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晚於太一道和真大道,全真道也是在金代興起的。拜金庸先生的小說所賜,大家對全真道可謂相當熟悉了,小說中提到的王重陽、全真七子、三代幾位弟子以及全真教和成吉思汗的一些故事都是真實發生的。


    全真教的創始人道友們都知道,就是那個在武俠中華山論劍一舉奪冠的王重陽。王重陽原名王中孚,改過好多名字,後來改成了王喆,音為哲,也有的文獻裏稱他為王嚞,嚞就是哲,音也是哲,至於這兩個名字,王重陽自己解釋說:“在關中名並兩吉,字知明;到寧海又添一吉,字智明”,所以說他去山東之前叫王喆,到了山東以後就改叫王嚞了,道友們知道即可,這裏就不掉書袋了,以後統一稱他為王重陽吧,大家對這個名字都熟。


    姓名:王喆字知明,號重陽子


    曾用名:王中孚字允卿,王世雄字德威


    江湖諢號:王三、王害瘋


    籍貫:鹹陽


    民族:漢


    出生時間:1113年1月11日(宋徽宗政和二年十二月廿二)


    去世時間:1170年1月22日(金大定十年正月初四)


    主要著作:《全真前後集》《韜光集》《雲中錄》《重陽教化集》……


    主要成就:全真教開創者,全真北五祖之一


    王重陽出身豪富之家,少時隨家族從鹹陽遷居到了終南縣,在水竹村居住,伯父一家則在劉蔣村居住。王重陽自幼性格比較孤僻,不愛說話,就喜歡看書,經史子集,九經聖典均有涉獵。


    王重陽小時候,先是南方的方臘、宋江起義,接著高山托在河北、山東起義,是階級矛盾嚴重激化的時期。隨著北方金國的建國,1125年五月揮兵滅遼,十月則分兵兩路伐宋,然後就是二帝被抓,北宋滅亡。當然了,這些戰亂都沒有直接在終南境內發生,但是王重陽卻對戰爭的影響有著切身的感受,這對於正處於價值觀成長階段的王重陽來說影響是巨大的。


    據全真教四代弟子李道謙在《七真年譜》中稱,金人的入侵使王重陽有了報效國家,救民水火的崇高誌向,於是開始複習準備參加科舉,為了明誌,還給自己起過一個世雄的名字。李道謙可能是礙於祖師的麵子,沒有提到他的考試結果,不過據《祖庭內傳》和《全真教碑》等記載,王重陽文科考試沒考上,接著又參加武舉考試也落選了,於是一生氣幹脆就修道去也。


    實際上經多方考證,王重陽當年隻是參加過一次偽齊組織的會試,也的確是沒有考中,至於武舉,則並沒有參加過。秦誌安在《金蓮正宗記》中說他“複試武舉,遂中甲科”,學者們分析那完全是出於對祖師的尊崇,使勁往高裏誇張罷了。


    1141年金、宋兩國不是簽訂了“紹興和議”嘛,王重陽的老家就正式劃歸了金國,他也就從一個宋人變成了金人。在金國全麵複製漢人的行政機構以後,1152年,王重陽有幸得到了一個甘河鎮酒監的小官。時值那個專權、殺人、妻美女的海陵王當值,王重陽這個小官也不好幹,特別是1158年,當這個在曆代無道昏君中也能稱冠的海陵王打算提兵百萬西湖側,立馬吳山第一峰的時候,全國各地隻見一地雞毛,弄得哀鴻遍野,就是在那個時候,王重陽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感慨之言:“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而不動心,吾今已過之矣……”,那一年他46歲。


    這篇感言發表完以後,王重陽接下來的活動說法就多了,而且各有出處,言之鑿鑿,這裏不再一一講了,不過最終可以確定的是,那段時間王重陽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洗禮,而且遇到了一位或兩位遊方道士,得傳秘文。按照全真教的說法,王重陽遇到的是鍾離權和呂洞賓,所以這二位成為了全真教五祖中的人物,王重陽也從此踏上道門這條大道,這就是甘河遇仙。


    從此,他整個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老婆孩子不要了,整天瘋瘋顛顛,又在村外挖了那個著名的活死人墓,自己立了“王害風之靈位”,住了進去。


    不久,在活死人墓四隅各栽一棵海棠樹後發表了聲明“吾將來使四海教風為一家”。從此開始專心悟道。所以說,從得遇高人傳授道門秘法入道,再到活死人墓中閉關悟道,這就是甘河證道,是王重陽一生中最要的一段經曆,是他的蛻變期。


    對了,這裏所說的甘河並不是一條河,而是指甘河鎮,離劉蔣村僅九裏路,當然這個鎮名據說也是因為有一條甘河而來的。


    在修道期間,王重陽還遇到了兩位同道中人,一個是玉蟾真人和德瑾,一個是李靈陽真人。和德瑾和李靈陽二人也都是關隴人,不過各有際遇和傳承,三人相互印證道法時,雖然王重陽多少點撥過二人一些,但並非師承關係,而是平輩論交的。王重陽也曾說過:“傳與和公與本公,首先一誌三人同”。王重陽死後,馬鈺、丘處機等幾人送葬迴劉蔣村時,還專門拜會過二人,均是以師叔相稱的。


    王重陽在老家的傳道多年,但結果不是很理想,弄個活死人墓也沒什麽作用,搞個四海教風為一家的口號也沒什麽起色,門人弟子就那麽大貓小貓三兩隻,眼看著一統四海看不到希望啊。失望之餘,1167年,王重陽放火燒了自己的傳道根據地——那間小茅屋,迷茫中透露著點點希冀的雙眼望向了遙遠的東方,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片熱土,那裏也許才是我事業發展的起點,是我傳播教義、奉獻青春……嗯生命的地方。於是,王重陽收拾起一個小包裹,獨自踏上了前往山東的道路,為什麽一個人上路了,連忽悠再騙的,實在是沒人願意跟他去,誰不知道山東那疙瘩不太平啊。


    學術界對於王重陽去山東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比較玄幻的一種說法是說當年鍾呂曾經點化過他說:“速去東海,投潭捉馬”,“潭”和“馬”道友們應該都知道說的誰,不過這種說法的真假放到一邊,發生在道門中實際上很正常。實質上前文已經講到過了,山東是大道教、太一教的核心區域,這兩大新派道教的成功實例就擺在那了,王重陽能看不到?根本上還不是因為看到了那裏有著深厚的宗教傳播土壤,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濃厚的神仙傳說,出過那麽多的道教名人,還有蕭抱珍和劉德仁這兩位成功的創業者,讓王重陽下定決心去山東創業也就不奇怪了,當然了,如果在自己老家事業發展順利的話,他也不會背井離鄉了。


    一個人上路沒有負擔,加上道法有成,1167年七月,王重陽便一路風塵的到達了山東寧海,沒辦法,以前沒見過大海,一杆子先捅到海邊,看看有沒有緣分看到海外三仙山吧。


    仙山沒有看到,吹了吹海風,胸襟開闊以後,王重陽便遊走在寧海街頭,尋找下手的目標。不久他就盯上了當地有“馬半州”之稱的富豪馬從義,對,就是你了,發展你加入我的隊伍,好處多多。其間的過程略去不表了,總之馬從義最終休了老婆,把家業留給兒子,拜在了王重陽門下,師傅賜名馬鈺,號丹陽子,實際上還經曆過很多手段,最終才把這個全真七子的大師兄搞定。王重陽住在馬鈺家裏的時候,有一次在門上掛了個小木片,上書“全真”二字,並且還賦詩一首,詩就不在這裏引用了,總之,從那一天起,大名鼎鼎的全真教就從此正式成立了,估計連王重陽自己都沒有想到,這個小木片所承載的教派會有一個何等未來。


    接著,憑借馬鈺在寧海的影響力,王重陽開始傳道。接著九月收了丘處機,賜號長春子,十月收譚處端,賜號長真子。1168年二月,收王處一,賜號玉陽子,然後師徒五人來到昆崳山修行進行短暫的封閉訓練,然後以昆崳山為中心向四周傳教,正式建立“三教七寶會”,事業發展得風生水起,那是非常得不錯。


    三月份下山後,接著就收郝大通,賜號廣寧子,到1169年五月收下孫不二,就是上麵說的馬鈺休了的那個老婆,賜號清淨散人。九月收劉處玄,賜號長生子以後,至此全真七子齊聚,在山東的事業發展達到了高峰。


    1169年開始,為了統一管理,王重陽接著建立了“三教金蓮會”、“三教三光會”、“三教玉華會”和“三教平會”等,全真教總算有了像樣的規模。


    令人不解的是,正當山東事業發展剛有起色的時候,王重陽卻在1169年九月,帶著馬、劉、譚、丘四大弟子離開了山東半島,準備返迴關中老家。途經南京,注意這同樣是指的開封,當時作為金國的陪都,感覺自己大限將至的王重陽選中了馬鈺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在58歲,1170年正月初四辭世。


    1172年,四大弟子最後把他遷迴老家劉蔣村故庵安葬,並守喪三年。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封王重陽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封為七真人,又稱北七真,後人稱為七朵金蓮,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王重陽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