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何仙姑流傳的版本也比較多,有的說她是唐朝增城人,大約是生活在武則天時期,中宗時飛升,還有的說她是宋朝永州人,不一而足吧。關於她的最早的記載是元代趙道一所著的《曆世真仙體道通鑒後集》,說何仙姑偶然吃了雲母後內功大漲,學會了輕身法術,這裏的雲母當然不是雲母礦那種雲母了,而是小說裏主角經常要遇上的天材地寶,而限於趙道一的想象力或對何仙姑重視程度還不夠等諸多原因,也隻是讓她學會了輕身術,並沒有好好地為她設計出更多的仙家法術。


    到了元朝以後,隨著雜劇的流行,何仙姑也被增加了更多的傳說內容,比如安排她做了呂洞賓的徒弟,至於五代的呂洞賓是怎麽迴到武則天時期度化何仙姑的,這還不簡單,現代人都懂穿越,呂洞賓成仙以後迴到過去很難嗎?那時候還不怎麽流行穿越活動,所以幹脆就說何仙姑是宋朝的姑娘,什麽,問她是哪的人?永州的,錯不了,總之現在呂洞賓是可以收何仙姑為弟子了。從此以後的傳說就豐富了,比如她遇到過一位異人,給她吃了一個桃子,有點像雷震子的經曆啊。還好何仙姑吃了桃子以後,並沒有長出一對風雷雙翅,隻是再也不用擔心沒飯吃了,因為不會餓了。再比如她還學會了能給人算命,你什麽時候發財,什麽時候倒黴她看一眼就知道,總之還有很多神異之處吧,是越來越向著神仙演化了。


    大家知道,中國很大,千百年來姓何的姑娘何止萬千,那種被民間認證為仙姑職稱的何姓姑娘也可能不在少數,事實上,宋朝真的就出現過好多何仙姑,傳說漢鍾離在揚州遇到過另一位何仙姑,還給人家寫過一首詩,後來呂洞賓也來揚州看了看這位何仙姑,有點奇怪,為什麽揚州何仙姑沒有被吸納進八仙團體。


    八仙講過五位了,這五位在各種史料中或多或少的都有記載,還能考證一番,而剩下的三位,就是鐵拐李、曹國舅、藍采和就隻是傳說中的存在了。


    比如鐵拐李最早出現在元代嶽伯川的雜劇《呂洞賓度鐵拐李嶽》,又叫《嶽孔目借李鐵拐還魂》之中,情節基本上和現代的八仙故事一致。


    這裏有個術語解釋一下,“孔目”這個詞道友們應該不陌生吧,因為在《水滸》裏就出現過好幾個孔目,它是唐、宋時的一種官吏,還不太好解釋,大體上就是地方專門針對中央的六部設置的崗位,管理的東西又比較多也比較雜,什麽刑獄、文書、財務、進銷存之類吧,雖然級別不高,但權力不小的一個職位。


    傳說中宋朝鄭州孔目嶽壽得了重病,眼看就不行了,不過他是與道有緣,不能死的,於是呂洞賓就趕緊的過來救他。當時雖然沒有高鐵、飛機,但呂洞賓是神仙,應該會飛,所以按理說是應該能來得及救他,但事實就是沒趕上。對於凡人來說人死了就死了,想讓死人再活過來,連想都不會想,但對於神仙這都不算大事兒,當然也不算小事兒。故事的情節道友們都知道,為了增加故事情節的曲折性,嶽壽的屍身已被火化,陰魂必須盡快迴歸肉身,時間緊,任務重,沒辦法隻好借了剛死的拐子李屠身體還魂了。說實話,鐵拐李的形象和知名度在八仙中是排在前麵的,為什麽,個人感覺和他這段借屍還魂的精彩情節脫不了幹係。


    再說曹國舅,他的形象應該是在元代形成的,永樂宮壁畫裏已經有他了。有人說他的原型是宋代的“曹國舅”曹佾,事實上這位曹佾活了七十二年,和神仙道術沒有一毛錢關係,所以不管是不是和曹佾有關係吧,反正人和故事基本上就是故事,想來八仙中增加一個位高權重的人物更好一些,讓呂洞賓度他成仙也是最合適的。


    藍采和最早出現在南唐沈汾的《續仙傳》中,本就是一個故事,描寫的是一個手拿大拍板子四處行乞的形象,也沒辦法在現實中找個人對上號。元代時有一部雜劇叫《漢鍾離度脫藍采和》,此時才給他補辦了一個身份證,解決了戶籍問題,說他是五代時的一個伶人,姓許名堅,藝名叫藍采和,感覺在八仙故事裏存在感最差吧。


    總之,經過宋、元時期的流傳,八仙的人物、故事逐漸豐富,到明代基本定型,直到今天,在民間一直有極高的人氣值。


    之所以會形成八仙文化,鍾呂的內丹理論的影響力或者說是這二位的名氣起著關鍵的作用。實際上,最早關於鍾呂的記載是北宋的《宣和書譜》及《宋史?陳摶傳》,隨著民間對鍾呂的傳說越來越廣,這二位的身份便從單純的民間信仰轉正成為了得到官方認證的神仙,從此便正式得到了官方的供奉。隨著被加封真人啊,祖師啊,接著又是遍及全國的修建祠廟,幾乎引領了兩宋的神仙信仰風向了。當然了,道教在其中起到的推動作用也不可忽視,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逐漸發展成了以鍾呂為核心的八仙團體。


    另外,不知道有沒有道友關心過八仙的座次問題?好像沒有一個明確的座次順序。如果按年紀排序不太合適,按入道時間也不合適,按能力還是不合適,所以這裏也不再糾結,不過八仙中的老大當屬漢鍾離,這應該算是道教內部的默認了。為什麽說他是老大?在山西芮城縣永樂宮純陽殿裏有一幅著名的壁畫《八仙過海圖》,左側第一位就是鍾離權,當然從道法傳承上來說他也是第一位的,算是不負責任的排序了吧。


    八仙中流傳最廣、人氣最高的當屬呂洞賓,民間關於他的故事也是最多的,那句“狗咬呂洞賓”的歇後語想來應該也給他的知名度加分不少。


    除了山西的永樂宮是鍾離權和呂洞賓的大本營以外,著名的嶽陽樓也有呂洞賓的痕跡。呂洞賓是位大詩人,道友們可以翻翻《全唐詩》,裏麵有很多他的詩作,其中有一首詩“三醉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去過嶽陽樓的道友們不知道是否注意過北側的那座二層的綠瓦的三醉亭,它就是根據這句詩修建的。


    最後,再說幾句八仙過海。為什麽民間對八仙如此喜歡,流傳如此之廣,要說對八仙名氣做貢獻最大的,首先就是八仙過海的故事了。八仙過海的故事早在元雜劇中就開始流傳了,到了明朝,吳元泰在通俗小說《上洞八仙傳》裏又詳細描寫了八仙過海大鬧龍宮的故事,感覺龍宮也夠衰的,孫悟空鬧,八仙也鬧,好像挺菜的樣子。


    吳元泰的小說取材大多來自元代的雜劇,八仙過海這段情節則主要是參考《爭玉板八仙過海》,具體情節就不講了,估計都知道,百姓之所以喜歡這個故事,除了情節真的不錯以外,其中反映出來的八位齊心協力,敢於挑戰封建統治的行為,也許恰好打動了每一個人心裏那個敏感點,所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也許蘊含著每一個普通人對強大的莫名的向往。


    與八仙有關的更多的故事就不多說了,了解了八仙背後的知識以後,再看這些故事是否感覺更有意思一點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