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丹也叫凝結聖胎或外藥了命,此時已經可以感受到先天一氣了,所以是一種本質上的等階的提升和升華,就和修真小說裏麵那種跨了大境界的升級,各種屬性值不僅有飛躍性的提升,而且會發生一些質的變化。


    因為下一階段叫大丹,所以劉一明又把還丹稱為小還丹,當然小不是大小的小,而是指“僅還其元”。什麽意思呢,就是恢複人的本原,就是恢複原來耗損的精氣神。為什麽叫“僅還”呢,因為恢複了,但隻是恢複,還沒有經過煆燒,還沒有真正屬於自己,所以還是很容易再耗損掉的意思。


    要接觸到先天一氣,劉一明的功夫叫得竅,當然和傳統的玄關一竅不一樣,他不認為身體的某個地方才是竅,這樣就有一個問題了,以前給一個具體的或者大概的位置,還可以往那使勁,下功夫去感受,現在沒有具體位置了,那怎麽修煉。劉一明講,你隻要靜坐,功夫到了自然就會進入一種恍惚杳冥的狀態中,精神虛靜而不會分散,當然他還有一些具體的功夫的,這裏不多講。總之當達到某一個點以後,自然就會與先天一氣交通,接下來用十二消息卦中的前六卦下功夫,從複卦到純陽的乾卦,六陽全複,五元用事,聖胎就結了。


    還丹隻是恢複了耗損,所以到了大丹階段就要加以溫養了,經過溫養後的聖胎不但堅固了,更重要的是最終要擺脫肉體,“迸出法身”,此時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因為沒有了肉體的限製,所以此時就跳出了五行,不在輪迴中了。


    簡單分的話,這一階段可以分為溫養和迸出法身兩步,還丹時進陽火得到純陽之體,而這一步就是要退陰符,用的是十二消息卦的後六卦,從一陰生的垢卦到純陰坤卦,實際上就是用真陰保真陽的功夫,純陽的東西當然不能用陽火溫養了,所以這一步是用的退陰符的功夫。


    經過大丹階段後,對先天一氣的感覺就非常直觀了,達到了一定的融合程度,與先天一氣的那種隔膜變弱直到完全消泯,“十月胎圓,乃神全氣足,根塵拔去,客氣消化,陰盡陽純之象”。


    劉一明說,這一階段會有一種混沌七日、百脈皆息、萬慮俱寂的假死現象,所以是一個大關口,不注意就真完了,挺過去了,就可以功力大進,聖胎就可以迸出了。這個聖胎,劉一明又稱它為嬰兒,當然這是丹道裏的說法,並非如同現代修真小說裏那種元嬰,而是種法身,相對於肉身來說的。


    此時,法身與先天一氣就沒有一點隔閡了,而先天一氣又是宇宙的本原,可以說就是宇宙本身,無處不在,所以此時的境界就很玄妙了,沒有了肉身的限製,達到了一種虛空的境界,實際上是完成了性命雙修的了命的功夫。同時,又因為是一種虛空的境界,所以又是了性功夫開始。


    最後,劉一明講的這個子又生孫的境界,感覺他自己也沒有底氣,應該是自己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或者幹脆腦洞還沒有開放到那個程度,所以講得比較少。當然,也明確指出,這是完全修完了性的功夫以後,是一種完全針對法身的修煉,如果簡單說,大概就是要和先天一氣進一步融合,體會宇宙生化的本原,是傳統內丹學中的與道合真吧。表現的話,應該是身就是宇宙,身就是道,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總之超越了人的想象的一種生命層次吧。


    有了自己完善的內丹修煉體係後,劉一明進一步對外丹等進行了批判,比如外丹,在清朝早已證實了很多礦物是有毒的,泥水丹法的房中術更是否定。其他的如清修派、禪宗等等存在的問題都有涉及,就不一一列舉了。


    劉一明的內丹理論引入了大量的易學方麵的東西,特別是他在構建整套修煉體係中,對“中”、“時”和“逆”有自己的一套解釋,比如“中”就是後天所損耗的那部分,也是後天返先天要解決的逆的可行性,至於“時”則更多的是用卦爻來和火候相配合的運用。深層次的東西這裏不講了,想了解劉一明在易學方麵的成就,可以看看他的《周易闡真》。


    修煉方麵,劉一明對傳統的煉精化氣那幾步功法加以改造,在《修真後辨》中列出了修煉十八招,在《金丹四百字解》中總結了二十四訣,在《修真九要》中又搞了個九步功法,這是他在研究和理解微觀和宏觀的煉養的基礎上的體會,後人歸納總結為四大階段:煉己築基、凝結聖胎、沐浴溫養、脫胎出神。


    煉己就是築基,屬於心性修煉,目的就是消滅心中的欲望,堅定修道的信念,“修行煉己最為先,絕欲忘情卻萬緣,六賊三彭皆剪滅,幹幹淨淨一丹田。”


    聖胎實際上是無形的,無識無知的,是一點真靈凝而不散。通過陽長陰逍遙,攢族五行,陰陽混合,渾然一氣等功夫,使意念不斷鍛煉加強,由霧丹轉化為氣丹,最後達到凝結不散的狀態。


    沐浴是為了洗心滌慮,溫養是為了進一步消除殘存的陰氣,達到神氣不離,抱元守一的境界,此時意識呈團狀,就是金丹,意念引導進黃庭溫養。


    脫胎則是用虛無真性培養聖胎,成神前後是有有之法和無為之法,即了命和了性兩個階段後,法身和色身可以分開,達到合道的境界。後麵的三年乳哺、九年麵壁和前麵的就一樣了。


    以道為本原,結合儒、釋,以三教同源發展了自己的丹道。劉一明認為,人的本性、天性是天定的,從孕育而生,就受到虛無中的先天祖氣影響,這種先天祖氣是至純至善的,這就是所謂的天賦之性、真如之性。但人一出生,開始唿吸開始,就受到了後天的汙濁之氣影響而變得邪惡了。那麽隻有不斷的行善才能避免受這種侵染。


    修持方麵,則同樣受封建社會的影響,提倡綱常倫理,當然這也是北宗全真教的修性功法。


    由此,劉一明的三教合一,三教相通,兼而用之方可成聖。這當然也是繼承自王重陽的三教合一的思想。他的《三教辨》中有言“儒即是道,道即儒,儒外無道,道外無儒”。


    三教合一其實不用講太多,劉一明自然也是支持這一觀點的,開始龕穀老人就讓他迴去細讀百家經書,特別是《論語》。悟通金丹大道以後,“混俗和光”,一直在世俗行醫,到興隆山後更是與各地信眾一起修複各處建築。


    隨便舉一個例子,他所說的先天一氣,在他看來就是周易裏麵的太極,也是儒家所說的“中”,老子所說的“道”,佛教所說的“虛中”,執中、守中、虛中,這個中字就是三教聖人的心法,所以性命雙修,萬千大道歸根到底就是這個中字。


    再比如他給五行加入了五德屬性,就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這五元五德渾淪一氣,生於先天,發於後天。


    再如他說人的魂是曆劫輪迴的,就像種子一樣,這一思想和佛教的阿賴耶識相似,累世的曆劫信息得以保存。


    當然,再展開講又涉及了本體論等深層次的理論了,三教都是在走一條窮理盡性之路,最終至於命的過程中,側重不同罷了。前麵講過,儒家走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存心養性;佛教的虛中則有中觀的特點,明心見性,緣起性空嘛;道教的守中則視作了本體,強調這是人生而帶來的先天屬性,是修真煉性。劉一明則認為中就是至無中含有至無,至虛中含有至實,生生才是重點,從而構成他的宇宙觀的核心。這個話題,劉一明講得很多,也很深入,特別是利用了易學的內容,融入了儒家和佛教一些思想,既是三教合一的體現,也是他在內丹學方麵的一種解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