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再說迴來,如果嘉靖限製佛教是出於政治和統治而采取的措施,那麽崇道隻是因為長生的幻想或是盲目相信能得到神仙的保佑嗎?並不全是。


    嘉靖崇道的原因其實很多,曆來也不乏學者分析,這裏隻說幾個最明顯的。


    首先是助淫、求嗣和求長生,這三個方麵的需要是嘉靖親近道教最直接也是最明顯的原因。


    史書上稱嘉靖從小就體弱多病,自然就特別想健康長壽,而道教研究了千年長生這個課題,希望從道教那裏有所收獲就理所當然了。另外,皇帝又是權力欲極強的職業,誰不想長生,活的長些才能更好享受權力帶來的各種享受,特別是上了年紀以後,嘉靖麵對後宮佳麗們也會力不從心,也會無奈,也會想求助專業人士,所以身邊才會有道士,才會依自己的想法尋求道教的幫助。


    無論是青詞還是齋醮、煉丹,如果不是為了長生誰會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搞這些?外麵的世界不精彩嗎?逐漸變老的嘉靖對長生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對道教則越來越迷信,不但最終身體被丹藥搞垮了,而且空耗了巨額的財物,更為嚴重的是青詞政治使他身邊全是些把心思花在青詞獻媚上的貨色,在一片祥和的表象下,政治日益腐敗,漸漸把大明拖進了深淵。


    嘉靖崇道還和他多疑的性格有關係。


    後人對嘉靖的性格有過這樣的總結:“性聰察,不喜臣下雷同”。特別是嘉靖前期的政治形勢複雜,有大禮議及武宗遺留下來的問題,有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與嘉靖之間的矛盾,君臣相互猜忌,內閣成員不穩定,這也給了嘉靖展現自己的肌肉和政治能力提供了舞台。為了迅速掌控政權,嘉靖興起屠龍大刀,殺閣臣、殺九卿,連言官也殺,可謂突破祖製,開了先河。要知道他是一個人在戰鬥,一個人來到首都,在盤根錯節的權力中樞中拚殺,貌似隻有借助道教神化自己、催眠自己一條路,隻有抬高自己才有底氣和文官集團pk,才有可能把一些所謂的災禍異象甩鍋給對方。早期的嘉靖不好說,至少後來嘉靖是真的把神仙和道士視為自己堅強後盾和精神支柱了。


    還有一個原因前麵也提到過,就是嘉靖從小受老爹的影響,經常和道士接觸,聽道士和老爹聊煉丹、長生。湖北本就是個道教氛圍相當濃厚的地方,耳濡目染,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實在是不可輕視。


    也許還有其他原因,不過以上這些可以說都是佛教所不能給予他的,佛道相爭千年,天然就親近道教的嘉靖怎麽可能對佛教有好臉色呢。


    有學者分析,佛教的衰落,飽受苦難的百姓失去了出家當和尚的機會,也失去了得到和尚和佛祖關懷的機會,精神上的痛苦沒有了地方去排解了,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不穩定。


    穆宗隆慶皇帝(1566-1572)接班以後,對嘉靖的修仙崇道的荒唐行徑非常不感冒,實際上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有看法,特別是麵對嘉靖拍拍屁股一走留給自己的這個大爛攤子,換誰心情也好不到哪去。於是,隆慶在一定程度上開始了限製道教發展,比如廢止了龍虎山張國祥的“正一大真人”的封號、品秩,剝奪了邵元節、陶仲文的各種名譽,嘉靖身邊那些還沒來得及羽化的大小道士們也都進了監獄。但是隆慶對於道教的限製也隻是限製而已,他對於道教特別是真武大帝還是非常崇拜的,要不也不會剛上班就派人去武當山向真武表示敬意去了。


    幾年以後隆慶掛了,著名的木匠、萬曆皇帝朱由校(1572-1620)接班了。萬曆在研究木工活之餘,也對道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並且學著爺爺嘉靖的樣子,天天沉迷於齋醮,也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懶政怠政。


    癡迷道教後,自然會對道教有所偏好,萬曆皇帝不但恢複了張國祥被隆慶帝拿掉的待遇,而且還客串媒婆把自己的外孫女嫁給了張國祥,不但要當天子,還要當天師的老丈人。要知道人家張天師是有老婆的,你一個公主嫁過去讓人家把你往哪裏擺?不過萬曆可不管這些,順便還給這位外孫女封了一個“貞淑玄君”的封號,這種做法很道教,目的就是為了和張天師的身份般配。


    這位張國祥天師前麵講到過,不知道各位道友是否還有印象,沒錯,《續道藏》就是他主持編修的,算是萬曆和張國祥對中國道教做出的巨大貢獻。


    當然啦,為了緩和一下張天師家裏那些女人的醋海之波,保證後院的和平發展,萬曆又順便給張天師的爹娘賞了封號,反正一個便宜稱號而已,又不用花錢。張天師老娘死的時候,萬曆“特與祭九壇,以示優”,因為這可是一品大員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張天師算什麽?所以為了這件事萬曆還很是和大臣們辯論了一番,辯論不贏就力排眾議強製執行。不僅如此,萬曆甚至還讓管江西的老大從稅收裏麵拿出三萬兩銀子給龍虎山送去,說:“你看你們家的房子都一千多年了,雖然頗有古意,但也顯得有些破敗了,把房子好好修修先,這點錢用著先,不夠了再說話。”麵對萬曆皇帝的如此深沉的關懷,想必張天師很是體會了一番從人生低穀迴歸巔峰的感覺吧。


    萬曆對道教發展還是有一個重要貢獻的,就是他把關羽的崇拜發展了起來。雖然北宋末年關羽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但真正遍地開花還是從萬曆給關羽加封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的稱號開始的,從此關羽成為了武聖,武廟的主神,與孔子並稱文武二聖,二位一文一武地位平等了。於是關公廟在全國落戶,進去燒香磕頭的男女老幼通吃,總之沒事了大家都喜歡進去拜一拜。


    有學者研究發現,甚至有很多佛寺裏都設有關羽的神位,所以關羽的崇拜也可以視為三教融合的一個典範。


    萬曆以後的光宗就沒什麽好說的了,在位還不到一個月就把亂吃轉黑作坊出品的三無丹藥把自己作死了,唯一留給後人的就是一條能上頭條熱搜的紅丸案,給各大網站賺一些點擊率罷了。


    熹宗天啟皇帝(1620-1627)在位七年,總體也是崇道的,比如他曾敕修太和山玉虛宮,就是武當山那個玉虛宮,可悲的是據說也是吃丹藥吃死的。《明史·霍維華傳》記載,閹黨霍維華“宮禁事皆預知,因進仙方靈飲露。帝初甚甘之,已漸厭。及得疾,體腫……無何,熹宗崩”。


    最後就是上吊的崇禎(1627-1644),他在位時期對道教也是以尊崇為主,當時的龍虎山天師是張應京,曾被崇禎封為太子太保,同時加封張道陵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算是曆代皇帝中給張道陵封官最大的皇帝了。


    崇禎崇道的原因道友們應該也能理解。當時的大明可謂是風雨飄搖,睡得比那什麽晚,起的比雞早,這麽努力工作崇禎也沒有辦法拖動這艘破船。就算是現代人遇到大事小情,還會想著找個廟燒個香拜個佛的,更何況一人肩負著一個即將滅亡的皇朝的沉重,還能不讓人家求神仙下凡救命?


    麵對打不死的李自成還有東北的滿人,崇禎表示很無奈,天天都要給玉皇大帝發語音,希望這位能打發幾個天兵下凡來救救場。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他還對佛教動手,比如宮內的數百個佛像全都扔出去,以此來表明自己對神仙們是很專一的。


    當然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眼看神仙不顯靈,局勢越來越不好,誰也不來幫忙救崇禎。曆史上從來不缺聰明人,當時湯若望看有機可乘,於是賣命地向崇禎推銷天主教。崇禎也是有病亂投醫,開始祈禱外國神仙的幫助,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又把宮裏的玉皇殿給拆了,看來這麽多年也沒求來神仙幫忙也真讓崇禎有點小氣憤了。


    當然這個末代帝王是沒有什麽精力和時間,也沒錢和閑心去扶植、發展道教的,但是真的解決不了燎到眉毛的大火,不如直接花錢齋醮祈禱直接。直到北京城破,崇禎還希望通過道士們齋醮請神仙來救救自己的帝國呢,所以人到什麽時候都要有信仰,萬一實現了呢。


    隨著滿清入關並逐漸向南方推進而一統南北,這期間南明的四位皇帝就不多說了,大家基本上都把他們當成閑魚不當迴事兒。


    以上就把皇室對道教的態度講完了,那麽道教在民間的情況又如何呢?明代民間道教實際上沒有出現像全真教、大道教那樣的新教派,在道教理論上也沒有什麽突出的成就,總體來說就是相對平淡。


    雖然明代的道教沒有什麽創新發展,不過在道藏的整理和道教的世俗化方麵還是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道藏的問題前麵詳細講過了,道教的世俗化表現可以通過文學作品上麵看一看。比如明代有大量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八仙、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形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封神演義》和《西遊記》,可謂把道教的神仙們以一個最易接受的形式推送給了民間百姓。另外,《水滸》《金瓶梅》《三言兩拍》等等也都涉及了大量的道教神仙人物,神仙們很親民地出現在人們喜歡的小說故事中。文學作品的影響力是強大的,特別是在古代,人們通過文學作品了解神仙,同時也了解道教,在道教世俗化、民間化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經曆過以嘉靖、萬曆為代表的明朝皇帝們的優待以後,隨著大明被滿清取代,道教發展也進入了衰退階段,從此便江河日下,明代成為道教發展史上一個拐點,從此再難重現唐宋時期的輝煌,哦對了,隨著沉寂下去的還有青詞文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