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北伐


    五月中旬


    武威


    “幼常,大軍情況如何了?。”


    魏延從漢中趕到武威後,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兵馬情況,因為這關係著戰爭整體的走向,倘若騎兵不能及時集結,或者數量遠遠低於預期,恐怕會錯過絕佳的進攻窗口。


    “大將軍,我軍近四萬精騎,以及萬餘羌胡義從騎兵,早就在武威等待多時,並在子龍將軍的調度下開始逐步換裝。


    至於被張遼將軍、龐德將軍所征集的萬餘西域騎兵,以及一萬名安西軍騎兵,按時間推算已經過了新州,預計最遲在八月中旬能抵達武威。”


    馬謖不假思索的說道,他也想像冠軍侯,長平烈侯那樣,北擊匈奴,封狼居胥,留下萬世美名,所以他對遠征並州一事格外上心。


    “那就好,那就好!”


    魏延一臉振奮的說道,他沒想到竟有七萬騎兵之多,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有騎兵走出訓練營加入遠征軍團,相信到今年九月中旬遠征軍團能達到八萬騎左右,再配合主力身上的裝備,這無疑是一支能橫掃天下的力量。


    至於為何短短四年時間,漢軍就能從萬餘騎兵膨脹到四萬餘,這其實和五年前的西征脫不開幹係。


    自章武三年以來,先是魏延奪得了山丹軍馬場,然後又掃滅西域諸國,再到法正剿滅湟中穀地的西羌叛軍,蔡承清理西海湖的西羌諸部,讓季漢戰馬資源日益豐富,據少府不完全統計,至少有二十萬匹戰馬可供使用,並且數量隨著時間推移還在不斷增長。


    手裏有馬的劉備,自然想起了長阪坡之痛,隨即下定決心要組建一支騎兵軍團,同魏國的驍騎軍真刀真槍的幹一場,以解心中鬱結。


    於是在劉備的示意下,在涼州頤養天年的關羽開始著手組建騎兵軍團,雖然他不善騎兵,但俗話說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啊,在他看來組建些許騎兵的任務,還不是手到拈來。


    不過關羽想法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


    因為馬蹄鐵和雙邊馬鐙等尚未出現,關羽隻能依照慣例在各州郡征召善騎之士為騎兵,所以騎兵軍團的組建速度十分緩慢,花費了三年時間也不過組建了一支萬人左右的騎兵,同劉備要求的三萬人相差甚遠。


    之後魏延在返迴成都,路過武威時聽說了這一情況,心裏想著現在季漢實力雄厚已經不懼怕任何勢力的挑戰,所以也不用再繼續藏著掖著了,於是留下一封信和一張草圖給馬謖,讓他返迴涼州後接受負責組建騎兵的任務。


    馬謖在返迴涼州後,迅速接下組建騎兵的任務,他先是將精銳無比,身經百戰的龍驤軍打散,並且將所有人原地升一級,有功的原地升兩級,這就意味著馬謖得到了六千名作戰經驗豐富的基層軍官。


    緊接著他就找到工匠打造出馬蹄鐵和雙邊馬鐙,然後直接從涼州軍,益州軍中抽調精銳之士集中在張掖、湟中等地訓練,有天賦的直接留下享受超高待遇,沒天賦的也不要緊,隻要你肯努力,馬謖還是會給他們機會的。


    將這種訓練下得到的騎兵充入由前龍驤軍士卒為軍官,關羽募集的騎兵為骨幹的隊伍裏,在以老帶新的模式下,這些半路出家的騎兵不管是戰鬥力,還是戰鬥意誌都成長得很快,完全具備在惡劣環境下作戰的條件。


    短短一年時間,關羽怎麽都組建不起來的騎兵,在魏延的出謀劃策和馬謖的具體實施下,利用馬蹄鐵和雙邊馬鐙,以及以老帶新的模式,很快就組建起了一支四萬人的漢軍精騎。


    盡管這支漢軍精騎隻有不到萬人有騎兵作戰的經驗,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接觸騎兵,但可不能小覷他們,因為他們在成為騎兵之前都是各軍精銳,不知有多少胡人、亂臣賊子死在他們刀下。


    所以,任何膽敢小覷他們的人都將付出血的代價。


    新龍驤軍成功組建,也是魏延提出奇襲並州的底氣所在,他不信在擁有騎兵三件套、板甲、橫刀、棉甲、諸葛連弩、雷震子等諸多新武器、新裝備的前提下,在寒冷的冬天還打不過一群沒甲,沒有準備的北地胡人。


    倘若真如此,他幹脆就直接死在河套地區不迴來了,他可丟不起那個人。


    “西域騎兵的統帥是誰?,安西軍騎兵又是什麽情況?。”


    魏延迅速抓住華點,西域騎兵他懂,畢竟是他下令讓西域各國拿出騎兵參戰,若有不從的,掃滅並州後,他不介意讓張遼將新州疆域再擴大幾分。


    但安西軍騎兵什麽鬼?


    安西軍有這個編製麽?


    他怎麽不知道?


    “大將軍,安西軍能組建騎兵純屬偶然,並不是他們有意為之,張遼將軍也是權衡利弊後才決定組建的。


    在朝廷下達征召西域騎兵參戰後,立即在西域引起軒然大波,多數國家惶惶不可終日,他們認為和我國勢均力敵的對手一定是強大無比的國家,同這樣的敵人作戰傷亡肯定慘重,很有可能出征的騎兵十不存一,對國家的安穩與延續十分不利。


    而且在西域諸國,騎兵大多數都是統治階級貴族的私產,他們也不想平白無故削弱自身,再加上家中頗有錢財,於是他們拿出家中錢財和戰馬找到新州州牧府表示:


    他們去年為大漢平定西域流過血,拚過命,現在國內已經沒有年輕人了,無力再組織騎兵協助大漢北伐,他們隻能拿出戰馬和錢財以表決心,所以請張遼高抬貴手放他們一馬。


    恰好這個國家情況屬實,並且隨軍參與過伊塞克湖之戰,張遼將軍當時也沒多想就直接同意了,然後……。”


    後麵的事也就簡單多了,無非是見付出代價就能躲過一劫,於是很多人紛紛效仿,不但拿出家中戰馬和錢財,還在表示會在其他方麵做出讓步,而這些都對治理西域有積極作用,是張遼、黃權兩人不能拒絕的誘惑。


    既然朝廷的命令不可違,西域諸國的條件又不能拒絕,又還得到了數量樂觀優質的戰馬,再加上駐守新州的安西軍多為涼州人士,不說人人弓馬嫻熟吧,但騎馬還是沒啥問題的。


    最後張遼和黃權一商量,覺得新州還有五千新州軍,疏勒、伊犁郡兩地各有一萬安西軍,穩定西域倒是沒多大問題。


    於是張遼一不做二不休,留下黃權和五千新州軍駐守章武城,自己領萬餘安西軍騎兵返迴大漢,並打算在樓蘭和樓蘭國、鄯善國、於闐國等西域大國組成的一萬騎兵匯合共同前往大漢。


    至於張遼直接調動安西軍,是否有些僭越,會不會引起新帝的猜忌,對此張遼表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守。


    而且魏延要求西域騎兵必須在九月前抵達武威,若他事事都要向中樞請示後再行動,那他還打什麽仗,不如迴家養孩子去。


    再一個,他好歹也是劉備親封西域大都護,新州總督,持節鉞督西域諸兵事,調動安西軍前往樓蘭拉練合理吧,他可不信魏延見了這這一萬騎兵不動心。


    最後的結果也正如他所料,武威方麵不但給予了他調令,還讓人送來一萬套馬蹄鐵和雙邊馬鐙,讓他一邊趕路一邊熟悉,以便早日形成戰鬥力。


    而此時的魏延正和諸葛亮在漢中視察蒸汽機和火器,所以命令是由趙雲和馬謖二人下達的,並在事後通知了在榆中的大將軍關羽和車騎將軍張飛,因此魏延不知道此事也很正常。


    “至於西域騎兵的統領,則是我們的老熟人樓蘭國的大將軍帕孜勒將軍。”


    見魏延恍然,馬謖出聲迴答了另外一個問題,帕孜勒可是老熟人了,而且能力也不錯,曾跟隨漢軍主力一路殺到伊塞克湖畔,甚至得到過劉備的褒獎。


    在西征結束後,為褒獎樓蘭國在西征中所立下的功勞,魏延做主將樓蘭國以北到天山山脈的土地都劃給了他們,讓其成為西域地區疆域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


    不過給予土地給樓蘭,看似魏延在西域樹立了一個對手,但實則不然,因為樓蘭離大漢太近了,漢軍從玉門關出發沿著拓寬後的樓蘭古道進軍,隻需要半個月就能兵臨城下,就算樓蘭想反抗都沒機會。


    也正是如此,此次北伐樓蘭響應最積極,不但是西域諸國出兵最多,還四處聯絡其他大國一同出兵支援,其目的也路人皆知,要做對大漢最忠心的那條狗。


    “立即傳令文遠和帕孜勒,讓他們先放慢行軍速度,不要為了強行趕時間而不顧馬力和人力,我要的是一支能縱橫漠北的騎兵精銳,不是一支人困馬乏,連武器都拿不穩的軟腳蝦。”


    龍驤軍的人數有點超出魏延的預料,那僅憑借手上的騎兵,就足以發起第一輪攻勢,所以從西域支援而來的騎兵晚一點抵達到也沒關係。


    再一個駝鹽古道它畢竟是一條馱馬趟出來的小道,容不下這麽多騎兵同時進軍,因此張遼這兩萬騎兵可作為一支奇兵,打對手一個出其不意。


    “諾,末將稍後會通知張遼將軍的。”


    馬謖點點頭,魏延的意思他能看明白。


    “再傳令給伊籍,讓他從榆中調一萬套裝備過來,注意,是裝備漢軍的一萬套裝備,不是裝備胡人和西域騎兵的。”


    魏延特地強調了一下,因為漢軍騎兵的裝備,不止有用於保暖的棉甲和棉質裏衣,還有保護前後軀幹的板甲,用於保護下肢和上肢的紮甲,另外還有製式橫刀,壓縮軍糧,軍用水壺等,這些都是外族騎兵沒有的。


    從頭到尾大漢隻給他們提供了騎兵三件套,以及用在北地冬季作戰的保暖三件套(棉甲、棉衣、棉被)等,至於板甲、紮甲、橫刀這些就不要想了,若想要這樣的待遇也很簡單,就是在戰場上立功,然後加入漢籍就可以了。


    反正魏延就是要利用這種差異感,讓漢人的身份變得高貴,讓天下人皆以成為漢人為榮,從而讓他們主動學習漢文化,說漢話、著華服、寫漢字,執漢禮,從而達到化胡為漢的目的。


    “諾”


    馬謖點點頭,對於魏延差異化對待沒有任何表示。


    作為相伴魏延左右快二十年的絕對心腹,馬謖對外族的態度和魏延一樣強硬,並不會因為是同陣營就對他們抱有仁慈之心。


    再一個這些胡騎都窮得鈴鐺響根本買不起甲胄,隻能身著皮甲或者布衣作戰,如今大漢免費發放的棉甲,很有可能是他們傾其一生所得都買不起的,因此他們未嚐不會對大漢抱有感激之心。


    在處理完這兩件事後,魏延發現一切都已安排妥當,於是先讓馬謖去下達命令,稍後和他一起去天水戰場露個麵以迷惑曹魏,讓他們摸不清北伐的真實目的,也可為法正奪取安定和北地減輕壓力。


    ……


    建興二年(227)六月初一


    曹魏西線前哨鄣縣


    這是一個平靜的早晨,曹兵們和往常一樣例行公事來換班,可他們連城牆都沒上去,就聽見從城頭傳來連綿不絕的示警聲,還能隱隱聽見有人高唿漢軍來襲。


    然後他們急匆匆跑上城牆向外一望,緊接著就是一陣陣倒吸涼氣的聲音,因為在他們的視野裏映滿了紅色,紅衣、紅甲、紅纓、紅披風,紅色旌旗等等,已經將土黃色的大地遮蔽。


    作為鄣縣守將的夏侯霸,他直勾勾的盯著旌旗,有關羽的、有魏延的、有諸葛亮的、有張飛的、有法正的、有趙雲的、有馬謖的、有牽昭的、有馬岱的等等,反正季漢能叫得出名字的將領都來了,陣容之豪華,讓夏侯霸生不起抵抗的心思。


    於是在漢軍有所動作前,夏侯霸很幹脆的撤退,直接撤往位於隴西郡和天水郡的交界處,渭水之畔的襄武,這裏是扼守進入渭水河穀的交通要道。


    而夏侯霸棄守鄣縣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這裏的城防從沒得到過加強,根本經不起漢軍強攻,它的作用隻是用來預警的,如今使命已經完成,那自然要趕緊跑,再不跑就晚嘍。


    漢軍對於曹軍棄城而走的行為明顯是有預料的,所以除派出幾千人去接收城池外,主力沒有半刻停歇直接前往襄武,那裏才是北伐要啃的第一塊硬骨頭,而在襄武駐守的曹將也不是無名之輩,乃魏國大將鍾繇是也。


    在抵達襄武後,魏延本著做戲做到底的原則,直接在兩軍陣前聲請並茂的朗誦討賊檄文,言辭之犀利讓夏侯霸麵紅耳赤,倒是鍾繇一臉平淡,留下一句隻會逞口舌之利後便不再關注,開始在城牆上巡視起城防。


    同時,鍾繇遣人將漢軍主力進攻天水郡,將隴山作為北伐突破口的消息傳迴關中、洛陽,在向後方支援的同時,還不忘提醒關中的夏侯楙千萬小心,防備漢軍從漢中和蕭關發起突襲。


    不是說鍾繇看出了什麽,而是漢軍的野戰部隊一個都沒看到,全是衛戍部隊在參與攻擊,雖然這些二線部隊的裝備不錯、戰鬥意誌也高昂,在器械的輔助下和曹軍精銳打得不相上下,但改變不了他們隸屬於二線部隊的作戰序列。


    因此,鍾繇認為漢軍一定在醞釀陰謀,畢竟漢軍北伐總指揮可是魏延啊,一個出了名喜歡出奇謀的將領,他們不可不防。


    漢軍也沒讓鍾繇多等,在抵達襄武的第二天,漢軍就在關羽的指揮下將器械展開,並開始了為期三天的轟炸,像火油罐、炸藥包、巨石、弩槍等,仿佛不要錢似的向城中投去,很快讓襄武陷入一片硝煙火海中,就算有專門的滅火隊也阻止不了四處蔓延的火勢。


    漢軍這種不顧百姓死活的攻城方式,明顯出乎了鍾繇的預料,所以在短短的三天內,至少有三千人死於漢軍的轟炸,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漢軍還未發起進攻曹軍就已減員近三成。


    一時間城中人心惶惶,都縮在城牆根下不敢動彈,對能否守下這座小城君抱著消極態度。


    三天後


    在關羽的一聲令下,漢軍以一軍三千人為進攻批次,在器械的掩護下從西門發起進攻,戰鬥也從現在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圍繞著幾步寬的城牆展開反複爭奪,震天喊殺聲,慘叫聲,呻吟聲從早到晚就沒有停下過。


    不過戰鬥最激烈的地方不是雲梯車,也不是城牆,而是城牆根下的衝車,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漢軍在城牆上鑿出爆破孔之時,就是襄武陷落之日。


    ……


    同一天


    在龐統和蔣琬的指揮下,十餘萬漢軍兩路並進,分別在均縣、襄陽開辟第二戰場,而荊州方麵軍絲毫不含糊,一來就發起高烈度的攻城,絲毫沒有作為佯攻的覺悟。


    也正是這種不惜命的態度,再加上信息差的緣故,從而讓司馬懿產生誤判,他認為漢軍果然選擇把荊州當做突破口,於是他先通知曹休和徐庶提高警惕,防備東吳協同漢軍作戰,然後向洛陽求援。


    所以,當兩封截然不同的情報傳迴洛陽時,不止是曹叡懵了,就連朝中文武百官也懵了,根本不知道該信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魏延不一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一隻狸花貓並收藏這個魏延不一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