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企圖廢後,禦史們自不會答應,不僅因為郭皇後並無大錯,更因為想促成廢後的有呂夷簡。


    趙禎初攝國政,對於政治鬥爭還很稚嫩,哪怕被呂夷簡當槍使了,也不會承認。


    大宋的朝堂不會容許一個不懂政治鬥爭慢慢成長,當仁宗趙禎成為一個懂得駕馭臣子,合格的君王的時候,介時士大夫們已經將占據了整個朝堂。


    姬長卿不會朝政,政治鬥爭是極其殘酷的,他在沒有壟斷大宋的經濟、文化話語權之前,他隻會讓學生弟子們在權力中心之外,慢慢成長。


    明道二冬十一月中,姬長卿以鉛活字印刷出版了人生第一版書《文王易釋》,由範仲淹、文彥博、龐籍、劉沆等人作序,在汴京城內發售。


    韓琦於明道元年起複為太子中允,改授太常丞、直集賢院,今年六月,授監左藏庫。


    範仲淹盛名已久,文彥博、龐籍更是當世學問出眾的人,他們幾人都爭著為此書作序,韓琦也很好奇這本書到底有何精彩的地方。


    這本書很奇怪,作者竟然有兩人,姬明藺、姬禮雋這兩人為何沒有聽過,待韓琦繼續往下看去,卻看到範仲淹親自撰寫的序言。


    講述了姬明藺、姬禮雋二人的生平事跡,及前唐隱士高人姬明藺對學問的追求,乃至萬裏西夷之地,亦不畏艱難,橫渡大漠求之。


    其後是龐籍乃當朝殿中侍禦史,德高望重,盡也為這本書籍作序,可想而知這本書一定有獨到之處。


    汴京在京在士大夫大多追捧這本書,不僅因為它乃範希文、龐清風親自作序的,就連文彥博近來也癡迷翻閱不斷。


    《文王易釋》之中,提到一個人們此前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凡事物、個人都會經曆:潛藏、萌發、成長、強盛、衰敗、滅亡六個階段。


    如今大宋正值成長階段,按照《文王易釋》的意思,萬事萬物都會有這劉六個周期,大宋如今正處成長階段,此後會迎來成熟強盛、衰敗和滅亡。


    雖然書中並未揭示這個周期有多長,但依照書中的論斷,衰敗、滅亡是遲早的事。


    韓琦端重寡言,不好嬉弄,年幼時本就好讀書,用了十天,就將這本書看了一遍。


    “昔文王拘而演易,周公輔功有德,退而傳易,今文王、周公之後,更兼易理,開辟此學,使易理大張,無愧賢人矣!”


    賢者賢矣!這是許多人讀過《文王易釋》的想法,一時間人們紛紛前來請教姬長卿有關易理的學問。


    人們本以為姬長卿會是一個學問深厚的讀書人,未曾想到他竟是一個年過二十幾歲的年輕俊傑。


    的確,姬長卿在易學上見解上,超過大多數當朝才子俊傑,但他實在太年輕,以至於龐籍在見過他後留下:“讀書非年長,明識博廣”的評價。


    文彥博希望他能夠,戒驕戒躁,苦研學問,精於治學,未必不能成為一代學問大家。


    姬長卿出完風頭,也開始沉寂下來,待發表完第二本《數學治國策》後,就出走汴京,開始遊曆中原。


    打完槍後就幹淨利落的撤退,姬長卿深知在等這樣下去,勢必會被各種大儒找上門討教,所以趁著現在,隱退淡出人們的視線是最好的選擇。


    此次能夠成功,完全是出自姬長卿引用了部分周敦頤的《太極圖書》的緣故,也勝在唯物辯證法、邏輯上。


    古人治學,往往講究將學問高深化、倫理化,而缺乏的科學邏輯性。


    如果有人邀姬長卿去講學、辯論,他勢必不是真正的學問大儒的對手。


    離開汴京,姬長卿北上遊曆了一番洛陽古都,人們常說,“一部洛陽文化史,半部中華文明史!”行走在河洛大地,不經意用腳踢起一塊磚頭瓦片,都有可能代表著一段曆史,蘊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難怪司馬光曾由衷地感歎:“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


    在洛陽遊曆祭拜了先秦遺址,隨後又參觀了東都洛陽幾個名校,拜訪了幾個大儒,而後又順道西去,來到了熊耳山,在熊耳山以一樽清酒祭奠始祖黃帝。


    後去了鳳翔府,在鳳翔府得知,官家下旨冊封姬長卿為:秘書郎、殿中侍講,以備諮詢。


    原本趙禎是打算詔見姬長卿,打算聽他講讀一番《易經》的,隻可惜姬長卿已經不知所蹤。


    此事也隻能作罷!另外郭皇後被廢,如今已經出了家,入了道。


    群臣正準備為勸趙禎另立一個德才兼備的皇後。


    借道秦鳳路、利州路,明道三年春三月,姬長卿終於入蜀,順道路過眉州蘇洵家。


    蘇洵已不比從前那般放蕩,已為人父,又為母守孝,自此開始發奮讀書。


    姬長卿在見到他時,蘇洵已開始蓄須,身披孝服,結廬於史氏墓旁。


    “明允,何故如此滄桑?”


    蘇洵再見到好友姬長卿,已是笑不出來,隻能感慨道:“丹文,四年未見,已是名動天下,兄癡長幾歲,若不在奮發,怎敢再見丹文。”


    姬長卿隨即釋然:“明允,明允,今朝堪破劫難,如今隻待他日!”


    “若他朝明允成為一代宗師,長卿遠在千裏,當遙賀明允名揚天下!”


    二人在蘇母墳前,同食同住了七日,暢聊了七天,姬長卿還為蘇母史氏披孝了七日,蘇洵很是感激,臨別時還讓長子給姬長卿行了大禮。


    姬長卿看著白皙可愛的蘇景先,不免心生疼愛,歎了口氣道:“明允,景先生的可愛,隻是身體孱弱,好生照料才是,我有一友,當成都府名醫,若是有任何事情,隻管隻會一聲!”


    姬長卿說得很委婉,但蘇洵還是聽出了姬長卿話中的意思:“丹文~”


    這一次蘇洵一個堅強的大男人,都忍不住垂淚了。


    說真的蘇洵的朋友之中,還未有人像姬長卿這般,既不顧身份禮節,親自為他母親披孝,又不顧草廬條件簡陋,於他同甘共苦,朋友說是做到他這種,這讓蘇洵也下定了決心與他結為異姓兄弟。


    姬長卿又在蘇家待了幾日,每日必不費其神的教導蘇景先。


    蘇景先也喜歡的叫他:叔父叔父!


    叫得姬長卿心都快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文華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姬子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姬子夢並收藏大宋文華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