第一次北伐中季漢所有的布置,所有的戰略,然後他發現魏延自始至終的目標好像都是東吳,這才導致東吳每一步都落入魏延布下的陷阱中,從而大敗喪失三郡之地。


    然後孫權又複盤起劉備崛起的過程,他發現劉備在自己實力不強時都極力削弱自己的存在感,然後趁他和曹操大戰時火中取栗,從弱小一步步走到今天虎據四州,擁兵百萬的強盛。


    而自己呢?


    實力弱小尚且不自知,自命不凡的藐視天下人,瘋狂在魏蜀兩邊左右橫跳,不知不覺已經成了雙方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如今還能苟活於世,全靠天下三足鼎立之勢。


    正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自省後的孫權痛定思痛,既然劉備都可以當幾十年的孫子,那他為了父兄基業,為了吳國大業,當一迴孫子又如何呢!。


    在之後的時間裏,孫權先放低姿態同季漢高層交涉,希望他們能解除長江貿易禁令,讓兩國的商隊互通有無,並廢除了禁止使用季漢貨幣的禁令,試圖而讓東吳逐漸糜爛的經濟重迴正軌,以安民心。


    當請求被拒絕後,孫權也沒氣餒,而是趁曹丕病亡,魏國內部混亂時發起北伐表明立場,並在被曹軍擊敗後,罕見的非但沒有直接跳反,而是繼續在長江一線同曹軍糾纏不清,為季漢牽製了近二十萬的曹軍主力,全然一副我是大漢忠臣良將的模樣。


    而他的辛苦付出也終於迎來迴報,季漢真的打算發起北伐,而且是最容易陷入僵持的關中,因為季漢倘若想從襄樊打開突破口,必定遣使前來商議共同出兵事宜,但現在都沒有來,說明季漢的主攻方向就是關中,這如何不讓他高興呢。


    現在孫權隻需等待,等待西線的戰端開啟,等待季漢和曹魏為關中的歸屬流盡最後一滴血,屆時就是東吳的崛起之機,劉備的崛起之路,他孫權也要重走一遍!。


    ……


    曹魏和東吳的動作,魏延沒時間,也沒精力去關注,他此時正趁著難得的空閑時間,和諸葛亮一起在漢中洋縣鋼鐵廠,視察一個大寶貝——蒸汽機驅動的軌道運輸車。


    十年前,在諸葛亮返迴荊州時魏延就找到他,希望借黃月英之手研發蒸汽機,諸葛亮欣然應允,並在返迴荊州後,將魏延窮盡腦汁提出的建議和草圖交給黃月英,並讓她組織黃氏族人研發。


    時間流逝,一晃就來到了章武二年初,在經曆過無數次失敗,失敗,再失敗後,荊州黃氏族人黃偉取得重大突破,切實有效的解決了蒸汽機密封問題,大大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


    而解決密封問題的黃偉,也從小小的工匠一級,直接連跳六級成為一級大匠,而且隻要他能將技術成果轉化到實際應用中,那他將會成為自天工閣成立以來的第一位博士。


    為了早日達成這一目標,黃偉在劉備、諸葛亮、黃氏的傾力支持下成立了一個技術團隊,專門用來轉化科研成果,並在之後的一年時間裏,黃偉帶領的科研團隊夙興夜寐,廢寢忘食的圍繞原型機進行科研,終於在章武三年年末,製造出第一台能應用到實際中的蒸汽機。


    在進行實地考察時,黃偉考慮到蒸汽機在使用時會消耗大量的煤炭與水,於是他帶領技術團隊前往漢中,並在隸屬於洋縣鋼鐵廠的一座距地表二十餘米的礦坑中,打算鋪設一條長達百米的軌道,專門用於將地下的礦石運輸到地表,以加快采礦的效率。


    而選擇洋縣鋼鐵廠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表示可以免費提供鐵軌和礦車,這一點是黃偉無法拒絕的誘惑。


    章武四年末


    洋縣鋼鐵廠迎來了劉備、諸葛亮、宋星、蒲元等一幹大臣,因為今天是蒸汽機第一次投入使用的日子。


    在他們的見證下,一根由南中鋼鐵廠讚助,使用數根鋼索加工而成的鋼纜在蒸汽機澎湃的動力帶動下,緩緩被收攏在鋼製絞盤上。


    而在鋼纜的另一頭,兩節礦車滿載著鐵礦石在鋼纜的帶動下,緩緩從礦坑底部被拉上地麵,短短半刻鍾,半噸重的鐵礦石就被帶上地麵。


    見鐵礦石成功被開采,現場發出了劇烈的歡唿,以前他們要運出半噸重的礦石,要動用幾十人勞作一天才行,而現在僅僅半刻鍾就搞定,就算加上裝載與卸載鐵礦石前後也不過兩三刻鍾,效率直接提升了幾十倍,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去開采礦石,那獲得充足原材料鋼鐵廠,產能自然會呈現大幅的增長。


    這一次實驗的成功,也讓季漢自十幾年的前農業技術革新後,再迎來一次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工業變革,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一個嶄新的時代來臨了,一個能改變世界的東西就在小小的洋縣鋼鐵廠誕生了。


    當實驗大獲成功後,劉備自然要對黃偉進行封賞,除了常規的土地、銀錢、美人外,經過科技部尚書宋星,工部尚書蒲元,尚書令諸葛亮的聯合考察,在劉備的點頭同意後,黃偉成為大漢天工閣第一位博士。


    在劉備、諸葛亮的宣傳下,黃偉被樹立為典型,他們想利用黃偉成功的例子,激勵更多的人走上科研之路,一起來推動蒸汽機的普及與發展,不要拘泥於走文官、武將之路,畢竟天工閣博士,也是比六百石高官,還擁有參政的權力,同樣是個不錯的出路。


    在往後的兩年裏,蒸汽采礦機在南中、漢中、榆中三地得到長足的發展,使鐵礦、煤礦的開采效率得到質的飛躍,讓鋼鐵產量開始急劇攀升。


    短短兩年時間,季漢鋼鐵年產量直接翻了一倍高達八千噸,已經達到西漢巔峰時期的三成左右,並且隨著鐵礦不斷被發現,產量仍舊在持續增長,預計在兩年後能達到年產萬噸。


    而鋼鐵產量的提高,也能生產更多的鐵軌,鋪設更多的鐵軌,采礦效率又能得到提升,如此循環往複,未來年產十萬噸鋼鐵好像也不是夢啊。


    ……


    視線拉迴現在,魏延和諸葛亮在天工博士黃偉的帶領下,正在視察擁有兩台蒸汽機,以及兩條運輸線路的鐵礦開采情況,並在操作員的指導下,魏延還親自上場操作了一迴,讓他終於體會到一絲現代工業的氣息。


    不過在視察中魏延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待完善,而比較重要的有兩點:


    第一,單次運輸礦石較少,就算將礦車大部分換成竹製,但標準負荷下一次隻能運輸半噸左右的礦石,而超負荷運輸單次能運輸一噸左右。


    第二,鋼纜的使用壽命短,在標準負荷下,一根鋼纜大約可使用一千次左右,能運輸礦石五百噸左右,在超負荷下隻能使用三百次左右,大約能運輸礦石三百噸左右。


    而造成這些原因的,就是鋼鐵質量不達標,不管是負責承重的鐵軌,還是負責牽引的鋼纜,以現在的冶煉、鑄造技術都很難達到未來的十之一二,更何況現代鐵軌使用的是合金鋼。


    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提升冶煉技術,研究造成更堅固,更耐腐蝕的合金,將會是蒸汽火車何時出現的決定性因素,但這條路何其難走啊。


    在離開前,魏延給予黃偉及其技術人員極高的評價,表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將改變世界,他們的事跡將流傳千古,他們的名字將被萬世銘記。


    所以要戒驕戒躁,要將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來,繼續深挖蒸汽機蘊含的潛力,讓天下百姓都能享受到蒸汽機的福澤。


    譬如研發一種大型蒸汽機,並將其裝載在能載人載貨的車上,通過蒸汽機輸出的動力來驅動它在鐵軌讓行進,而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外部動力,或將其裝載在戰船上,用來替代風帆、船槳的作用,使戰船能無視天象自由航行。


    說到激動處,魏延還依靠記憶畫出一輛簡易的火車,以及用於推動船隻的螺旋槳等。


    然後就是鐵軌的問題,魏延提出將木製枕木,換成由混凝土澆築的枕木來提高枕木的使用壽命,以減少維護成本,同時對鐵軌的樣式也做出一些改變,讓它更貼近現代的樣式,畢竟現代的鐵路交通十分成熟,這些都是可借鑒的經驗。


    在囑咐完這些後,魏延已經能再做到他能做到的極限了,畢竟他不是百事通,所以蒸汽機能被挖掘出怎樣的能量,還要靠智慧而辛勤的華夏先民們,而他將作為一個見證者目睹全程。


    ……


    視察完蒸汽機後,魏延並沒有離開漢中北上武威,而是繼續在漢中視察,因為在漢中還有一個更重要,一個能改變未來作戰方式的兵工廠他還沒去過——漢陽工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魏延不一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一隻狸花貓並收藏這個魏延不一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