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束縛以後,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皇帝便在圓明園裏修了一座廣育宮,把碧霞元君請了過來,天天香火供奉。


    廣育的意思很明顯,自然是多子多孫了。據說雍正有過十個兒子,不過早夭的比較多,為了大清的延續,想多生點兒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講到了碧霞元君,這裏就稍展開一點,多說幾句。


    碧霞元君在前麵沒怎麽講過,主要是這位女仙的影響力差不多是從明清才開始顯示出來的,以前一直沒怎麽受到重視。


    碧霞元君的道場在是泰山,當地人尊為泰山老母。每到農曆四月十八生日那天,各方信徒都會來上香。為了顯示虔誠,很多老頭老太太都是提前一天背著香燭開始上山的,累了就坐在台階上歇會,也是泰山一大景觀。現在民間信仰裏有“北元君,南媽祖”之說,說明這位女仙在北方的影響力之大。


    又想起來很久以前的一個新聞。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曾有個小新聞,規劃建設水立方的地方有一座明宣德年修建的北頂娘娘廟,乾隆年間重修過。當時就是為了保護這座古建築,經多方研究後決定把水立方向北移了一百多米,就到了現在這個位置。今天去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裏還能看到這座有幸被保留下來的小廟,小廟裏的神仙北頂娘娘實際上就是碧霞元君。


    有些道友可能不知道北頂的意思。清末震鈞寫過一部叫《天咫偶聞》的書,裏麵有這麽一段描寫:“蓋北方多山,廟必在極頂,因連類而及,謂廟亦曰頂”,而這座小廟又在老北京的北邊,自然就有了北頂這個名字了。


    實際上明代北京共建了五座碧霞元君廟,分別位於東、西、南、北、中,也就是五頂小廟,由此也說明了這位碧霞元君在北方人的心目中還是挺重要的。


    碧霞元君就不再多說了,再簡單說說媽祖,因為在清代以前,這二位本來一南一北沒什麽關係的,到了清朝兩位女仙卻由於封號的原因產生了關係,甚至出現了泰山神女和湄州媽祖共享碧霞元君這個稱號的現象,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也算是獨一份了。


    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最早說媽祖和碧霞元君有關係的是清初汪楫的《使琉球雜錄》,這部書在康熙二十三年成書。書中汪楫稱他在1682年的時候在杭州孩兒巷天妃宮偶得了一部《天妃經》,而這部經書裏麵說崇禎曾經封媽祖為“天仙聖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而且後來又加封過一次,成為“青賢普化慈應碧霞元君”。


    這裏有個問題,就是這部傳說中的《天妃經》誰也沒見過,後人猜測這部經書很可能是某位信徒自己搜集整理了一些東西然後出資印了那麽幾本,恰好被汪楫所獲,所以汪楫所說的這些暫時還沒有辦法考證真偽。


    目前可以考證的是明代的確封過媽祖,而且是封過兩次。一次是朱元璋在1372年封的“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另一次是朱棣在1409年封的“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除了這兩次以外,還有一次是崇禎十七年加封的“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安定慈惠天妃”。可以看出,這三次有記載的加封媽祖,都和碧霞元君不沾邊。總之,目前還找不到直接的證據說崇禎敕封過媽祖為碧霞元君。


    實際上話又說迴來了,這二位女仙的身份和地位差距還是很大的,碧霞元君是主神一級的,地位是極高的,而媽祖的地位則要低很多,隻不過就是凡塵俗世中的一位水神罷了,就好像《西遊記》裏玉皇大帝和土地爺之間的差距一樣,這在圈內圈外誰都知道,要想胡亂封媽祖也不太可能。


    如果確實想抬高媽祖,道士們可能會有意識把二者聯係起來,所以在康熙年間的《曆代神仙通鑒》中就說由於媽祖在明朝幾次被封為天妃,所以修成了正果,成為碧霞元君,這裏顯然是把碧霞元君當作了一種神仙的等級而不是指的泰山那個女仙了。


    道光年間,李涵虛(後麵專門要講他)在《呂祖全書》中也說天妃媽祖實際上是麻姑的化身,因為功德圓滿,證位碧霞元君,顯然是沿續了《曆代神仙通鑒》的說法。福建一帶則有臨水夫人陳靖姑就是“天仙聖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的說法。


    總之,從明代到清代,媽祖和碧霞元君的互認的情況非常多,以至於有很多專業水平不高的道士都分不清楚怎麽迴事,更不用說民間百姓了,慢慢地,很多地方就認為二者就是同一個神仙,於是也出現了乾隆、嘉慶都敕封媽祖為碧霞元君的情況,道友們心裏有數就好。


    言歸正傳,接著說雍正。


    雍正本人不但精通佛法,他對於道教的很多理論同樣是很精通的,而且還非常相信,尤其是對張伯端的南宗內丹理論更信服。雍正說:“紫陽真人所著《悟真篇》,不特為道教真詮……朕心深為悅服”,還親自把張伯端的一些東西專門摘抄下來,收錄進了《禦選語錄》中。


    有一次雍正研究完《悟真篇》以後有點困意,便小憩了片刻,結果還做了個夢。夢很簡單,有個自稱天台的道士來找他,說自己的道觀被人占了,現在也沒地方住了,很苦惱,麻煩皇帝能不能過問一下,給安排個地方住。


    雍正醒來以後挺重視,因為自己天天研究紫陽真人的書,張伯端不就是天台那裏的嗎,所以這個托夢的道人會不會就是張伯端呢?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給浙江總督李衛安排了一個秘密任務,說浙江是你的地盤,你抓緊時間安排得力手下去尋訪張伯端的舊址,看看有什麽情況,早點匯報。


    不久雍正就收到迴報,說天台山桐柏宮多年前就被地主惡霸占了,裏麵道士訴訟多年根本沒人搭理,另外台州府紫陽真人的舊址也都破敗了,還被元壇廟占了不少地。


    結合自己那個夢,雍正便確定了那個托夢的道士必是張伯端無疑了。恰好有懂事的大臣送上折子,折子是不是李衛上的沒細查,估計差不多,大概意思就是說紫陽真人顯聖,說明皇帝您也是有大法力的人,頗有振興千古偉業的功績,建議重修台州紫陽樓,恢複舊貎,再修一座悟真橋、立一座悟真坊。


    雍正欣然同意,一係列操作執行下去:


    雍正十年派工部主事劉長源親自去張伯端故居瓔珞街督建紫陽道觀,由道士陸賓陽主持具體的修造事宜,同時又撥專款修繕天台山桐柏宮。


    雍正十一年加封張伯端為“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


    雍正十二年(1734年)二月紫陽道觀落成,第二年三月雍正禦筆親作一篇《道觀碑文》,勒石立於正殿後。石碑現保存臨海博物館裏,有緣的道友可以去欣賞一番。


    桐柏宮的工程完成以後,雍正又親賜“桐柏崇道觀”、“萬法圓通”兩塊大匾。


    至此,雍正感覺總算是完成對張伯端來托夢的交代。


    雍正不但在圓明園裏修了廣育宮,從1730年開始還搬進了圓明園,原因是園子大,又清靜,適合自己養病,當然也方便煉丹嘛。


    當時負責人掌管煉丹的是張太虛和王定乾兩位道士,需要什麽東西自然是他們說了算,據《活計檔》記載,1731年雍正開始煉丹,先後用煤約192噸,炭42噸,其他的鉛、鐵、銅、硫黃等等不好計數,肯定是用的也不少。這些煉丹用的材料每年分三十次左右送進園子,平均半個月不到就一次,說明當時爐火不斷,煉丹事業堅持得不錯。


    煉丹的力氣活兒估計不用雍正親自上手,自然有兩位道士帶領一幹弟子做,不過雍正對於煉丹並不是外行,這位除了有早年研究道經的基礎以外,尤其是《悟真篇》學習也有了感悟,比如他寫過一首《燒丹》詩,是這樣的:


    鉛砂和藥物,鬆柏繞雲壇。


    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光芒衝鬥耀,靈異衛龍蟠。


    自覺仙胎熟,天符降紫鸞。


    您看看,這可不是簡單的內行能理解這麽深的,這分明就是煉丹界專家一級的水平嘛。


    每當辛苦煉出了金丹,除了自己吃以外,體恤下屬的雍正還經常賞賜給大臣們吃。仙家丹藥當然不可能誰都有資格吃到,必須是有功勞的或者是雍正喜歡的人才行,比如雍正在批完了田文鏡的折子後,想想這老家夥忠於 大 清,又是搞攤丁入田,又是搞士紳一體納糧的,今天剛好出了一爐新丹,還熱乎著呢,賞他一枚吧。又怕他不當迴事,於是就在折子上寫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藥也。朕知之最確。”


    其實通過這幾句話也可以看出,這位多疑的皇帝對丹藥還算是內行的,按道理也不應該糊塗得沉迷進去,難道真的是被長生迷住了雙眼?


    據《活計檔》記錄,園子裏最後一次進貨的時間是1735年八月九日,其中有黑鉛200斤。到二十一日就傳來消息說雍正駕崩,至於怎麽崩的沒人說,成為了清宮一大謎。有人猜是遇刺,有人猜是暴病,有的史學家則推測這位皇帝也是亂吃東西吃死的,什麽東西?別的不說,僅天天用那麽多鉛怎麽可能活得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