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簡單把白玉蟾的雷法交代一下。


    前麵講到南宗五祖是從陳楠開始除了修丹法外還修雷法的,至少沒查到張伯端等人有修習過雷法的記載。雷法是道教中比較神性的一支,源自先民的自然崇拜,此後自成體係,地位也非常高。講林靈素時提到過他的神霄派的雷法,陳楠的雷法是否傳承自神霄派呢?


    據當時的陳與行在《跋陳泥丸真人翠虛篇》中講了整個南宗的詳細傳承,這些前麵已經講到過,大概就是西華真人傳張伯端,然後一直傳下來,不過寫到陳楠時卻來了一句陳楠“得太乙刀圭火符秘訣、景霄大雷琅書,以雷法行於世,所至與人治鬼”。如果明確知道南宗是從陳楠才修習雷法的還好,如果不清楚這點,那麽就容易讓人理解為陳楠的雷法是西華真人、張伯端……這樣一脈傳下來的樣子,不知道陳進士是故意的還是不知道內情。


    首先肯定,陳楠的確是修了雷法,在其他一些道教典籍中是有明確記載的,比如《道法會元》等。作為衣缽傳人的白玉蟾也多次提到過陳楠的雷法,並且還明確說師傅的雷法卻並非來自神霄派,而是直接得自一位雷神的。


    具體是哪位雷神呢,白玉蟾在《翠虛陳真人得法記》一文中有詳細的記載,再綜合其他一些文獻相互印證可以知道,陳楠是在海南的黎母山中偶遇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漢臣,就是這位判官傳下的景霄大雷法。


    諸位道友可能會有疑問,神霄雷法名氣多大啊,怎麽還要再創一套雷法?大概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林靈素的名聲的確是不怎麽好,對於三教合一的倡導者來說,要是和他沾上關係感覺不太好,何況南宋時神霄派的日子並不好過。其二是海南島天然就有雷神崇拜的條件,包括隔海相望的雷州,由於長年雷雨,自古就有很多雷神傳說,所以陳楠也根本不用舍近求遠,去和神霄派拉上關係。


    在一般人看來,白玉蟾的雷法是傳自陳楠應該是沒有疑問的了,白玉蟾也說過自己從陳楠那裏學到了雷法。可是,細心的道友可能注意到了,上麵講白玉蟾自己說三次被貶的詩中,可是明確說自己是神霄府的,經常以“神霄散吏”自稱的,既然他瞧不起林靈素,那為什麽又說自己在神霄府上班呢?


    道友們不要忘記,神霄派還有另一位重要人物王文卿呢,如果記不清王文卿是誰的道友,可以迴頭再看看前麵的章節。


    有些學者仔細研究發現,白玉蟾的雷法實際上是王文卿的傳承,準確的說是得自王文卿的外甥,一位複姓上官的人傳給白玉蟾的,如此說來白玉蟾的雷法並不是陳楠教的,實際上是屬於神霄派的。就可以解釋得清,為什麽白玉蟾在詩中經常說自己的神霄派的了。


    當然了,陳楠的雷法與神霄派的雷法到底有哪些不同,或者有沒有相同的地方不好說,白玉蟾有沒有從陳楠那裏也學了一些雷法也不好說,不過雷法在傳道中無往不利的用處,師徒二人體會都很深的。從1215年開始,就有白玉蟾使用雷法的一些記載,主要的活動範圍也是在武夷山。


    白玉蟾還對當時比較混亂的雷法進行了規範和整理,本意就是想製定一個行業標準,如果能出個iso是最好的,其中就包括神霄雷法。這很好理解,神霄派就比較混亂,自己的師門也好不到哪去,要不然自己學的和師傅學的哪裏能不一樣?


    比如他對神霄派的雷法體係進行了新的定義,基於神霄體係構建起了一套新的神仙體係。首先,整個宇宙被他分成了九天,也叫九霄。道家原來定義的十方三界、三十六天等也沒有廢止,而是劃入了九天裏麵。同樣,神霄也在九天裏麵,原來的老大也沒有退休,還是那位的玉清真王,不過在他的上麵多增加了一個老大,就是元始天尊。這樣就規範了徽宗和林靈素胡亂搭起來的那套反傳統道教的領導班子,重新明確了元始天尊的老大位置。元始天尊不再單獨掌管一天了,而是由他的九個兒子分別去管理。


    那麽白玉蟾上班的那個雷府歸入了哪個科室呢?按白玉蟾構建的神霄體係說,玉清仙王管著神霄玉府和雷城兩個部門,神霄玉府應該是他的辦公地點,雷城就是具體管業務的部門了,其下設了左右五雷使院,應該就是具體的科室了。白玉蟾應該是在雷城裏麵一個叫玉樞五雷使院的部門上班。同時他也解釋了自己師傅陳楠的景霄大雷的傳承,同樣是從雷城裏上班的辛漢臣那裏學到的,大概就是師徒二人屬於一個局,但又不在同一個處室上班。


    白玉蟾還統一了“五雷”的定義,即天雷、地雷、水雷、神雷和妖雷,進一步還對十雷、三十六雷和雷法七十二階這些內容都加以整飭,至少避免了兩位道士說出來的基本概念都不一樣的尷尬情況發生。


    經過白玉蟾的努力,雖然沒有最終出台雷法體係的iso,但是比以前來說也規範得多了。前麵剛講過,白玉蟾還把雷法和內丹修煉加以聯係,同時還和儒家的倫常建立起了關係,從體內五髒、陰陽運用、天人交感等多方麵係統闡發雷法,這些為雷法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所以說在雷法上麵,白玉蟾的貢獻是無人能比的。


    除了是一位高道外,白玉蟾還是一位詩人、藝術家。


    白玉蟾一生創作的文學作品非常多,特別是詩,上麵也給道友們展示了不少了。在書法和繪畫方麵,白玉蟾的成就同樣非常高,素有“隨身無片紙,落筆滿天下”之稱,這是說他特別喜歡在崖壁上留下大作。喜歡名山大川的道友肯定看到過很多的摩崖石刻,它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字大,蠅頭小楷可能也有吧,不過誰看得到呢。


    據說,因為咱不是書法圈內的人,所以隻是聽說,海南島曆年來隻出過兩位書法家,除了白玉蟾外,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海瑞。白玉蟾的書法家的稱號並不是現代人封的,而是得到曆代名家認證的。比如彭耜和趙道一都曾表示過,白玉蟾的草書極佳,而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好,他的字已經有了靈性。除了草書以外,白玉蟾的行書、隸書、篆書也都不錯,而且還比較擅長畫梅和竹,可惜這些都罕有流傳。


    白玉蟾傳世的書法也不多,現今發現的也僅一掌之數,後人評價說他書法用意超逸,筆勢勁爽,如風送雲收,頗有晉人風度。其中最著名的一幅《足軒銘》的草書作品,現在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幅字是白玉蟾在寶慶二年(1226年)寫的,如果他是1194年生人,那麽就是他33歲時的作品。明代項元汴說白玉蟾的字“用意超逸,作書有晉人格度,亦是能品,敬而襲之”,清代榮郡王則說“草書有龍翔鳳翥之勢”,清代中晚期收藏家崇恩對此帖評價:“筆致瀟散”。


    白玉蟾還有一幅草書的四言詩帖《天朗氣清詩帖》,現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裏,道友們可以欣賞一下:


    天朗氣清,三光洞明。


    金房曲室,五芝寶生。


    天雲紫蓋,未映我形。


    玉童侍女,為求天靈。


    九帝高氣,三光洞軿。


    得爾飛蓋,升入紫庭。


    圈內人士評價說,和《足軒銘》比較,這幅詩帖寫得更好,白玉蟾的大字草書的那股神龍飛動的靈性就連書法小白都能感受得出來。


    白玉蟾還寫過一幅陶弘景《真誥》的書法,是難得的傳世的行書作品,共計2371個字,這是他在1212年跟隨陳楠學習期間的作品,現收藏在上海圖書館中。


    1219年白玉蟾寫給李訦的“與寶謨郎中書”,是共274字的草書作品也流傳了下來。這也是一幅水平極高的作品,後人評價極高。其中元人楊維楨是這麽評價的:“餘開合此書,深歎儒言之不如”,安紹芳說:“得拜觀白真人手翰,乃中年佳跡,與餘向藏海雲樓詩相似。無唐宋陋習,瀟澹虛和,有魏晉筆外意,信非尋常者流,所可知也”。葉恭綽也曾評價過此帖說:“餘所見三卷皆行書,勁逸而略纖瘦,有貞白、圖南風致,此卷則純乎晉、唐法度,功力深至”。


    1218年左右他還寫過一幅“仙廬峰六詠詩卷”的行楷作品,收藏在上海博物館中。


    以上就是已知的白玉蟾的書法作品,至於是否還有沒公開的民間收藏就不得而知了。後人其實更多的是讚賞他的篆書和隸書,可惜沒有作品傳下來,僅就草書來看,那種龍翔鳳翥、龍蛇飛動之勢,筆斷意連,圓轉流麗,大小相間,自由穿插,信仰依然,各有情態……總之,溢美之詞還有很多。白玉蟾對自己的書法也很滿意了,在《畫中眾仙歌》中說“獻之興來拈起筆,筆如解飛自鉤掣”,感覺他就是在自比王獻之呢。


    白玉蟾的其他書畫作品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道友可以自己找資料研究吧。


    關於白玉蟾就講到這裏了,實際上他的道學思想還有很多方麵沒有講到,比如他的性命思想、道心論、煉丹十九訣等,對後世的道教理論發展影響很大,曆代道家也都非常重視,時至今天,仍然有很多學者在深挖他的思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