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不知父親為何會將自己送到梓州求學,不過在桃君先生門下,他日子比在家中閉門苦讀還快樂。


    在這裏有博學寬厚,不羈禮法的師長,有奇才妙思的子慎師兄,有明天沉迷研究醫道的子景師兄,有樂於助人、笑容滿麵的子軌師兄,更有三個調皮搗蛋的小夥伴們。


    師父已經開始留須了,明明師父有一張俊臉,蘇師伯說,師父二十年來容顏不改,沈括很是好奇昔日師父年少時的容貌。


    畢竟在蜀中師父有著“美桃君”、“神仙郎”的美稱,據八卦的蘇軾的弟弟說,昔年愛慕師長,可是不遠千裏從汴梁而來,隻為求見師父一麵。


    不過沈括並沒有太過時間,與蘇軾弟弟一起八卦,師父為他定製的學業非常多,其中包含了“岐山學派”的土木、水利、農學、法學、物理學、化學、數學、生物、地理、機械、兵法軍事等等。


    除開必修的數學、國學、武課,他甚至還跟隨師父考察蜀中鄉野、名川。


    有時候師父會在都江堰邊,為他們幾人親自講解,先秦時期李冰夫子,是如何設計都江堰,以及他們夫子的設計思路,甚至這樣設計的好壞。


    希望書院現有學子五百人,童學子三百人,可謂是文風鼎盛,甚至常有外來學子從外地,慕名而來,前來求取旁聽。


    師父說:“聖人曰:有教無類,因此隻是讓這些學子,自行選課,隻要不打擾夫子們和其他學子們聽課即可。”


    希望書院一向提倡:“實踐出真知,學在親躬行”,對於本書院學子,一律都不允許帶書童、侍從,與學習無關的事物。


    本院學子,自師父親傳弟子開始,人人皆以效仿古君子,佩劍素衣為榮,就連師父在書院之中,也時常佩劍著素服。


    蜀人以入希望書院為榮,書院學子以得師父親收為弟子為榮,可自從收沈括為徒後,師父鮮少收徒,就連王公大臣子弟也不收。


    除陳盛澤、陳謹、王衝、楊夭夭、陳忱、陳恪、陳祁、李春禎、蘇景先外,師父最後收的一個弟子,便是自己。


    蘇軾、蘇轍雖很受師父喜愛,每次講學也不避蘇軾、蘇轍,可師父卻沒有收他們為徒,而是交由蘇師伯自行培養。


    師父已經婉拒了朝廷征召,可他還是關注西北戰事,沈括也曾旁聽過師父與幾位朋友的閑聊,他似乎對戰事並不憂心,反而對朝中大臣們對西北戰事的態度,極為上心。


    這讓沈括很是不解,而師父卻給解釋道:“戰爭!看是刀兵將士的廝殺,實則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衝突,大宋以農耕立過,無論是文化、經濟、政治製度皆不是黨項這個遊牧民族可以比擬的,我們可以輸一次十次,但黨項人不能一次乃至二三次,戰敗勢必會動搖其賊首的根基,須知遊牧民族以強為尊,而我們戰敗了,無非再積累力量,等待時機吧了!


    但凡事有陰則有陽,有利則有弊,我大宋雖根基雄厚,卻是壞在了朝中的臣工們身上。


    西夷人曾有一句話,我雖不太讚成,但也一直謹記,如今也轉述給你,望你能早日看透其本質,不必再被這些腐蝕。


    政治,是權力與利益的遊戲,在這場遊戲之中,政治家沒有國家,也沒有立場,一切隻為權力與利益,隻有籌碼足夠,哪怕是出賣國家利益也是可以的!”


    沈括初聞這句話,還不知道師父真正的用意,當司馬光廢除熙寧變法,放棄好不容易收迴的失地時,他這才明白為何師父會一再勸諫他,不要入仕為官。


    環州城外又爆發了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春雨中,慘烈、而又波瀾不驚。


    相隔千裏外的汴梁城裏,還無人知道西北戰事的結果,這些天的時間裏,京城的局勢一波三折,猶如火燒,正在劇烈的變化。


    朝堂仍未作出給環州增兵的決定,雖已派出了種家軍北上,但此前三川口之戰、好水川的戰敗,大家有目共睹。


    普通百姓或許沒有概念,但是在眾多讀書人乃至於官員之中,每日裏都有著大量的議論。環州府仍未淪陷,因此這樣的議論,便愈發激烈。


    好水川之敗,宋朝再度失敗。趙禎聞知後震怒,貶韓琦、範仲淹。


    範仲淹等人被貶謫以後,西夏又開始商議攻宋大計。


    李元昊謀臣張元向景宗皇帝獻計。張元認為,宋朝的精兵良將全部都聚集在宋夏邊境地區,而宋朝關中地區的軍事力量卻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軍牽製宋朝邊境地區的軍隊,使宋朝無暇估計關中地區,然後即可派一支勁旅乘機直搗關中平原,攻占長安。元昊采納了張元的建議,派遣10萬大軍兵分兩路大規模進攻宋朝。一路從劉燔堡出擊,一路從彭陽城出發向渭州發動攻擊。


    宋將王沿聞知急忙派葛懷敏等人率軍增援劉燔堡,宋軍在定川寨陷入西夏軍隊的重圍,宋軍大敗,葛懷敏等15員將領戰死,宋軍九千餘人近全軍覆滅。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西夏士兵全軍覆滅。西夏景宗李元昊直搗關中的美夢就此破滅。


    北宋與西夏之間發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規模戰役,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


    雖宋在屢敗之餘揚言要重整決戰,但實際上想與西夏握手言和。西夏雖屢勝但均係慘勝,但所掠奪所獲卻抵償不住戰爭中的消耗,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通過宋夏民間貿易所的的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


    此外,由於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處征戰,國庫空空如也、民間貿易中斷後,西夏物價上漲,百姓十分困苦,四處怨聲載道以及西夏與遼出現矛盾等各種原因,使西夏不得不與宋和談,因此,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五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貴前往宋朝京城東京議和,趙禎表示願意接受西夏議和建議,並將談判的全權交給太師龐籍。


    姬長卿很不看好這次議和。但趙禎脾氣就那樣,況且戰爭也需要緩和了,僅僅是爆發了幾年,朝廷的賦稅已經收的很高了。


    在這樣下去,隻怕百姓們,又要返迴到真宗時期了。


    姬長卿正在找到一位客人,他由姬長卿親自招待的,自收了沈括為徒後,他很少接待陌生客人,但這次不同,他是既然範仲淹之後,能夠力纜狂瀾的改革家——王安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文華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姬子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姬子夢並收藏大宋文華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