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我們提到了,張伯端是在成都有了奇遇以後而真正入道的,在此之前,就是在他從桂林到成都的路上,還曾經繞路洛陽專程去拜訪了邵雍。這二位會麵其實並不奇怪,邵雍是位名滿天下的易學大師,前麵也講過他在洛陽時,時不時的就有各地名流雅士到他的安樂窩裏來拜訪,張伯端這樣一位醉心仙道的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請教機會。


    根據《神仙通鑒》的記載,治平中,正在洛陽安樂窩裏打坐的邵雍忽然對門下說:“明日有客人來訪,是個奇人,你要小心接待。”


    治平是英宗的年號,1064-1067年,邵雍確實是在洛陽居住了,不過和張伯端從桂林入蜀的時間卻對不上,當然了,和神仙傳說有關的話題中,時間才差了幾年那算是非常準確了,差幾十年、百多年那也是常事,至於那時邵雍是在小草房裏住還是搬進了安樂窩裏,那就更不用理會了。


    第二天,門前果然來了一個人要求見邵雍先生,此人當然就是張伯端了。門人一看這位長相,很明顯就是帥哥一枚嘛,任誰也看不出來他是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神仙人物嘛,氣質出塵,永葆青春的。


    二人相見,寒暄客套,一番禮儀下來自不必提。分賓主落座以後,那位門人兼推車的車夫奉上茶水,二人開始了親切而友好的交談。內容很快就從今天天氣不錯、國際國內形勢聊到了核心話題,張伯端放下宋瓷茶盞,肅容一禮說了下麵一段話:


    “曾肆力於儒,肆業國學,久不第,因玩佛書,忽生擊竹之感,頓悟無生之理,浪跡雲水,晚得混元之道,未備,是以遍曆四方,訪求大道。聞先生蘊抱玄微,故而進謁。”


    六十一個字,把自己的學習生活的經曆交代完了。接下來二人相互就先天學、《參同契》相互印證,想必各有所獲吧。所謂學無先後,達者為師,張伯端臨行前請教年紀遠小於自己的這位易學大師,想知道自己何時才能參悟出真仙大道,未來是否有成。


    邵雍心念一轉,攏在大袖中的手指一掐,轉眼之間梅花易數卦象已成,隨口問道:“您高壽?”


    “癡長八十有二。”


    略一沉吟,邵雍便對張伯端說:“先生緣在西蜀,此行必成大道。”


    以後的事情道友們就清楚了,張伯端成都遇真,迴台州著書……,果然如邵雍所說。


    二人這次見麵,實際上正史裏麵並沒有記載,所以真實性暫且存疑,不過裏麵有幾個細節簡單解釋一下,還是有點意思的。


    第一,張伯端說了一句“擊竹有感”,這個典故出自《景德傳燈錄》,是一部經過宋真宗認證過的佛教史書,學術價值很高的,所以對於三教兼修的張伯端來說它應該是必讀書目,隨口引用自不在話下,這並不足為奇。


    這個典故涉及一位法號叫作智閑的和尚,不研究佛教史的人可能不知道其人,他是惠能的五代傳人,溈仰宗二代弟子。如果還不知道惠能是誰的話,那麽《壇經》是否知道?如果還不知道,那麽佛教有個著名的機鋒故事“菩提本無樹……”想必都知道了吧,所以智閑也是大有來曆的高僧。


    有一天,這位智閑大師的師傅溈山問他:“徒弟,來來來,考一考你,你出生前是什麽樣的,說說看。”


    “那我怎麽能知道,誰也不能知道啊自己生前長什麽樣啊,難道師傅你知道自己生前的樣子?”


    “我自然知道了。嗯,這個問題很重要,我知道也不能告訴你,因為我知道那是我的東西,和你沒有一毛錢關係,你必須要自己悟,悟懂了才能成為你自己的東西,明白?”


    智閑隻好出門右轉,迴到宿舍腦子裏一直想著這個問題,無奈幾天下來也毫無頭緒,感覺是自己佛法學得不精才迴答不出師傅的提問,於是就躲進藏經樓裏,想從眾多的佛經中尋找答案。結果是失望的,沒有找到一點線索,這就有點受打擊了,不禁有點灰心意冷,懷疑自己本來就不是個當和尚的料,於是就把自己多年的學習筆記燒了,找到師傅說:“師傅,看來我不適合於搞理論研究了,不再想這些佛經佛理了,我打算出去轉轉,反正能吃飽飯就行了。”


    智閑這一出來跑了不少地方,這一天來到了南陽,眼看這裏風景不錯便暫時留了下來。一天,他打算種點菜,在開荒的時候,隨手把一塊石子扔了出去,恰好打在一根竹竿上,發出一聲清脆的聲音,和尚立刻愣住了,突然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機緣——頓悟。經過這次頓悟,智閑明白,隻有把以往所學的全部丟掉,才能洞見本心,這就是一擊忘所知,擊竹有感的典故。上麵說過,張伯端是很認可頓悟思想的,所以對智閑的這次機遇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邵雍為什麽會預知有人來訪?難道是傳說中的未卜先知?


    儒家認為,按照《易經》的理論,如果某一個人心性潔靜,就可以達到一種“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境界,儒家稱這種境界為“天人感應”,意思是說天和人本是同類相通,可以相互感應的。天是老大,自然可以幹預人事,人雖然不能反過來管老天的事情,但卻可以感應上天,當然了,能感應上天的人,肯定是相當不簡單了。邵雍提前感應到有個重要的人物來訪,除了說明張伯端是個可以影響天地的大人物,他的來訪是件驚動老天的大事以外,也說明邵雍的大儒境界幾達至境,因為天人感應可不是隨便讀幾天書就能達到的境界啊。


    第三,邵雍是怎麽成卦的?好像他也沒有拿出幾枚銅錢來爻卦,也沒用到蓍草、竹簽之類的工具啊。涉及主旋律,不便很深入地講這些,這裏簡單提幾句《梅花易數》裏麵的起卜方法。南懷瑾在《易經係傳別講》中說過這麽一段話:“梅花易數這種卜卦的方法,大家都認為是邵康節先生流傳下來的。不要銅錢搖,也不要抽簽。一個人一進來,‘先生請你卜個卦’,這樣卦已經卜好了。”


    估計道友們都見到過有人用三枚乾隆通寶或者五銖錢之類的卜卦,也看到過抽簽的,那麽不用銅錢,不用抽簽,卦是怎麽卜的呢?這就是邵雍的創新,他的起卦方法非常靈活,也非常多,比如來人求卦的時間,就是非常常用的一種起卦方法,用到了年、月、日、時,當然是用的幹支法而非現在的數字,具體就不多講了。還有很多其他起卦方法,比如根據求卦的人從哪裏來,是男是女,是站是坐,在東在西,說了幾個字,周圍有什麽東西,或者有什麽聲音等等,這些都可以用來起卦,所以邵雍的起卦方式極多,也極為靈活。至於有了卦以後如何斷卦,又要分體、用,萬物立象,還要結合變卦和互卦來看過程和結果等等,總之就是極靈活又極複雜。


    所以,在他們聊天的過程中,當張伯端忽然向邵雍問起自己的仙途如何時,邵雍自然是無須銅錢、簽筒,心中立刻就有了卦象,結果也就知道了。有道友會問,你說這麽熱鬧,邵雍是按什麽起的卦?按當時的時間、按張伯端的那句話,按他的年齡,按二人的所處的方向位置等等均可以成卦,如果道友有興趣,私下可以再交流,這個話題就到此為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