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早習以為常
南遊記:大唐三藏義淨傳 作者:笑麵易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天之後。
在唐朝稱為貝州的地界,一條河流在武城一帶形成了人員熙熙攘攘的景象。這條河流很有名,尤其是隋朝,人們對它的開鑿既愛又恨。愛的原因,自然是在鑿通之後,這條河流給武城一帶的百姓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至於恨的原因,終究還是因為對它的開鑿和修整,耗費的精力極大,以至於很多百姓的家庭曾為了它勒緊褲腰帶,甚至為它犧牲了家族成員。
當然了,到了唐朝,人們已漸漸淡忘了那些讓人不愉快的過往,而更享受來自它的便利。這條河,現在人們稱它京杭大運河。在唐朝的時候,往北京的方向還沒有徹底貫通,但已從南一直貫通到了洛陽,還延伸到了涿郡。
義淨的高祖在隋朝的時候,正好在齊郡一帶為官。京杭大運河開鑿的時候,張氏一家敏銳地意識到武城一帶作為運河的交通樞紐地帶,將會逐漸成為繁華富庶的區域,於是,他們家族便以武城為主要的定居點,購置了家族棲息繁衍的土地。
官員最終選擇在自己的為官之地寓居,在古代是比較常見的。義淨的高祖在齊郡為官之後,趕上朝廷的更迭,義淨的祖父一輩和父親一輩並沒有忙不迭地繼續為官,而是選擇了比較輕鬆的方式,一麵在武城一帶不急不忙地經營著,一麵在丙舍一帶建設,確保全家在兵荒馬亂的時節得以家族保全。張氏家族的選擇,從他們的祖先——漢代謀臣張良的時候,已初步確定。
張良是姬姓,在春秋戰國時,他的家族曾經五代相韓,風光無兩。但是在張良還很年輕的時候,韓國決定投降秦國。從此,張良開始了他的俠義行動,在博浪沙伏擊秦始皇,試圖將秦始皇一錘斃命。
可惜,這一計劃失敗了。在逃過圍剿之後,姬公子改名張良,得到了黃石公贈予的《三略》,經過用心研讀,最終選擇跟隨劉邦,幫助劉邦一路謀劃,最終幫助劉邦推翻了暴秦的統治。劉邦曾經感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而張良在漢朝底定天下之後,做出了他“運籌帷幄之中”的最大謀略,他不要求高官厚祿,也不要良田美妾,選擇了一塊貧瘠的土地,保全了張氏家族的發展。
而《三略》更跟隨他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長達千年,到宋朝才被宰相張商英找到,並重新傳播。盡管張良遵照黃石公的要求,沒有將《三略》留給他的後人,但張氏家族遵循張良留下的家訓,天下有道則顯,天下無道則隱,在世事的浮沉中,他們家族總是保持著平穩的發展態勢,不卑不亢地向前邁進。
定居於武城的張氏後人,在隋唐更迭中,他們主動減少了對政治風雲的參與,在武城一帶過著相對平靜的日子。直到義淨出生之後,唐朝也進入了太宗貞觀年間,社會又漸漸安定了,他們才開始了更多的社會交往。
機緣總是這麽巧合,義淨竟然和他的妹妹都被佛門看重,得以成為佛門弟子。看著河流上爭流的舟舸,義淨感慨人生的無常,三十年前的他,大約是無法想象,他竟然會出家為僧吧?
“師父,您到了。”正在義淨感慨之際,舟子恭敬地對義淨說道。
“謝謝您。”義淨付了船費,雙掌合十向舟子表達感激。義淨平時不捉錢,但每次出門在外時,還是會選擇從眾,帶一點點錢以備不時之需。這一做法,他是跟善遇法師學的。善遇法師曾經許願每天舍三文錢周濟窮苦,義淨沒有這麽做,畢竟,每天三文錢不是義淨現在能夠做到的事。但義淨堅持,平時不捉錢,是為了克服自己的物質欲望,而出門帶一點錢,則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隨緣周濟窮苦,並讓自己能夠支付該給他人的酬勞。
“師父,您是大善人啊,願佛祖保佑。”舟子接過錢,感謝了一句。義淨沒有多說什麽,他和他的師父善遇法師、慧智禪師以及他的師兄弟們都已習慣了。他們所在的土窟寺一部分僧人常常周濟貧苦,習以為常。
剛剛走出渡頭,義淨迎頭遇見了一位前幾天剛剛遇到的居士。當時,義淨剛剛從西安迴來,前去土窟寺拜見師父慧智禪師。僧人四處掛單學習是常事,但也不是所有的僧人都有能力到處行走。義淨也是在慧智禪師的指導下,精研了當時他所能了解到的各種佛教戒律知識五年,能將佛教戒律的知識有條理地講述並分析之後,慧智禪師才允許他逐漸增加了外出遊曆的時間。
這一次迴到土窟寺,義淨就向慧智禪師詳細匯報了他前往西安遇到處一法師等人,大家都很想去印度求法的事情。義淨的眼裏充滿了對西行求法的渴望,但他也深知,師父慧智禪師的身體雖然硬朗,卻也已經到了五六十歲的高齡,如果不能在身邊奉養,等他迴國的時候,可能已不能再見到師父。更何況,前往印度一路上的兇險很多,能不能再次迴到國內,還是一個問題。為此,義淨慎重向師父提出了自己的各種考慮,希望聽從師父的意見。慧智禪師給了他一些建議,讓義淨自己考慮。由於這一次義淨離開土窟寺的時間較長,靈岩寺等寺廟都希望義淨在迴到土窟寺之後,能夠前去靈岩寺等地,將行走各地所學進行分享。所以,義淨剛從長安迴來,就匆匆去了靈岩寺。
“師父,前幾天您才從西京長安迴來,這次去靈岩寺等古刹怎麽沒有多待一些日子呀?”
“嗯,這一次有不少事情,做完事情就立即迴來了,找師父有要事。”
“師父大恩!看來,這一次您去長安收獲很大呢。”
“是的,收獲很大。確切來說,這次去靈岩寺,我的收獲也許更大。”義淨微笑合十。如果說前幾天他還在猶豫是不是要奉養師父,等師父圓寂之後再像法顯那樣在年長的時候再出發,在靈岩寺摩頂翠柏的時候,他的心終於不再拘束於這件事了。他恨不得馬上去告訴師父,他已經定下了心意,他不再等了。
“真羨慕您,義淨師。”那位居士看著神采飛揚的義淨,由衷讚歎道。“看來您很忙,就不叨擾了。再空幾天,我約幾位居士一起,前去土窟寺聆聽師父們的教導。”
義淨也不多說,雙手合十迴禮,匆忙向一個寺廟趕去。寺廟並不算大,但很莊嚴。盡管已是初冬,土窟寺裏香火依舊嫋嫋,與靈岩寺不相上下。倒不是土窟寺和靈岩寺一樣有名望,正是因為土窟寺占著一個特別好的地理優勢,土窟寺處於富庶的鄉野地帶,人員稠密,普通百姓沒有那麽多時間花一兩天時間去靈岩寺之類的名刹進香,遇到尋常事情,便會就近在土窟寺裏進香許願。善遇法師和慧智禪師因為自己的親人主要生活在德州和貝州,在神通寺學成之後,就選擇在土窟寺裏長期住了下來。義淨進土窟寺當小沙彌的時候,便跟在善遇法師的身邊,得到善遇法師的親自教導。現在,善遇法師雖然已經圓寂二十餘年,但他依舊跟著慧智禪師學習,一步一步成長著,對慧智禪師有著和善遇法師一樣的敬重。
“師父,您迴來了?!”
“師父,您迴來了?!”
剛進土窟寺,無論是善男信女還是修行居士,都主動向義淨打著招唿。土窟寺裏的僧人並不多,有名望的僧人也不多,很多人甚至對義淨是不是在寺廟內都很清楚。無論他們是以為義淨剛剛從長安迴來,還是真的知道義淨剛剛從靈岩寺迴來,他們都在問訊時不止一聲“師父”,而加上“您迴來了?!”以表達親切。對他們來說,他們又將有精神上的盛宴了。以前,每次義淨遊方歸來,都能給他們帶來很多精彩的故事,更有滌蕩靈魂的思想,這一次,他們中顯然又有人開始期待了。
在唐朝稱為貝州的地界,一條河流在武城一帶形成了人員熙熙攘攘的景象。這條河流很有名,尤其是隋朝,人們對它的開鑿既愛又恨。愛的原因,自然是在鑿通之後,這條河流給武城一帶的百姓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至於恨的原因,終究還是因為對它的開鑿和修整,耗費的精力極大,以至於很多百姓的家庭曾為了它勒緊褲腰帶,甚至為它犧牲了家族成員。
當然了,到了唐朝,人們已漸漸淡忘了那些讓人不愉快的過往,而更享受來自它的便利。這條河,現在人們稱它京杭大運河。在唐朝的時候,往北京的方向還沒有徹底貫通,但已從南一直貫通到了洛陽,還延伸到了涿郡。
義淨的高祖在隋朝的時候,正好在齊郡一帶為官。京杭大運河開鑿的時候,張氏一家敏銳地意識到武城一帶作為運河的交通樞紐地帶,將會逐漸成為繁華富庶的區域,於是,他們家族便以武城為主要的定居點,購置了家族棲息繁衍的土地。
官員最終選擇在自己的為官之地寓居,在古代是比較常見的。義淨的高祖在齊郡為官之後,趕上朝廷的更迭,義淨的祖父一輩和父親一輩並沒有忙不迭地繼續為官,而是選擇了比較輕鬆的方式,一麵在武城一帶不急不忙地經營著,一麵在丙舍一帶建設,確保全家在兵荒馬亂的時節得以家族保全。張氏家族的選擇,從他們的祖先——漢代謀臣張良的時候,已初步確定。
張良是姬姓,在春秋戰國時,他的家族曾經五代相韓,風光無兩。但是在張良還很年輕的時候,韓國決定投降秦國。從此,張良開始了他的俠義行動,在博浪沙伏擊秦始皇,試圖將秦始皇一錘斃命。
可惜,這一計劃失敗了。在逃過圍剿之後,姬公子改名張良,得到了黃石公贈予的《三略》,經過用心研讀,最終選擇跟隨劉邦,幫助劉邦一路謀劃,最終幫助劉邦推翻了暴秦的統治。劉邦曾經感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而張良在漢朝底定天下之後,做出了他“運籌帷幄之中”的最大謀略,他不要求高官厚祿,也不要良田美妾,選擇了一塊貧瘠的土地,保全了張氏家族的發展。
而《三略》更跟隨他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長達千年,到宋朝才被宰相張商英找到,並重新傳播。盡管張良遵照黃石公的要求,沒有將《三略》留給他的後人,但張氏家族遵循張良留下的家訓,天下有道則顯,天下無道則隱,在世事的浮沉中,他們家族總是保持著平穩的發展態勢,不卑不亢地向前邁進。
定居於武城的張氏後人,在隋唐更迭中,他們主動減少了對政治風雲的參與,在武城一帶過著相對平靜的日子。直到義淨出生之後,唐朝也進入了太宗貞觀年間,社會又漸漸安定了,他們才開始了更多的社會交往。
機緣總是這麽巧合,義淨竟然和他的妹妹都被佛門看重,得以成為佛門弟子。看著河流上爭流的舟舸,義淨感慨人生的無常,三十年前的他,大約是無法想象,他竟然會出家為僧吧?
“師父,您到了。”正在義淨感慨之際,舟子恭敬地對義淨說道。
“謝謝您。”義淨付了船費,雙掌合十向舟子表達感激。義淨平時不捉錢,但每次出門在外時,還是會選擇從眾,帶一點點錢以備不時之需。這一做法,他是跟善遇法師學的。善遇法師曾經許願每天舍三文錢周濟窮苦,義淨沒有這麽做,畢竟,每天三文錢不是義淨現在能夠做到的事。但義淨堅持,平時不捉錢,是為了克服自己的物質欲望,而出門帶一點錢,則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隨緣周濟窮苦,並讓自己能夠支付該給他人的酬勞。
“師父,您是大善人啊,願佛祖保佑。”舟子接過錢,感謝了一句。義淨沒有多說什麽,他和他的師父善遇法師、慧智禪師以及他的師兄弟們都已習慣了。他們所在的土窟寺一部分僧人常常周濟貧苦,習以為常。
剛剛走出渡頭,義淨迎頭遇見了一位前幾天剛剛遇到的居士。當時,義淨剛剛從西安迴來,前去土窟寺拜見師父慧智禪師。僧人四處掛單學習是常事,但也不是所有的僧人都有能力到處行走。義淨也是在慧智禪師的指導下,精研了當時他所能了解到的各種佛教戒律知識五年,能將佛教戒律的知識有條理地講述並分析之後,慧智禪師才允許他逐漸增加了外出遊曆的時間。
這一次迴到土窟寺,義淨就向慧智禪師詳細匯報了他前往西安遇到處一法師等人,大家都很想去印度求法的事情。義淨的眼裏充滿了對西行求法的渴望,但他也深知,師父慧智禪師的身體雖然硬朗,卻也已經到了五六十歲的高齡,如果不能在身邊奉養,等他迴國的時候,可能已不能再見到師父。更何況,前往印度一路上的兇險很多,能不能再次迴到國內,還是一個問題。為此,義淨慎重向師父提出了自己的各種考慮,希望聽從師父的意見。慧智禪師給了他一些建議,讓義淨自己考慮。由於這一次義淨離開土窟寺的時間較長,靈岩寺等寺廟都希望義淨在迴到土窟寺之後,能夠前去靈岩寺等地,將行走各地所學進行分享。所以,義淨剛從長安迴來,就匆匆去了靈岩寺。
“師父,前幾天您才從西京長安迴來,這次去靈岩寺等古刹怎麽沒有多待一些日子呀?”
“嗯,這一次有不少事情,做完事情就立即迴來了,找師父有要事。”
“師父大恩!看來,這一次您去長安收獲很大呢。”
“是的,收獲很大。確切來說,這次去靈岩寺,我的收獲也許更大。”義淨微笑合十。如果說前幾天他還在猶豫是不是要奉養師父,等師父圓寂之後再像法顯那樣在年長的時候再出發,在靈岩寺摩頂翠柏的時候,他的心終於不再拘束於這件事了。他恨不得馬上去告訴師父,他已經定下了心意,他不再等了。
“真羨慕您,義淨師。”那位居士看著神采飛揚的義淨,由衷讚歎道。“看來您很忙,就不叨擾了。再空幾天,我約幾位居士一起,前去土窟寺聆聽師父們的教導。”
義淨也不多說,雙手合十迴禮,匆忙向一個寺廟趕去。寺廟並不算大,但很莊嚴。盡管已是初冬,土窟寺裏香火依舊嫋嫋,與靈岩寺不相上下。倒不是土窟寺和靈岩寺一樣有名望,正是因為土窟寺占著一個特別好的地理優勢,土窟寺處於富庶的鄉野地帶,人員稠密,普通百姓沒有那麽多時間花一兩天時間去靈岩寺之類的名刹進香,遇到尋常事情,便會就近在土窟寺裏進香許願。善遇法師和慧智禪師因為自己的親人主要生活在德州和貝州,在神通寺學成之後,就選擇在土窟寺裏長期住了下來。義淨進土窟寺當小沙彌的時候,便跟在善遇法師的身邊,得到善遇法師的親自教導。現在,善遇法師雖然已經圓寂二十餘年,但他依舊跟著慧智禪師學習,一步一步成長著,對慧智禪師有著和善遇法師一樣的敬重。
“師父,您迴來了?!”
“師父,您迴來了?!”
剛進土窟寺,無論是善男信女還是修行居士,都主動向義淨打著招唿。土窟寺裏的僧人並不多,有名望的僧人也不多,很多人甚至對義淨是不是在寺廟內都很清楚。無論他們是以為義淨剛剛從長安迴來,還是真的知道義淨剛剛從靈岩寺迴來,他們都在問訊時不止一聲“師父”,而加上“您迴來了?!”以表達親切。對他們來說,他們又將有精神上的盛宴了。以前,每次義淨遊方歸來,都能給他們帶來很多精彩的故事,更有滌蕩靈魂的思想,這一次,他們中顯然又有人開始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