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徽宗和欽宗爺倆一起被請到北方賞雪,曆史的車輪來到了南宋,不知道道友們心裏是否有個問題,就是徽宗佞道對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也算是北宋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麽被金人打到南方劃江而治以後,南宋第一任皇帝高宗趙構是否會吸取教訓,正確處理宗教問題呢?或者說南宋的宗教政策是怎麽樣的?


    道友們閑暇時翻翻南宋初期的曆史,或者從《嶽飛傳》等小說中也可以大概了解到那時的宋金兩國一直沒有停止過爭戰,一個追著屁股打,一個拚著命抵抗,高宗皇帝總算依仗著地利勉強穩住了形勢。高宗是徽宗的第九子,就是在火線上,由張邦昌一般文武的捧場在南京(不是現在的南京,是應天府,即河南商丘)改元建炎登基了。高宗一開始就啟用了李綱為相,把主和派一眾人等涼了起來,雖然也隻是維持了幾個月,這對穩定局勢、提振士氣還是很有效果的。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道教再一次進入了南北不同步的發展時期,北方是新道派在民間開花結果,後麵會講到太一、大道、全真等各派,南方的政府則吸收了徽宗的教訓,雖然依舊崇道,但是在管理上卻嚴格了,而且這種政策一直延續了下去。


    首先,高宗照樣是大修宮觀,就算沒錢也得修,這顯然不是打擊道教的節奏。對於這種蓋房子的事情,個人還是表示理解的,中國自古就有這樣的老傳統,有了錢就喜歡買地、蓋房子,皇帝也是一樣,天下都是自己家的,喜歡四處蓋房子也不稀奇了。修建這些宮觀,除了自己有個地方拜神求保佑以外,剩下的自然還是出於政治動機,利用道教加強封建統治罷了。


    高宗都修了哪些大道觀呢?1127年五月,高宗即位的第二天,就下詔“築景靈宮於江寧府”。這個景靈宮早在宋真宗時期就在京城和曲阜修建過,當時是為了供奉所謂的“聖祖及聖祖母”,這些前麵都講過了,高宗就是在效仿先祖。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臨安府,就是杭州以後,於1143年二月在杭州修了一座景靈宮,理由的是“迎還列聖粹容……用慰祖宗之靈”。史料稱這座景靈宮“極土木之華”,這還不算完,1151年又進行了擴建,增修了“前殿五楹,中殿七楹,後殿十有七楹”。


    另一座重要的宮觀是顯應觀,綜合各方麵史料和小道消息,顯應觀應該是在紹興十七年(1147年)重建的。據說高宗剛登基那時候,秀王夫人夢到了一個自稱是崔府君的神人抱著隻羊來見她,不久她就有孕了,這個孩子就是下任皇帝宋孝宗。


    聽了這個消息,由於還沒有手機、電腦,所以大家趕緊就跑去圖書館查資料了,最後查詢結果是還真有崔府君這位神仙,他就是東漢的崔瑗。沒有借口還想修呢,何況還有這樣一個不得不修的理由,所以這座顯應觀是借了崔府君而建的,最初是修在錢塘南的,後來定都杭州以後又在西湖邊上建了一座,反正皇帝不怕花錢。這座顯應觀同樣是“祠宇宏麗”,值得一提的是裏麵有一條特殊的長廊,畫了大量的“鐵騎戎卒”、“戈鋌旗蓋”,顯然是被金兵打得有了心理陰影,希望通過這些雄壯的兵甲和神仙們來給自己提振些士氣。高宗退位以後,還依然會到顯應觀裏祭拜,而且還曾經賞下金銀來進行裝修。


    1144年,為供奉四聖真君,高宗又在西湖上修建了一座延祥觀,“極壯麗”,裏麵供奉的神仙全是用沉香雕成。1147年,又修了太一宮,“凡一百廿十楹,分六殿”,道士除了每年有錢糧供應,還有免稅的田產。1155年,又修了洞霄宮,“金碧之麗,光照林穀,鍾磬之作,聲摩雲霄”,為此陸遊還曾專門作了《洞霄宮碑》。1156年修蘇州天慶觀,等等吧,總之高宗修宮觀就是大手筆,要大、要華麗,感覺這就是在為自己加油鼓勁,打不過金人,從這方麵尋找些安慰。


    下麵再看看高宗身邊的道士,上一章中剛講到了王文卿,這是一個極有政治眼光的聰明道士,他在徽宗時期,準確說是靖康元年的時候,眼看北宋皇朝麵對金兵來襲即將倒台,皇帝都沒有安全感了,自己還是早點跑路吧,於是就請假說家裏有八十老母需要照顧就迴家了。高宗對王文卿還是非常崇信的,終歸是有真本事的嘛,所以在杭州穩定下來以後,1143年就派人去請他。冷眼旁觀了徽宗的佞道和林靈素的浮沉的大戲,王文卿的政治敏感性的確是鍛煉出來了,而且那幾年金和南宋戰事正酣,朝廷先是罷了韓世忠、嶽飛、張俊的兵權,接著嶽飛又被害死,所以到這個皇帝身邊實在是個雷區,風險太高,王文卿就一直沒有答應,這一拖就是十年,直到1153年他去世,聰明的王文卿也沒有再跳進那個泥淖亂局之中。


    王文卿不來,肯定有願意來的,當時最受尊寵的道士是皇甫坦。皇甫坦字履道,出身來曆都不詳,據說是四川人或山東人,《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稱“其世代地裏莫詳”,有的史料說他是臨淄人,避金人而去了四川,總之也沒人願意花時間去考證他。皇甫坦自稱是遇到了唐代隱士朱桃椎,得了他的真傳,學到了內、外丹法,據小道消息可能是得了本手抄本的醫書、道經。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顯仁皇太後得了眼病,估計就白內障,反正是誰都不能治,恰好下麵有人向高宗推薦皇甫坦,說這位道士醫術、道法那是相當的高深,我舅舅的姨母的三表姑家的外祖母也是得的這個病,就是被他治好的。高宗開始也挺不放心,初次見麵,防人之心還是要有的嘛,於是就打算先問問,於是就問皇甫坦如何治身。皇甫坦說:“臣的治身就和陛下治理天下一個道理,陛下無為則天下大治,心無為則身體自安,這就是無為之妙。”


    高宗一聽,嗯,挺有見地的樣子,深以為然,於是就跑到後麵對太後說,今天請來的這個道人,很有見識,醫術自然也不是那些凡人醫生所能比的,您的眼睛有希望了。


    第二天,便請皇甫坦來治病,具體細節史料沒有描寫,隻說一番噓嗬歎氣,反正用的時間不短,好在最後太後的眼睛重見光明了,於是一番感謝賞賜自不在話下,不久皇甫坦就辭行雲遊去了。


    第二年,高宗派人送他信,表達了一番思念之情,希望他早點來京相見,皇甫坦便再次來京。這一次,二人也就成了老熟人,高宗就問他有沒有長生的手段,教教我唄。皇甫坦直言:“這個嘛,不是沒有,也不是我不願意教,就是恐怕陛下做不到,您看啊,我們都是住在深山老林裏麵清修,遠離了權力、金錢、美女,清虛寡欲為先,這才隻是長生的第一步,這第一步顯然就不適合您啊。”


    高宗想了想,唉,權力,勉強可以放下,金錢,那不算個啥,美女……算了吧。第二天,多少還是有點不甘心的高宗又問皇甫坦,有沒有不用去清修的路子啊?皇甫道長隻好說:“仙人道士非有靈,積精累氣以為真”,高宗這才算死心,也對道士的堅持有了了解,於是各種經書送上,字畫筆墨也不少。


    皇甫坦也的確是一個一心修道的高道,不久後又堅決請假,要求迴山,高宗強留不得,隻好派人去廬山給他修了道觀,說廬山風景也不錯,主要是比四川離得近多了,方便他經常來杭州看自己。等到高宗退位以後還曾召見皇甫坦,二人如老友一般,經常在西湖顯應觀裏喝酒閑聊。後來,二人又數次相見,喝酒遊玩,談修真之妙,直到1178年,皇甫坦在青城山羽化。


    其他道士還有茅山道士張椿齡,這是由於高宗對茅山及三茅真君的崇信而崇信的一位道士,曾賜他“寂靜先生”的稱號;張天師的後代,其中三十二代張守真,曾被賜號“正應先生”,以及三十三代張伯璟。還有譙定、姚平仲、劉居中、饒廷直等等,其中也不乏女冠,如唐廣真等。對於道士的崇信,實際上從一個方麵說明高宗對道教的崇信。


    設置宮觀使是在真宗時期就有的政策,高宗對這一政策執行得非常到位,由於皇帝重視,所以大臣們也都爭著去當這個宮觀使,這種風氣一直在南宋得到了傳承。其他的,比如每逢重要的節日要安排和尚道士舉行大小祀典、齋醮活動等等,原來有的高宗基本上都沒有取消。


    通過這些崇道的行為可以看得出來,高宗對於道教的崇信,除了政治上的需要以外,還有一種依賴,尋求安慰的心理在裏麵。


    那麽高宗對於佛教又是一種什麽態度呢?由於高宗在和金兵的連年戰爭中仍然不惜財力物力扶植道教,一心和道士們研究道經,學習長生不老之法,有誌之士自然是有些意見了。不過他們不敢直接針對高宗,挑戰皇權可以博一個青史留名不假,但是一不下心腦袋就沒了也是真的,把他們很巧妙的也沒有針對道教下手,而是迂迴對佛教開了刀。


    早在1135年,戶部侍郎王俁就上疏,大概是說我們和金國連年開戰,花的銀子不計其數了,這裏麵的每一分錢都有廣大人民百姓的血汗,也有商人的貢獻,當然了,我們這些當官的也沒少出血,大家都心懷國家大義,百分之百的付出了。可是您看看寺廟裏的和尚們,當真是鐵公雞,一個銅板也沒見他們拿出來,一個縣就有數千和尚,一個郡都有上萬和尚了,他們“不穡坐食”、“暗損國計”,陛下應該特殊時期特殊對待,也得讓他們拿出錢米來擁軍,也不用多,一個和尚一年交五鬥的錢糧就行了。


    高宗於是就派工部和戶部成立一個調查組,下去實地考查後,和王侍郎說的一樣,於是就采納了他的建議。不知道高宗有沒有想想,道士們不是同樣不種地嗎,所以說佛教當真是躺著也中槍了?當然了,真要是被逼急了,高宗對道教也是能下手的,前麵不是講到過嘛,在1127年的存亡之秋,五月,高宗不是一樣罷“天下神霄宮”,六月,又把天下神霄宮的錢糧全都當軍餉發了下去,七月,又把東南諸州神霄宮的錢財收歸國用,所以最終還是政治說了算。


    1145年,國家是越來越來越沒錢了,於是又有人建議不能再讓“僧道坐享安閑”了,要把和尚、道士們按照職稱、職務級別分成九等,依次交納人丁錢,錢數從二千到一萬五千不等。到這時候,顯然就也開始針對道教了。到1158年時,就連佛寺、宮觀裏的佛像神像都被收上來鑄錢,更不要說民間的銅器了,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柴榮當年限佛時,同樣收繳了佛像鑄錢,不過二者性質還是不同的,柴榮主要是為了限佛,而高宗則純粹是被缺錢鬧的。


    當然了,這並不意味著高宗不再崇道了,通過上麵所講修建宮觀、崇信道士等行為來看,高宗還是能堅持不懈的,特別是在崇道上,所幸他始終沒有失去自我,沒有沉迷到追求長生不老之中,正如他自己所說過的:“惟治道貴清淨,故恬淡寡欲,清心省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