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自己推行的那幾部道經提振名氣,天寶元年(742年),李隆基加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列子為“衝虛真人”、庚桑子為“洞虛真人”,這老哥四個也算是繼老子之後,終於得到皇封,正式成為真人了,那麽他們的著作也就成了名著了,於是《莊子》稱為《南華真經》《文子》稱為《通玄真經》《列子》稱為《衝虛真經》《庚桑子》稱為《洞虛真經》。諸位道友在去圖書館、書店時,看到那擺著一部《南華真經》或《南譁真經》,就可以悄悄點點頭,嗯,這是《莊子》嘛,非要換個馬甲唬人。


    就這樣,在帝王的親自倡導之下,尊奉《道德真經》《南華真經》《通玄真經》《衝虛真經》《洞虛真經》在全國成為風氣,讀書人自然要花些時間看看了,皇帝都愛看的嘛,而且學得好還可以參加科舉呢。老莊之學作為道經的盛行,也湧現了大量的相關的注疏,受老莊思想影響的理論著作也很多,如通玄先生的《道體論》,司馬承禎的《坐忘論》等等,後麵會講到。據晚唐道士杜光庭在《道德真經廣聖義序》中所舉,唐代道士注疏箋解《老子》者近三十家,《莊子》《列子》《文子》《庚桑子》等四子真經也各有道士注解流行。


    實際上,李隆基搞出來的這四位真人其實挺勉強的,無非是看著佛教有四大菩薩非要湊出來這四大真人來。莊子、列子、文子還算是有作品傳世,名氣、地位也還說得過去,但這位庚桑子就是在《莊子》裏提了一下,這就過來湊數就顯得有點心虛了。不研究道教的道友可能不太熟悉文子,這位是老子的弟子,所以和孔子是同輩的道教前輩。


    前麵也講到過,天寶二年(743年),李隆基又追尊老子為“大聖祖玄元皇帝”,接著又冊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754年再加封“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可能是怕名字再長點自己也記不住,以後就沒再加封新尊號了。


    由於帝王的倡導,學習道經成為社會風尚。可能是當了三十幾年皇帝以後,對清靜無為也好,對理家理國也好理解更深刻了吧,李隆基手又有點發癢,於是第二次動筆開始注釋《道德經》,並於755年春天“頒禦注老子並義疏於天下”,這就是有名的玄宗注。


    李隆基在《道德經》注疏中一再指出:“太君以道德清靜龍教”、“以無為不言為教”,強調了也踐行了他以清靜無為之道治理天下的思想感悟。他還認為“淳樸”即是道,“樸,道也”,因此在治國方麵,製定了一係列簡政寬刑、節欲禁奢的政策,先後下了《禁州縣嚴酷詔》《戒州縣擾民詔》《簡京官為都督刺史詔》等等很多政令,還有一些諸如《禁珠玉錦繡敕》《禁斷奢侈敕》《禁女樂敕》等。這些政策的製定和執行,一定程度上給百姓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對實現“開元之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唐玄宗的玄宗注,可以從中整理出他的理身理國的思想,對晚唐的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影響極深,對後麵的很多著名的帝王也有極大的影響,這些後文還會介紹,比如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等,這些位也都有過學習唐玄宗注《道德經》的經曆。當然,玄宗注對於深入研究唐玄宗的治國思想以及和道教的關係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比如法道合德、虛靜無為、持守三寶、安性寡欲的研究,以及他的政治傾向、階級立場、崇仁重禮、調和儒道的政治措施,可以看得出,唐玄宗既倡導無為而治、安分寡欲,又強調為民父母、視民如子。


    當然了,一下子頒了這麽多詔令,怎麽能少得了宗教政策呢,這不還下詔規定道教在儒、釋之上,老子在孔子和釋迦牟尼之上,從政策上進一步明確的對道教的扶持和對佛教的限製。


    除了上麵講的一係列崇道措施以外,還頒布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個元日全國禁止屠宰,每月十齋日不得殺生,還特別優待茅山為首的這些道教聖地,又給分人口,又給免稅的土地,還專門安排保安、保潔公司負責衛生環保和安全保衛,不但禁止百姓隨便上山打柴、打獵,如果你中午吃了肉都不能進山。


    下麵再聊點輕鬆的話題吧,聊聊美女。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四大美女,下麵聊的就是年齡最小的楊玉環,對,就是楊貴妃。


    那是745年八月的一個午後,男一號李隆基在兒子壽王李瑁家裏聽了一會戲,便在花園裏納涼,雖然大太陽挺毒的,周圍又是冰塊,又是蒲扇的伺候著,嗯,舒坦。而當他偶然發現了一個美女以後,這顆早就對美女免疫的心髒不爭氣地把血壓飆到了二百以上。而這個不小心被李隆基看到的美女就是女一號楊玉環,李瑁的老婆、李隆基的兒媳婦。李隆基強自鎮定,暗想不能失態,不能失態,可是,真是淡定不下來啊!


    下麵的事諸位道友應該都知道了,為了得到兒媳婦,李隆基又客串導演,安排人遞話給楊玉環,讓她表達要出家當女冠的願望,道友們是不是感覺有點不理解,想要兒子的老婆,怎麽就想起當女冠這麽個曲線救國的辦法了?


    實際上,由於唐朝的崇道政策,道士的地位之高、好處之大是令人眼紅的,隻要當了道士,除了衣食住行無憂以外,又免稅,又免勞役,就連犯了法都不用去打官司,所以想當道士那是很不容易的。正是因此,出家當道士反而是很時髦的事。


    身為皇帝,李隆基自己還親自去嵩山受了法籙,從此有了兼職道士的職業。正是在這種皇帝的崇道的行為的影響下,文武百官、後宮佳麗出入都要談談道教,要不你和別人都聊不到一塊去。比如賀知章甚至跑皇帝麵前說,老板啊,我感覺我和道教有緣啊,最近有點感悟,您看這是我的辭職報告,你就批了讓我去當道士吧。李隆基家裏的公主、妃嬪啊,也有不少表達要當女冠的迫切願望。


    所以,李隆基導演的讓楊玉環先出家為女冠,這是一點也不顯得突兀的,加上有皇帝在背後操作,手續自然也很順利啊,所以她的願望也並沒有任何困難就實現了。皇帝還賜號太真,對她的一心向道的進步思想表示鼓勵。


    感覺自己這事兒辦得是有點那個,所以李隆基就給兒子安排了個老婆當作補償,他娶了韋昭訓的女兒,嗯,這樣心裏就平衡多了。


    下麵的事就好辦了,“潛納太真入宮,冊為貴妃”,升她的老爸楊玄琰當了兵部尚書,老丈人嘛,可以信任,還有她的幾個兄弟、三個姊妹、七大姑八大姨等等“皆顯貴”,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特別要說一個人,就是楊貴妃的一個八竿子都打不到的族兄、當地著名的地痞無賴楊釗,也被餡餅砸進後宮裏,封了個金吾兵曹參軍的實權,他就是著名的楊國忠。


    關於楊貴妃的故事就多了,但估計道友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華清池——咳咳,這個不好,應該高尚一點,應該是“一騎紅塵妃子笑”或《霓裳羽衣》才對嘛。李隆基得到了美女,寵遇日深,第二年七月,外麵就流行了民歌“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門楣”,可見皇帝的八卦也同樣有人傳。


    至於霓裳羽衣前麵就講到過,這是道教齋醮時用到的法衣,而這裏所說的《霓裳羽衣》則包括衣、曲和舞,廣泛出現在文學、影視及街頭閑談中,一般人都知道它們是李隆基和楊玉環二人浪漫而又悲涼的愛情見證。


    據《新唐書》《舊唐書》《太平廣記》《全唐詩》等不同的文獻記載,關於霓裳羽衣曲和舞的內容稍有不同,不過大體上可以確定是李隆基和楊玉環二人一個作曲,一個編舞的。不管愛情故事如何淒美,曲和舞如何美得不應出現在人間,但曆經千年的戰亂,也隻能在史書、詩詞中找到零星的痕跡,令人扼腕。好在我們沒有埋沒李隆基的音樂才華,記錄了他除了親製《霓裳羽衣曲》,還有《紫微送仙之曲》《降真召仙曲》《紫微信卦舞曲》等道教齋醮樂曲,這些無不是他深厚的音樂造詣的證明,所以這位皇帝很榮幸地被後世的梨園界正式頒發了祖師爺的證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