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以上還不足以說明玄教和正一教的區別,那麽再看一看張留孫的一係列行動。


    成立玄教的第二年,張留孫就風風火火地來找忽必烈,提出來要大力發展武當山,並把它列入大元朝的五年計劃裏,列入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中。忽必烈也同意了,首先是擴建五龍觀,升級成為五龍宮,並且正式賜給官方名額。


    五龍宮擴建完成後的1286年,忽必烈派葉希真去當住持,從此以後的五龍宮差不多成了中央直管單位了。五龍宮的擴建,帶動了武當山的道教規模和地位的飛快提升,鼎盛時期甚至到了和龍虎山並駕齊驅的程度。《元史》記載,泰定二年(1325年)七月,元政府“代祭龍虎、武當二山”,天曆二年(1329年)十一月,同樣是政府安排“道士建醮於玉虛、天寶、太乙、萬壽四宮及武當、龍虎二山”,其他還有,不再列舉了。由此可見,經過張留孫的有意扶植,成功的為龍虎山樹立起來一個相匹敵的對手。當然了,這裏麵有張留孫體會上意才為之的一方麵原因,但誰又能說他不是出於本心的呢?武當山和龍虎山鼎立那一天起,玄教和正一教地位就不相上下了,同樣,也沒人認為他張留孫隻是正一教的一員了。時間長了,從龍虎山出來的那些人眼裏也隻有張留孫沒有張宗演了,當然也就隻有玄教沒有龍虎山了。


    隨著寵遇日隆,張留孫的政治地位越來越高,官也越來越大,每有國家大事,忽必烈也會請教一番。


    成宗也數次去崇真宮視察工作,順便看望老同誌。大領導來了自然會有所表示,除了讓張留孫可以奉旨大量收購周圍百姓的土地以外,還撥專款用於宮觀的擴建,順便再聽他給講幾段《南華真經》,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化水平。成宗大德中(1297-1307),進一步加封張留孫上卿玄教大宗師,從宗師成功升級為大宗師了。


    武宗時,張留孫的職稱又升級了,這次直接成了大真人,而且是個實權官,當了集賢院的老大,權力也升格到管理全國道教事務,史書稱此時他的權力和地位甚至還在大學士之上。


    仁宗時,因為喜歡文治,所以經常招唿張留孫過來論道,被這個老道高深的學問所折服。延佑二年(1315年),進開府儀同三司,加輔成讚化保運玄教大宗師,這次專門用玉石刻了玄教大宗師印,後來又加封闡道宏教衝元仁靖大真人,七個弟子也分別封了真人、銀印。


    隨著張留孫的地位的增加,玄教的地位增加,再加上有武當山的助力,一個成立不足四十年的教派地位已經不在龍虎山之下了。


    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十二月,彌留之際的張留孫對弟子們說:“經過我們的努力,如今玄教已經取得了巨大成績,值得我們全體同仁欣慰了。不過我們不能忘記根本,我們是道教,教義是以清淨無為為根本,慈儉不敢為天下先是宗旨。雖然我有幸得到了五代帝王的恩遇,這四十多年你們看到的可能隻是玄教的昌盛,但是我一直戰戰栗栗如走鋼線,深恐以後會失去這些,你們今後一定要注意恪恭乃事,慎之慎之啊。”交代完後事,端坐而逝。


    到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張留孫又被追贈為道祖神(應)德(佑)真君。


    根據張留孫的安排,弟子吳全節接班襲了玄教大宗師的職位和集賢館知事。這裏需要解釋一下玄教的教主嬗遞方式,這又是和天師道世襲的不同之處。張留孫有七十五個弟子,接班人完全由每任的大宗師自己選擇,就和太子接班當皇帝一樣,接班人先當玄教嗣師,上任教主過世以後就接班。當然了最終還是需要報告給皇帝,得到皇帝的“璽書”才行。雖然玄教的接班人並不是世襲的,如果兒子的確是最適合接班的那就是另一迴事了。


    根據《道園學古錄?陳真人道行碑》記載,“身為大宗師,擇可以受其傳者,非奇材異質不與也”。從吳全節以下,分別傳了夏文泳、陸德隆和於有興三代,也的確是唯才是用。


    實際上,不僅教主的繼承人是由上任教主親定,就連玄教內部的各級管理人員的委派也和龍虎山的張天師沒有關係,張天師的手是插不進玄教來的。為了進一步和龍虎山撇清關係,宣揚自己的獨立性,甚至連張留孫的師承都經過了設計包裝。在《敕賜玄教宗師之碑》中說,玄教雖然是從張留孫開始立教的,但是他的師門卻可以向上追溯,從張思永、馮清一、馮士元一路傳下來,再由七代胡如海傳八代李宗老,這就是張留孫的上八代師傅。玄教的上八代傳承是元政府設計的還是和玄教高層一起商量著設計的不太清楚,但是這種更改出身的做法,表達出與龍虎山劃清界線的態度是不是太明顯了,紅果果的。


    剛才說了,玄教內部的組織係統也是自己說了算的,龍虎山是沒有權力染指的,而這種組織體係,也和龍虎山有所不同。教內最大的boss自然是大宗師,當然背後還有一個皇帝當董事長,下麵就是嗣師,也就是下任大宗師了。再向下則根據政府的行政劃分來設置了,行省的領導是都提點,路的領導是道錄和道判,州的是道正和道判,縣裏則是威儀,最基層的自然就是各宮觀了,設住持、提點和提舉等職位。


    除了上述的區別以外,玄教有別有正一教還有一些方麵,比如玄教表現在信仰和術法方麵的特點是什麽都有,顯得很駁雜,道家的各門派、儒家的、佛教的,自己用得到的都拿來用,還包括政府需要的也拿來用,特別是儒學化方麵表現得尤為突出。


    還有一點比較突出,也是玄教區別於其他教派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由元政府扶持產生的,天然就和蒙古人綁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和其他教派相比卻少了底層人民的信仰這一堅實基礎。結果估計道友們也能猜到,隨道蒙元帝國的滅亡,失去了依附,沒有群眾根基的玄教必然會消失。


    玄教退市以後,不再有重組的可能了,於是那些道士隻好自謀出路,一部分向龍虎山投了簡曆。轉了一圈,龍虎山失去的實際上又迴來了,所以說笑到最後才最重要,龍虎山一直會傳承下去,玄教呢,隻能在史料中尋找痕跡了。


    綜合以上來看,玄教和正一教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的,學術界認為二者是主從關係或一教二名的關係是不是都不太恰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