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數次提到過邵雍這個人,講陳摶時又講到他在易學方麵的成就,下麵就講講邵雍。


    首先明確,邵雍並非道士,身份是儒家、理學家、數術學家、詩人等等,成就上絲毫不弱於張載、二程、司馬光這些大儒,他自己說過:“學不際天人,不足謂之學”,正因為有這種好學的態度,高標準的學習要求,才讓他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既然邵雍不是道士,那麽為什麽要單獨講他?一是他和陳摶的傳承關係,二是他在易學上的成就,這顯然是和道教有了不淺的淵源,實際上邵雍對於道教的影響,也足夠把他好好講一講。


    姓名:邵雍,字堯夫


    籍貫:林縣上杆莊(今河南林州市邵康莊)


    出生時間:1012年1月21日


    去世時間:1077年7月27日(或5日)


    主要著作:《皇極經世》《梅花易數》《伊川擊壤集》《漁樵問對》……


    主要成就:創作了先天圖、寫了《皇極經世》,還寫了大量的詩。


    據《宋史》記載,邵雍祖籍範陽,大約就是今天河北涿州大邵村,後來跟隨父親搬到了衡漳,然後又搬到了共城,大概就在河南安陽、新鄉一帶,有人考證是在林州邵康莊。


    少年時,邵雍“自雄其才”,非常高調地宣布自己將來要成就不世的功名,並且是付諸實踐的,隻要是能接觸到的書沒有不讀的,而且對自己的要求極為嚴格,甚至到了嚴厲的地步。史書記載他讀書的時候,冬天不點爐火取暖,夏天不扇扇子納涼,原因沒說,估計還是因為家裏窮,就這樣,白天苦讀,晚上還經常熬通宵,堅持了好幾年。


    有一天,把全部書都精讀完了,邵雍感覺略有小成,也有點累了,看看三尺的籬笆小院,仰天長歎說:“想古人們都喜歡結交天下朋友,喜歡探幽訪古,那樣能學到的東西應該更多吧,唉,至今我還窩在這個小村裏,世界這麽大,是時候出去走四方了。”


    邵雍這一走,穿林海,過雪原,山東、河南、山西、江浙、川陝……具體都看了什麽,結交了哪些高人不得而知。走得再遠也有累的時候,也有想家的時候,迴到家後邵雍說了一句話:“道在是矣”,究竟他是說道在天下,還是就在他家裏,道友們自己體會吧,反正從此以後,邵雍就不再出去遊曆了。


    上麵提及過李之才傳授邵雍易學的事情,當時李之才就是邵雍的父母官,共城的縣長大人,邵雍遊曆迴到共城以後,就到蘇門山百丈源上蓋了間小屋閉關,李之才聽說自己治下有這樣一個勤奮好學的人才,就親自來試探一番,二人有一番簡短的對話。


    李之才:“子何所學?”


    邵雍:“為科舉進取之學。”


    李之才:“科舉之外有義理之學,子知之乎?”


    邵雍:“未也,願受教。”


    李之才:“義理之外有物理之學,子知之乎?”


    邵雍:“未也,願受教。”


    李之才:“物理之外有性命之學,子知之乎?”


    邵雍:“未也,願受教。”


    於是李之才便把自己所學盡數傳授給邵雍。實際上,經過李之才的點化,邵雍雖然沒有皈依道門,不過已經從純粹的儒家綱常禮教中跳了出來,不再囿於儒家的易學,開始研究道家的易學之道,這可以從他後來寫的一些詩句中體會到這種變化:“儒風一變至於道,和氣四時長若春”、“欲為天下屠龍手,肯讀人間非聖書”、“自從會得環中意,閑氣心中一點無”等等。


    邵雍這裏講的“環中”可不是指他的先天圖的那個圓環,而是出自《莊子》中的一句“得其環中,以應無窮”,表達他自從研究觀物,觀天地萬物那無窮的變化以後,原來那些爭名逐利的凡世欲念之類的也就淡了,沒了,對於莊子,邵雍是極為拜服的。


    李之才和邵雍所說的,傳授給邵雍的,從義理之學到物理之學,再到性命之學,也是對傳統儒學的發展,後麵講先天圖和《皇極經世》的時候再聊。


    邵雍還吸收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證悟思想,通過對道家的心齋、坐忘、非有非無等思想的研究,“天學修心,人學修身。身安心樂,乃見天人”。邵雍的修心,也許不是以追求合道為終極目標,但是他對道的理解,對道體的洞徹不亞於當世的高道,否則他也不可能創作出先天圖,更寫不出《皇極經世》這部奇書。


    37歲時,邵雍因故搬到了洛陽定居,雖然到了大城市,但是依舊過得非常清貧,勉強蓋了間草堂,和父母相依為命。真想象不到,邵雍當年四處遊曆的時候他是怎麽過來的。來到大城市裏,沒錢那可真的不行,於是邵雍就天天出城去砍柴來賣,換點米麵供養父母,雖然如此貧困,但一家人卻生活得非常幸福,別人看了都奇怪,都窮成這樣了,一家人怎麽還這麽窮高興啊。不久,父母相繼過世,邵雍把這個窮家裏所有能賣錢的東西全賣光了,才勉強安葬了父母,接下來的生活窮得真沒辦法再窮了。就是在這一時期,邵雍開始了先天圖的研究,開始了《皇極經世》的創作。


    前宰相富弼退休後迴到洛陽養老,當時司馬光、呂公等人都人也都在洛陽,原因自然是受到了王安石變法的影響,他們都相當敬重邵雍的學識和人品,於是經常登門找他來聊天。不過邵雍家太窮了,勉強一間草屋立在那裏,連張桌子、椅子都沒有,大儒們來了以後連坐的地方都沒有,於是這幾位就商量了一下,集資在城外買了套大別墅送給了邵雍,那時,邵雍58歲。不過,看後麵的故事情節,幾人應該是在城內買的房子,而且離司馬光家並不遠,總之有人送了他一套不錯的房子就對了。


    有了錢有了房以後,邵雍依舊不改春種秋收,自給自足的生活,還給大別墅起了一個名字叫“安樂窩”,並自號安樂先生。生活條件改善了,心情自然是不錯,在邵雍的詩作中,有不少寫他的這個安樂窩的,比如“安樂窩中事事無,唯存一卷伏羲書”,“安樂窩中弄舊編,舊編將絕又重聊”,“安樂窩中萬戶侯,良辰美景忍虛休”,“安樂窩中甚不貧,中間有榻可容身”,還有很多。


    司馬光也有一詩給他:“遠去名利窟,自稱安樂窩”。


    此時的邵雍每天的生活也極有規律,早起焚香靜坐,搞搞寫作,晚上喝上二兩小酒,為的不是那點口腹之欲,而是借一點酒興,思如泉湧,吟出幾首好詩來,日積月累,詩也寫了不少。比如:


    人不善飲酒,唯喜飲之多。


    人或善飲酒,唯喜飲之和。


    飲多成酩酊,酩酊身遂屙。


    飲和成醺酣,醺酣顏遂酡。


    等到春秋兩季,天氣晴好,不涼不熱的時候,邵雍經常會乘坐一輛小車,讓一個老家人推著去郊遊,時間長了,沿路上無論大人小孩隻要聽到那輛小車的獨特的聲音,就知道邵雍又出來了,於是都說:“我們家先生出來了”。聽著就讓人感覺親切,邵雍也頗為得意,便吟詩一首:


    喜醉豈無千日酒,惜冬還有四時花。


    小車行處人歡喜,滿洛城中都似家。


    因為邵雍興致所至,有時候還會在外麵住一兩晚,所以還有好事者在洛陽周邊,風景不錯的地方修間小屋,就是為了方便邵雍出來玩的時候住著方便,也不知道從誰開始的,這些小屋統一被稱為“行窩”。這種安樂生活,還有一詩可以證明:


    六尺眼前安樂身,四時爭忍負佳辰。


    溫涼氣候二八月,道義賓朋三五人。


    量力杯盤隨草具,開懷語笑任天真。


    勸君似此清閑事,雖老何須更厭頻。


    不久,著名的砸缸兄司馬光離開了開封那個漩渦,退居洛陽隱居,就在邵雍的“安樂窩”不遠處買了20畝地,修了一座“獨樂園”,那一年他53歲,邵雍61歲。


    邵雍本人極為謙和,和人交談時,總是誇別人的長處,有人向他請教學問的時候,不論高低貴賤,必定盡心解答,即使別人不讚同的時候,也從不強加於人,因此隻要有讀書人來洛陽,第一站必定是先來他的府上拜訪然後才去辦其他事情。司馬光非常尊重邵雍,每次見麵先叫大哥才說話,這二位的才德成了四鄰八鄉的模範,每當孩子淘氣時,大人就會教訓說:“天天就知道玩,四處惹是生非,怎麽不學學人家司馬砸缸先生和邵先生?”在邵雍和司馬光的品德影響下,洛陽“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風聞天下”。


    前麵講到過王安石的熙寧變法,1069-1085年間的事情,當時很多官感覺這官實在當不下去了,便寫了辭職信,邵雍的那些在下麵當官的門生故友們就寫信來,希望他能給指點迷津,這官是當好呢,還是辭職好呢。邵雍一一迴複說:“這時候當逃兵怎麽能行呢,新法雖然苛嚴,但正是需要你們這些德才兼備的人出力的時候,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你們能多一分寬容,百姓們就能多受一分好處,你們都跑了,百姓們不是更苦?”


    他在開解劍州朋友周士彥時,贈了一首詩:


    作官休用歎奚為,未有升高不自卑。


    君子屈伸方為道,吾儒進退貴從宜。


    即今彭澤歸何地,他日東門去未遲。


    痛恨伊嵩景無限,一名佳處重求賢。


    對於辭官的朋友,他也會開導,成功扮演著一個知心大哥的角色,比如有這樣一詩:


    人情大率喜為官,達士何嚐有所牽。


    解印本非嫌薄祿,掛冠殊不為高年。


    因通物性興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權。


    宜放襟懷在清景,吾鄉況有好林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