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翻看前人的資料,很多道士發現《參同契》實際上還是極有道理的,隻不過以前太注重表象,在外丹上花了太多時間,卻忽略了把身體作為爐鼎,以天地元氣為大藥,在體內煉金丹,這個思路感覺似乎、應該、可能、好像更靠譜的樣子。喜歡看仙俠網絡小說的書迷們是不是很熟悉,這不就是小說裏麵的築基、金丹、元嬰這一套修仙進階的步驟嘛。


    那麽什麽是內丹?實際上這是一種相對更高級的道教功法。在《參同契》《黃庭經》等書中雖然都沒有明確提出過內丹的概念,但是在《參同契》裏卻提到過還丹一詞,所以,內丹的思想實際上早就有了。蘇玄朗在《龍虎金液還丹通元論》中明確說“歸神丹於心煉”,這樣就明確地提出了外丹修煉轉到了更高級的內丹修煉的。


    當然,很多過於專業術語就不多講了,不過還是得提一下蘇玄朗的性命雙修,內外一道的觀點,就是說想修煉內丹學,那麽必須的,也是根本的就是要性命雙修,性就是心性,命就是固精養氣。簡單點解釋一下,大體就是以自己的身心為爐鼎,養心即修性,養身即修命,性命雙修,把自己體內坎中(腎)的嬰兒(元精),與離中(心)的姹女(元神),通過中央的黃婆(意念)加以調和,加上津(唾液)氣等的溫養最終結成內丹。很多人都認為道教的修煉隻是個玩笑,和小說裏寫得那樣,隻是想象出來的,我特別尊重這樣一個觀點,對於自己不了解的,絕對不要想當然的否定,不能讓自己的無知成為別人的笑料。


    但是外丹術是不是就從此被否定,沒有前途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後麵還會講到,在唐朝,外丹術反而進入了黃金發展時期,得益於一大批醫術高明的道士的踐行和總結,而且進一步發展出了金砂派、鉛汞派和硫汞派三大外丹道派,出現了諸如孫思邈、孫少微、張果、梅彪等名醫,也有梅彪的《石藥爾雅》等經書傳世,當然了,他們同樣認識到了前輩們的外丹術的弊端,稍後再講這些。所以葛洪的外丹理論,並不是走不通的,他的思想和理論有著他的特點,他從形神關係、氣物關係、物類變化等認識上,試圖證明並強調肉體永存的可能性,是通過外丹、煉形走一條肉體永存而成仙的道路,“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當然,他也並不是隻追求外丹,而是也有一套行氣、煉養的方法,從後人的眼界來分析葛洪的金丹大道的問題,實際上是沒有解決無限的道和有限的肉體這二者的矛盾,把二者割裂開是他的理論的最大的漏洞。


    所以內丹學不僅是一種新的修煉係統和功法,也是道家對外丹學的局限性深入認識以後的總結,是道家發展完善出的新的一套世界觀,這使道教體係更加完整,對後世道教思想體係和行為模式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僅唐代就湧現出大量的內丹方麵的著作,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後麵有機會再和道友們聊。


    對了,這裏的內丹,就類似於修真小說裏的金丹境界,怎麽也算是小高手了,再往上走一步,那就是破碎虛空,飛升仙界去了。所以,修成了內丹,就相當於走上了長生之路,這和服用外丹有本質的區別。


    如果把蘇玄朗的內丹學理論視為隋唐時期的內丹學的代表的話,可以把這一時代的功法分為兩個階段,這和道友們都知道的道家傳統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明顯不同,下麵簡單講幾句。


    蘇玄朗的內丹理論第一階段是煉精補腦,大概的功法是在夜裏1點到上午11點之間開始運功,不要求必須五心朝天、姿勢標準,而是怎麽舒服怎麽來,躺著也行,站著也可,不過感覺最好還是坐著,躺著沒準就睡著了。當然,要求必須安靜,所以道士們都喜歡去山裏住著,要是住城裏,您那正行功呢,隔壁孩子哭了也受影響,沒準還弄個走火入魔什麽的。然後就閉目養神,控製好唿吸,慢慢的,慢慢的……使自己安靜下來,保持意守下丹田,漸漸放鬆唿吸……。這樣每天堅持修煉下來,功夫到後,就會感覺丹田逐漸產生精氣,此時再慢慢地溫養強化它,慢慢會達到一種意動精生的層次,這時修就算是初步小成了。然後就是以意馭氣通三關了,這就和道友們在小說裏看到的那種打通任督二脈差不多,引導精氣先沿尾閭長強穴貫入督脈,再通夾脊(還有一種說法是大椎穴下三寸處,不過最終還是要沿督脈向上)過玉枕穴,直入泥丸宮,就是把精氣引導著從尾椎一路沿脊柱向上進入大腦,這樣就可以達到補益大腦的作用,使神旺智生。這裏就可以看出來了,蘇玄朗的功法最終是要補腦,或者說是要養神,這和傳統的精氣要運行周天的修煉方法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當第一階段或第一層功法修煉得神旺到一定程度而知生時,就是智生,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的胎息修煉了。首先還是要找個安靜的地方,同樣沒有特殊的姿勢要求,舒服就好,要不一修煉就幾個小時,總坐著也太累,但是最好還是別躺著,太舒服了真怕睡著了。時間呢,子時開始,關於子時和道家修煉的內容前麵簡單提到過,也講過十二消息卦,子時對應複卦,特點就是陰極陽生、一陽初生的時刻,這也是傳統道家認為最適合修煉的時刻,符合天道嘛。同樣是先靜心排除雜念,調節好唿吸,經過上一階段的修煉,這一步已經駕輕就熟了,所以很快就能使氣息綿長,若有若無,這樣就進入了一種類似胎息的狀態,就是小說裏那種由外唿吸轉到內唿吸。當然了,人不唿吸或唿吸太弱肯定是會缺氧的,所以這種狀態肯定是維持不了多久,有人幾十秒,有人一兩分鍾,但是經過長期的修煉,維持的時間肯定是會越來越長。前麵我們講到過道家修煉的一個基本認識,就是要反著來,順行為人,逆行為仙,該唿氣時我吸,該吸氣時我唿,誰都是必須唿吸才能活著,我非要練成不唿吸也能活著,大概意思就是這樣。蘇玄朗無論如何改革創新,也沒有跳出這個道家認識的圈子,所以他認為,當胎息,就是內唿吸練到大成時,就可以做到一天也不用外唿吸,這也是他想達到的目標。有人算了,正常人大約一天要唿吸一萬三千五百次左右,他的目標就是逐漸減少這個唿吸次數,直到大成。您想啊,都不用唿吸了,那還是凡人嗎?


    當然了,大成是極難達到的,修仙嘛,哪能那麽容易,但是別灰心,大成前還有小成呢,據說小成以後,就可以達到“膚若凝脂,百病不侵,延年不死”的程度。貌似女性朋友可以嚐試一下,比買化妝品、弄一臉重金屬效果好多了,重要的是這種效果不隻作用在臉上,是全身都有效果的。雖然功法大成不容易達成,也不妨礙遙想一下成功的美妙,據說可以“水火不浸,脫胎換骨,隱顯變化,身外有身,與道合真”,實際上這還是保守了,大成就是成仙,仙人的好處你就使勁想吧,好處多了,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神仙做不到的。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蘇玄朗並不是第一個係統整理內丹學說的,而是唐末五代時期的鍾、呂金丹道最早提出來的,當然是因為考證依據不同,鍾呂金丹道後麵還會詳細講。不過本人比較傾向於蘇玄朗,因為僅從《羅浮山誌》中的蘇玄朗傳部分就可以得到一些證據,比如“龍虎寶鼎即身心也,身為爐鼎,心為神室,津為華池”,“中央戊己,是為黃婆,即心中意也。火之居木,水之處金,皆本心神”,這些都是明顯契合《參同契》的內丹修煉之法。


    《羅浮山誌》裏還提到,蘇玄朗寫了部《旨道篇》,裏麵也提到過內丹一詞,這應該是道教界第一次提到了內丹這個詞的著作。可惜的是,他的著述在元代基本上全都失傳了,一個元朝,一個清朝,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帶來的影響……,唉,不多說了,原因等下一篇再交代。


    這裏要明確一下,我說的是蘇玄朗是道教界第一次提出內丹這個詞的,這話沒毛病。為什麽要再囉嗦一句呢,因為在他之前,天台宗和尚慧思在《立誓願文》中有一句“籍外丹修內丹,欲安終生先自安”,他借用了道教的思想闡述一種新的禪觀,這應該是第一次提到內丹一詞的了,但他不是道教界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