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年,白玉蟾跟隨師傅陳楠來到了漳州梁山,親眼目睹了老爺子溜達進了水裏,連個泡都沒冒就沒影了。內行的白玉蟾自然不會以為師傅是因為天氣太熱想下水暢遊一番解暑去了,按照道家講究他這是要水解了。為了確認,白玉蟾在水邊等了幾天,發現師傅最後也沒有從水裏出來就放心了,唉,沒想到這一下水就是永遠啊。


    為了收拾心情,白玉蟾便雲遊四海,排解心情。1215年,白玉蟾來到了武夷山,整天尋仙訪友,流連山水之間,也漸漸習慣了沒有師傅獨自一個人的日子。


    1216年,一位叫做詹琰夫的武夷隱士打算重修止止庵,並給白玉蟾送了份邀請函,希望他能過來主持止止觀,不過當時四處玩得正嗨的白玉蟾沒有立刻答應,隻說過些日子再說。為了怕詹琰夫失望,白玉蟾隨手創作了《止止庵記》一文,派人送了過去。


    文中從止止庵的重建原因、時間、選址到它的曆史傳說等等方方麵麵都講了一講,比如“辟幾百年不踐之苔,劃三五裏延蔓之草,於是得其地”,並且博引三教經典,說“是知三教之中,止止為妙義”、“止止,非止之止,止實謂止其止之止而已矣”。可見,白玉蟾對於止止庵還是非常有興趣的,僅名字就非常契合無為坐忘的思想。據說白玉蟾為止止庵的重建也算是親曆親為,做了不少實事。


    除了為止止庵的修建操心以外,白玉蟾還相當重視和土豪、高官聯絡感情,增加南宗的影響力,為收徒傳教做了不少鋪墊。在那段時間裏,白玉蟾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利用雷法、符法,經常舉辦一些齋醮祈禳活動,有事沒事都刷刷存在感。


    1217年左右,白玉蟾來到了福州,很快就結識了當地的名門彭演、彭耜一家子,於是就動了收徒傳道的念頭,開始了南宋一脈的開創大業。為什麽選中了彭耜家呢,主要是彭家有錢有人還有勢力,對他還挺尊崇的,這麽好的一隻肥……一個信徒,不發展起來怎麽想都對不起師傅,對不起自己。


    從此,白玉蟾就以武夷山為中心,以弟子彭耜為核心,大量結交地方名流、官宦、儒、釋各界名人,教團發展非常順利。通過對一些地方誌以及白玉蟾的詩文研究,據不完全統計,和白玉蟾有所交集的人中,僅有名有姓的人員就超過200人,其中有很多是有官麵身份的人。實際上有好事者專門統計過,相對準確一些的數字是227人,而且還進行了分類匯總,其中道士共有76人,官員有50人,士人50人,僧侶9人,甚至還有5位風塵女子,其他的就是一些弟子等等。


    白玉蟾的這些交際行為,除了擴大南宗的影響力以外,還為他廣收門徒創造了有利條件。白玉蟾弟子眾多,可以查到姓名的大約有十八位,包括彭耜、李道純、龍眉子、林自然等。


    同時,交際廣了,就可以尋門路為自己的靖廬申請營業執照,“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請靖額也”,要是沒有彭耜的家族關係,不認識結交官場上的人,誰給你發執照啊。除了止止觀以外,白玉蟾還主持修建了不少庵觀,什麽玉隆宮、崇真宮、心遠堂等等,具體數量不詳,主要是沒有什麽具體的記載,僅能通過他的一些詩賦及散碎的文獻裏麵大概可以了解一些,反正是修了不少,而且多數是集中在福建、江西等地。


    有了地盤白玉蟾就以這些宮觀為中心發展南宗的教團,除了組織齋醮祈禳等活動以外,還廣傳丹法、雷法,《武夷集》中說,白玉蟾開始傳道以後,“四方學者,來如牛毛”,正是由此很多學者都得出一個結論,南宗真正開創人是白玉蟾。


    1220年嘉定十三年夏,白玉蟾來到了閣皂山,結識了崇真宮的衝妙大師朱季湘,道友們知道,雖然龍虎山張家統領了三山,不過閣皂山是靈寶傳承這個主體一直沒有大的改變。當時的朱大師正在主持昊天殿的工程,白玉蟾去的時候已經第六年了,道友們不用奇怪,那時的純木建築可不好幹,幾年的工期很正常的。白玉蟾的到訪朱大師非常高興,兩個在工地上轉了幾天,好酒好菜招待完了,談經論法也互有裨益了,朱大師就提出來請白玉蟾為這座宏偉的昊天殿寫一篇記。趁著酒興,白大才子揮毫潑墨,文不加點,一氣而就,於是就有了《閣皂山崇真宮昊天殿記》一文的問世。


    大約經過了十年的發展,白玉蟾的教團影響力逐漸擴大。1227年,他離開了親愛的弟子彭耜,說要去羅浮山修行一段時間,以後的傳教大業就交給你了。


    1229年,有人在湖南祁陽的烏符山中看到過他的足跡。時值盛夏,白玉蟾還作了一篇《跋烏符山天篆山鈐碑》,其中感慨了自己曾與清逸居士蔣吉甫交往的點滴,這也成了他在凡間活動的最後一次記載,以後就沒人再見過他,估計是在那裏為自己尋找風水寶地吧。還有一種說法紹定二年,1226年,白玉蟾是解化於盱江的,相對來說不是太可能。


    縱觀白玉蟾的一生,他在南宗創立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貢獻,特別是在整理、規範道教科儀、戒律等方麵,完善了南宗的煉度、罡步、五臘、步鬥之法等,主要有《道堂戒論文》《堂規榜》《道法九要》等,使南宗的齋醮、科儀更加專業。需要說明一點,白玉蟾的教戒方麵與新道教那種入世的倫理轉向是一致的,也有一種出世但不離入世的味道,說明無論南北,無論金人、遼人還是漢人,都要適應世俗、考慮統治階級的感受而自覺或不自覺地作出改變。


    白玉蟾留下的其他著作還有很多,彭耜、留元長等弟子編成了白玉蟾的詩文集共四十卷,並在1237年出版了,可惜沒能流傳下來。現存的白玉蟾的最早作品是元代建安餘氏刊刻的《瓊琯白玉蟾武夷集》,共八卷,明代曾修訂過,現存國圖裏。明代刊刻的《海瓊玉蟾先生文集》的一部分現存國圖和吉林圖書館中。


    在明《正統道藏》中收錄的白玉蟾的作品主要有:《海瓊白真人語錄》四卷、《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一卷、《金華衝碧丹經秘旨》二卷、《玉隆集》六卷、《上清集》八卷、《武夷集》八卷、《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二卷。民間的文集還有海南學者明代唐胄集印的《白玉蟾海瓊摘稿》十卷,現收藏在國圖;其他的還有《新刻瓊琯白先生集》《道德寶章注》《白玉蟾詩集》《白玉蟾詩餘》等等。


    前麵簡單提到南宗最終是和王重陽的北宗合並了,那麽合並前後白玉蟾的傳承呢,簡單交代一下。


    白玉蟾的傳承分為了內丹和雷法兩個分支。


    內丹一脈算是南宗的老本行,算是正宗一支吧,二代弟子中包括彭耜、留元長、王金蟾等人在學了金丹功法以外,同時兼修了雷法,不過從三代弟子開始,基本上就都放棄了雷法,專心修內丹了。主要有三個分支:


    第一,彭耜——蕭廷芝,蕭廷芝留有《金丹大成集》一書。


    第二分支是王金簷——李道純——苗太素——王誌道。其中李道純前麵講到過,經他融合南北二宗,搞出來了個中派的守中內丹理論,看來是深得儒門中庸之道的精髓。另外,李道純還有個號叫瑩蟾子,可以看出來這一脈的人是很喜歡蟾蜍這種生物啊。


    第三個分支是桃源子姚師果——王慶升,王慶升後來又在一位叫廛隱先生楊師古的門下學習過一段時間,留下了《爰清子至命篇》和《三極至命詮諦》兩部內丹著作。


    雷法一脈則主要有兩個分支。


    第一分支是李亞——汪守真——王文卿——白玉蟾——金達——隱沒囦濟——趙玉隆——閔霦,至高神就是高上神霄玉清長生大帝君和梵炁法主鬥母紫光天後摩利支天大聖,看家的本事來自《先天雷晶隱書》這部雷法道書。


    另一分支是李亞——汪守真——王文卿——鄒鐵壁——莫真人——陳真人——李先生——-鄧先生——黃先生,尊南極星主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為主神,典籍則是《先天一炁火雷張使者祈禱大法》,這位張使者是勾陳大帝座下第一員大將,名字叫張燆。


    雷法一脈在齋醮等活動中用得很多,一般在祈禱時,需要把自己的祖師的名號依次報出來,這樣顯得高大神秘,所以兩個分支開頭是一樣的,從鄒鐵壁、白玉蟾這裏就有了不同的分支。


    另外,白玉蟾一脈還有一些雷法的分支,就不再一一羅列了,有關白玉蟾的雷法,下麵還會再講一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