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李君後,姬長卿迴到希望書院,開始為啟蒙班的學子授。


    啟蒙班的學子以識字、學數、糾正聲韻、教導雅言為主。


    宋朝的官方雅言是河南中原口音,而蜀音與官方雅音大有差別,姬長卿雖然會說蜀地口音,但他在教導陳謹、夭夭時,仍忍不住用普通話教學。


    這也導致了陳謹、夭夭,甚至是陳盛澤說話時,都帶來一股北音的味道。


    普通話不同於北音,也不同於宋朝的官方雅言,但它勝在吐字清晰、用語規範。


    竟然開設了正規的書院,又是教導大宋未來,姬長卿還專門寫信給交友廣泛的蘇洵請他幫忙找一位“雅音教師”。


    蘇洵迴信說,他倒是認識一位朋友,他擅長音律,不過他自從科舉屢次不中後,便寄情於山水,從此不問世事,不知他是否願意出山擔任音律教師。


    姬長卿隨即寫信給蘇洵,請他務必幫忙,陳言自己開設書院,乃是為了打造一個不同於世間所有書院的學術聖地,在這裏他們可以盡心研究學問,或研究詩詞歌賦,或研究聖人經義,又或者可以研究天地自然,在他的希望書院,他希望能打造讓讀書人能專心治學的地方,譬如稷下學宮,但又有所不同,古今中外,凡有有利於華夏之學,皆可在此開宗講學。


    姬長卿的心很大,誌向也很高,以至於蘇洵都對此欽佩不已。


    自姬長卿開辦書院以來,他已經很少迴到桃園了,一月有二十九天都在希望書院教導學子。


    對於啟蒙學子,姬長卿循循善誘,或鼓勵學子進步,或潤物無聲,一點點為這些的啟蒙學子塑造一個全新的知識體係,並為他們打開一扇全新窗子,使他們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對於初識班,姬長卿除了講授諸子百家的典籍外,更因才施教,倡導學子們抒發已見。


    保守的學子,以奉行聖人教誨,姬長卿誇他有君子之風,若能始終如一,世風必移。


    積極思考、活躍的學子,姬長卿從不打擊糾正他們的想法,隻是為他們分析利弊,至於是非曲直,則完全由他們自己去判斷。


    在學子們心中,或許姬長卿不是位嚴厲的師長,但在他這裏求學,這是他們從未感到過求學還可以如此輕鬆和自由。


    對於品德上錯誤,姬長卿會約談學子,並讓他事後寫上一萬字的自我檢查。


    同學之間有爭辯是正常的,姬長卿鼓勵辯論,甚至親自坐在學生旁邊,為他們當起裁判。


    不以身份權勢論輸贏,唯以理辯明。


    姬長卿是公正的,對於學生也挺和藹的,或許是覺得姬長卿過於和藹,有兩個同學退學了,還有一個同學因辱罵欺淩同窗被開除了。


    十五個人,隻剩下十二人,姬長卿並不擔心,依舊保持著自己的作風,為學子們授課。


    “國之所以治亂者三,殺戮刑罰,不足用也。國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險阻,不足守也。國之所以富貧者五,輕稅租,薄賦斂,不足恃也。治國有三本,而安國有四固,而富國有五事,五事五經也。


    管子這句話意思是:國家之所以治或亂,取決於三個條件,隻有殺戮刑罰是不夠用的。國家之所以安或危,取決於四個條件,隻靠城郭險阻是不能固守的。國家之所以貧或富,取決於五個條件,隻用輕收租稅、薄取賦斂的辦法是靠不住的。這就是說,治理國家有“三本”,安定國家有“四固”,而富國則有“五事”——這五事乃是五項綱領性措施。有哪位同學知道,管子說的五事是哪五事?”


    胡青書起身朝著姬長卿行禮:“迴夫子,管子曰:君之所務者五:一曰:山澤不救於火,草木不植成,國之貧也。二曰:溝瀆不遂於隘,鄣水不安其藏,國之貧也。三曰:桑麻不植於野,五穀不宜其地,國之貧也。四曰:六畜不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不備具,國之貧也。五曰:工事競於刻鏤,女事繁於文章,國之貧也。


    也就是君主必須注意解決的問題有五個:一是山澤不能防止火災,草木不能繁殖成長,國家就會貧窮;二是溝渠不能全線通暢,堤壩中的水漫溢成災,國家就會貧窮,國家就會貧窮;三是田野不發展桑麻,五穀種植沒有因地製宜,國家就會貧窮;四是農家不養六畜,蔬菜瓜果不齊備,國家就會貧窮;’五是工匠追逐刻木樓金,女紅也廣求采花文飾,國家就會貧窮。這就是說,山澤能夠防止火災,草木繁殖成長,國家就會富足。”


    姬長卿連連點頭:“青書答得不錯,管子的意思很明顯,富國的根本在於生產,農者耕其田,水渠通達灌溉農田,桑麻可以富國,國家的富強在於各行其職。管子是一位不可多得賢才,就連聖人也曾讚歎過:‘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可見管子治理內政的才能。


    管子是位不可多得賢才,你們需多多領悟的他思想學說,譬如主張法治,全國上下貴賤都要守法,賞罰功過都要以法辦事。


    他認為國家治理的好與壞,根本在於能否以法治國。管仲非常重視發展經濟,他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就是國家的安定與不安定,百姓的守法與不守法,與經濟發展關係十分密切。


    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貴的地方,如他主張尊重民意,他說“順民心為本”,“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這些都要你們學習,至於如何富國、執行律法,我們接下來再講。


    史記曰: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嚐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嚐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嚐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嚐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任齊相時,對齊國進行改革,一時間齊國國力大增。政事方麵實行國野分治的方法,國都為國,其他地方為野,並劃分各級官員的職權範圍,要求他們兢兢業業,不許荒廢政事,不然處以刑罰。


    兵事方麵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製度。經濟方麵采取通過減少稅收增加人口的措施,從而提高齊國的人口數量。


    對商業特別是鹽商課以重稅,以補足稅收的差異。並實行了糧食,“準平”的政策,避免富人搶奪窮人的糧食。也默認了農民自由買賣糧食及私田的存在。”


    姬長卿一連講五天的管仲改革,針對管仲,姬長卿還查閱史書,列舉了管仲改革之後的齊國變化。


    學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就連胡青書、劉繼等底子好的學子,也被姬長卿這種全新講解角度深深吸引。


    他還第一次這麽清楚了對管仲是改革及其影響有更深刻的了解,並發出了:“管子賢矣,富國強兵,非齊桓而霸之。”


    天聖四年,冬十月,梓州葉落寂靜。


    姬長卿又一次遇見了李君,這一次她攜帶了一名叫胡文好友同來。


    胡文同李君一樣,也是男扮女裝,或許是這個時代對女性有太多束縛了吧,姬長卿與她們相交,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文華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姬子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姬子夢並收藏大宋文華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