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太穀學派雖然在組織形式上解散了,但是學派的傳承卻沒有斷絕,近年來學術界對他的研究也逐漸多了起來,其中的原因自然就是周太穀的聖學或聖功有值得學、值得研究的地方。下麵就簡單講一個大概,道友們有個印象就好。


    周太穀的聖功,實際上是以易為宗,以儒學為主體,兼攝佛道,見性養命的三教合一的思想具現,門內的弟子自稱聖功弟子。


    具體講什麽是聖功呢?


    易經的蒙卦說“蒙以養正,聖功也”,蒙卦是萬物還未生發的狀態,所以有開蒙一說,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是一種至純至圓的,還未受後天汙染的性的境界,周太穀說這就是天性。這個天性是在命和身裏麵,所以二者缺一不可,性又有著自己的性質,周太穀稱之為“合德”,“合德為性”,也就是說性是符合天道的,他進一步用易經裏的艮和兌二卦加以解釋:“天之賦我曰命,父母賦我曰身,合德曰性。合德者,艮也。其分道者,則兌也。”


    什麽意思呢?艮兌二卦分別生成鹹卦和損卦,兌上艮下是澤山鹹,艮上兌下是山澤損,鹹卦有虛懷若穀的意思,損卦有防小人的意思,這樣就和內聖外王聯係了起來。從無染的蒙卦,推出人的本性,又引出“分道曰情”,情這個字是從性中來,是性之所感,也是有順天合德的意思。


    儒家的經典有內外兩層,就是常說的內聖外王,內聖是修身養性,外王雖然是政治倫理,但同樣是修身的指南,所以內聖和外王本來就是一迴事,這就是周太穀悟到的聖學,是太穀學派的聖功。


    聖功就是要從以性養正,從修誠開始,七情六欲和五髒相通的理論,調養身心要“一心清靜,寡欲少貪”,實際上這就是天人合一。


    從周太穀的遺著中可以看出來,他的學問裏有易學,什麽河圖、象數,他還非常推崇宋明理學,什麽程、朱、陸,還精通佛、道,所以,太穀學派是綜合三教,當然比較多的還是對道教的引入,形成的一個儒家學派。


    因為太穀學派的內部文獻不好找,所以早期的學者大多試圖通過研究太穀學派重要的傳人來研究學派的思想,比如劉鶚、李光炘、張積中和黃葆年等。劉鶚就明確表達過三教合一的思想,李光炘、張積中、黃葆年等也都有類似的說法,可見三教合一的思想是太穀學派所接受的。


    李光炘在南方傳道,對佛學文化吸收了很多,甚至對某些思想加以改變,另立新說,比如正法眼藏、根塵、果報等等,甚至還重新定義阿彌陀佛,說這就是三教一家的意思。李光炘對周太穀的聖功之學進行過總結,說佛道傳承不絕,代有聖賢,今天有龍門派和念佛宗(淨土宗),師傅則在佛道二教的基礎上創立了聖功,聖功就是脫胎於佛道二教的,所以理學家說佛、道是異端是不對滴。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李光炘深入研究後,提出了用道教的“心息相依”,佛教的“轉識成智”來完善聖功。


    心息相依前麵講到過,是南宗的秘法,李光炘研究出了一套修煉功法並傳給弟子,按他的功法修煉就能夠“心息相依,真不死也”。近年來做相關研究的學者非常多,有興趣的道友可以找找相關資料看一看。據說李光炘和張積中以易經為基礎,還開創過一套“目誠”的修煉功法,教給弟子們修煉,據說可以成仙。


    轉識成智則屬於大乘佛教的內容,個人對這些完全是外行白,隻是知道大概就是通過修行禪觀把八識變成四智的意思。八識道友們都知道,其中眼、耳、鼻、舌、身轉化為成所作智,意識轉化為妙觀察識,末那識轉化為平等性智,阿賴耶識轉化為大圓鏡智,這就是八識對應的四智。不過李光炘是從禪宗的見性成佛的角度來分析轉識成智的,而且很巧妙地把定慧不二、直指人心和道教的心息相依聯係了起來。


    張積中對佛學思想研究更多一些,比如六妙門、六根清淨等等,對佛學思想有更多的新見解,他吸收進太穀學派中的佛學思想就更多一些。


    同樣,蔣文田、黃葆年和劉鶚等人,同樣對佛學思想有所吸收,並有新的理解,就不一一講了。對了,劉大紳還在易學體係上進一步對儒道同源加以了分析,繆篆也在這方麵有所研究。有意思的是,繆篆和鍾泰有一個觀點,說莊子的學問出自顏迴,就是“莊子儒門說”,顯然是在儒道同源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總體看,雖然太穀學派是以儒為主,但把佛、道的地位抬得也相當高,甚至用同等的高度來對待。


    最後總結一下太穀學派的性質問題。


    因為太穀學派的大師們的學問是相當高的,內部用的教材又不排斥佛、道,所以自然會引起腐儒的針對,甚至被冠以邪教的名稱。另外,因為在講學時大多是不對外的,師傅帶徒弟,心口相傳,很多東西是不落實到紙麵上的,學生學的時候自然感覺這是秘法,外人聽說後也會有一種神秘感,這是什麽性質,明顯宗教色彩嘛。


    那麽太穀學派是一個教派嗎?


    首先,無論真假,周太穀早期確是帶有道教色彩的,他學過道,還在廬山悟道,黃葆年就說“太穀掛術士牌子”,所以難怪內部、外部人都感覺這個學派有點神秘了。


    太穀學派的成員是以士人為主,師徒、親戚、朋友等各種關係把他們聯係過來,這也是一個特點。三一教、槐軒學派和太穀學派一樣,都是以士人為核心的組織。按理說這麽一個以士人為主體的學派,以儒學思想為基礎,言必孔孟的,就因為老大不像個教書先生,更像是個道士,教內弟子學的東西除了四書五經以外,還有靜養、內丹術等。悄悄告訴大家,太穀學派是奉“太虛大辰大天尊”為至高神,還有一種稱為俎豆的儀式,逢年過節的拜神儀式也基本上套用道教的齋醮套路,所以他們內部的確是有宗教色彩。


    另外,太穀學派在內部搞了兩個並列的宗教係統,一個是尊大虛大辰大天尊為最高領導,下設大陰天尊、大陽天尊、眾星星主天尊、列宿宿主天尊;另一個是尊大社後土大神後為老大,與大虛大辰大天尊並列,下麵則設了雷電神後、風雲神後、雨露神後、稼穡神後。從性別上看,這二套班子是男女分治的,門內有特殊的參拜程序。


    這套東西後來被張積中發揚光大,並和聖功聯係起來,使門人的凝聚力極高,所以黃崖教匪案中兩千多門徒無一投降,或被殺或自焚,足見這套係統的效力,顯然是宗教性質了。張積中死後,李光炘對於道教的引入更加謹慎,避免再次引起官府的注意,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太穀學派對道教對宗教就開始排斥了。


    黃葆年是把太穀學派發展到頂峰的一位,管理了上萬名門徒,在他改造的體係裏,道祖是老大,下麵有帝君、聖帝,道教色彩更加濃厚,所以說,太穀學派一直就是有著明顯的道教組織的色彩。正因為太穀學派的這些特點,過去曾經有大成教、泰州教這類叫法,學者們稱他是具有道教色彩的學術型的民間宗教團體。


    為什麽要搞這些宗教性質的東西呢?和劉門一樣,太穀學派同時也希望借助宗教的力量來加強學派的組織建設,提高學派的凝聚力,特別是經過檢驗好效果那麽好。劉門雖然也有把儒家文化宗教化的做法,也組織法言壇搞道教的儀式,但是劉門總體上還是保持了開放的特點,內部也沒有強力的組織管理體係,也就是說劉家人並沒有站在強勢領導人的位置上。但是太穀學派則有儒家文獻宗教化的改造行為,組織體係也是一種半秘密性的,領導層的掌控力度相對更強,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推行他們的思想,所以說太穀學派是有明顯的教團色彩的組織。


    下麵再簡單講一講劉鶚。他是光緒六年(1880年)成為李龍川入室弟子的,當時隻有24歲,是最年輕的小師弟,為此還刻了個“如來最小弟子”的印章。當時劉鶚和師兄黃葆年二人極受李龍川重視,說他們的學問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境界,“將來天下,二巳傳道”,二巳就是說的他們二人,因為劉鶚生於鹹豐七年,丁巳,黃葆年生於道光二十五年,乙巳,二位都屬蛇。


    劉鶚的兒子劉大紳曾說過,要想看明白《老殘遊記》,必須先知道老爸的學問從哪來的,意思很明顯,你得知道太穀學派。魯迅也說過,劉鶚的信仰就體現在這部書裏麵,意思就是說《老殘遊記》事實上是太穀學派的傳道書,為什麽這麽說?道友們要先知道劉鶚為什麽寫這部遊記。


    劉鶚在上海參加完聚會以後,他和毛慶藩二人被分配了什麽工作?解決歸群草堂經費的重任,同時還負責出版工作,就是財務和宣傳。他先把上海聚會時的情景用畫記錄下來,出版了一套愚園雅集圖,接著又開始對周太穀、李光炘等人的遺作整理,《老殘遊記》就是在那時開始動筆的。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用通俗一些的方法講一講學派的事情,特別是黃崖山慘劇,說一說太穀學派的一些秘密,包括聖功、倫理、政治觀等都可以從《老殘遊記》中看得到,所以才說它是太穀學派傳道書。


    通過《老殘遊記》,還可以了解一些太穀學派其他方麵的東西。比如劉鶚曾經給黃葆年寫過一封信,裏麵說過這樣一句話:“聖功大綱,不外教養兩途,公以教天下為己任,弟以養天下為己任”,聖功大綱是什麽,自然就是太穀學派的理論思想,所以劉大紳說老爸自從跟隨李龍川學習開始,就立誌養天下。如何養?


    大概可以總結出兩點,其一是河工。劉鶚的父親劉成忠長期奮鬥在河南治河一線,所以劉鶚對於治河也很內行。光緒十四年鄭州黃河決口時,劉鶚就給當時的河督吳大澂獻過治水妙計。此後,劉鶚在長期的治河工作中成績非常突出,而且還寫過很多治河方麵的文章,所以《老殘遊記》中的老殘其實就是他的原型。


    第二是行醫。周太穀就是岐黃高手,張積中醫術也高,一脈相承下來劉鶚醫術自然也不低,還寫過不少醫書。老殘是個郞中,這是最直接有效的養天下的職業。


    太穀學派是支持男女平等,學派內有很多女弟子,甚至一點都不歧視娼妓。李川龍說“遊燕可以怡性情”,這一點李龍川傳給了劉鶚,包括他的與娼妓交往還可以陶冶性情的觀點,於是劉鶚也“片歌酒高明,擁妓飛車”,還專門寫過一首去紅燈區的詩《新橋地遊》:


    征歌選舞酒亭中,


    真個銷魂別有宮。


    參透禪宗歡喜法,


    春宵二十五圓通。


    這種男女平等,不歧視娼妓的風氣在《老殘遊記》中也有體現。裏麵有一個逸雲尼姑,是位很複雜的人物,自幼在泰山鬥姆宮修行,還信奉道教,視佛家的邪淫之戒為無物,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劉鶚說逸雲是空穀幽蘭,如蓮花一般出汙泥而不染,這和當時整個社會的啟蒙思潮的影響日深有一定的關係,所以說,逸雲的愛情觀和太穀學派的思想有著深刻的淵源,成為劉鶚的女性觀、愛情觀的一個載體,也是太穀學派的一種承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