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小說中,華山派是一個非常有江湖地位的大門派,描寫最為精彩的無過於金庸的《笑傲江湖》,不過在一般的武俠作品裏所謂的華山派卻基本上和道教沒什麽關係,隻是一個江湖門派,那麽真正的華山派是道教門派嗎?


    現實中華山的確是一座道教名山,去過華山的道友們會看到很多與道教有關的人文痕跡,比如建築、石刻、傳說,是道教著名的洞天福地。前麵也講到過很多高道都曾經在華山修行過,其中就有最著名的陳摶,如今還在玉泉院裏怡然酣睡,所以華山有著非常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蘊。今天常說的道教華山派是全真教的一個重要的分支,相傳創立人就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那麽真的是他嗎?


    提及郝大通生平事跡的史料有很多,諸如《金蓮正宗記》《金蓮正宗仙源像傳》《七真年譜》《遺山集》等等,但大多比較零散,也不全麵,下麵簡單整理如下。


    姓名:郝大通


    籍貫:山東寧海


    出生時間:1140年正月初三


    去世時間:1213年


    主要著作:《太古集》《三教入易論》《示教直言》《心經解》《救苦經解》《周易參同契簡要釋義》《易圖》《金丹詩》等


    和馬鈺的家境類似,郝家在寧海當地是首富,雖然郝大通的父親去世得很早,不過他的哥哥郝俊彥曾出任山東昌邑縣令,所以家族並沒有衰敗,郝大通則從小就不缺四處浪的條件,能夠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仔細想想王重陽來山東以後,先收了一個首富馬鈺,郝大通和其他弟子也基本上出身豪富,少有家境不好的,對於王真人的眼光隻能表示佩服。


    實際上,無論王重陽有沒有把他這種猛盯著有錢人和有權人使勁發展的做法傳授給七大弟子,但身教總是勝於言傳,全真教一直致力於搞好和統治階級的蜜月般的關係,幾乎成為了一種本能。當然了,重視上層路線並不意味著忽視了底層的百姓,更加令人佩服的就是全真教一直存在著廣泛而堅實地群眾基礎,在底層百姓心中那種近乎盲目的尊崇,正因如此,到清代完全失去了統治階級的認可以後,全真教依舊在民間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當然這是後話了,下一篇還會講到。


    郝大通家族條件不錯,有條件識字讀書,他早年就喜歡讀書,讀書麵極廣,什麽黃老、諸子,均有涉獵,其中尤其喜歡周易,這就奠定了他以後在易學方麵的深厚功力,通陰陽、曉八卦,算命水平超高。郝大通年輕時就立誌不入仕,所以經常外出寄情山水,一走就是好幾天,迴來也不喜歡宅在家裏,經常到街上弄個卦攤給人算命,不為了賺錢,就是喜歡。


    1167年,王重陽來到山東大地,在寧海注意到了這個又有錢,又喜歡黃老的青年才俊郝大通,這樣的人才必須要發展進我的組織來啊。想好了套路,這一天,王重陽來到郝大通的卦攤前,故意背對著郝大通坐了下來,說:“我要算一卦。”


    郝大通說:“您轉過頭來啊,這麽怎麽算?”


    王重陽卻用一種仿佛來自遙遠天際的、低八度、極富磁性的聲音說:“你為什麽不迴頭?”


    郝大通當即一怔,連指間不停翻飛的三枚通寶大錢掉到桌子上都不知道,接著大驚,心知這是遇到奇人了,於是王重陽便乘機大灌雞湯,不久便成功收獲了郝大通的向道之心,決心跟隨王重陽修道。


    王重陽當即就先傳授了一些秘法口訣,郝大通悟性極高,雖然知道這些隻是皮毛,還是對師傅的高深造詣表示佩服,不過現在還不能立刻就出家跟隨師傅浪跡天涯,因為家有老娘還需要堂前盡孝,隻說等老娘千秋以後必定正式拜師。


    據各種資料分析,王重陽當時實際上並沒有傳授給郝大通什麽高深的道法,因為他曾說過“汝當自成”。經後世大能們分析,王重陽和郝大通所學的體係似乎不同,郝大通更喜歡的是易學,而王重陽雖然也懂點五行八卦之類的,但興趣並不在這方麵,就沒有過多研究,水平估計還不如郝大通呢,所以就隻好說你以後自學就行了。


    第二年,郝大通的母親過世了,總感覺她老娘去世的時間太巧了,要是能多活三五年,那時王重陽先走一步,後世也就隻有全真六子了,不能再多想了,有點腹黑了。


    感覺王重陽或者不怎麽在意郝大通,要不就是真沒什麽好教他的,郝大通跟隨王重陽來到昆崳山正式拜師出家不久,1169年六月就離開了王重陽,找查山隱居的王處一去了。學術界對此或多或少地表示了不太理解,有人說是他的心性問題,為人跳脫,愛四處跑四處浪,也有人感覺是王重陽教不了他什麽東西,總在那看師傅有幾個師兄一本正經地講道無聊便跑了。


    和王處一隱居期間,師兄弟二人也沒處多久,而且還有點不愉快,原因可能是王處一感覺郝大通吃不了修行之苦,“忠告而勸激之”,所以學者們更加確信了郝大通年輕不沉穩,所以才離開了王重陽。


    和王處一鬧了矛盾以後,郝大通便離開“西訪四師”,這四師就是馬鈺、譚處端、劉處玄和丘處機。


    無論郝大通心性如何不穩,王重陽還是非常掛念這個有錢的弟子的,他可能也知道郝大通喜歡學的易學、術數自己教不了他,又怕他哪天一高興地放棄修道,還時常囑咐四大弟子以後要多關心這個師弟。


    就這樣分分合合,結果在1170年正月初四,王重陽逝於汴梁,馬、譚、丘、劉赴陝西西戶縣劉蔣村修墓,郝大通聞訊後立刻一路追隨著趕到陝西師兄弟匯合,這在前麵都講過了。


    1172年,四子一起遷了王重陽靈柩迴到劉蔣村,郝大通隨後又找來,當他提出和師兄們一起為師傅守喪時,譚處端卻表示反對,說“隨人腳跟轉,可乎?”,意思就是說你總像個跟屁蟲似的跟著我們,有意思嗎?外麵的世界很精彩,你不想去看看嗎?可見四子對他也並不是很看重,更談不上什麽友好。一般來說,馬、譚、丘、劉四子是個小圈子,算是王重陽的入室弟子,而王處一、郝大通和孫不二則是後來得到認可,所以和四子有著明顯的遠近親疏區別。王處一就曾經多次向馬鈺、劉處玄他們示好,今天去西餐、明天日料,希望得到四子的認可,加入他們的小圈子。


    眼看人家四個人對自己不怎麽感冒,非要在那住下來也麵皮上也沒意思,所以郝大通便獨自離開劉蔣村,四海雲遊去了。正是這次出遊,他在岐山遇見了一位高道,也許是個神仙,“複授以易之大義”,不但教了他最喜歡的易學奧義,還給他起了“大通”這個名字,字太古,號廣寧子,這次遇仙對於郝大通來說意義重大。


    學到了真功夫,郝大通便著急迴家,打算好好閉關修煉一番,所以時間不久,於1173年他便離開陝西東歸,順便在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傳道。


    1175年,郝大通來到沃州南石橋下,福至心靈坐了下來,這一坐就是六年,“雖祁寒盛暑,兀然無變,身槁木而心死灰”。這次修的有點類似於佛家的閉口禪,他在橋下坐的這六年,煉性於塵埃混合之中,誌在忘形,不但易學大成,觸類旁通,也終於悟通了重陽密語,定力圓滿,天光發明。


    六年苦修結束以後,郝大通便開始在真定,就是河北正定一帶開始傳教活動,“大興宮觀,升堂誘化,玄風為之熾盛”。


    不久,郝大通又得到高人傳授《太易秘義》,具體這位高人是誰也不得而知,總之加上他以前深厚的易學功底,道法大成,於是經常在鎮陽觀升堂講道,“闡化諸方,專以利物度人為務,由是郝太古之名聞天下”,遠近前來聽道的經常幾百人。哦對了,他算卦的水平更高了。


    1213年,73歲的郝大通仙逝於寧海先天觀中,由於郝大通字太古,所以有個太古真人的尊號,元武宗時被加封為“廣寧通玄妙極太古真君”。


    以上可以看得出,郝大通所學的主要內容實際上和全真教的教義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他的主要成就還是在易學方麵。


    太古真人郝大通的《太古集》,是他易學的理念的代表作,在易學領域成就非凡。在自序中他表述得非常清楚,上承《易》《老》,易學中融匯象數與義理,進一步突破了傳統易學的窠臼,通過易圖、內丹和道學,把宇宙萬物和教化之道盡括其中,建立起一套細致、宏大而且堪稱經羅萬象的易學體係,是融合道學和易學的形而上的修煉理論。


    喜歡易學的道友可以讀讀郝大通的這本《太古集》,限於內容深度及篇幅,這裏就不詳細展開和道友們分享了,後麵會專門講講另一位易學大家,也是前麵提及過的邵雍邵康節,到時再簡單聊聊易學吧。


    郝大通的著作裏同樣反映了他的全直教的很多思想:以開通為基,以見性為體,以養命為用,以謙和為德,以卑退為行,以守分為功,要求弟子決定出家投身於全真道的事業中,就須忘憂絕慮,知足常足。


    講了半天,書歸正傳,就是華山派究竟是不是郝大通建立起來的?通過上述記載,郝大通的主要活動的範圍是在河南、山東一帶,貌似他雖然在陝西活動過一段時間,但並沒有史料講過他去華山開宗立派。實際上,華山道教也確實和全真教有關係,不過不是郝大通,公認的第一代高道叫賀誌真(1212-1299),是丘處機的弟子呂通明、綦誌遠的弟子,所以是全真教的第四代弟子。


    賀誌真是寧夏隆德人,主要活動在西北地區,對全真教發展貢獻非常大。1276年,賀誌真來到華山,在玉泉院西邊修建全真觀,接著又在華山各地開辟了四十多座洞府,還冒險在南峰絕壁上刻下了全真岩幾個大字,有機會去華山的道友可以注意看一下,鬆檜峰上懸空伸出來的石壁上,每個字都有兩米左右,算是華山十大謎之一。賀道長這種行為,怎麽看都像是在占地盤,宣布華山歸我所有的意思。


    現在的華山著名的長空棧道也是他的主持下開鑿的,當然這是一個大工程,以至於他死後,弟子姚道常又花費了十幾年,直到1312年,前後共花了近四十年才最終完成,並且還同時開鑿了大朝元洞,供上了四百尊神像。當道友們踏上素有華山第一險道的長空棧道的時候,無不對其險峻和艱辛興歎。


    既然有了這麽準確的記載,為什麽又把郝大通視為華山派的創始人呢?有些學者也試著分析,總結起來大概是這樣的:郝大通兩次遇神人傳授易學,具體傳授了什麽雖然沒有記載,不過對比《太古集》和陳摶的“龍圖易”,二者存在著一脈相承的地方,所以就令很多學者聯想到二人之間或許發生了某些聯係。《參同契》是引易來論內丹修煉之理的,鍾離權、呂洞賓、陳摶、劉海蟾一脈相承下來的內丹學均是以易理還丹的至理,鍾呂的內丹學、陳摶的龍圖易學、張伯端的內丹學,包括現在的《太古集》,無不與《參同契》相關,而且是關係極深。再加上還有兩個重要原因,陳摶這位華山老仙是將《參同契》的理用易圖的形式來表現的第一人,而且他的地盤又恰好是華山,所以,雖然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陳摶和郝大通存在師承傳承的關係,但是學者們顯然更喜歡把郝大通一脈的全真派稱為“華山派”,這樣感覺更道教一些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