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隋朝的皇帝出身於佛教世家,雖然出於政治考慮總體上對道教有所扶持,但也不能掩蓋那種對佛教更偏心的事實,所以,敏感的士族官宦、小市民們誰都明白道不如佛的事實,經過隋朝的幾十年的潛移默化,全社會對道教的態度多少就有些不以為然了,這種情況自然就延續到了初建的大唐。


    所以,為了最快速的為新認的這個老祖宗造勢,李淵很直接地通過行政命令,明確提高了道士的社會地位,從意識形態領域明確道教地位高於佛教的政策,“……自今以後,齋供行立,至於稱謂,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我有權力,我有軍隊,我是最大的boss,所以我說了就算,就可以這麽任性。


    接著,就是全國各地大搞房地產,特別是在大城市、風景名勝之地,修建老子廟、老君祠,眼看著道教這是大火的節奏。這種國家層麵不遺餘力地支持,要政策有政策,要支持有支持,要房子有房子,要人有人,道教發展跑上了快車道——不,現在應該是跑上了高速公路。


    眼看著上麵的風向確定了,下麵大家自然就會跟上,不要懷疑古代官場的成熟程度,哪個不是人精啊,紛紛表達對上級政策的擁護,以各種形式向皇帝表達忠心,這是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為官職業素質。


    據《唐會要》記載,620年時,晉州有個叫吉善行的人,他隻是萬千人海中最普通的一個人,至少在620年前是這樣的。有一天,他在一個叫羊角山的地方遇見一個老頭,這老頭騎著一匹紅鬃毛的白馬,長得極有氣勢,別誤會,我說的是老頭有氣勢,用現在的話說長得特別有派頭,看著就像手握實權的大人物。老頭看見吉善行後對他招招手,說:“那誰,你過來,我告訴你啊,我就是傳說中的太上老君,別瞪眼。嗯,我還有個身份,其實是我你們皇帝的老祖宗,一會兒我還得去參加個聚會,時間挺緊的。現在就交給你一個任務,你去找皇帝,就說我說的,今年打敗了那些造反頭頭以後,他的後代子孫就可以平平安安地睡大覺了,至少東方……嗯,千年不敗。


    620年時的大唐是什麽形勢呢?李世民還滿世界跑著四處打boss呢,不說小boss了,當時還有包括竇建德、劉武周、高開道,杜伏威、王世充、李子通、劉黑闥……,個個都是大boss,大唐帝國還亂著呢。所以,李淵聽到這個消息以後,總算放心了,心裏也高興,嗯,下麵人還是很貼心的嘛,這種能提高我們老李家聲望的事兒怎麽可能嫌多!傳旨賞,於是對吉善行又封官又賞錢,還安排人在老祖宗顯靈之地,叫什麽來著?羊角山,修了座老君廟。不過這個山名字聽著實在是太土氣了,配不上老君身份,也不符合皇家的品味,就改成了龍角山吧,嗯,這才有氣勢了,配得上皇家的身份。


    但是,僅憑借著老君顯聖這類吉兆,感覺力度還是差了點,為了進一步讓大家明白自己的崇道之心,624年,此時天下基本大一統了,李淵親自到終南山視察工作,與當地群眾親切座談,重點視察了樓觀道派,到廟裏參拜了老祖宗太上老君。最高 領導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整個國家的政治走向,李淵用實際行動支持著道教事業的發展。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道教之所以受到李家政府的優待,有政治方麵的因素,也少不了當初道教界在李家打天下時提供支持的原因,同樣,李淵如此重視樓觀道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想當年,早在李淵剛在晉陽起兵時,樓觀道士歧輝就拿出了道觀裏的全部存糧讚助李淵。617年,李淵大軍行到蒲津關時,岐輝帶著八十名道士前去接應,順便還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歧平定,就是為了讓李淵聽著吉利,博一個好彩頭。李淵打天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各大勢力哪個都不是吃素的老虎。為了尋求精神上的支持,620年,李淵親自到樓觀祈福,希望得到太上老君的祝福。當時歧平定很好地把握住了這次機會,把肚子裏的文韜武略全都掏了出來,對如何平定群雄,怎麽消弭農民起義談了自己的觀點,最後鼓勵有點迷茫,有點信心不足的李淵說:“陛下聖德感天,秦王謀無不勝,此乃上天所命,聖相垂佑,何寇孽不可誅也”,這無疑給了李淵極大的信心。岐輝所說的聖相就是太上老君,可見太上老君就是李氏皇族先祖的說法當時已經傳開了。


    如果有在官場打拚的道友,可要仔細研究研究曆史啊,不說那些《資治通鑒》之類的巨著裏麵的名人名事,單單一個道士的幾句話,就包含多少政治智慧在裏麵:進一步鞏固了皇帝心目中的老君的地位;奉承了皇帝;誇獎了皇帝的兒子;給了皇帝必勝的信心;明確了我軍是正義之師的事實,是老天爺支持的一方,其他人全都是反派人物……以上這些都是表麵的,道友們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為什麽岐輝隻誇了李世民,而沒有提李建成和李元吉這兩個兒子?


    李元吉相對兩個哥哥來說表現的確不太突出,總體上打仗的機會少一點,因為李淵起兵時他被留在太原看家,最後還被劉武周給打跑了。後來參加了打王世充、劉黑闥的這些軍事行動,立了不少戰功,不過此時唐軍大勢已成,派個豬也能打勝仗迴來了。李建成呢,雖然參加戰爭的出鏡率比不上李世民,原因當了太子以後,主要的工作崗位應該是內政了,就算如此,他還多次領軍和突厥會獵,那可是對外的戰爭,當然,他參與的人民內部戰爭也不少。李淵的這三個兒子,應該說都很優秀,隻是優秀程度不同,岐輝卻偏偏選擇性的忘記了另外兩個,單單隻誇獎了李世民,其中的含義之深令人歎服。如果我說岐輝能預判出李淵今後會優待樓觀,道友們應該都相信,如果我說岐輝能預判出李淵能優待道教,道友們可能也會相信,但是如果我說岐輝能預判出未來李世民能當皇帝,更能優待道教,道友們相信嗎?如果李世民當皇帝,那岐輝是不是也預知了必定會有類似於玄武門之變這種事的發生?道門的神奇,不可臆測,諸位可還記得王遠知初見李世民時說的那句話嗎?


    咱們這不是官場小說,不再深入分析了,書歸正傳,所以,李淵對樓觀道那是有著深厚的革命友誼的,等到大唐帝國掃平海內,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候,李淵就加封歧平定為金紫光祿大夫,當年的那八十勇士——八十道士也都被封為了銀青光祿大夫,把樓觀改名為宗聖觀,又給觀裏分了二百頃良田,這可是免稅的,其他財物就不可計數了,對了,最後還誇了一句“濟國之功”。


    有的道友可能不太清楚光祿大夫是個什麽官職,簡單解釋一下。唐朝的光祿大夫是散官,就是享受待遇沒實際職務,分為金紫光祿大夫和銀青光祿大夫兩個級別,金紫的是金章紫綬,正三品,省部級待遇,銀青的是銀章青綬,從三品,副部級待遇。李淵也不可能會糊塗得讓一個道士主政一方或負責一個領域的,就算是一個很有才的道士,所以沒有給岐輝封刺史之類的官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