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年正月,真宗把宰臣王旦和王欽若等人叫來,說今天心情好,要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待眾人來齊以後,真宗開講:“眾愛卿都知道,朕的臥室的窗簾啊、幔帳啊之類的都是青絲的……”


    丁謂接口說:“對對,都是名牌,最高檔的。”


    真宗一口氣差點上不來,這是重點嗎,我要說的是這個嗎?輕輕瞥了一眼丁謂接著說:“青色是為了遮光效果更好嘛,所以每天早晚的時候不點上蠟燭都看不出顏色來。可是在年前,朕記得非常清楚,就是1007年十一月十七日那天半夜(注:為了直觀,就不按幹支計年了),朕剛要睡覺時,房間裏突然亮如白晝,嚇了朕一跳,你們猜怎麽著?”


    眾人都被真宗的故事吸引住了:“怎麽了,陛下?”配合還是要有的,沒這點素質怎麽能幹到省部級。


    真宗還是很滿意的:“朕發現了一位神人,可惜長相什麽的看不清楚,隻看見他頭戴星冠,身穿絳袍,渾身發光,就這他身上發出的神光把屋裏照的這麽亮。神人說下個月三日,要求朕在正殿擺一個月的黃籙道場,到時候就會天降天書。朕趕緊問是什麽天書啊?神人說是《大中祥符》三篇,還再三囑咐朕要保密,不要跟誰都說。”


    聽真宗說完以後,眾人作目瞪口呆狀,還是王欽若最先反應過來,適時地接口問:“然後呢?”


    真宗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姿勢,接著說:“朕當時光顧了吃驚了,剛想起身應答,神人卻忽然不見了。我怕忘記了這件事,就趕緊讓人記了下來。從十二月朔日(就是月初),朕就開始吃素齋戒,在朝元殿擺道場,卿家們也都看到了,反正就是要多隆重就有多隆重,要多虔誠就有多虔誠,算算已經超過了一個月了,朕都沒敢收工。”


    “然後呢?”眾人一口同聲。


    真宗頗感滿意:“恰好前兩天皇城司報告說左承天門南角掛著條黃帛,朕一想可能就是神書,趕緊派人去看,迴來說發現裏麵裹著一卷有字的東西,他們沒敢拆開看。朕這一想啊,八九不離十了,今天正好大家都在,我們一起去看看怎麽樣。”


    君臣幾個到那一看,果然是一卷天書,因為封麵上寫著“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趕緊拆開,果然是天書,而且是三篇,格式類似於《尚書?洪範》和《道德經》,內容嘛,道友們應該都能猜出來,無非就是真宗這皇帝做得不錯,以後還需更加努力,就可以使大宋國祚長久雲雲。


    最後真宗命人用金匣子珍而重之地裝好天書,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恭賀,改元景德為大中祥符,順便把左承天門也改為左承天祥符,然後派人去宗廟等地去奏告天地、祖先。這麽好的事情自然還要慶祝一番,於是真宗請大家吃了頓飯,還沒忘記請來了遼國駐京大使館的人。


    從1007年十二月到1008年正月,王欽若導演的神道設教的第一幕大戲折騰了兩個多月,其意圖實際上已經非常明顯了。


    首先,宣揚了趙家的大宋是得到了神仙認可和支持的,既然是受命於天,江山永固那還不是理所應當的?


    其次,包括真宗在內這三位開國皇帝的位置得來的都不怎麽合乎理法,道教的天命是最好的遮羞布,現在神仙賜給我一份三清的神書,這種認可誰還敢有疑問?什麽“金匱之盟”什麽的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第三,北宋初期,階級矛盾依然尖銳,原因就不多分析了,比如太宗時期的王小波、李順起義,真宗時期雖然形勢一片大好,但各地農民起義也是時不時的就發生,神道設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尖銳化的階級矛盾,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可以求神保佑嘛,比拿刀動槍玩造反安全多了。


    最後,讓遼國的大使來列席參加,意思也明顯,你們這些化外蠻夷看到了吧,我大宋天朝是受天神承認的,“鎮服四海,誇示戎狄”的效果還不錯。


    當然了,神道設教不可能就這樣成功,泰山封禪的路還非常遙遠,所以,戲還要堅持演下去,於是天書接二連三的從天上掉下來。


    史載,兩個月後的四月初,又有一本天書降到了皇宮裏,不過關於這次的記載不太清楚。又過了兩個月,六月八日,王欽若滿頭大汗地跑來見真宗說:“陛下……有人說泰山那疙瘩冒紫氣呢,衝天的紫氣啊,垂而成華蓋狀,經久不散。然後,就有人發現醴泉亭北邊的樹枝上掛著一卷天書,那人不識字,就報告給皇城使王居正。王大人不敢怠慢,馬上去查看,發現是天書後,立刻快馬不停地送過來了。”


    真宗很配合得大喜,立刻叫來眾大臣,分享了這個好消息,然後說:“朕五月丙子夜曾經夢到神人對我說,下月上旬會在泰山上再賜天書,讓朕齋戒,做好準備接收,現在天書果然降於泰山,果然是上天眷顧我大宋啊!”


    王旦等大臣還能什麽做,躬身祝賀:“這一切全都是因為陛下勤勉的功勞,是您老人家的至仁至德感動了天神,臣等為陛下賀。”君臣配合得天衣無縫,毫無違和感。


    天書送來以後,經過一通儀式之後宣讀天書,大家發現內容和以前的差不多,最後真宗命人把它放到了含芳園正殿。


    配合著天降神書,王欽若還有很多安排。


    為了進一步造勢,真宗派人去龍虎山上請來了當時的第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先生。為什麽叫先生呢,因為真宗給張天師賜了個“真靜先生”的號,並特許這個封號世襲,所以自此以後,張道陵的後人們就有了先生這種叫法了。龍虎山張家子孫在宋代是非常受禮遇的,徽宗時也曾多次請三十代天師張繼先進京,賜號“虛靖先生”。真宗請來張天師,自然是因為龍虎山在道教界的超然的地位和巨大的影響力,既然是神道設教,那麽就需要道教界的各大門派都來捧場才可以。


    為了讓戲更豐滿些,王欽若等人響應皇帝號召,組織群臣舉辦各種祝賀、祠廟、賜宴、大赦等活動,鼓勵各地多發現祥瑞,再隔三差五的陪皇帝搞些新聞發布會,真宗還宣布了幾個法定假日,每年的正月初三,第一次天書掉下來的那天為“天慶節”,放假五天,各地還要提前七天擺道場慶祝;四月初一,第二次掉天書的那天為“天禎節”,六月初六泰山掉天書的那天為“天貺節”,不過後兩個節日沒有說可以放假,大概是連著放假影響工作吧,不過必要的齋醮儀式卻是要做的。如此等等吧,為了封禪泰山,大家跟著真宗一起瘋狂,是真的拚了。


    感覺萬事俱備了,1008年十月,真宗在社會各界幫著造勢、捧場的情況下,帶著他的天書踏上了去泰山封禪的道路。


    具體封禪的盛大過程就不多講了,《宋史》中有詳細的描寫,總之就是玩著命的誇唄。不過自從真宗以後,後世帝王再沒有去泰山封禪的了,原因大家都說是恥與真宗為伍,我要是也去封禪了,大家不會說我有資格和秦皇漢武比,而是會把我和真宗劃到一個隊伍裏去,丟不起這個人。


    大家演戲都太投入了,一切似乎都成了真的了,這位幾近狂熱的皇帝並未滿足於以上的壯舉,1009年,真宗動用了數萬人力,開始修建玉清昭應宮,就是玉清宮,打算用它來供奉這些天書。十月,又下詔天下修建天慶觀,從此“天下始遍有道像矣”,因為配套的各種聖像也開始在道觀修建的時候同時由建安軍負責鑄造了,所以各地天慶觀修成以後,早就準備好的聖像就由專使護送到各地了。


    這座玉清宮要放現在,也是個大工程,原計劃十五年的工期,結果在丁謂的監工下,1014年便提前完工,總投資約億兩白銀,據學者們估算,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200億人民幣,約相當於整個國家兩年的收入。“宏大瑰麗不可名似”、“竭天下之財,傷生民之命”,其奢華甚至超過了阿房宮,宮殿總共分為2610個區,僅長生殿的三尊雕像就用萬兩黃金,五千兩白銀建築材料是全國各地的名牌產品,如衡州的碧石,越州的杉樹,汾陰的柏樹,秦隴鬆樹等等,不要對了,隻要貴的。總工程師丁謂也因建設大功,最終成為一代奸相,很榮幸地成為五鬼之一。


    順便說一句,這座超過阿房宮的恢宏建築與阿房宮的命運也相似,十幾年後被一場大火終結了,當然這是後話了。還有前麵講過的地標建築舍利塔也是被火燒了,宋主木德,看來是很容易失火。


    玉清宮竣工剪彩完成以後,真宗命令把提前用玉石刻好的天書請進了寶符閣,並把自己的“禦容”待立在玉皇天帝旁邊。禦容這個詞,其實完全可以寫篇博士論文,我們不細研究它了,這裏應該是指的真宗的肖像寫真畫,不過一幅畫怎麽能“待立”呢?所以也可能是個3d立體的等身雕塑吧,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位真宗皇帝把自己的地位提得太高了,不是誰都有資格立在天上的老大身邊的。


    1011年,真宗還有一個壯舉——“西祀汾陰”,想當年漢武帝第一個在汾陰(今天的山西省萬榮縣南部)祭祀後土,這種事自然不能少了我,於是真宗也去了,結果也成了最後一位汾陰祭祀後土的皇帝,這就是學者們說的東封西祀,真宗也成為了東封西祀的終結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