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點應該是婁近垣做任何事都很懂得把握分寸。混官場的最怕的是什麽?背後有人使絆子。婁近垣能夠堅持逾越的事兒不幹,越界的事兒也不做,結果自然就不會遭人嫉妒,也不會觸犯他人利益。


    相比賈士芳道長那種隱修的道士來說,出身龍虎山的婁道長係出名門,代表的是中國正統道教,大人物就得穩重,不能立了大功就尾巴向天,行動坐臥都要注意形象。受寵的婁近垣還是和以前一樣,專心幹自己本專業的事情,甚至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因為他知道這個疑心病過重的老大最忌諱的是什麽,怎麽做才能使自己屹立不倒。


    還有,個人感覺最重要的一點是婁近垣能夠擺出足夠低的姿態向雍正學習佛法,是認真學習。


    雍正喜歡佛學地球人都知道,他從小禮佛,水平應該是不低,因為很多人都誇獎過他。比如章嘉曾稱讚雍正“王得大自在”,乾隆說過“我皇考向究宗乘,涅盤三味,成無上正等正覺,施於萬有,澤於塵劫。帝釋能仁,現真實相。群生托命,於是焉在”。雍正自己也感覺很精通了,於是很坦然地自命為宗師。雍正的佛學思想和水平究竟有多高在這裏就不過多討論了,總之道友們知道人家水平確實是不低就行了。


    自己精通佛學,自然就喜歡和精通佛學的人交往,也有向別人傾訴學習心得的欲望,這是人之常情。當了皇帝以後,雍正很喜歡以禪學大宗師的身份指導列位王公大臣、禪僧羽士們參禪,別人也以能得到皇帝開悟為榮,時間久了就漸漸形成了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高端的禪學圈子。


    婁近垣這人情商很高,肯定不會放過融入這個參禪小圈子的機會,要知道那可是皇帝牽頭的啊,加入以後就有機會親近老大了嘛。另外,圈子裏麵隨便一位也都不是吃素的,哪個不是國家的頂級權貴,和他們搞好關係也絕對重要。


    憑借婁近垣的身份和學識,很快就融入了這個圈子,當然他也是真心向雍正請教禪學,解悟禪宗妙旨,而且很快就貫通了三教一源之理,令雍正相當滿意。


    在外人看來,婁近垣如此行徑有著滿滿的目的性,無非想讓老大感覺我對您的禪學造詣是如此的仰止,請收下我這記馬屁罷了,然後對他的拍馬的水平給個大寫的讚。


    其實婁近垣在佛學方麵的造詣也不淺,向雍正學習了一段時間以後,至於和雍正學了多少就不好說了,總之是有了心得體會,於是婁近垣創作了不少詩文,比如《西江月》《性地頌》《闡真篇》等等。寫完以後,婁近垣都會發個朋友圈刷刷聲望,最重要的是要給雍正鑒賞指正一下,每次雍正都極為高興,對婁道長的認真好學的態度表示嚴重滿意。


    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給婁正垣發了一份福利,派人拿了份《封婁近垣上諭》來到婁近垣的家裏,白紙黑字寫著:“法官婁近垣,……道法精通,行止端方……朕於暇召見之時,將禪宗妙旨開示提撕,近垣豁然覺悟,竟能直透通關,而於三教一源之理,更能貫徹,實近代玄門中所罕見者。婁近垣著封妙正真人……”。無論怎麽誇都是虛的,最關鍵的是皇帝親封了真人,這在曆代來說都算是最高的獎勵了。


    說到了詩作,就先稍展開說一說,後麵還會再講。婁近垣的詩作並不多,因為有幸被收入了雍正的《禦選語錄》中才被傳世了22首,體裁有《西江月》、頌、歌、偈等,基本上都不是傳統詩,而內容上也不是修仙悟道,而是學禪心得。


    婁近垣的這些詩文內容總體上都是圍繞著“佛仙一貫之理”而寫的,而偈、頌本來就是佛教九部經體之一。偈又稱作“伽陀”、“偈陀”,這是在禮佛時所唱的東西。頌和偈的字數相等,隻不過更靈活一些,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偈是文言文,頌就是白話文。所以婁近垣的確是在寫學禪的體會,往往是援佛入道,引道入佛,把煉養、成仙和佛教的明心見性、自性自在糅合在一起,表達道和佛的一致性。


    雍正認為的儒、釋、道三教“理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當持平而論,所以婁近垣就說“眾生仙佛,同一大圓境”。《性地頌》就是讚美清淨自性的,中有“欲知仙佛理”,這些都很符合雍正的喜好。


    《禦選語錄》在前麵也提到過,這是雍正“逐語分宗,齊文定旨”而編成的,算是他自己的學習筆記吧。《禦選語錄》的前麵收錄了十五位大牌禪師的語錄和著作,比如永嘉玄覺、溈山靈佑、仰山慧寂、趙州從諗、雪竇重顯等等,雍正為每人都親筆寫序,其中還包括張伯端。後麵幾卷收集了曆代禪師的語錄,約有一百多位名,當然氣略小一些了。最後的第十九卷為“當今法會”,差不多相當於附錄性質了,婁近垣的《性地頌》《闡真篇》等作品就是收錄在這裏。這也相當不簡單了,能夠被雍正看中並收錄到自己的這部語錄裏,就算是在附錄裏也值得吹噓好幾代人了。


    實際上,雍正之所以喜歡婁近垣,一是婁近垣對禪宗是真的有很深的理解,作文水平還很高。二是婁近垣並不是為了學禪而學禪,不但能夠融會貫通,而且還悟通了三教一源的道理,估計這二位都非常有成就感,各取所需,至於教會了什麽,學到了什麽反而是次要的了。


    說實話,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婁近垣能夠把握住雍正的爽點,比如他《快活歌》裏對雍正表示說:“隻待遇緣參活佛,誰知活佛在眼前”,“聖恩一指骷髏碎,恰如盲人見日月”,“一切葛藤都擺脫”,“如今不用覓真詮,任我來去活潑潑”,如此等等,聽起來是不是真不像出自一代高道之口?當然我們也不要瞧不起婁真人,要知道雍正身邊學禪的並不止婁近垣一個,比如張廷玉、鄂爾泰、允祿、弘曆這些王公大臣,還有一群高僧,比如雪鴻圓信、楚雲明慧、若水超善等,哪有一個是簡單的?婁近垣能夠成為這個團體中的一員,本身就能說明了他的水平不凡,說些奉承話也是可以理解的。


    鑒於婁近垣的表現一直不錯,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雍正頒下了《賜大光明殿上諭》,安排婁近垣去新修整完工的大光明殿當家住持,統領法官共四十八人,同時參照禪師受封的標準賜齋。注意,這個職位可以世襲罔替,就是可以傳給子孫後代,平時的一切開支用度都由內務府供給的。


    這個大光明殿就在京城裏麵,專門負責焚修頂禮,禱士祈晴,祝國佑民,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久,又有獎勵下來了。據婁近垣自己說,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十三日,他被誥授三品通議大夫,拿上了正三品的工資,並且榮及祖、父、家人,追封祖父婁榮為通議大夫,祖母盛氏等幾人均為淑人,父親婁明聘也是通議大夫,母親也是淑人,能享受這種待遇的,恐怕沒有幾個人吧。


    注意,雍正同時還把道錄司的大印交給了婁近垣,要知道,道錄司可是掌管天下道教事的機構,相當於今天的某某部。順便提一句,前麵說過,到乾隆時期道錄司就徹底成了官府的機構,不讓道士再參與管理了。


    加封婁近垣的所謂聖旨的內容就不引用了,道友們可以找找看看就知道原因了,那語氣和水平感覺就是小學低年級作文,真讓人懷疑是不是雍正寫的。婁近垣在迴憶錄裏提到,雍正十一年六月的時候,皇帝把他叫到身邊,親口說:“大光明殿現在修整,與你作子孫常住。龍虎山上清宮去選些法官來,若上清宮人少,在蘇州玄妙觀選幾個來,你好好教他們學法術。將來光明殿,你就是第一代開山之祖了。”那道聖旨的內容就和這個差不多。


    實際上這件事不論婁近垣願意還是不願意都沒辦法拒絕,皇帝的話能不照辦嗎?就認了得了。史學界、道教界對於婁近垣是否創派一直存在爭議,不過從一些文獻上看,婁近垣確實是創派了,並稱為“正乙派”。


    據北京白雲觀抄存的《諸真宗派總簿》記載,婁近垣這個正乙派主要在北京光明殿、蘇州玄妙觀和龍虎山上清宮傳承,修習的是正一符籙和神霄雷法,有明確傳承記載的有八代。同時有資料表明,直到民國時期,正乙派依然有傳承,隻不過譜係不是很清晰了。


    雖然婁近垣創立了正乙派,貌似脫離了龍虎山,實際上他對龍虎山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和照顧。據張錫麟的弟弟張昭麟說,自己的侄子張遇隆接了天師的班以後,雖然還算勤勉,不過水平和能力終歸有限,導致龍虎山的事業發展堪憂,萬幸有婁先生一肩挑起大梁,不但在龍虎山上大興土木修複宮觀,還在齋儀、符法、音樂等各方麵創新發展,對於對我們張家,對於龍虎山,乃至對於整個正統道教的發展可以說“其功不朽”。


    在正統道教不受滿清皇帝青睞的大環境下,婁近垣可以說是個特例,直到乾隆時期,他一直像一棵常青樹,照樣被信任、重用。到什麽程度呢?乾隆元年(1736年)張天師的品秩遭貶降的時候,婁近垣手裏的三品通議大夫的大印依舊穩穩當當,就連道錄司的大印也沒有被乾隆收迴去,更不用說首都東嶽廟的主持了。


    有的道友也許會說那是乾隆剛接班,大事小情太多,還沒顧得上處理婁近垣的事兒呢。自然不是,乾隆二年時,乾隆甚至親筆為婁近垣寫了一副對聯:


    千章樹影屏間綠


    百道泉聲雲外清


    不僅如此,還有一詩隨對聯贈了下來:


    采采蘆花已白頭,


    搖風寂寞亞汀洲。


    朝來積雪看新覆,


    不見尋常鷗鷺遊。


    咱們不說皇權時代了,就說現在社會能勞動一國元首給你又寫對聯又贈詩的,那是一般人能享受得到的嗎?


    還有一件事可以說明婁近垣並沒有失勢。轉過年來是婁近垣的五十歲的生日,這可是值得慶祝的好日子,當時四九城裏麵但凡有點頭臉身份的各界人士競相來給他賀壽,禮物多得堆積如山。在生日party中有一個重要的節目,就是由來賓們即興贈詩,念出來大家相互品鑒一番,也是圈子裏的一件雅事。當時乾隆有沒有來參加party不太清楚,反正據婁近垣自己說乾隆也贈了一詩,這就足夠了。作為主人,為了表示對大家的尊重,事後婁近垣專門把諸公贈的一百多首詩集結成為一部《知非贈言集》。在婁近垣整理《龍虎山誌》的時候,他還專門從這本詩集裏麵精選出來二十四首收錄進來。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得出來,當時婁近垣在上流社會的交際能力之強之廣了,不愧那句“一時京華冠蓋,競與往還”的評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