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講過,在《七劍下天山》中,傅山扮演了一位武功絕頂的大高手,現實中他確實是有功夫在身的。他的一些詩中有對自己武學的描寫,比如“劍術惜其疏”,“盤根礪吾劍,金鐵滿山鳴”等,顯然是對自己的武力值很有信心的樣子。


    1984年,在山西靈石縣發現了一本名為《傅山拳法》的拳譜,經過專家們反複鑒定後確定作者是傅山。《石膏山誌》中也有一些記載,清順治四年(1陸47年)春,傅山和兒子傅眉到山西靈石縣天空寺給寺裏的和尚演示了打坐和五禽戲,主持道成法師說什麽也要請傅山把這兩手功夫教給他。此後,道成勤奮修練,學成後又傳授給了寺內和尚以及當地名士吳成光,從此天空寺在江湖中的地位有了顯著提升。通過這些材料,能夠證明傅山確實是身具不凡的功夫的。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與其相依為命的愛子傅眉竟然先他而逝,令78歲的傅山痛徹心脾,兒子死後的那幾個月,也是他臨終前的幾個月中,他寫下了十幾首思念兒子的哭詩。山西博物院和台灣石頭書屋各收藏著一份稿本,其中山西的這個版本筆跡潦草,塗改嚴重,極可能是最原始的初稿。


    最終,因為實在是經受不住晚年喪子的巨大悲痛和打擊,傅山在四個月後也溘然辭世。下葬時,仍然身穿朱衣,遠近有數千人參加了他的葬禮。


    有學者考證傅山死於哪裏,葬於哪裏,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基本上也能夠確定是在老家西村。


    傅山晚年迴到老家西村還是可以找到一些證據的,至今西村的關帝廟裏還有他當時寫在橫梁上的文字真跡。雖然有些地方有破損,基本上可以辨認出是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初三所題,六月十二日時他便去世了,由此大概可以斷定傅山是在西村老家過世的。


    傅山死後埋骨在哪裏至今還沒有定論,按他自己的記載,1陸41年把父親的墳遷到了西山馬頭水,由《陽曲縣誌》考試他母親的葬禮也非常隆重,應該是與父親合葬,所以他父親開始的祖墳地應該就是西山馬頭水,按道理說,他的墓址也應在父母邊上。


    另外傅山還有一首《青羊庵》五言律詩:


    畢竟吾庵好,三年忙一來。


    七鬆盟舊矣,二友快相隨。


    吾骨何方葬,吾魂猶當歸。


    先人塋已近,死後得依依。


    通過這首詩,大概也可以推斷傅山是葬在了父母身邊了。


    傅山是個相當博學的大能人,很多方麵的成就非凡,比較接地氣的主要有醫術、書法、繪畫等,再加上他的品行高潔,在江湖中享有很高的聲望,留下了數之不盡的傳說。


    自清以來,傅山就有無數的粉絲,對他的稱讚也都如長江黃河,“大河以北,莫能窺其藩者”,“度越人人而自為宗派”,都是對他的博學表達敬仰,經過曆代的總結,最後學術界給傅山兩個字的評價“古”和“奇”。


    傅山尤其喜好老莊,“尤重於老莊與淮南”,還有陳摶,有時間他就會披閱道藏,注解最多的是老、莊、管子、淮南子等。


    宗教方麵,他不但對儒釋道有著深入研究,同時對天主教、伊斯蘭教都有所研究,這和地方深厚的宗教氛圍有關,同時也和他的宗族、特別是家庭影響有關。雖然說傅山是道士,但也崇奉佛教,研究得並不比道教少。


    隨便舉個例子,現存傅山的書法作品中,有不少抄寫、批注的佛經,包括《金光明經》《金剛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心經》等,另外還曾兩次用小楷抄寫《金剛經》。從他的一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對這些佛經非常重視,所以不難推斷出他的佛教信仰。不過這裏不講佛教方麵的信仰,有興趣的道友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目前,傅山的作品基本上都收錄在《傅山全書》中,現在我們看到的版本是在清代的《霜紅龕集》的基礎上整理而來的,裏麵的內容都是經過鑒定確為傅山所作的。後來又有一個版本,整理的原則就是盡可能多的收錄,當然也是要經得起推敲的作品了。


    在這些文字材料中,傅山的內丹理論並不成體係,但是也可以總結出他的性命雙修的內丹理論。其中有一段“先後陰陽之用”,講了他對內丹本質的認識,大概意思把任督二脈、五關、五髒等都分了陰陽,然後進一步講先天的陰以後天的陽為用,先天的陽以後天的陰為用,這就是先後陰陽之用的意思。接著進一步推出了水火互藏之妙,先天之水藏於後天之火中,先天之火藏於後天之水中,實際上就是在講坎中真陽和離中真陰,內丹中就是腎水中藏真火,心火中藏真精。


    對於精、氣、神,傅山認為這些全是藥物,通過調息完成采藥煉藥,結合自己的醫術,傅山進一步研究了服氣養生的方法。


    傅山的先性後命,並且和醫術相結合的內丹思想,重視世俗化和封建倫理,諸如忠孝觀念,感覺這些對於修煉是有積極作用的,是比較符合全真一脈的特點。


    傅山還有一個理論,“身是命之所依”,一個人的生命是由肉身和精氣組成的。傅山通過長期的醫學實踐和研究發現,相對來說,精氣比肉身更容易損耗,這就是他的形神觀。


    傅山的形神觀脫胎於稷下學派,是以元氣為基礎構建起來的宇宙觀。再往上溯源的話,他的理論可以從老子、莊子和管子的思想中找到支持,他曾經說過:“我本徒慕老莊”、“老夫學老莊者也”。


    傅山說,我所認識的宇宙裏是沒有造物主的,也沒有神仙主宰,萬物運轉那是自然之道,而非人力或神力所能控製的。當然,從哲學上證明或否定這一觀點又是個大話題了,傅山簡單的理解“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意思是說最初宇宙除了“無”以外什麽都不存在。他這一觀點實際上是引用了莊子的觀點,莊子不是說過“泰初有無”嘛,陰陽交泰,這是任何事物產生的前提和必經的過程。


    研究哲學的道友應該知道,當年郭象不是說“無不能生有”嗎,顯然和傅山的觀點不一致。二人的觀點不在於事物是否有開始上,與之近似的,宋明理學一直鼓吹的“理在氣先”的唯心思想傅山也是加以否定的,他提出了氣在理先,直指宇宙的本原,當然展開說又比較複雜了。大體上傅山的觀點是氣是宇宙的本原,而氣有不可聞不可見的特質,為了成為唯物主義,所以他引入了水和一的概念,氣、水、一三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而水又是一種實體,是不是很巧妙。


    至於理,傅山把它理解成了類似於文理、條理這樣的概念,也就是說它是存在於有形質的物中的,或者說是一種物質的屬性。這樣就明確了理的地位,它不是單獨存在的,所以氣在理先就容易證明了。


    這個一,傅山把它和無等同起來,進而和老子說的道又劃上了等號,就這樣,把有、無的基本理論建立起來了。最初,莊子的“泰初有無”沒有明確那個一,老子的“上善若水”又沒有和道聯係上,是傅山把它完成了。


    接下來就好講了,運動是絕對的,所以氣是變化的,原因呢?內部有陰陽二氣嘛。


    個人感覺,傅山的形神觀最終是為了支持他的中醫理論的,為的是養生。養生的關鍵就是對精氣的保養,鍛煉身體也好、吃點天材地寶也好,那都是鍛煉有形的身體,這還遠遠不夠,還要保證體內的精氣始終充盈,這才是真正的養生。


    最後再分享有關傅山的兩件有意思的事兒。


    傅山是一位會計。道友們都知道,山西人開銀行很厲害的,山西票號用的龍門賬記賬方法就是傅山發明的。


    本人基本上不懂會計,所以不能把這套記賬法講得很精彩,隻知道它把整套賬分了進、繳、存、該四類,並且全部集中在總清賬中標記,具體表示:


    進:全部收


    該:固定資產和負債


    存:全部資產


    繳:全部支出


    詳細的就不講了,大致也是以流水賬為基礎,分別對應到這四類中去。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有來必有去,來去必相等”,票號每月進行合龍結算。合龍的意思來自古代修堤壩和橋梁的方法,一般都是從兩頭同時施工,最終相遇連接就叫合龍門,所以這套複式記賬法就叫龍門賬,總之要保證進-繳=存-該。


    第二件事和酒有關。


    傅山嗜酒是有名的,說“極知酒猶兵,一日不可缺”,《清史稿?傅山傳》也有記載:“山喜苦酒,自稱老糵禪”。


    傅山嗜酒也是有原因的,中年喪妻、老年喪子,侄子傅襄20就病故,又壓著反清的重擔,所以喝酒就成了消解,是一種“苦不敢人苦,愁何得我寬”的心境。


    在他的生活中,在寫詩作畫時,在與親朋對坐時,總是離不開這杯中之物。順治年間,傅山曾在汾陽一帶住過幾年,在那裏自然就不用發愁沒有好酒喝了。


    當時除了汾酒外,竹葉青酒也有了,不過當時的工藝還不成熟,所以名氣遠不如汾酒。傅山和當地釀酒的師傅們混熟以後,配製竹葉青的工藝這些人也就不對他保密了。原來,師傅們以汾酒為底酒,再用竹葉、砂仁、陳皮、當歸、廣香木等十幾種名貴中藥材浸泡,最終得到一種藥酒。傅山是名醫,對這些藥材自然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於是他就仔細研究了這種工藝,然後教這些師傅如何才能使藥力達到最佳,使酒的色香味以及保健的效果達到最佳,從此竹葉青便和汾酒成了齊名的佳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