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孩子對作品歸屬的態度比較嚴謹,我於是很認真地告訴孩子:“我懷疑,下麵的兩首詩,我認為作者是難以確定的。”


    “哪兩首?”孩子追問。


    “一首是現在所見的傳為義淨所寫的詩。”我將那首詩給孩子拿得近了一些,讓孩子看清楚上麵的字。


    “這首詩很像是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這本書的總結,也很像是對世人的一種勸誡。”我指著上麵的文字,逐一讀著,分析著,“我不願意相信這是義淨的作品,是因為這首作品如果是義淨所寫,那麽,我認為義淨的心境,隻能匹敵一個飽經歲月磨礪的有文化素養的老人。可事實上,義淨是高僧,他的心境當真隻是這種狀態?”


    我不相信。


    “為什麽不能呢?”孩子問。


    “因為,義淨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從小是生活在道教文化濃鬱的家庭中,接受了比較多的道教思想熏陶,尤其對莊子有著較多的理解和認識。這本身就讓義淨在孩提時代,和其他人的狀態不完全一樣。”我分析道,“早慧的義淨,在七歲的時候便進入了土窟寺中修行,跟隨的師父無論是善遇法師還是慧智禪師,都是特別難能可貴的高僧。跟隨在這樣的高僧身邊學習,義淨的思維境界提升應該遠遠超越我們這些在世俗社會中生存和發炸的普通學者。正因為如此,我不認為義淨會這麽寫詩。”


    “那你為什麽會認為是武則天寫的呢?”孩子問道。


    “其實,我說像是武則天寫的,倒不如說,傳為義淨所寫的這首詩,和傳為武則天所寫的另一首詩,屬於同一個目的而創作的。”我說。


    說著,我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詩”,人們習慣將它稱為“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它是什麽意思呀?”孩子問我。


    我很慚愧,知道自己對佛教的理解和認識程度還遠遠不足以讓我特別精準地解釋這一段話的含義,於是,我隻“照本宣科”地進行了一番解釋。


    “無上甚深微妙法”是對佛教經典著作的讚揚,說的是沒有什麽比得上那麽深奧不可測、那麽微妙不可思議的佛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是在提醒所有人,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土難生,隻有有福分的人,生活在人間,才有機會聽聞佛法並修行。


    “我今見聞得受持”是在說,既然人身難得今已得,既然佛法難聞今已聞,那就從現在開始好好地追求與研究佛法,依照佛教的教法奉行與修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是在說,希望能徹底了解如來的真實教理,通過信、解、行、證,趣入佛所教導的真實不虛的意義。


    孩子聽了,拍手說道:“這首比剛才那首還好!”


    我笑了:“是的,這首詩,一千多年來,還沒有能替換掉它的作品。”


    孩子問:“啊?那不是和《沁園春·雪》一樣,他人難以超越?”


    我欣慰地看著孩子:“是的,難以超越,至少至今無人超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遊記:大唐三藏義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麵易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麵易珩並收藏南遊記:大唐三藏義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