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長卿新晉出名,憑借賦詩演樂一舉成名。


    然姬長卿雖揚名於開封府,可在天下文人匯聚的汴京城中,隻是多了一個頗有才氣的文人而已。


    相比於大宋文壇歐陽修等人而言,姬長卿卻遠遠不夠看,再者詩文不過小道,陶冶性情閑餘取樂,並非是能靠著幾首詩詞就能奠定在文壇之中的地位。


    早在北宋天聖八年春圍時,都城汴京,尚書省內,三年一次的進士科禮部試即將進行。


    試場四周帷幕高掛,正前方的香案上,燈燭通明,香煙漫繞。


    等候多時的舉子們手提飲料、飯食,經由胥吏一一唱名,搜檢衣物後有序入場。


    不多時,考生全然落座,帷幕垂放,試題出示。


    這一年的賦詩題目,叫做《司空掌輿地圖賦》。知舉官則是早年既以神童聞名的禦史中丞晏殊。


    依照試場規則,如舉子對考題有所疑義,可請教於主考官。


    陸續有舉子起身請示又一一歸座,晏殊卻眉心微蹙,輕輕搖頭。


    此時,又一位舉子來至其座前:“敢問知舉官,司空一職,周朝及兩漢均有設置,然職責卻不盡相同,本次賦題是寫周代司空還是漢代司空?”


    晏殊凝視著眼前這位身形瘦削卻麵色沉穩的年輕人,不禁頷首微笑:“今日所有考生,惟你一人真正認清題目,考題所指正是漢代司空。”


    待到尚書省放榜,這位青年舉子果不出晏殊所望,被擢為省試第一。


    而在此之前,他已連獲廣文館選試第一、國子監解試第一,緊跟其後的金鸞殿試雖未奪魁,但也名列前茅,進士之榮就此納入囊中。


    這位給晏殊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輕舉子,並非等閑之士,而是後來領袖北宋文壇長達三十年的歐陽修。


    一位日後的文壇領袖在科考之戰中一路開掛,貌似不足為奇。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這已是歐陽修第三次參加進士考了。


    至於前兩次其因何铩羽而歸,那就要從頭說起了。


    在唐宋八大家中,歐陽修的童年命苦程度,可謂僅次於韓愈。


    其四歲喪父,家無餘資,跟隨寡母寄居叔父家以賴生計。


    因家境窘迫無力聘請塾師,又買不起紙墨筆硯,母親便帶他在河邊以荻草為筆,借沙盤做紙,日夕勤學苦練。


    這便是後世廣為流傳的“畫荻教子”之故事。


    而歐陽修也不負其母所望,自小聰明穎慧,悟性極高。日常四處借書抄誦,往往書未抄畢,已能成誦,以致小小年紀便已下筆老成,詩賦文章,不見稚嫩之氣。


    某日,其叔父讀到歐陽修的日常習作,大喜過望,對其母預言道:“嫂無以家貧子幼為念,此奇兒也,不惟起家以大吾門,他日必名重當世。”


    歐陽修是個奇才,將來不僅能重振門庭,而且一定會名揚當世,勸慰嫂子勿以家貧子幼為愁。


    大約十歲時,一件對歐陽修日後的文學創作風格和未來人生遭際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以一種極為日常的形式發生了。


    歐陽修幼年生活的隨州,城南有一戶李姓大戶人家,家中藏書甚豐。歐陽修與李家的幾個孩子年齡相仿,常在一起嬉戲玩耍。


    一次,幾個玩伴又在李家院落間追逐打鬧,歐陽修無意間在牆角壁櫃中拉出一個裝滿舊書的破筐,發現有部殘缺不全的《昌黎先生文集》雜駁其中。


    歐陽修隨手翻閱,旋即被韓愈雄辯滔滔、汪洋浩瀚的文風與氣勢所吸引,於是便向李家借閱了這部“書頁脫落顛倒無次序”的舊書,從此傾心沉醉於韓愈古文,為將來引領北宋文壇改革預埋下一顆蓄勢待發的茁壯火種。


    然雖歐陽修一心慕習韓愈作品,奈何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在晚唐既告衰落,在歐陽修的成長時代,駢文早已全麵複辟。


    所以,歐陽修的科考之路,與韓愈有著驚人之相似。都因文風平實古樸,不被駢文風行的時代所接納,導致科場屢番受挫。


    兩次落榜後,急於獲取功名以改變生活狀況的歐陽修,不得不違心習作駢文,迎合考場風氣。


    聰明的人,學什麽都快。


    懂得在科場上投其所好後,第三次參試,歐陽修終如文首所述,輕輕鬆鬆取得進士資格,就此開啟了官場從政之路。


    那麽家境苦寒,上有老母,且三次科考才終於取到仕途入場券的歐陽修,行走官場是否會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行差踏錯之舉呢?


    事實恰恰相反。


    歐陽修不僅繼承了韓愈的為文之道,也同樣被韓愈豪邁果敢、無所畏懼的人格所引領,宦海沉浮數十載,其始終保持著剛直不屈、一以貫之的勇者姿態。


    明道二年,此時遠在西京洛陽,新上任的西京留守王曙正在官衙內與一眾部下商討政務,各項事宜一一梳理完畢後,王曙離席欲去。


    一眾府僚們見領導轉身,姿態瞬間放鬆,伸腰抻臂間嬉笑互議晚間往何處飲酒遊樂。


    此時,一隻腳已跨出房門的王曙驟然轉身,麵色沉鬱,如炬似電的目光將座中部下一一掃過後,厲聲發問:“你們日日如此縱酒享樂,難道不知寇準公晚年是如何招致災禍的嗎?!”


    寇準乃是王曙嶽父,雖為一代名相,然晚年生活奢靡,豪飲無度,因此被彈劾貶官,流落而死。


    眾人聽罷,唯唯不敢作聲。


    場麵陷入尷尬之際,一位年輕官員霍然起身,朗聲應道:“依屬下之見,寇準公晚年遭難,並非因此得罪。”


    眾人心中立時稍安:嗬,還好有大才子在,救場有望!


    然年輕人接下來卻話鋒一轉,口吐利劍:“其招致災禍的真正原因,不在杯酒,而在年老不知身退也!”


    此語一出,字字化作滾滾炸雷,不僅劈在了一眾僚屬的頭上,更劈在了王曙心口。


    此時王曙已七十一歲,亦屬高齡在位一句話同時得罪了上司領導兩人。


    姬長卿在文會上大顯名頭,本應趁勢打鐵,可考慮到自己在文章建樹上,還欠缺了許多東西。


    所以姬長卿命人買下一間書鋪,在開封府交割好商契,以護衛周祁之名,對書鋪翻修打點。


    汴京城果然物價高,一間三十個平方的三層閣樓書鋪,竟要五十貫錢,好在書鋪老板並無背景,要不然姬長卿還真的買不下來。


    買下書鋪,姬長卿將書店的名字改為“三味書屋”,在活字印刷術沒有普及的北宋,他早就定製了一套鉛活字。


    拿出這些年與妻子李吟梅,一起花費三年編撰的《文王易釋》,陳謹師徒三人編撰的《數學治國策》。


    姬長卿習慣了現代漢語,雖然這些年也讀了不少古文,可他古文底子卻卻不如書香門第的妻子李吟梅。


    印刷書籍並不是難事,如今有了鉛活字,姬長卿相信,一個月便可印刷出千本。


    隻是該如何推廣這兩本書呢?


    姬長卿一時拿不定主意,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去拜訪一下範仲淹這位筆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文華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姬子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姬子夢並收藏大宋文華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