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先天圖以後,接著講《皇極經世》這部書,又稱《皇極經世書》,是邵雍編寫的一部以時間為主線的曆史大事年記,大約是從公元前2357年帝堯時代開始,到963年宋太祖趙匡胤時為止,跨度三千多年,絕對是古今一大壯舉。


    稱這部書為天書是毫不為過的,為什麽?普通人或者很多專家都看不懂,更談不上理解他的意思。也許有道友會奇怪,不就是本曆史大事年記嗎?流水賬罷了,頂多計年是用的幹支法,怎麽能看不懂?


    首先,先解釋一下書名的意思。


    邵伯溫說過:“至大之謂皇,至中之謂極,至正之謂經,至變之謂世,大中至正應變無方之謂道”也就是說,邵伯溫說我爹寫的這部書是載道之書。


    實際上,“皇極”這個詞出自《尚書》,是君主治國的至高無上的原則,邵雍拿過來用,是希望自己創造的這套原則,就是最高、中正、無窮、無邪、包羅萬象的,正因為如此,程顥才會說邵雍的學問是“內聖外王”的,皇極就是內聖,經世就是外王。


    就算是內聖外王之學,那也不至於像天書一樣看不懂吧?


    有人說這是一部講物理性命學的書,奇怪嗎?


    皇極就是性命學,經世就是物理學。當然了,這裏的物理不是現在物理的概念。進一步說,皇極是體,經世為用,是邵雍的體用一貫之學。


    邵雍說我的這套學問,源於三皇,後來經過孔子的進一步發展完善,接下來的1500年來就沒有人取得什麽成就,停滯不前了。而我呢,擔負起這個重任,要傳承曆史,繼承三皇、孔子的學問,努力學習,勤奮探索,通過認真觀察天地自然和我們這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創立出一套正確的、可以經綸萬世的、載道的、至高無上的準則,以後的帝王們就有福了,隻需要按照它來治理國家就ok了。我把它用先天圖表達出來,想明白嗎?以心不跡,心契神悟,窮陰陽造化之理,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古今治亂如掌上觀紋,悟了,國家治理反倒是小事,甚至可以達到先天之境。


    這下是不是感覺複雜了?這裏需要先講四個概念:元、會、運、世,這是邵雍所用的紀時紀年的單位,否則沒辦法講下去了。


    我們習慣了用年月日時來計時,有道友會問,不是還有分、秒、毫秒、微秒……,唉,邵雍生活的宋代,時間還精確不到分、秒。認真聽講,下麵的很重要。


    一年有十二個月三百六十天四千三百二十時,注意這裏是按照一天十二時辰計算的。用阿拉伯數字效果好一些:1年=12月=360日=4320時。


    “切……”


    別切,邵雍不用它,而是用元會運世,即一元十二會三百六十運四千三百二十世,1元=12會=360運=4320世。


    “切,不就是把年月日時換個說法嘛?”


    非也。1世=30年。


    所以,一世等於多少秒?一元等於多少年?小學數學,自己算算吧。


    邵雍為什麽要這麽設計時間單位?好好的就用年月日不好嗎?


    自然是有道理的,不過這個道理講起來話又長了,簡單說吧,一元類似於一年,也是有個類似於從冷到熱,從春到秋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循環,隻不過元的循環不是四季,而是氣,氣就是體。氣分陰陽,二氣相交而發生變化,這是用。一元之中,氣從無到有,萬物化生,並且不斷變化,再由盛轉衰,歸於無,所以一元就是一個輪迴。


    接下來就和先天圖有聯係了,一元裏,天地始於太極,然後就是生兩儀、四象、八卦……。一卦中有陰爻陽爻,這就是二氣的作用,不同的卦象分配到一元的各個階段,比如乾坤坎離分管四時,從一陽初生的複卦開始,到剝卦止,是不是很熟悉?對,十二消息卦,和《參同契》的“朔旦為複”是一致的。


    當然了,邵雍並不滿足於元會運世的劃分,他說這個單位可以無限大,也可以無限小,就是說你可以把一元當作一世,甚至一秒,也可以把一世當做一元,甚至把一秒當做一元。有了這樣一個時間係統,在觀萬物的時候就可以用不同的時間標準來適應它,比如觀日月星辰時,往往是以億年來計的,這時候就可以把它的時間標準放大。再比如觀人生百態時,把標準放小一些就更合適,所以,保證對萬物都有一個足夠觀到它的本質的時間單位,以便有合適的時間來對它的從無到有的一個循環中的關鍵的節點加以記錄,這就是邵雍的時間單位的。


    對了,還有一個概念,經。相對於月來說,年就是經,就是統、總的意思,所以元經會,會經運,運經世,這在看《皇極經世》的時候會經常看到的。


    接著,還得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萬物。


    萬物是否包括了真正的萬物?是。那麽這個數量就絕非萬所能計數的了,所以就需要把萬物劃分一下類別,邵雍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推類。就如我們學習動物學、植物學一樣,按層次分成如界、門、科……。邵雍的劃分是這樣的,太極不是二分為陰陽嘛,那麽萬物就先二分為天地,天是氣,地是體。氣分陰陽,體分剛柔,所以天就有了陰陽,地就有了剛柔,這就是四象了嘛。接下來天地再細分為日月星辰,地分為水火土石,於是就有了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太剛少剛太柔少柔,這不就有了八卦嘛。


    邵雍把天道用日月星辰,地道用水火土石來分別代表,不僅使萬物有了形體上的分類標準,而且還有了不同的性質。日月星辰可以變為暑寒晝夜、性情形體,水火土石可以化為雨風露雷、走飛草木。走飛可以代表動物,草本就代表植物,這方麵邵雍講了很多,基本的道理道友們理解了就好。


    除了萬物形質,還有萬物的數量,用數、生數、體數、類數、通數……如此種種,這一切都是為了觀物。


    總之,有了時間標準,實現了萬物的劃分和歸納,接下來就可以在無會運世的時間上觀察和記錄了,這就是《皇極經世》,一共有十二卷,各卷內容如下:


    一、二卷:列出了元會運世數,以元經會,共十二篇,分別是觀物一至觀物十二。


    三、四卷:是以會經運,列的是世數和世數的年數,年數就是用的幹支,時間從帝堯到五代,反映的是天時和人事的關聯,記載的是天下離合治亂,驗證了二者之間的關係。同樣有十二篇,觀物十三至觀物二十四。


    五、六卷:是以運經世,列的同樣是世數和年數,時間也是從帝堯到五代,是用人事驗證天時的,記載的是曆來的興廢治亂得失邪正。從觀物二十五至三十四,共十篇。


    七、八、九、十卷:這四卷以十、十二為根基,用陰陽剛柔、律呂聲音窮盡萬物之數,比如動植飛走之數。共十六篇,觀物三十五至五十。


    十一、十二卷:就是邵雍講為什麽要創作本書了,根本就是要窮日月星辰、飛走動植之數,觀盡萬物,窮盡萬物之理,目的是為了帝王之事,能走在大道上,至中至正,別再動不動就被人造反推翻了。


    所以,皇極之所以能夠經世,是因為皇極無所不包,觀物就需要無所不觀才可以。邵雍觀物有三個層次:以目觀物,以心觀物,以理觀物。先觀天地進而觀人,由觀人再觀聖人,達到以物觀物,物我兩融,天人合一的最高觀物境界。總之就是從觀天地開始而觀盡萬物,從而觀出一條昊天之道,觀出一條聖人之道。


    邵雍說:“性之在物謂之理”,這就是上麵所說的物理之學。邵雍研究的是萬物消長的道理,尋求如何把握萬物規律的治理之道,最終還是要對應到人,成為帝王之道,所以說,物理之學就是外王之學,對應的性命學就是內聖之學,所以,邵雍的觀物之學也可以說是哲學層麵的唯物之理。


    至於《皇極經世》中的陰陽、數學等方麵的內容,比如體四用三、體八用六、天六地四、方圓之數、策數、閏數、分數、生數等,就不再一一講了,有興趣可以單獨交流。


    至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邵雍的《皇極經世》記錄了這個世界的變化,從卦象上可以看到亂生於治,比如夬後接的姤,也有治生於亂,比如複接著剝卦。在它的記錄下,治亂是交替的,這些都是通過對過去的“觀物”找到治亂與時間的規律,按照這個方法,就可以推測未來的變化,未來某一個時空節點的治亂、事件。所以,聖人們、帝王們就要注意了,天時人事,是必然,是命,需要你們積極主動地麵對,預防亂世的發生,這才就是程顥為什麽說邵雍的學問是內聖外王的原因。朱熹呢,說“皇極是推步之書”,這和說易經是占卜的書是一個調調,還不如說它就是《推背圖》呢。


    說到朱熹,再囉嗦幾句。曆代的易學大家們對朱熹的易學水平往往是嗤之以鼻的,往往會把他在易學方麵不懂的或者理解錯的一些地方揪出來加以批駁,然後以點蓋麵。比如有人說他看不懂《參同契》,看不懂《先天圖》,理解不了圓圖到方圖的變化等等,於是就說他根本就沒有資質學易。我們這些小人物,吃瓜群眾自然是隻有雙手扶膝,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裏看戲的份,沒有資格評論大人物們的鬥爭。其實這裏隻是想說朱熹的易學,受邵雍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朱熹自己也說過,我的這點學問是從邵雍那裏學來的,當然了,邵雍是從陳摶那裏學來的。試著理解一下,人家朱熹說了,我的學問是從陳摶那裏學來的,挺正統的,不要看不起我啊。


    其實任何一個人,無論他有多高的成就,也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認可你,所以批評邵雍的人同樣也存在。當然了,對於邵雍在易學上的成就,更多的還是認可,除了朱熹外,南宋大儒張行成絕對是他的鐵杆粉,明代的俞琰同樣極為肯定朱熹的成就,對於邵雍自然是更加崇拜了。即使在當今,同樣有大量學者在研究邵雍,他的另一部著作《梅花易數》,與六壬一樣從來就不缺擁躉。


    關於《梅花易數》,本來想開個單章詳細講一講的,但是內容上肯定是離不開一些解卦、斷卦等方麵的內容,和當前的主旋律有些不一致,所以就不講了,以後如果有機會再說,或者有興趣的道友可以私下交流交流吧,留點小遺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