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讀了一遍標注為武則天寫的詩,嗯,偈子,對孩子說道:“你知道嗎?很多人傳得玄而又玄,說這幾句是武則天在八十卷《華嚴經》翻譯完成後,武則天題在《華嚴經》上的。說什麽《華嚴經》翻成之後,武則天初閱《華嚴經》時,因體會佛法的高妙稀有,非常歡喜,有感而發,給這個大經題了一首開經偈,這就是我們剛才討論的四句。我不認為是武則天信手而作。”


    “為什麽?”孩子問。


    “武則天很有才華,做事也很果決,還有一些一般人認為的任性。”我說,“但是,作為政治家的她,其實是很沉穩的。這是我對武則天的基本判斷。基於我對她的這些判斷,我相信,武則天不會隨隨便便題寫一個偈子在《華嚴經》上。這個偈子,一定是在此前已經籌謀很久、反複修訂之後的。”


    “怎麽看得出來?”孩子追問。


    “《華嚴經》是這部經書的名字縮寫,這部經的真正名字叫《大方廣佛華嚴經》。”我說,“大,是指範圍,也就是包含的意思。方,是指規矩,也就是軌範的意思。廣,是指程度,也就是周遍的意思。大方廣的意思結合起來,就是總說一心法界的體用,廣大無邊。佛,是證入大方廣無盡法界的人。華嚴二字,華,就是花,是成就萬德圓備這一果體的因行譬喻,也就是對因果關係的譬喻。佛與華嚴結合,就是通過展現因位的各種各樣的行為,用來嚴飾佛果的深義。”


    說到這裏,孩子明白了:“因果,就是因為,所以,《華嚴經》就是一本講因果的經書?”


    我笑了:“對,這個書名的大致含義就是有‘花’這個因才有‘花的果’這個果的含義。”


    因果是佛教很重視的一個概念,《華嚴經》的書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說明這本書很重視的是對世間萬物對立統一這一因果的說明和詮釋。具體到這本書,它的觀點強調,整個世界都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的顯現。為了證明這一點,書中用四法界的理論加以證明。在書中提到了海印三昧,以此描繪描繪圓融無礙的最高界境佛。總體上來說,《華嚴經》重點闡述了法界緣起的世界觀和圓信、圓解、圓行、圓證等頓八佛地的思想。如果拋開它是佛教經典,僅僅從內容組織來看,書從相互對立的矛盾物間可看出其統一性,表述了深刻的哲學思想。


    我讀《華嚴經》還很少,感謝龍泉寺在知道我研究義淨之後,給了我支持。但很慚愧,我現在還沒有很好地領悟其中的深義。


    “我記得你曾經去遊學,遊學的時候去過洛陽?”我問孩子。


    “是的,我們去了龍門石窟。”孩子說,“那裏有很多大佛。”


    “那你一定看過那尊大佛,嗯,盧舍那佛像。”


    “看到了。”孩子說,“那佛像非常莊嚴。”


    “學者研究認為,那尊佛像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來雕鑿的。”我笑著說,“這種可能性確實很大。《金石萃編》卷七十三有一篇文章《奉先寺像龕記》,那篇文章裏對盧舍那大佛的雕鑿起因有記載。鹹亨三年,當時武則天還是皇後,盧舍那大佛開始雕鑿。據說,武則天當時為支持盧舍那大佛的雕鑿,捐助了兩萬貫。”


    “《華嚴經》不是講法身佛毗盧遮那佛,為什麽要講武則天支持盧舍那大佛的雕鑿?”孩子不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遊記:大唐三藏義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麵易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麵易珩並收藏南遊記:大唐三藏義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