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嗯,應該是佳人已去……算了,我就是想說,大隋朝已經成為了過去,成為了曆史,隋朝的道教也跟著一起成為了昨日黃花,嗯,成為了過去。新的皇朝建立以後,三教所麵臨的是徹底洗牌還是維持不變,自己的命運要全部交到別人手裏嗎?
李家的天下是怎麽得到的,那是一段相當精彩的曆史,相信道友們也都非常熟悉吧,《說唐》《隋唐演義》等等都值得一看,什麽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的,就不再囉嗦了。總之就是王朝更迭時期,英雄輩出,各顯風流,道門同樣不乏遠見卓識的聰明人,包括前麵提到的王遠知等高道,自然也要為自己和道教的未來提早謀劃。隋末時期,很多起義領袖都需要利用道教的讖緯營造出奉天承運的大勢,為自己的勢力戴個正義之師的帽子,其中玩得最好的應該就是李淵了。
為了名正言順地奪取政權,李淵把楊堅當初用過的那一套讖緯術照樣複製一下,並且稍微加入點自選動作,於是很多道士紛紛投效,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持,其中以樓觀道士岐輝、茅山道士王遠知為代表。李淵稱帝以後,對在雪中送炭的岐輝、王遠知等為代表的道教同仁們非常欣賞,這些可都是曾經有功於大唐的忠義之士啊,所以就奠定了道教在唐朝興盛的基礎,道教界實在不應該忘記他們二位為代表的前輩們為道教作出的偉大貢獻。
大唐很強盛,當然是指安史之亂前,但初建時卻同樣麵臨著動蕩與不安,內憂外患,急需穩定。那時候,還有很多反王搶天下呢,門閥世族的餘威依舊,傳統勢力強大得令人發指,為了能夠早一點穩定政權,必須要得到這些門閥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擁護。當然了,如果能夠讓自己出身、家族的聲望再高那麽一點兒,這樣就更有利於得到士族們的承認,更容易取得他們的擁護和支持,總之一切都是為了讓國家迅速穩定發展起來,所以李淵就仔細想了一下出身血統這個問題。
古代人是極講究出身的,比如孔家、孟家的人,見麵就說我是第幾代子孫,然後就會贏得別人的一臉的崇敬,聖人之後,久仰久仰。不要說古代了,就說現在結婚找對象,還有很多人要講究勞什子門當戶對呢,身份高的還有優越感呢,在古代這個情況更突出了。以前沒想著當什麽皇帝時還不太明顯,現在當了皇帝後,李淵陛下自我介紹時說,朕出身關隴世家,明白人一聽心裏可能就撇嘴了。特別是在文化圈,也是李淵急需拉攏的那些士族們,對他的跟腳更是門清,噢,關隴世家啊……那不就是北方胡族嘛,胡人血脈和漢人通婚,血統不純正了啊,這無形中影響忠誠度啊。
大家對唐朝的大事小情應該很熟悉,宮廷劇也不少,李淵、李世民、楊貴妃、唐明皇都是明星人物,不過說起李淵的祖先,不研究曆史的人恐怕就不一定很清楚了,簡單幾句話交代一下。
這裏所說的“關隴集團”,就是和楊堅、李淵等皇室家族有關,很多傳奇、演義裏也都是經常出現的。簡單說,這個集團是指北魏時期的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就是今天的六盤山)一帶的大門閥的總稱。當年為了對抗高歡,北魏對關隴地區的軍事力量進行了整合,成為前線的主力,隨著戰事的發展,以後便逐漸定居到了關中,並且有了大量的胡漢相互通婚的情況。北魏分裂以後,這個集團公司實際掌控著西魏的人事、財政、軍事等諸多大權,由著名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組成了董事會,而這二十位成員也實際代表了關中最顯赫的各個大家族,擁立宇文泰對抗東魏集團。
經過相互通婚,集團內部關係錯綜複雜,家族間關係千絲萬縷,影響越來越大,別的不說,西魏、北周、隋、唐這些王朝的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李淵的爺爺李虎就是當時的八柱國之一,李虎去世後,兒子李炳也英年早逝,所以年僅七歲的李淵就襲爵。李淵和楊堅的關係,我們這裏叫挑擔,各地叫法可能不一樣,就是孫權和周瑜那種關係,二人的夫人是親姐倆,同享一個老丈人,這個老丈人也是八柱國之一,叫獨孤信。也正是由於兩家有這種關係,當年楊廣大殺李姓人的時候,才沒有動李淵一家,當然了,和李淵擁兵在外也有一定的關係,總之就是情況挺複雜的。
有點囉嗦了,其實我隻是想說大唐李氏並不是純粹的漢族血統,而是有著胡人血統的,這件事中原的普通老百姓可能不清楚,但高門大族誰心裏還沒個數兒,這才是關鍵。
所以,就算當了皇帝,統治了一個國家,自己的出身不解決,就是不解決自己的血統問題,這些自詡清高的漢族士大夫階層就會看不起你,就不會真心擁護你的統治,這對唐初的穩定甚至今後的長治久安都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嗯,是政治問題,是意識形態的問題。所以,李淵必須解決它!那麽怎麽解決呢,很簡單,給自己找個漢族人當祖宗。
上一篇講到南北朝時,五胡亂華後,北方胡人為了更好地統治漢族人,也有給自己找個漢人的祖先,甚至改掉自己的胡人姓氏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漢人的認可,為了自己的統治,既然前人都實踐過了,現成的經驗在這擺著呢,李淵再做起這件事來可以說毫無壓力。
當然了,也絕不能隨便找個人就認了祖宗,至少這個人不能太普通了,要不然對不起皇族的地位啊。於是李淵一家人吃完晚飯,圍著餐桌,泡上壺龍井,決定在這次家族會議上解決這個問題。一家人找啊找啊,把有名有姓的姓李的漢族人從頭到尾想了一遍,從開天辟地摶土造人開始,一直到秦皇漢武,再近了不合適了,最後發現好像這個叫李耳的貌似很合適啊,時代足夠久遠,地位足夠高,影響足夠大,就是出身稍低一點,隻是個圖書館長,即便是國家圖書館也低了點,算了,就是他了!
李淵大手往實木餐桌上一拍,杯盤跳起老高,宣布通過家庭決議,如果我們老李家是李耳的後代,不但士族們會認可,老百姓也更加要仰視了,因為他是道教的老祖級人物,太上老君嘛,宗教的麻痹作用才是收獲民心的利器啊。諸位道友也可以幫李淵想一想,除了老子以外,還有誰更適合當大唐李氏的祖先,太上老君子孫的外衣,還真的沒有比他更好用的了。
於是,老子成了大唐皇族祖先,尊奉自己祖先的道教當然就是自家的了,自家的當然得好好支持了,於是道教在社會上、政治上取得了優越地位,發展走上了……跑上了快車道。
李家的天下是怎麽得到的,那是一段相當精彩的曆史,相信道友們也都非常熟悉吧,《說唐》《隋唐演義》等等都值得一看,什麽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的,就不再囉嗦了。總之就是王朝更迭時期,英雄輩出,各顯風流,道門同樣不乏遠見卓識的聰明人,包括前麵提到的王遠知等高道,自然也要為自己和道教的未來提早謀劃。隋末時期,很多起義領袖都需要利用道教的讖緯營造出奉天承運的大勢,為自己的勢力戴個正義之師的帽子,其中玩得最好的應該就是李淵了。
為了名正言順地奪取政權,李淵把楊堅當初用過的那一套讖緯術照樣複製一下,並且稍微加入點自選動作,於是很多道士紛紛投效,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持,其中以樓觀道士岐輝、茅山道士王遠知為代表。李淵稱帝以後,對在雪中送炭的岐輝、王遠知等為代表的道教同仁們非常欣賞,這些可都是曾經有功於大唐的忠義之士啊,所以就奠定了道教在唐朝興盛的基礎,道教界實在不應該忘記他們二位為代表的前輩們為道教作出的偉大貢獻。
大唐很強盛,當然是指安史之亂前,但初建時卻同樣麵臨著動蕩與不安,內憂外患,急需穩定。那時候,還有很多反王搶天下呢,門閥世族的餘威依舊,傳統勢力強大得令人發指,為了能夠早一點穩定政權,必須要得到這些門閥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擁護。當然了,如果能夠讓自己出身、家族的聲望再高那麽一點兒,這樣就更有利於得到士族們的承認,更容易取得他們的擁護和支持,總之一切都是為了讓國家迅速穩定發展起來,所以李淵就仔細想了一下出身血統這個問題。
古代人是極講究出身的,比如孔家、孟家的人,見麵就說我是第幾代子孫,然後就會贏得別人的一臉的崇敬,聖人之後,久仰久仰。不要說古代了,就說現在結婚找對象,還有很多人要講究勞什子門當戶對呢,身份高的還有優越感呢,在古代這個情況更突出了。以前沒想著當什麽皇帝時還不太明顯,現在當了皇帝後,李淵陛下自我介紹時說,朕出身關隴世家,明白人一聽心裏可能就撇嘴了。特別是在文化圈,也是李淵急需拉攏的那些士族們,對他的跟腳更是門清,噢,關隴世家啊……那不就是北方胡族嘛,胡人血脈和漢人通婚,血統不純正了啊,這無形中影響忠誠度啊。
大家對唐朝的大事小情應該很熟悉,宮廷劇也不少,李淵、李世民、楊貴妃、唐明皇都是明星人物,不過說起李淵的祖先,不研究曆史的人恐怕就不一定很清楚了,簡單幾句話交代一下。
這裏所說的“關隴集團”,就是和楊堅、李淵等皇室家族有關,很多傳奇、演義裏也都是經常出現的。簡單說,這個集團是指北魏時期的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就是今天的六盤山)一帶的大門閥的總稱。當年為了對抗高歡,北魏對關隴地區的軍事力量進行了整合,成為前線的主力,隨著戰事的發展,以後便逐漸定居到了關中,並且有了大量的胡漢相互通婚的情況。北魏分裂以後,這個集團公司實際掌控著西魏的人事、財政、軍事等諸多大權,由著名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組成了董事會,而這二十位成員也實際代表了關中最顯赫的各個大家族,擁立宇文泰對抗東魏集團。
經過相互通婚,集團內部關係錯綜複雜,家族間關係千絲萬縷,影響越來越大,別的不說,西魏、北周、隋、唐這些王朝的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李淵的爺爺李虎就是當時的八柱國之一,李虎去世後,兒子李炳也英年早逝,所以年僅七歲的李淵就襲爵。李淵和楊堅的關係,我們這裏叫挑擔,各地叫法可能不一樣,就是孫權和周瑜那種關係,二人的夫人是親姐倆,同享一個老丈人,這個老丈人也是八柱國之一,叫獨孤信。也正是由於兩家有這種關係,當年楊廣大殺李姓人的時候,才沒有動李淵一家,當然了,和李淵擁兵在外也有一定的關係,總之就是情況挺複雜的。
有點囉嗦了,其實我隻是想說大唐李氏並不是純粹的漢族血統,而是有著胡人血統的,這件事中原的普通老百姓可能不清楚,但高門大族誰心裏還沒個數兒,這才是關鍵。
所以,就算當了皇帝,統治了一個國家,自己的出身不解決,就是不解決自己的血統問題,這些自詡清高的漢族士大夫階層就會看不起你,就不會真心擁護你的統治,這對唐初的穩定甚至今後的長治久安都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嗯,是政治問題,是意識形態的問題。所以,李淵必須解決它!那麽怎麽解決呢,很簡單,給自己找個漢族人當祖宗。
上一篇講到南北朝時,五胡亂華後,北方胡人為了更好地統治漢族人,也有給自己找個漢人的祖先,甚至改掉自己的胡人姓氏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漢人的認可,為了自己的統治,既然前人都實踐過了,現成的經驗在這擺著呢,李淵再做起這件事來可以說毫無壓力。
當然了,也絕不能隨便找個人就認了祖宗,至少這個人不能太普通了,要不然對不起皇族的地位啊。於是李淵一家人吃完晚飯,圍著餐桌,泡上壺龍井,決定在這次家族會議上解決這個問題。一家人找啊找啊,把有名有姓的姓李的漢族人從頭到尾想了一遍,從開天辟地摶土造人開始,一直到秦皇漢武,再近了不合適了,最後發現好像這個叫李耳的貌似很合適啊,時代足夠久遠,地位足夠高,影響足夠大,就是出身稍低一點,隻是個圖書館長,即便是國家圖書館也低了點,算了,就是他了!
李淵大手往實木餐桌上一拍,杯盤跳起老高,宣布通過家庭決議,如果我們老李家是李耳的後代,不但士族們會認可,老百姓也更加要仰視了,因為他是道教的老祖級人物,太上老君嘛,宗教的麻痹作用才是收獲民心的利器啊。諸位道友也可以幫李淵想一想,除了老子以外,還有誰更適合當大唐李氏的祖先,太上老君子孫的外衣,還真的沒有比他更好用的了。
於是,老子成了大唐皇族祖先,尊奉自己祖先的道教當然就是自家的了,自家的當然得好好支持了,於是道教在社會上、政治上取得了優越地位,發展走上了……跑上了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