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朝代提到道教都離不開龍虎山,這是必需的。那麽明朝,龍虎山是否風采依舊呢?


    早在還是吳國公的時候,朱元璋就和張天師眉來眼去,哦,應該是暗通款曲,算了,就是這個意思。那還是1361年的夏天,如果道友們看看相關的話本、演義的話就知道,那一年的朱元璋和陳友諒打得正是如膠似漆的時候。朱元璋派了手下著名的徐達和常遇春兩員大將為先鋒,自己則親自開上了他的豪華版遊艇——龍驤巨艦氣勢洶洶地殺奔了剛被陳友諒搶走的安慶。老大出馬,手下自然會120%努力,所以此戰不但收複了安慶,還在小孤山收降了傅友德等人,打得陳友諒實在找不著北了,帶著老婆孩子一路唱著走西口敗走武昌。和對手略顯淒涼的風格迥然不同的是,在朱元璋的大營外、哦,是遊艇外來了好多道士,帶頭的就是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


    當手下人來報告說張正常來求見的時候,朱元璋有點懵,誰是張正常,以前吃過飯?劉基附耳過來悄悄說了三個字“龍虎山”,朱元璋忙作恍然狀,命手下快快有請,下麵就是一番客氣,雙方親切友好地舉行了會談。


    首先,張正常天師代表龍虎山上上下下千百位道士向國公爺表示此行蓋因“知天運有歸”,特來表示恭喜。用現在的話翻譯過來就是說,我算過了,重八國公爺您將來是要做皇帝滴,所以我帶著重要的領導班子來送上符命,“上箋述臣順之意”,恭賀你不久就能當皇帝了,以後我們就是您忠實的鐵粉了,意不意外!驚不驚喜!估計換誰聽了都不會一笑置之吧。


    朱元璋對於龍虎山訪問團的專程來訪並認領老大的行為非常滿意,同時也對自己未來能成就帝王之業表示很激動,對張正常橫著看、豎著看怎麽看都順眼,當時就非常痛快地表示,既然正一道上下意見這麽統一,還這麽有眼色,那麽本公也向你們保證,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罩著你們!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當時就下了一道命令,“但係龍虎山宮觀殿宇及供器什物,毋得作踐損壞,褻瀆神明,舊管山園田地房屋,悉聽為主,諸色軍民人等,不許奪占,違者治罪”,也不枉張天師舟車勞頓地來表示忠心。


    此後直到1365年,朱元璋和龍虎山的關係一直沒有中斷,雙方沒事就會發個微信相互問候一下。為了表示誠意,1365年的時候,張正常又親自出馬率領一個考察團來到南京拜見朱元璋,雙方愉快得互贈禮物,關係更加親密了。


    第二年,張正常又再一次來到南京,見了朱元璋後還廣交京中權貴。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真的一點也不假,這次來訪的時候南京城裏正在鬧疫情,於是張天師大展神威,用符水開始救治疫病。要知道龍虎山可是千年的大品牌,老百姓是極為認可的,所以急於求符的人弄得南京城大堵車,限單雙號都不管用。當張天師了解到這個情況以後,便不惜耗損好幾天的功力,畫了一張超級巨大的符籙,聲稱這個東東的效果超級好,效果是普通符籙的1000+。在搞了個莊嚴的儀式以後,由張天師親自燒了這個大符籙後扔到一口井裏麵,下麵小弟便四處宣傳說這口井的水現在成了神水,喝一口就能治病俱除。令張天師都沒有想到的是,人們的熱情簡直是超預算的,不但城裏人爭相汲飲,方圓百裏的農村人也都聞信來了,到最後直接把井給搞崩潰了,某一天開始就再也不出水了,一滴也沒有了。朱元璋稱帝以後,便下令在這眼井上修了座亭子,賜名“太乙泉”,用來紀念張天師的功績。


    轉眼到了1367年,也是朱元璋稱帝的前一年,他還給張正常寫了一封信,大意就是說我打算把一起鬧革命的這些個人全弄趴下,由我來當皇帝,所以想借助你們龍虎山“天師”的名氣,給我的稱帝壯舉罩上一層順應天命的光環,你是同意呢還是同意?


    早就表示歸順的張天師哪裏還能有反對意見,再說了,人家稱帝有你沒你也不重要。1368年,張正常又親自率領代表團來恭賀朱元璋當皇帝,平時來多少次都不重要,最關鍵的時候當然不能掉鏈子,張正常自然知道。


    不論是否需要張正常來增磚加瓦,人家既然來了就不能虧待,所以朱元璋表示了自己的心意,給張正常頒發了一個“正一道嗣漢四十二代天師、護國闡祖通誠崇道經德大真人”的稱號,加正二品,設讚教、掌書二僚佐。


    以後,對龍虎山一直比較恩寵,在1374年,朱元璋親自發了一條微信給張正常,表示由於正一道“專以超脫,特為老子慈親之設,益人倫,厚風俗”,認為這樣做“其功大矣哉”,不過不要驕傲,要繼續努力。


    為了加強道教的管理,朱元璋最後對道教加以了融合,宣布:“道凡二等,曰全真,曰正一”,意思就是說不管你們什麽傳統、教義、地域不同,北方的小門派都合並進全真教,南方的都合並進正一道,一南一北,兩個老大負責把全國的道教、道士們管好就行了。同時表達了自己的道教三則,這就是在洪武五年朱元璋發表的《加授永掌道教事誥》:“……朕惟道家者流,本於清靜無為,其來尚矣。……”


    總之,這位開國之君,對道教,對佛教就是想用就用,想管就管,收放自如,而且對不同的門派親疏遠近尺度掌握得也不錯,他的大原則就是誰對我有用我就對誰好一點,哪個道士對我忠心我就對他好一點,還是實用為王。


    正是在這種實用為王的思想指導下,朱元璋才成立了道錄司、神樂觀,用道士來負責國家的禮樂祭祀大事,同時加強道教在齋醮科儀方麵的改造和指導,把儒家的,也是他自己需要的重君主、重國家、敬天地社稷之類的高尚思想融入進了道教,同時又加入了尊祖考、愛胞與、明群倫等元素,反正是他願意的都加,至於道士們是不是滿意那不重要,反正不願意也得按我的意願來改,否則你對我來說無用甚至有危害,我又憑什麽扶植你,憑什麽允許你存在?


    所以說,如果用一個詞語描述朱元璋對於道教的態度還是這四個字——實用為王。封建禮法至上,皇權至上,其他的都是為這一核心服務的,在皇帝麵前,宗教同樣也要低頭。


    如果道友們找找當時的一些文獻研究一下就會發現,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就不再稱什麽龍虎山的老大為天師了,因為他認為“至尊者天,豈有師也,以此為號,褻瀆甚矣。”也就是說,朱元璋表示:“朕給你封了二品高官,讓你掌天下道教事已經是夠意思了吧,朕是天子,你叫天師,你覺得合適?”


    這還是建立在龍虎山和朱元璋的關係不錯的基礎上的,要不是張天師早早得就對朱元璋表達了忠心,以朱元璋那種陰暗的心理會這麽和你說話?張正常突然聽到皇帝這麽一問一時還沒反應過來,心說我們這天師都傳了四十多代了,也是曆代王朝都認可的,要有問題還能留給我來發現?看來這皇帝老兒要挑事兒。當然心裏這麽想嘴上是絕對不敢說出來的,隻好像受氣小媳婦似的弱弱地問:“還請陛下批評。”


    朱元璋麵無表情地說:“我問你?天有師嗎?如果有是你嗎?你有什麽資格當天的老師?還天師呢,你這麽大本事咋不上天呢?”


    皇帝這麽說張天師就沒辦法接了,心裏想的是你這不是沒事找事嘛,我還能怎麽說?又敢怎麽說?


    眼看張天師一副唯唯諾諾的慫樣,朱元璋接著訓:“朕是天子,你卻想當天師,你真覺得沒問題嗎?以後你們龍虎山不能再天師天師的叫了,嗯,讓朕想想……以後就叫真人吧。”


    “另外,迴去好好整頓整頓你們教內事務,我聽說你們很有錢啊,外麵都說正一道奢侈成風,穢亂不堪,還收留了不少逃役的人,還有什麽是你們不敢做的?你看人家全真道士,一個一個的隻管清修,不但經濟上沒任何問題,作風上也幹淨,再看看你的手下,用公款大吃大喝,動不勸還出國考察,我看你得組織個考察團白雲觀好好去學習學習。”


    說得嘴裏有點發幹,朱元璋牛飲了一口號稱雨前花茶的濃茶,重新開啟了訓導模式:“朕決定由道錄司牽頭進行整改,逐步壓縮國內的道觀,也包括你們龍虎山,嚴格度牒管理製度及發放審核工作,朕想想……以後每三年發一次度牒吧。另外還得控製道士的年齡,不能讓能好勞力出家,男人四十歲以下,女子五十歲以下的都禁止出家,不能給他們發度牒,這一條沒的商量,年輕人全當道士去了,誰來扛槍誰來保衛家,誰去種地養桑麻?”


    1390年,朱元璋上諭禮部“嚴禁偽造符籙”,“天下符籙,出此一家”,就是龍虎山,民間嚴禁隨便畫符。第二年,就是洪武二十四年又下詔:“……學道者曰正一、曰全真,皆不循本俗,汙教敗行,為害甚大。”


    實際上朱元璋在位期間,對於道教的管理製度還有很多,比如還限製了各級政府部門下屬的道士人數,一個府的道士總數不能超過40人,一個縣裏的道士總數則不能超過20人,具體這些全都是由道錄司負責監督和落實。


    朱元璋對於道教的這種實用為王的現實做法差不多被後代子孫視為了家訓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因此後麵的皇帝基本上都沿襲了明初的宗教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注定了道教不太可能有很好地發展。當然事無絕對,中間也出現過兩個意外情況,其一是武當山道教的興起,其二就是出了一個極品皇帝朱厚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