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三豐的著述中,《大道論》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對中國道教理論的發展影響也是巨大的。


    張三豐是繼王重陽以後提倡以道教為中心的三教合流的最具影響力的一位。在《大道論》中,張三豐把道教的“道”提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比如上一章中說過:“夫道者,統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理綜三教,並知三教之同此道也。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就是出自《大道論》。


    既然張三豐提倡三教合一的思想,那麽就要接受儒、釋的思想,並與道聯係起來,這種聯係還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有主有次,主必須是道,隻有在道占有統領地位的基礎上,才可以談三教合一。


    如果仔細想一想,儒、釋、道千年發展下來一直沒有完全融匯到一起,自然是存在不相融的地方,比如儒家講究天命,但佛教講業力、因果、輪迴的,是不講天命的,這種情況下張三豐是如何在天命觀方麵統一三教的呢?


    無論儒也好,道也好,都在為自己夠掌握自己的命運而努力。道家的天命很簡單,就等於道,是老子當年就明確提出來了。儒家同樣也想“製天命而用之”,《易經》中的“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有人說人家是為了探求至理,說到底還不是和道家一直就在追求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偉大理想一致嘛,所以張三豐在《大道論》中也說“夫道者,無非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而已矣”。


    張三豐想“命自我造”,性命雙修,養氣煉形,跳出生命輪迴,這些全是為了成就大道,追求掌控命運的長生之境。“或者謂人之生死,皆有數定,豈有違天數而逃死者?獨不思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陰騭可以延年。”


    另外,張三豐在天命中還加入了因果報應的思想,所以實際上還是三教合一,這也是張三豐的思想的進步的一個側麵。


    再比如儒家有人倫之道,在張三豐看來玄學同樣離不開功德,隻有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才可以成仙,所以他才說:“仙家鉛汞即仁義的種子”。這麽看來,道和德本來就是一體,同時再和佛家的因果報應聯係起來以後,命由人造,可以用功德去改命,這同樣是張三豐在三教合一思想上的一點進步。


    不要小看這一點,張三豐的這種思想對於後世的影響是極大的,而且不局限於道教。比如在後世的一些文學作品中,“道”開始有了正麵和反麵的兩種特質了。出現了身懷仁義的道士,他們嚴格遵守人倫道德,電影裏就是濃眉大眼的正麵人物。對應的也有為非作歹的邪道,就是那種留個中分發型,嘴歪眼斜的反派,對了,他們的下場一般也會很慘。《三言》中就有很多這方麵的故事,二戲方士可以一符殺三邪,白蛇最終被法海收拾,崔衙內家的紅兔被羅真人收拾如此等等。總之,正義一方,代表道德的一方總會表演追殺邪惡一方的戲碼,而且最終會勝利。


    此外,後麵還會講到明末一個叫做林兆恩的人,自稱得過呂洞賓的傳承,也和張三豐把酒印證過三教合一的理論,於是創立了一個叫做三一教的門派,所以三一教內把張三豐作為了林兆恩的陪祀敬了起來。


    當然了,道教一直在提三教合一,也一直有高道在努力,但是結果如何?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隻是在某些方麵有些成績,但真正互融是不可能的。先不說三教各自的理論體係是否有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僅僅三教合一後誰當老大的問題就解決不了。古人有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的執拗,那是很牢固的,即便是現在,兩個單位的大老板願意合並嗎?兩個國家的老大願意合並嗎?


    張三豐在《大道論》的最後還講了“人遠道”的問題,他說前輩們的道術秘法之所以沒有流傳下來,主要是他們很生氣。為什麽呢?因為他們傳下了真功夫,結果人們心不誠,又懶又笨,學不會時反而四處發帖灌水說都是騙人的。同道們、後輩們,能遇真人、得真經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結果你們還不珍惜,醒醒吧。


    建議道友們讀一讀《大道論》,短短四五千字,可以體會到張三豐對人生苦短的急迫,對追求大道的艱辛的種種感悟。


    張三豐的另一部重要的著述是《無根樹》,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非常玄妙的感覺吧?先解釋一下無根樹的意思。


    它實際上是源自佛教。北宋道原和尚寫過一部名為《景德傳燈錄》的佛教史書,裏麵有這麽一段對話: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解接無根樹,能挑海底燈。


    大概是講的佛家修行中的一種超越情識的境界。


    張三豐在《自題無根樹詞》中說:“要知端的通玄路,細玩無根樹下花。”


    那麽通玄路、無根樹和花又有什麽關係?


    丹經裏麵是經常出現“花”這個字的,比如呂洞賓說“花發拈花須仔細,月圓賞月莫延遲。”“月下花前拍手笑,花酒神仙古到今,花花結就長生藥。”張三豐說“神仙神仙,隻在花裏眠。”如此等等。注意,此花非彼花,在道教中,特別是在丹道中花有特殊的含義。


    《無根樹》中把由二十四種身心變化而內生、外景的征兆用了二十四首詩講了出來,每首詩的開頭相似,都是以“無根樹,花正x”開頭。


    如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


    “無根樹,花正微,樹老重新接嫩枝。”


    “無根樹,花正青,花酒神仙到古今。”


    由此得到二十四個字,分別是幽、微、青、孤、偏、新、繁、飛、開、圓、亨、佳、多、香、鮮、濃、嬌、高、雙、奇、黃、明、紅、無,這二十四種花,代表的是修行中的二十四種狀態。


    前麵多次講過,道教中的數字是很有講究的,這裏之所以用到了二十四,實際上和二十四節氣有關。從小寒到穀雨共八個節氣,每個節氣又分三候,每候為五天,所以共有二十四候。古人稱這二十四候為番風候,每候配了一種花,小寒的一候為梅花,二候為山茶,三候為水仙……直到穀雨的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結束。


    那麽這些又和丹經有什麽關係呢?


    道家用這些現實中真實存在的花與無形的風對應起來,就是所謂的風應花期來,又稱花信風。不同的花期,就對應修行功夫的不同階段,於是就可以用這些花比較形象地表達出風和修行中的不同狀態了。


    比如第一個“幽”字,就是指氣生於虛無,也是無根樹的生發之源。接下來的“微”字則表示衰微,表示此時則宜伏藏,如此種種。


    二十四種花,二十四個階段,二十四種境界,到紅時,即是大藥已成,內、外就像有個小太陽一樣閃閃發光,接下來就可以采藥了。到最後一個無字,則表示采藥以後的狀態,所謂“摘盡紅花一樹空”,盡善矣。當然,空還沒有到無的境界,隻不過沒有用花來表達了。


    如果讀過孔子的《卦序傳》的道友會體會到,從淺到深的二十四種境界的發展,和六十四卦的排序解釋有異曲同工之處。


    後世對《無根樹》極為推崇,曆來注解的人也很多,後麵要講到的劉一明(悟元子)曾作《無根樹注解》。他認為無根樹就是人身,匆匆百年,生老病死就像樹之無根。李涵虛也曾作《無根樹直解》,他進一步解釋說無根樹就是人身的氣,氣又生於虛無之境,氣散則人死。無根樹對這二位高道的影響,以及他們對後世的影響很深。


    《無根樹》就不詳細解析了,如同《參同契》《悟真篇》,內容比較晦澀,不過它絕對不是有些人說的雙修旁門的功夫,肯定也沒有後世某些陰陽雙修派那些三峰采戰之類的房中術吸引人。有興趣的道友,可以對照劉一明和李涵虛這二位高道的注解一起來看,大約能看得明白。


    再簡單介紹一下《天口篇》。


    天口的意思是“先民有言,聖為天口”,張三豐說這部經書中講的東西不是他自己說的,他隻是一個文字的搬運工,是代天立言,代君王發話,說的全是完人、至人、真人的學問。


    老天爺借張三豐的嘴想說什麽?


    《天口篇》總共有二十四篇,內容涉及正教篇、儒書篇、禪旨篇、玄音篇、五德篇、孝行篇、淫惡篇、施報篇、盈示篇、毀譽篇、修短篇、窮達篇、人品篇、快活篇、能讓篇、忠恕篇、虛無篇、養生篇、五劫篇、敬神篇、愛人篇、醫藥篇、相卜篇、堪輿篇,僅從各篇的題目就可以看出來,裏麵涉及了道、釋、儒三教的內容,還挺全麵的。


    張三豐還有很多高深的丹經,不再一一講了。


    講了這麽多,也許有道友會問:這些全是大道理,有沒有具體的功法,類似絕世內功、內家拳法之類的?具體到功法、秘籍什麽的,那都是“盜取天機,以延壽命”的,真正的不傳之秘也都是口口相傳的,早就失傳了,所以咱還真不會。不過後人通過張三豐的各種著作,總結出了大概的煉己還丹的功法,下一章就講一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