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數次提到過吳筠,今天就講一講他,首先他是一位主要活躍在唐玄宗時代的著名道士,有學者把他歸到上清茅山宗一脈,也有學者說他修習過天師道法,他還是一位成就極高的詩人,在唐代道教界詩寫得最好、最多的,下麵就他的生平及思想理論和道友們分享一番。


    姓名:吳筠,字貞節、正節


    籍貫:華州華陰


    出生時間:714?


    去世時間:778年


    主要著作:《玄綱論》《神仙可學論》《形神可固論》《著生論》《明真辨偽論》《心目論》《複淳化論》《玄門論》《元綱論》《兩同書》……


    首先,吳筠的簡介中的生年打了個問號,需要先簡單說明一下。在新、舊唐書中均有吳筠的記載,二、三百字簡簡單單,都沒有提及他的出生時間。在《仙鑒》《玄品錄》《洞霄圖誌》《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等大量道教典籍中同樣有吳筠的記載,但也都沒有提及他的出生時間,所以就想先嚐試著考證一番,原因嘛,當然是他的道教史上的地位重要,另外能查到的資料也比較多。當費了很大精力把時間初步確定在713年左右以後,偶爾看到了忻州師範學院孫子穎老師的一篇文章《唐代道教詩人吳筠生年及其生平若幹問題考辨》,裏麵用了很多文獻推導出了吳筠是生於714年,於是就放棄了自己的求證工作,其實也是有點懶了,幹脆就把他的生年暫定為714年了。當然了,這個時間也不能說一定準確,不過八九不離十,前後誤差可能也就一兩年而已。


    好了,接著講吳筠的生平。吳筠和前麵講過的高道們相似,從小就聰明好學,十多歲時就通讀了各種經史子集,才華橫溢,文章寫得也極佳,不過直到三十歲的時候依然沒有考中進士,這對心氣很高的吳筠來說可謂三九天挑戰冰桶,幹脆熄了當官的心思。大唐少了一位官員,所幸的是中國卻多了一位道士。


    當然,吳筠最終走上了修道成仙之路也並非完全是科舉失敗所致,他從小就對道教感興趣,而且有過前科。大約還在十幾歲的時候,他就曾攜三五好友跑到了南陽倚帝山玩起了隱居,那真是“閎覽古先,遐蹈物表,芝耕雲臣,名利不入”,所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早熟,道友們往前翻翻就會發現,那些高道們很多都是十幾歲就離家擇業了,而現在的孩子們還在讀初中、高中,哪天不小心穿越迴古代,不知道能不能適應得了啊。


    二十多歲時,吳筠來到了金陵旅遊散心,順便還跑到了茅山訪道,然後又一路向東,欣賞了雲台山等名勝,大體上就一直在江浙一帶出沒了。


    這一路行來,吳筠結識了不少好友,加上文章做得極佳,逐漸在南京一帶闖出了名氣。接下來的時間,他就是參加科舉考試了。


    那麽吳筠科舉受挫轉而修道後有沒有拜師呢,師傅又是誰?這又是一個謎。


    道友們還記得權德輿吧?權德輿曾經寫過兩篇關於吳筠的文章,裏麵提到了吳筠的師承的問題。一篇是他任禮部侍郎時所寫的《宗玄先生文集序》,裏麵說吳筠在天寶初,大約就是742-744年,拜師馮尊師並得授正一道法。宗玄先生是吳筠羽化後弟子們給他的諡號,在一些古籍中寫作“宗元”,道友們應該知道是諱玄宗的玄字的問題,都是說的吳筠就可以了。這個馮尊師大概是叫做馮齊整,而這位馮齊整很可能是潘師正的弟子,這樣在時間線上比較合理。另外,《全唐詩》中有一首詩《嵩山尋馮煉師不遇》,作者叫崔曙,也可以證明這位馮齊整應該是真實的存在。


    而權德輿的另一篇文章是任禮部尚書時所作的《吳尊師傳》,裏麵卻說吳筠是山東的儒士,拜在了潘師正門下,並得傳正一道法。這就有意思了,新舊唐書中的吳筠傳整體上就是參照權德輿的兩篇文章而作的,卻均稱吳筠是潘師正的弟子,完全沒有馮尊師的事了。


    實際上更深入讀一下權尚書的兩篇文章,不難推算出,從時間上算,吳筠真的不太可能拜在潘師正門下的。潘師正是682年羽化,就算吳筠742年拜師,時間上還差著五六十年呢,當然了,也不能說絕對了,假如吳筠實際是壽一百一十多歲,那麽是潘師正的弟子也是可能的,而且對於高道來說,一百多歲並不少見。細節就不再詳細列舉證據了,至於吳筠的師傅是誰就放下吧,以後有了進展再說。


    總之吧,對於吳筠的生平,學者們還是以權德輿的兩篇文章為主,雖然也有很大矛盾之處,不好說是權尚書不認真的問題還是後人傳抄的問題吧,也沒有比他更權威的了,所以新舊唐書也好,《洞霄圖誌》《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等也罷,大體上都是參照權德輿的兩文而來的,所以參考價值有限。


    在742年還有件事需要交代一下,因為和李白有關。這一年四月,李白從泰山觀了日出,非常高興,寫下了《遊泰山六首》,詩就不引用了,道友們可以自己找來賞析,這裏的關鍵是其中有一首是盛讚玉真公主的。接著,愛旅遊的李白一路南下到了會稽,然後就認識了吳筠,二人一見如故,吳筠整整招待李白住了一個夏天。當然了,李白和吳筠相處的時間上也有諸多的疑問,極可能是晚幾年才發生的事,細節就不多說了,主要是二人的確有過一段密切交往的經曆。


    《舊唐書》中也同樣記載了吳筠在天台剡中(今嵊州)招待李白,與一幫朋友喝酒寫詩,然後還出詩集的事情。吳筠和李白交往的這段時間裏,應該還有不少名人參加,所以他結交了很多名士文人,比如孔巢父等人,這些人嘛經常要弄個party、酒會什麽的,自然免不了作些詩詞歌賦相互品評,漸漸有些好作品就傳進了京城,這無形中又增加了他的聲望。


    李隆基聽說以後,一看這些文章寫得真不錯啊,於是就派人來請吳筠。先不說吳筠去皇帝那裏幹什麽吧,這對李白衝擊是不小的。諸位應該都知道李白在官場上一直很不如意,看著好朋友去見大boss了,自己還是這樣混跡江湖,心情還能好到哪去了?好朋友的心事吳筠也明白,所以臨行前向李白拍著胸脯保證說:“兄弟啊,你這才華天下少有,等我見了皇帝一定好好保舉你。”


    李白也對吳筠此行充滿了期待,於是就懷著希望沿大運河一路向北迴到了山東老家,等待京城的好消息。大膽猜測一下,李白很可能托吳筠把《遊泰山六首》帶給玉真公主了,因為這事有前科了,道友們是否還記得前麵講到過,李白曾托元丹丘捎過《玉真仙人詞》給玉真公主,再讓人捎點詩就毫不奇怪了。


    結果呢,吳筠很可能真的向李隆基推薦過李白,不久以後,李白就收到了皇帝的召見。臨行前,李白高興地寫了首《南陵別兒童入京》,這一年,李白已42歲。當然,這個時間還是按照742年計算的,所以如果吳筠是在742年以後才與李白相識同遊的話,那麽李白742年進京的原因就不是吳筠的推薦之功,沒準是玉真公主的努力。


    總之,新、舊唐書中的吳筠、李白的本傳中、文藝、文苑,以及《四庫全書》等等文獻中,吳筠也好,李白也罷,記載得時間總是對不上,當然了,二十四部正史中的錯誤多了去了,特別是時間節點上的疏漏尤其嚴重,不再討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