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序被林兆恩稱為入門功夫,所謂明倫立本,見性入門,為的就是要明心見性。具體的功法有敦仁、采取和凝神氣穴。


    第四序安土敦仁,以結陰丹


    安土敦仁出自易經係辭,“安土敦乎仁,故能愛”,林教主的學問還是很令人佩服的,把儒家經典無縫和道教的修煉聯係了起來,雖然做了一些變化,但又那麽自然。比如這裏的安土是說五行的中央土,就是上麵所講的心臍之間的那個位置。仁的意思也不同,是指經過前麵修煉以後得到的一點靈光。這一序的目的就是要不斷使這一點靈光變大變強,最終發生質變,結成陰丹,也就是說,這一步的功夫是否成功了,就看是不是結成了這顆陰丹。


    大概的功法是挖個坑,埋點土,澆點水,上點肥……把這點靈光的仁放在土裏麵,然後用坎水裏麵的真陽使勁煉補離火中的真陰,就是以坎水濟離火,使未既變成既濟,就是從水下火上變成水上火下,這樣反複鍛煉下就結成了陰丹。


    林兆恩所說的陰丹前麵沒有講到過,實際上就是一團內息,功行如意後,這團內息是不會散到四肢百脈中的,而是可以隨神識周流百脈,心、肝、脾、肺、腎五氣相通,差不多相當於內丹學中的五氣朝元的境界。另外,如果感覺哪裏有了病痛,隻要引導它在那裏轉幾圈就行了,而且功夫深了以後,甚至可以用它來給別人治病,這就如同武俠小說中的用內力助人。


    為什麽稱為陰丹呢,因為離中的真陰還沒有被完全煉化,如果完全煉化了,那就是成就了純陽之體,所以這一步可以看成是過渡。


    第五序采取天地,以收藥物


    什麽是藥物,就是陰陽二氣,“藥物者,先天地祖氣,即一陰一陽也”。祖氣就是體內的先天之氣,是元陽之氣。結成陰丹以後,這本就是逆天而行的,所以陰丹不但要時時用取坎填離的功夫,用體內的陰陽二氣溫養,還要借助天地間的陰陽二氣來溫養,否則是不足以溫養這顆陰丹的。


    天地間的陰陽二氣如何采呢?大概的功法是先找個條件好的環境,樓上樓下孩子哭大人鬧的環境是絕對不行的,最好有山有水,清幽雅靜,能有個洞天福地是最好的,這就是前麵講到過的財法侶地的範疇。接著在子、午時開始入定,因為子時一陽來複,午時一陰來姤,此時身不動,意不動,然後意采天地陰陽二氣,事半功倍。


    經過這一序的內外溫養,做好了結陽丹的準備。


    第六序凝神氣穴,以媾陽丹


    這裏所凝的神,就是這顆陰丹,實際上就是內丹學裏麵的藥物。神不能受幹擾,所以需要藏起來,藏在哪呢?地方就是氣穴,具體位置是在兩腎之間,所以有“金丹大道,借腎為發生之地”的說法。這一序要求收視返聽,靜心澄慮,神氣互融、性情成片而結成陽丹。


    最後三序統稱為極則,大概就是說下麵的功法是最高級、最上乘的了,學起來會很困難,非有靈根不能學,非有大智慧、大毅力不能成功的,當然,學成之後也就有了通天徹地的大神通。


    第七序脫離生死,以身天地


    從開始第一序艮背止念到第六序凝神媾陽,其實都算是入門的初級功夫,還屬於凡人的階段,從第七序就可以成就長生的偉大願望了,怎麽能不吸引人去追求去修煉呢。


    如何超脫生死?林兆恩說人的心是不會死的,人之所以會死,是受肉身所累,如果能找個用不壞的身體就可以不死了。這個觀點前輩們早就提出來了,要不也不會修外丹、性命雙修了。經過無數前輩們探索後發現,這具肉身如果修成與天地同壽著實有點困難,那麽就換個思路,找個最靠譜的鼎爐代替肉身,所以就有了“以身天地”,把我的心修煉成為這方天地的心,天地不死,我也就不死了,真正可以與天地同壽了。


    這一想法的產生還是有依據的,就是天地和身體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由氣組成的,這是相通的,所以林兆恩認為通過修煉陽丹,就可以把“我之心”變成“天地之心”,天地不死,我就不死了。後代門人們解釋了,林兆恩這裏所說的心,實際上就是內丹學裏麵講的元神。


    這一序的功法大概就是意念控製所謂的一白一紅兩顆珠子,在氣海和頂門間往複運動,至於為什麽是兩顆珠子,為什麽一白一紅,為什麽來迴動,詳細的功法就不得而知了。


    第八序超天出地,以身太虛


    按理說心和天地融為一體了,都與天地同壽了應該滿足了吧?在有誌向的人眼裏,天地也是有邊界的,容不下我的心,天地也有消亡的時候,隻不過比人的壽命更長一點罷了,誌向高遠的人怎麽能止步於此呢?


    於是,第八序給出了更高的理想和目標,超脫出這方天地。要知道,天地還是有形有質的,這就難免有損壞的一天,而天地外麵是一片虛無,是比天地更廣闊的存在!關鍵它是虛的,所以也就沒有邊界,沒有毀滅,這不是比天地更適合作為肉身?要是把心修煉得以太虛為體,那不就真的可以長生了嗎?


    這一序的功法也有隻言片語流出來,意念控製前麵那紅白兩顆珠子的同時,這一序又增加了一顆黑色的珠子,同時讓這三顆珠子在頂門和氣海間轉悠就行了。


    第九序虛空粉碎,以證極則


    如果你想著超脫了天地之心的境界,升級成了太虛之心,這樣已經達到了極致了那就錯了,雖然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但並不是沒有升級空間,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傳說中的無以複加的極則之境呢。為什麽這麽說,太虛不是還占一個虛字嘛,所以這還是一種無相而有相的層次,隻要有相,就不可能真正永恆。


    那麽什麽才是極則?就是要空相俱泯,不知有相,不知有空,不知虛空,無空而無不空,無虛空而無無虛空。相信道友們能想起來前麵講過的坐忘了吧。


    要達到這種超越了三教的極則境界,隻有在虛空中粉碎一條路,此時意念中隻有黑白兩顆珠子轉圈玩,而人呢則進入到一種“何思何慮,無意無為”的狀態中。


    如果說以前修煉出陽丹以後,就煉元神出竅,周流宇宙間還比較好理解,畢竟現代的修真小說也是按這個套路寫的。可是林兆恩的想法更玄,坐在那意念可以發散出去,不但籠罩了整個宇宙,連宇宙外麵的不知多深遠的虛無都可以包容進來,至少三教聖人是遠遠做不到的。


    以上就是九序心法的大概內容,有儒家的“誌一動氣”,有佛教的“觀想”,有道教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有結丹,有長生。總體上看,這套心法的第一至第三序是儒家的靜坐之法等,第四至第六序是道教的內丹功法,第七至第九序則是佛教禪定涅盤等,所以更加唯心一點。


    拋開這些過於玄奧的心法,作為三一教的寶典,《九序心法》從內容到形式基本上和道教的內丹功夫一樣,實質上就是以內丹理論為基礎的,以儒為本,以煉性為門,以虛空本體為極則的,出世和入世相融合的一套理論,雖然林兆恩自稱這是一套孔門心法。


    作為一門心法,隻有入教以後的門人才有資格修行,修煉到最後是不是真的能夠長生不好說,至少前麵的養生的功夫還是可以,修煉後確實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效果。


    但是另外,這套功法還宣揚了倫理道德,在穩定封建統治,特別是福建倭寇肆虐的苦難下,給底層人民提供了精神慰藉,同樣為三一教爭取了一些統治階級的認可,吸收了大量的信徒加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