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下麵接著講。前麵說到楊筠鬆是來到了江西三僚村,而三僚曾氏族譜裏有他的更加詳細的記載,後麵就簡稱為族譜。


    族譜裏麵記載楊筠鬆的父親叫楊淑賢,育有三子,楊筠鬆是老三,生於834年,唐文宗太和八年,即甲寅三月初八戌時,貌似八字都有了。族譜記載他十七歲登科及第,拜金紫光祿大夫之職,掌管瓊林禦庫。四十五歲時,也就是879年為了躲開黃巢這個大造反派頭子,就打算歸隱山林。估計這裏有一年多的誤差,因為879年時黃巢剛打到湖北,長安人還沒意識到他會訪問首都呢,這個就不糾結了。


    據說在楊筠鬆正在收拾行李的時候,來了位仙女,自稱是九天玄女,此次前來就是為了傳授他天文地理之術,這個當然可能是後人為了增加楊公的聲望值的小手段。九天玄女說,本來不急著傳授知識給你的,讓你再積累幾年,可是看你就要開始驢行天下了,順便來一趟理論聯係實際旅程不是更好嘛,所以今天就來了。道友們有機會去三僚的話,在曾氏楊公祠大門上就有一幅“九天玄女授書”的圖,下麵再配四圖,分別說明楊公進政、看風水、出遊和著書。


    這樣也不錯,這一路下來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地方,看了多少山水,磨破了多少雙芒鞋,話說這一日楊筠鬆來到了虔州崇賢裏黃禪寺,在這裏遇到了曾氏的老祖宗曾文辿。據曾氏後人說,當年就是老祖曾文辿帶著楊公他老人家來到了三僚,楊公一看這地方風水好,又偏僻,正好適合他避禍定居,這才住了下來,據族譜記載,這一年是882年。當然了,如果聽聽廖氏後人講,那就是廖瑀老祖帶楊公來的三僚的。


    無論如何,下麵就簡單了,名師遇到了高徒,從此師徒二人或三人、或四人吧,相攜行走天下,寓教於樂,理論聯係實踐,“觀龍以勢,察穴以形,巒頭砂水,體用兼妙”後麵一大段就是講二人如何出名,王公貴族想求見都得預約,見與不見還得看心情,四處尋龍捉穴,“逢困而扶,遇危則濟”,所以得了個楊救貧的稱號。


    楊筠鬆在贛南行走,名氣漸漸擴大,後來就結識了當地的土皇帝盧光稠,實際上這也是必然。因為盧光稠正在找人為他的老母選陰宅做風水,所以楊筠鬆的到來正逢其時。


    楊筠鬆給盧光稠老母選的陰宅就在寧都縣洛口鄉麻田村西北的一個山坡上,光緒十四年盧氏後人重修過此墓並有兩座石碑。通過和麻田盧氏的族譜相互印證,可以證實確有此事。


    等盧光稠也起兵以後,割據贛南,楊筠鬆還為他建城選址,設計了整個城市的大格局,最終修起了現在這座贛州城。此城在風水上也是有很多講究,南方是後天八卦的離位有九連山來龍,離屬火,所以這是一條火龍,如果一直追下去的話,這邊來龍發自祖龍崆峒山。還有一條北方的來龍,祖龍是武夷山,城外的峰山、馬祖岩、楊仙嶺等群峰環繞,不僅是個山環水抱的大風水吉地,而且易守難攻,難得的一處兵家重地。城的外形像一隻逆流而上的大水龜,頭是南門,尾在北部章、貢兩條江的匯合的地方,至今當地人還稱那裏是龜尾角,如今是個公園。建春門、東西兩門和南門碼頭是龜的兩條腿。如果俯看整個贛南地區也是龜形,寧都是頭,三南是尾,崇義、大餘、上猶、尋烏是兩隻後腿,興國、石城是前腿,有興趣的道友可以直接在地圖上看一下,極為神似的,不過要注意切換到地形模式。


    從贛州城來看,是一個形勢派的風水上乘之作,嗯,有機會可以去懷古一番。


    既然楊筠鬆有個楊救貧的榮譽稱號,想必他曾經做過大量扶危濟貧的好事,事實也正是如此,這方麵的傳說是極多的,隨便先給道友們講一個吧。


    話說有一天楊筠鬆在外頭轉悠的時候,在離三僚村幾十裏外的青塘鎮發現了一座石灰山,他一看這山不錯,正好可以給三僚村的百姓發家致富用,於是就取出趕山鞭,運起趕山術,一路煙塵滾滾地往村裏趕。


    眼看天快黑了,來到了梅窖鄉,這裏離三僚村還有好幾裏地遠,可趕山這可是很累人的活,就決定先找個地方歇一晚明天再把山趕迴去。恰好路邊住著一個老太太,家裏男丁都出門謀生了,很熱情地招待楊筠鬆住下,還把家裏唯一的一隻老母雞給殺了招待客人。


    吃飯時楊筠鬆卻發現碗裏除了雞頭、雞架子就是雞脖子、雞爪子,那麽多雞肉哪去了呢?不過他也沒好意思多說,告了聲謝就開吃。


    第二天告辭時,楊筠鬆本來還想給老太太留點飯錢,沒想到老太太不僅不收錢,反而遞給他一個荷葉包,裏麵就是昨天那隻老母雞的肉,讓他帶著路上吃。這下楊筠鬆深受感動,為了表示謝意,非要給老太太選塊好陰宅不可。於是在附近山上選好風水寶地之後,楊筠鬆對老太太說將來你們家的後代子孫都會當官的,不過老太太卻也不貪心,說:“那我可不敢想,要是以後能有一千根扁擔就心滿意足了。”


    “難得您老人家不貪心,那我就答應了。不過隻有一千根扁擔也賣不了幾個錢,這樣吧,我再給您的每根扁擔上準備些貨,就用這一千根扁擔挑出去賣吧。”


    於是楊筠鬆就把這座石灰山留了下來,等到老太太的丈夫和兒子迴來以後,便開始代代燒賣石灰,家族逐漸興旺起來。這家的老頭姓何,所以梅窖鄉姓何的人特別多,據說就是當年這個老頭的後人。


    其他傳說還有很多,道友們有機會去三僚看看去的話,會聽到很多類似的故事,這裏就不囉嗦了。光化三年(900年,庚申)三月初九,楊筠鬆師徒遊到韓信藥口壩時,一代風水大師不幸去世,傳說是被人下毒而死,享年67歲。


    楊筠鬆在風水上的造詣,是得到曆朝名家的盛譽的,比如劉伯溫評價他的《青囊奧旨》一書說“曲盡地理造化運行之機,真參讚化育之大道”,清代名家趙翼在《陔餘從考》中稱“江西之法,肇於贛州楊筠鬆、曾文辿、賴大有、謝子逸輩,其為說主於形勢,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為向,專指龍、穴、砂、水相配”。


    楊筠鬆的弟子傳人眾多,除了上麵提到的曾文辿、劉江東、廖瑀以外,還有範越風、厲伯韶、劉淼、葉七、郡庭監等人,都是風界的名人。曾文辿還收了一位高足叫賴文俊,這個名字可能有很多道友不知道,不過他有個外號賴布衣想必都知道了吧,以後有機會的話再專門聊聊他,這裏就不多講了。從二代弟子再往下分支就更多了,出名的風水大師更是層出不窮,傳到十九代時還有傳承記載,但元朝開始就沒有準確的文獻考證了,不過在民間代代相傳不斷,時至今天還有自稱楊公一脈的真傳弟子行走。


    下麵再簡單講一下曾文辿這三大弟子。


    先講一講曾文辿,據說他是楊筠鬆的首席大弟子,原本是於都肖縣人,也是耕讀之家出身,因唐末戰亂而隱居縣裏的黃檀寺,偶遇楊筠鬆後便拜在門下投身堪輿行業之中了,著有《八分歌》《尋龍記》和《泥水經》傳世。傳說三僚這個地方也是曾文辿先發現的,定居下來後,楊筠鬆還給大弟子做了風水,寫了篇《鉗記》流傳了下來。曾氏族譜裏有這篇短文,這裏引用過來,諸位道友可以看看風水師是怎麽寫的:


    僚溪山水不易觀,四畔好峰巒;


    甲上羅經山頂起,西北廉幕應;


    南方天馬水流東,仙客拜朝中;


    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職旺;


    今卜此地為爾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錢糧不興大,隻因醜戌相刑害;


    中年富貴發如雷,甲木水栽培;


    兔馬生人多富貴,犬子居翰位;


    今鉗此記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職顯。


    此記很多版本,內容多有不同,如“山巒”、“庚寅”、“山起頂”,暫時沒有條件一觀曾氏族譜,準確的版本暫時沒有,不過不影響總體的意思。今天的曾氏楊公祠裏有一幅對聯,“名揚百千萬年仙蹤永駐,文鉗三十八代德澤長存”,曾氏也好,廖氏也好,到今天都傳承了近四十代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