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舊唐書?李適傳》記載,司馬承禎陪著皇帝聊了三個月以後,實在受不了人間的世俗氣息,數次提出辭行迴山,睿宗皇帝挽留無果,隻得送了寶琴、法衣等禮物放他迴山。城外十裏長亭邊,今天實在是熱鬧,幾百車馬造成了交通癱瘓,一群高官、文士圍在司馬道長身邊,嘴裏一路走好,歡迎再來聲聲入耳。適時,工部侍郎李適觸景生情,賦詩一首以送別,大大滴讚揚司馬承禎高尚之致,用詞極美,真是情真意切。一幫子送行的大人物們眼見皇帝如此敬重這老道士,李適又開了個好頭,於是也紛紛題詞贈詩,表達對司馬承禎的如滔滔江水般的敬仰之情,三百多號人贈詩,場麵也算極壯觀了。在司馬承禎本傳中稱“朝中詞人贈詩者百餘人”,就算百人也不少了。


    這次的詩文,後來由時任右散騎常侍太子賓客的徐彥伯進行了整理,最終精選了三十多篇特別漂亮的,集成了《白雲記》並做了序,一直流傳了下去。不過在《新唐書》中,卻把出版詩集的這件事給刪掉了,大約宋儒們感覺這個詩集用“記”來命名不符合史書的體例吧,當然這隻是個人猜測。


    這次送行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並因此傳下來一個成語。送別的人群中,有司馬承禎的好友尚書右丞盧藏用,當時老盧拉著司馬承禎的衣袖,指著終南山說:“老兄啊,你看這山好不好?這才是大大滴好山啊,你就在這裏挑個山頭住下來吧,還迴你那什麽破雲台山幹啥啊?”


    司馬承禎低著頭,幾次欲言又止,過了半天才說:“兄弟,其實我真不想說出來,不過你這麽問,我不說又不行,這山是好山,但是它不適合我啊。”


    “咦,難道這裏麵還有什麽玄機不成?”


    “唉,這山隻適合想快點升官發財的人啊。”說完,司馬承禎拱手而去。


    成語終南捷徑就從此問世了。


    據《新唐書?盧藏用傳》記載,老盧一直升官無果,很著急,於是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先造出了聲勢隱居到終南山,待時而動,借此收獲了不少名聲,也得到了一個“隨駕隱士”的稱號,最終當官成功。取巧終歸是有點沒麵皮,所以,聽老朋友這麽說,臉上真有點掛不住了。


    世事變遷,不影響司馬承禎潛心問道,轉眼玄宗李隆基執政若幹年了。據《衡嶽誌》記載,李隆基對司馬承禎更加尊崇,見麵甚至直接稱他一聲道兄,據說後來又尊他為老師了。開元九年(721年),李隆基派人請司馬承禎來到了洛陽皇宮,親自受了法籙。


    第二年,玄宗迴長安時,司馬承禎借機提出要迴山,玄宗皇帝依依不舍,財物給了多少就不用說了,甚至親自寫了首贈別詩:


    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地道逾稽嶺,天台接海濱。


    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司馬承禎和唐玄宗關係很親密,雙方交往也很愉快。為了弘揚道教,司馬承禎上書玄宗,請求在五嶽各建一座齋祠,玄宗欣然同意,立刻敕命在五嶽選址各建了一座真君祠。建築圖紙當然也得和司馬承禎要,怎麽建,規製、規模、樣式如何等等吧,都是按照他的要求去做的。有關這段曆史,不同史料記載稍有不同,大體上與事實出入不大,很能說明司馬承禎的影響力和在最高統治者心目的中的地位之高了。


    史書還記載,司馬承禎的篆書和隸書寫得極好,並且還自創了一種叫“金剪刀書”的字體,深受玄宗的喜歡,以至於曾請他用三種字體各寫了一部《老子》,想來應該是用的隸、篆和金剪刀三種字體吧,當然這是經過玄宗親自刊正後確定的那五千三百八十字的官方版本。


    到開元十五年(724年),玄宗又下詔請司馬承禎來到長安,此時他已年過八旬,故土難離,更是總想著迴家,玄宗又實在舍不得讓他走,就對他說:“您老人家那座天台山離朕也太遠了,來一次真是太辛苦了,也不方便,要不咱們打個商量,您老就在王屋山那裏選個地方怎麽樣?那裏風景不錯,離著也不遠,隻要是您看上哪個山頭就給哪個山頭,這樣我們再見麵也容易多了。”


    司馬承禎沒有辦法,隻好答應了。玄宗很高興,連忙派人去堪輿選址,很快就修了一座陽台觀,請司馬承禎安居下來。新道觀落成剪彩後,玄宗還派了玉真公主及光祿卿韋絛去那裏舉辦了一次大型酒會——金籙齋會,這座新道觀立刻天下聞名。及至司馬承禎羽化後,弟子李含光接任了陽台觀主,繼續享受國家津貼。


    有道友可能會問了,王屋山離長安也不近啊,四五百公裏呢,您別忘了,洛陽也是首都,皇帝住洛陽時兩位見麵就容易多了,過了黃河就到。


    實際上,如此多的文人、高官們贈詩、結交司馬承禎,並非完全是因為皇帝對他的敬重,文人們還是有風骨的,如果司馬承禎的文采不行,就算皇帝再尊重他也不行。司馬承禎不但對於道教典籍精通、書法又好,文采詞賦同樣超凡,所以才能結交很多文人雅士,當時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之章一起,共稱仙宗十友。


    文學方麵,讀他的著作,拋開理論內容不說,僅就用詞優美,絲毫不比當時的大文豪們遜色,否則也不會和李白、孟浩然、王維這些大咖們齊名了。


    詩詞方麵,留下來的作品很少,僅在《全唐詩》中可以發現他的唯一一首詩《答宋之問》,下麵道友們一起賞鑒一番吧:


    時既暮兮節欲春,山林寂兮懷幽人。


    登奇峰兮望白雲,帳緬邈兮象欲紛。


    白雲悠悠去不返,寒風颼颼吹日晚。


    不見其人誰與言,歸坐彈琴思逾遠。


    除上麵所講的以外,司馬承禎在音樂、美術上也有所成,簡直是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啊。比如當年他就創作過一首《玄真道曲》獻給玄宗,王屋山陽台觀天尊大殿的大型壁畫也是他親自手繪,並且受到了玄宗的大力讚揚,也不知道這老頭是怎麽爬上爬下完成這項工程的。


    據說,司馬承禎還精於鑄劍,而且還曾經作為禮物送給睿宗和玄宗,可惜史料太少,就不多講了。


    唐玄宗在《贈白雲先生書》中說道:“司馬煉師以吐納餘暇,琴書自娛,瀟灑白雲,超馳元圃,”由此可以看出老道士學習之餘,生活也的確是相當的灑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