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伍守陽在內丹理論並不僅僅局限於北宗、南宗,還融合了儒家和佛教,集百家之精華,堪稱曆代之集大成者。


    此外,不得不承認,伍、柳在講解丹道功夫的時候很有當老師的潛質,不但能夠由淺入深,條理、層次非常清晰,而且還能夠做到理論聯係實踐,把那些抽象的內丹功夫講得更容易理解。前麵也提到了,在講解過程中,伍、柳很少用那些鉛汞、姹女之類的術語,也很少說話留一半,還得繞幾個彎彎讓你糊塗的惡習,多數情況下是把所謂的秘訣直接透露給大家,比如包括北宗的采藥、止火、五龍捧聖等,這些都是門內秘傳幾百年的秘法,伍守陽都跳樓揭秘大放送,講得非常清晰,更為難得的是還講得通俗易懂。


    在保證嚴謹的內丹體係同時,伍守陽還多有創新,比如陽光二現、陽光三現、大藥初生、過關的秘法等等,對理順和補全內丹理論體係方麵貢獻不小,對後世丹道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除了前麵講到的李西月以及柳華陽以外,還包括劉一明(後麵會講)、傅金銓、趙避塵、黃裳等丹道大家,無論是清修派還是雙修派,都深受伍守陽丹法的影響。當然,其中柳華陽是最突出的,他不但繼承並發展了伍守陽的丹法,而且又進一步加以完善、細化了很多內容,同時他又增加了不少改變,所以二人在理論、功法、內容及表達方式等方麵還是有一些不同的。


    那麽柳華陽的內丹理論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首先是更直觀。伍守陽是個好老師,很會講課,柳華陽在這方麵做得更好。


    道友們都知道,雙方交流時可能講了半天都說不明白,而有一張圖示後就很容易解釋清楚了。在當下的印刷技術條件下插圖是件極為容易的事情,再配合文字,一目了然,理解肯定是更容易、直觀。在古代,別說在書裏插圖了,就連印字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然到清代,在書裏插圖實現起來已經不算太難了。柳華陽就在他的書裏麵增加了一些圖,這樣講起丹道理論時就非常直觀,這不僅是伍守陽所欠缺的,其他前輩們同樣比較欠缺。


    比如在《金仙證論》中,伍守陽就畫了調藥煉精成金丹圖和任督二脈圖兩幅圖,在《慧命經》中插圖則更多,一共有八幅圖,分別是漏盡圖、法 輪 六候圖、任督二脈圖、道胎圖、出胎圖、化身圖、麵壁圖、虛空粉碎圖。後人給予了柳華陽這些插圖極高的評價,認為這些圖是修真的秘圖,是至寶,它們形象、直觀地為修道者打開了新的世界,改變了原來那種隻能在無形無相的世界苦苦求索的情況。


    通過這些插圖,修道者可以更容易掌握修行中的各個關鍵環節,更能夠準確地去感悟、把握人體的神、氣運行規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有這八幅重要的插圖,使他的理論更容易理解,更多的門人弟子可以達到保全慧命、煉化風火、修成真種、成就舍利的境界。


    提到《慧命經》這裏多說幾句,它記錄了柳華陽的重要功法和思想,書盡言小周天之功,重論下手工夫,初關的命功,中關煉氣和上關還虛的性功,同時還主要講仙佛的性命雙修,講了四個重要的修習階段,就是下手、轉手、了手和撒手等功法。原書共十四章,經過多次刻印,後人又增加了一些章節,比如張紫陽八脈經、潛應翁調息、張三豐調息、李涵虛後天串述、九層煉心等,所以現今看到的是20章的版本。


    後人說柳華陽的《金仙證論》和《慧命經》這兩部著作,是在繼承伍守陽的內丹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完善,是伍柳仙宗理論體係的重要組成,在道教界的內丹理論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別的不說,李西月的九層煉心就和伍守陽的丹道思想一脈相承。柳華陽自己也感覺很滿意,特別是《慧命經》,他曾自誇說:“畫圖立相,開古佛之秘密,泄師祖之元機,洵接引後學之梯筏也。”


    經過柳華陽完善以後的伍柳仙宗,最終在內丹界成為主流,使內丹理論的更加完善和成熟,這不僅在道士圈子裏得到認可,也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認可,英國那位李約瑟曾經表示說,直到伍、柳以後的中國內丹術才算是真正成熟起來了。


    第二個不同是前麵講到過的漸修和頓悟的話題,二人也有所不同。長期以來,大家已經慢慢理解、接受了頓悟,認為頓悟也是需要漸修積累的,那種不需要學習沒事就頓悟的妖孽還是太少見了,生而知之的不能說絕對沒有,但是百年、千年也不一定出一個。


    伍守陽比較羨慕那些能夠頓悟的牛人,他把頓修稱為最上乘的功夫。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放棄幻想,從煉己築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這樣一步一步,老老實實地漸修吧。


    柳華陽則進一步完善了這一理論,他按照資質根器的不同分了兩種人。人的資質各不相同,這是顯然的,上根器的人資質好,但是數量很少,他們的修煉也不用走常人的路,是可以直接頓悟的,而中下根器的人就要按照師傅教的功法一步一步漸修升級了。


    關於爐鼎、鼎器方麵,柳華陽同樣有所發展。按他的說法,鼎器是變化的,是隨著神氣的變化而變化,並非固定一成不變的。比如煉精化氣時神是在氣中的,神為火,氣為爐,這是傳統的說法。當神氣到達頭頂時,鼎就在頭部,而爐就是丹田,這是乾坤的變化。當然還有很多變化,隨著神氣的升降變化,換句話說,沒有了神氣,也就沒有爐鼎,這就是柳華陽對伍守陽理論的完善。


    關於危險的總結,柳華陽講得也比伍守陽更多、更詳細,這也是二人的一個區別,在上一章中已經講到過了,這裏不再重複。


    除了以上這些不同之處以外,還有一些就不再一一列舉了,但是並不影響二者在理論上一脈相承的事實,所以後人把二人的丹道稱為伍柳仙宗。


    再簡單說一說三教合一的話題。


    上麵講伍、柳的仙佛合宗,顧名思義是佛道的一種深度的融合,而實際上並不是把儒家排斥在外的。在伍守陽所處的時代,三教合一的聲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點,前有王陽明的融佛、道入儒,後有佛教的複興運動,作為弱勢一方,以張靜虛為代表的高道們同樣重視三教合一的推動。在當時的大形勢下,道教是不可能,也沒有資格排斥佛、儒的,這涉及道教是否能夠得到更好的生存發展,爭取到更高一些的社會地位的問題,從這方麵考慮,為拓寬道教的生存空間,三教合一必然是道教發展的方向。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在前輩榜樣、表率作用的影響下,伍、柳的仙佛合宗可以說是自然的順勢而為的。


    自從佛教傳入華夏大地以來,不但在義理方麵一直壓道教一頭,在規模上、信眾數量上也遠非道教所能比。既然人家影響力大,那麽蹭些熱度,借一些勢來壯大自己並不丟人。伍、柳在解釋三教的問題上,吸收了大量禪意、儒學來完善內丹理論,比如儒學是入世的學問,“言性命,其詞微”,有“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又有“天命之謂性”之類的說法。而佛教呢,他們是為了出世,“言性不言命,言性其詞密”,所以有“見性成佛”的說法。皇天無二道,佛、道、儒都在一個皇天之下,最終的追求怎麽可能有本質的區別呢?就算有區別的也僅僅表現在過程和形式上麵罷了。


    雖然說還虛煉性是三教共有的,大家都是研究性命學的,不過伍、柳認為道教“言性必言命,言命必言性”,意味著在層次上道教還是要高於儒、釋二教的,在此基礎上伍、柳最終構建起來以道為本,融合佛、儒或者說是禪、儒的內丹理論體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